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氣的小常識
立秋無論是降水還是濕度,都會迎來轉折,季節轉換,南方地區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節氣的小常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立秋節氣的小常識
1、立秋,也稱七月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
2、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3、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
4、立秋到了,并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立秋天氣有什么變化
天氣短期內還是呈現炎熱的狀態。
立秋后,天氣還會持續炎熱,但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立秋以后,由于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很多地區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于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
所以,立秋后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到了中午,穿短袖還是感覺熱。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有秋老虎這一說法,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
立秋的風俗活動
立秋啃秋瓜、曬秋、貼秋膘、秋社、喝立秋水。
1、立秋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 ”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2、曬秋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3、貼秋膘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
4、秋社秋社,是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是為秋社。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5、喝立秋水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時候,人們會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可以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立秋吃什么食物
立秋節氣食物一:芋頭
在南方,立秋日,屋前房后的芋頭正是開挖,蒸芋頭,蔥油芋頭便是立秋日的節氣美食之一,家家戶戶都會安排吃。芋頭,口感粉糯,綿軟細膩,甜香型,是一種很好的堿性食物,蒸煮皆可,主要是健脾益胃,大人小孩都適合,也可以當做主食來吃。
立秋節氣食物二:西瓜
我們都知道夏天吃西瓜,消暑熱解暑氣,立秋這一天為什么還要吃西瓜呢?這是一種老傳統謂之啃秋,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吃西瓜的時候,因為立秋之后,早晚溫差大,吃涼的東西容易壞肚子,傷腸胃,所以立秋之后西瓜下市,基本就不再吃西瓜了。
立秋節氣食物三:梨
有時候我們會有種錯覺,似乎梨是夏天吃的,其實不然。梨,應該是秋天吃的,秋梨二字從字面理解就能看出秋天的梨,梨水分含量高,口感清甜,有助于降燥祛濕熱,通常和冰糖,銀耳搭配制成糖水喝,解渴又潤燥,立秋吃梨正合適。
立秋節氣食物四:黃瓜
民俗傳說里是這樣講的:立秋搶膘要吃肉,吃黃瓜會越來越瘦。瘦,對于女人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畢竟好的身材穿什么都好看,只要能瘦,吃黃瓜也沒問題。但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除了黃瓜之外,肉肯定也是要吃一些的。黃瓜除了能減肥,其實也有利于排毒養顏,消除體內濕氣的。
立秋節氣食物五:烤鴨
好吃的烤鴨在北京?北京的美食名片中,烤鴨算是最靚的一張。烤鴨最早成型于"炙鴨"。元朝天歷年間的御醫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有"燒鴨子"的記載,燒鴨子就是"叉燒鴨",也是最早的一種烤鴨。制作工藝上采用炭火烘烤,口感酥香,口酥香,肥而不膩。立秋貼膘,紅燒肉過肥,油脂太高,而烤鴨油脂適中,不油不膩剛剛好。
立秋節氣食物六:土雞湯
雞湯,是補虛勞的,經過一季的苦夏,身體的抗疲勞度下降,燉一鍋土雞湯,解乏消疲勞提高免疫力,幫助身體恢復,尤其對于女人來說,比較適合。土雞不僅肉質細膩富有韌性,營養價值也高過肉雞,立秋節氣喝雞湯,搭配少許菌菇,配幾粒枸杞,提升養生功效,建議你們試試。
立秋之后的飲食養生
1、潤燥安神的食物:秋季氣候干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2、平補的食物: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秋季進補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3、健脾胃的食物:苦夏的煎熬,有“入夏無病三分虛”的說法,這時人們脾胃普遍較弱,養生要注意調理脾胃,多食用清熱、利濕、健脾的食品,使體內的積存濕熱排出,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復。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藥、扁豆、栗子、大棗、牛肉、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