芒種進食清補食物有哪些
2023芒種進食清補食物有哪些
芒種,因為要忙著播種,所以民間也稱其為“忙種”。農諺“芒種忙,忙著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時節,正是南方養稻與北方收麥之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芒種進食清補食物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芒種進食清補食物有哪些
這里的“清補”就是選用具有一定祛暑生津功效的食料來補充人體的消耗。這個時候最應該吃些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蘿、芒果、狝猴桃之類,因其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
說到這里,恐怕不少人會把“清補”和“清淡”、“清與素”聯系在一起,其實,“清補”并不意味著單吃素菜、水果之類,也不是追求飲食的絕對清與素。事實上,“清補”重在強調補養,只不過在補養的同時兼具解熱消暑的功用,這樣才能應付酷熱的氣候。
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于消化吸收,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孕婦產后缺乳、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病癥,都有一定的食療效果。鯽魚肉嫩味鮮,尤其適于做湯,鯽魚湯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后虛弱者食用。
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有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及調和脾胃的功效。對身體虛弱、營養不良、氣血雙虧、年老羸弱以及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硬化及肥胖患者有食療作用。
黃瓜也是芒種節氣的利好食材,黃瓜味甘,性涼,入肺、胃、大腸經。能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生津止渴。對身體發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眼紅眼痛、小便不利等病癥都有很好的輔助食療作用。
此外,黃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起到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排便和降低膽固醇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芒種節氣要注意清熱。夏季暑濕之毒會影響人體健康,吃些涼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苦瓜、黃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是上乘之選,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腸道疾病多發季節,多吃些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等“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
水果類如西瓜,性涼,且含有豐富鉀鹽。西紅柿,同樣可清熱解毒、平肝去火。梨,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是最佳的補水護膚品。食品類多食稀飯類與面食類,如綠豆稀等。
芒種飲食推薦4款湯水
1. 荸薺湯
芒種時節,濕熱之氣逐漸加重,飲食上要注意調理胃氣,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大家推薦一款荸薺湯,健脾、養陰、清熱。荸薺半斤、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先用溫水將薏苡仁和百合浸泡,荸薺去皮洗凈從中間切開。然后一起加適量水燒沸,再用文火煮45分鐘。
2. 西米露
西米形似一顆顆小珍珠,有溫中健脾、幫助消化的作用。西米露非常適合夏季飲用,先把西米加水熬成透明色,濾出倒入涼水中備用。將椰漿和500毫升清水混合倒入鍋中,加入玉米粒、馬蹄丁、枸杞,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8分鐘,最后加入冰糖和西米攪拌至冰糖融化即可。
3. 番茄湯
天熱漸熱,出汗太多會損耗身體的體能,可以喝點番茄湯補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效,將番茄煮湯食用既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生津利尿。另一方面,番茄紅素也能起到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4. 桑葚水
芒種后濕熱加重,會導致脾胃濕熱內蘊,心火較重而影響睡眠,睡前喝一杯桑葚水,安神的效果不錯。桑葚水簡單易做,將買來的新鮮桑葚取二兩,加入300毫升水,先煮沸然后再用小火煮10分鐘就可以了。桑葚水味道酸甜,喝起來也比較爽口。
芒種吃什么介紹
芒種時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氣溫升高,天氣炎熱,這個時候人們食欲下降,所以飲食需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為主,可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桃、草莓、西紅柿、黃瓜等。
在這里推薦幾種芒種時節的養生食物:
1、青梅,吃青梅最適合的節氣便是芒種。青梅能消除疲勞,降血脂、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
2、瓜類,芒種時節,你需要的是生津止渴的飲食。記得要“減酸增苦”,掌握好低鹽、多飲、清熱、淡軟的原則。盡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食物,注意不能過咸、過甜。在果蔬中,尤其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
3、涼性茶飲,進入夏季,雨水較多,濕度加大,人們也容易患上感冒,中醫的角度稱為“熱傷風”,夏天感冒發燒特別的難受。生病期間可以多食用清熱去火的食物,比如綠豆湯、金銀花露、菊花茶、蘆根花等,用來以清熱解暑。當然,體質偏涼者不宜多喝。
4、番茄湯,天熱漸熱,出汗太多會損耗身體的體能,可以喝點番茄湯補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效,將番茄煮湯食用既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生津利尿。
5、西瓜:夏天出汗多,隨著汗水的排出,丟失的營養也多,適當吃些西瓜,不僅能補足丟失的水分,更能增加營養。
6、酸梅湯: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飲品。
芒種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送花神
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于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開犁節
浙江省云和縣有“開犁節”,在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芒種節那天舉辦。
在云和梅源一帶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而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開犁是云和梅源一帶山區農民啟動春耕的時令體現,過去把“開犁節”叫做“牛大王節”。
端午節
此節氣里,我國有許多習俗,每隔兩年就有一次端午節出現在芒種期間,其中,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天中、朱門、五毒日。端午節有喝雄黃酒、吃粽子、吃綠豆糕、煮梅子、賽龍舟的習俗。
掛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那么應該就知道艾草是一種到處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驅趕蚊蟲的作用。到了天氣炎熱的五月,細菌滋生的厲害,就是艾草出動的時候了。
人們會把艾草從田里割回來,然后擺放在自家的門口,還有些人會把艾草曬干,然后點燃,在屋子里轉上一周,蚊蟲也會被驅趕走。
因為芒種和端午兩個節氣距離的比較近,所以很多習俗是比較類似的,比如就是掛艾草的這個習慣。芒種和端午過去之后,就是真正的夏天了。
芒種節氣的特點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卷風、冰雹、大風、暴雨、干旱等。
雨量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后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于一旦。
芒種后,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后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干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于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
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氣溫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說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位于黑龍江北部的嫩江,在1971~2000年30年間,最熱的一天37.1℃,就出現在芒種期間。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溫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溫。
在華南的臺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溫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布高溫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