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臘八節寓意有哪些
隨著時間的匆匆而過,馬上就是一年的臘八節了,你們知道這個節日又有哪些美好的寓意的嗎?朋友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過臘八節寓意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歡!
過臘八節寓意有哪些
1、表達祈求豐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臘八節借“臘祭”之名,表達的卻是農事勞作一年的人們對來年的一種美好祝愿。從表面來看,人們是用收獲的各種農作物禮敬百神,祭祀祖先,感謝神靈賜給他們的農業果實,感謝祖先對他們生產生活的保佑,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事業發達,具有深重的迷信色彩。
但仔細考察,這種信仰崇拜活動在迷信外衣下有其實用的目的,虛幻的功利性背后都有其直接的物質功利性。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迷信的方式具有精神安慰和心靈凈化作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之情,是無可厚非的,要從迷信的外衣下看到那顆赤誠的心。
2、展示慶祝農業豐收的喜悅心情
臘八節的標志性習俗臘八粥,其實也是農業豐收成果的一次大展示。正如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一文中所說:“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這種集中反映農家糧食豐盛、應有盡有的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的喜人景象,能體現出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滿懷喜悅,能表現出人們享受幸福生活的特殊情趣。
3、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
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內斂而含蓄的,圈子一般局限在家人之間的其樂融融,但是,臘八節似乎走出了家人的小圈子,人們通過臘八粥的饋贈與接受,建立了更廣泛的情感聯系。
宋代時,每到臘八這一天,無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庶民百姓家都要熬制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天子、皇后、皇子等都要向宮女侍從、文武大臣賞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糧、干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用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并且饋贈親朋好友。臘八節借助土地出產的農業成果有力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和諧。
臘八節吃什么風俗食物
1、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2、臘八蒜
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3、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4、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
5、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6、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
7、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臘八歌謠兒歌精選
兒歌一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買豆腐,
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宰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兒歌二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兒歌三
臘八臘八,冷啊冷啊。
喝口稀飯,暖啊暖啊。
看看月亮,圓啊圓啊。
想起朋友,甜啊甜啊!
兒歌四
大雪紛飛臘月到,
一年節儉到今朝;
積得糧食燒鍋粥,
暖暖和和渡寒宵。
兒歌五
驛路羈旅賞梅花,歡天喜地過臘八。
粥敬如來佛開光,仁義忠孝蔚云霞。
兒不嫌母雛戀媽,春暉寸草難報答。
羊跪乳,鴉反哺,窮途發奮望騰達。
飲水思源身獨善,知恩播愛濟天下。
真情反饋福社會,戮力同心澤大家。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罡風護奇葩。
江海行歌當此時,翠染沃野靚中華!
過臘八節寓意有哪些相關文章:
★ 過臘八節的意義
★ 臘八節有什么寓意
★ 臘八節有什么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