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傳統習俗及節氣美食
立冬預示秋季正式過去,冬天要開始了。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曾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冬節氣傳統習俗及節氣美食,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與分享喲!
立冬節氣傳統習俗
1、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會是“四時八節”之一,是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我國部分地區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
2、吃餃子
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一來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過餃子”;二來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些地方要吃倭瓜餃子,夏天買的倭瓜經存放后做餃子餡,味道既與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蘸醋加爛蒜吃,別有一番滋味。在吉林,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
3、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4、舂“交冬糍”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乒乓球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立冬節氣美食
餃子
“好吃不過餃子”,“大節小節吃餃子”,如果說有什么飲食能代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那必須是餃子。在立冬這一天,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吃餃子慶祝,這主要是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人們認為,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餃子不能不吃,這一習俗延續至今。
關于吃餃子,各地還有不同講究。例如天津,在立冬時節一定要吃倭瓜餡餃子。但因為立冬時節已經很難買到倭瓜,不少人在倭瓜上市季節就買好儲存起來,專等立冬這一天包餃子吃。
雞鴨魚肉
在我國南方地區,人們立冬時愛吃些雞鴨魚肉。福建地區立冬那天要用狗肉、羊肉、豬排等燉肉吃;在浙江、江蘇等地,人們認為立冬“養冬”,立冬這天要殺雞或鴨給家人燉了補身體。除了吃一些熱量高的食物來滋補,有的地區還會將肉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
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地區,有立冬時節喝羊肉湯的食俗。天氣寒冷,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
大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立冬時,南京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吃點生蔥,當地老話說“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所以用大蔥來抵抗冬季濕寒的氣候。大蔥性溫味辛,能夠驅寒散邪,所以也有很多老南京人在立冬這一天會吃一些生大蔥來驅散風寒,排汗辟邪。
咸肉菜飯
蘇州、常州地區立冬有吃咸肉菜飯的習俗,這主要是因為立冬過后天氣轉冷,當地人認為咸為五味之首,比較滋補。咸肉菜飯主要是用秋后的青菜和肥瘦相間的臘肉,放入當年產的新米蒸煮而成。據說這種咸肉菜飯又香又糯,咸香美味。
甘蔗
除了一些滋補美食,立冬還有“節日限定”水果——甘蔗。潮汕地區流行立冬吃甘蔗,這個時候的甘蔗多汁鮮甜,正是最美味的時候。
立冬節氣由來
“立冬”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節氣傳統習俗及節氣美食相關文章:
立冬節氣傳統習俗及節氣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