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立冬是幾點幾分幾秒鐘
2023立冬是幾點幾分幾秒鐘(詳情)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立冬是幾點幾分幾秒鐘(詳情),希望大家喜歡!
2023立冬是幾點幾分幾秒鐘
2023年立冬開始時間:11月8日 00:35:23
2023年立冬結束時間:11月22日 22:02:29
2023年立冬農歷時間:九月廿五
2023年立冬星期時間:周三
立冬為什么要吃餃子
在北方地區,就喜歡利用餃子來作為立冬進補食物。
在古代的中醫學上的解釋: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既然要養精蓄銳,必須要進行食補來增加冬季各類的免疫力,所以選擇簡單易得的餃子作為食補材料。
據傳說,餃子這一事物,有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民間有“每逢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的飲食習俗。于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就會賣得很火。
另外,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在日常飲食上,人體需要“進補”,增加對各類營養的攝入。而餃子在制作種類、營養、味道等方面可以勝任此要求,自然大受青睞。
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就是冬天開始的意思,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時間不同
立冬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1月7日—8日;冬至的時間是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23日。
寓意不同
立冬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冬至表示自此之后白晝時間變長,黑夜時間變短,同時也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氣候特征不同
立冬時,氣候由秋季的少雨干燥向冬季的陰雨寒凍轉變,并不是特別冷;冬至時氣溫下降明顯,天氣寒冷、干燥。
風俗習慣不同
立冬時,我國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廣東潮汕地區要吃甘蔗、炒香飯,北方地區要吃餃子;冬至時,南方沿海地區有祭祖的習俗,廣東地區吃燒臘與麥飯,杭州地區吃年糕,南方的一些地區還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北方地區則有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習俗
1、補冬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全國冬泳可劃分為四個層次區:氣溫以17℃作為冬泳的起點,水溫以8℃作為冬泳的冷度標志。17℃以下的水溫給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則有冷、麻、強冷刺激的感覺。
3、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4、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盁澫恪?—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5、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御寒效果極佳。
6、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伙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F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