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為什么叫芒種以及意味著什么
關于芒種為什么叫芒種以及意味著什么
芒種是入夏后的第三個節氣,每年的6月6日左右交節,芒種是一年中最為忙碌的季節之一,一方面要收獲,另一方面要夏播。那么你知道芒種為什么叫芒種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農民間也稱其為“忙著種”。
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于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芒種的“芒”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芒種的“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芒種”二字諧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種”了;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散播播種。
“芒種”到來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宜晚睡早起
芒種節氣前后,人要順應晝長夜短的季節特點,晚睡早起。此處的“晚睡”并非指熬夜,古時候認為晚上11點已經進入子時,視為“晚”。同時,日常要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旺盛的陽氣,利于氣血運行、振奮精神。
我國有些地方有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表現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此時節最好在中午小憩一會兒,時間把握在30分鐘至1個小時,這樣不但可以解除疲勞,也非常有利于健康。
情志要放松
芒種時風火相煸,容易導致人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焦躁。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這樣肌體才能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因此,公眾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比如聽聽音樂、散散步、想想美好的事情等,努力做到靜心、安神、戒躁、息怒。防止情緒劇烈波動后引發高血壓、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病。
飲食需清淡
飲食調養方面,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
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此時最好多吃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在飲食調理方面要少油膩,以清淡、質軟、易消化為主,如山藥、大米、大棗、雞肉、牛肉、蕎麥、豆類等,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還能增進食欲。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夏季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
芒種為什么叫芒種以及意味著什么相關文章:
★ 芒種的含義是什么
★ 芒種簡短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