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芒種的來歷有什么
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節氣芒種的來歷有什么,供大家參考。
芒種節氣的來歷
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
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干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于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習俗——煮梅
芒種習俗里名氣最大的便要屬至今尚存的“青梅煮酒”。在江南地區和日本,每逢初夏時節,梅子次第成熟,但酸澀滋味卻令人難以入口。于是婦孺孩童先采摘青梅進行清洗,再加水烹煮至酸味盡除。煮熟的青梅或是入缸加糖腌漬,或是投入黃酒中煮制。比如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與曹操“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芒種節氣習俗——安苗
當然,芒種作為農業節氣,自然也與其他節氣一樣,有著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習俗。從唐朝開始,百姓們逐漸自發組織起名為“安苗儀式”的活動,以祈求風調雨順、稻谷豐收,這一習俗到清朝道光年間時達到鼎盛。在芒種當天,村中各家族長推舉數名德高望重的長輩負責吉時選定,然后每家居民都用新收割的小麥磨粉和面,然后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狀,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顏色,裝在竹籮中作為供品,集中在村社前舉行儀式,然后相互交換面餅食用。隨著現代宗族觀念日益淡薄,這一習俗也基本消亡。
芒種節氣習俗——送花神
最后則是流行于文人群體及貴族之間的風雅習俗——祭祀花神。古人相信有專門的神祇管理人間百花,俗稱為“花神”。花神在春季下凡安排百花開放,過了芒種以后,人間進入暑天會越來越熱,不適合花朵開放,所以花神就在芒種這天回天庭,百姓就要在這一天為花神餞別,以感謝花神對人間的眷顧,期待明年再會。明清時期這一習俗曾非常流行,但現代人基本已經廢棄不知。
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曹雪芹曾記載道:“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在這一天,貴族和富家女子常用花瓣和浸泡一夜的柳枝纏繞編織車、馬、抬轎等,或者用錦繡綾羅疊成旌旗幢幡,然后再用彩色絲線系在樹木枝梢和花朵根部。一陣風飄過,只見花枝招展、繡帶飄搖,煞是好看。民間偶有效仿的,則是采花瓣搗汁以浸染宣紙,用染色宣紙疊成相應形狀系在樹梢,倒也別有況味。
不過整體說來,這段時間正是農忙季節,百姓們更加關注于農業生產,自然也就沒有閑心來參加這些民俗活動,所以自清朝滅亡后,“送花神”的習俗也就不復存在。
芒種節氣習俗——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后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節氣習俗——接嫁樹
芒種節氣到來,果農會將不同的果樹進行嫁接,使之結出的果實在形狀和質量上得以互補。也有的簡單地用刀在果樹上劃出幾道口,讓其吸收外面空氣,增加果實產量。
芒種節氣習俗——曬蝦皮
在這時候,沿海一帶的漁民即忙于曬毛蝦。因到了芒種季節,毛蝦正值產卵期,體質正肥,肉質正實,營養價值更好。人們將芒種期間曬成的蝦皮稱之“芒種皮”。
蝦皮分生曬蝦皮和熟曬蝦皮兩種。生曬蝦皮指淡曬成品,其鮮度較高,不容易返潮和霉變;熟曬蝦皮加鹽煮沸,瀝干曬燥,雖然保持鮮味,但是其口感略遜于生曬蝦皮。
芒種節氣的含義
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左河水的《芒種》詩稱其氣象和農忙的情況為“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