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古詩句祝福語80句
2023年端午節古詩句祝福語80句
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種,其中最著名的一種是與屈原有關。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位偉大詩人和政治家,他忠誠于自己的國家,但卻被貪污無能的官員坑害,流放到了汨羅江畔。今天小編整理了端午節古詩句祝福語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古詩句祝福語
1. 五月五日端午節,好事當陽難掩塞。——釋曇華《偈頌六十首·五月五日端午節》
2. 五月五日端午節,天童為汝開真訣。——釋曇華《偈頌六十首·五月五日端午節》
3. 今朝五月端午節,千妖百怪盡消滅。——釋祖先《偈頌四十二首·今朝五月端午節》
4. 一年一度為端午,此去應須億萬年。——許應龍《貴妃閣端午帖子·丹篆釵符彩縷鮮》
5. 去年別家值端午,千山萬山正風雨。——尹廷高《丙午端陽抵郡》
6. 紅芍花開端午時,江南游客苦相疑。——馬祖常《五月芍藥》
7. 芍藥闌前春信遲,燕京端午石榴時。——王士熙《上京次李學士韻五首·其四》
8. 晚晴慚愧逢端午,醉臥黃昏自不知。——方夔《田家雜興二首·樵路通村暗蒺藜》
9. 空山值端午,采蒲南澗濱。——張森《仙華重午》
10. 頻年翰苑逢端午,蒲酒生香迭獻酬。——黃淮《端午書懷》
11. 去年端午長淮道,今年端午家鄉好。——黃省曾《五日追憶往歲客途一首》
12. 異國誰開角黍杯,香樓競折菖蒲草。——黃省曾《五日追憶往歲客途一首》
13. 年年端午即有之,街頭賣折先附郭。——楊循吉《初食楊梅》
14. 頒賜三宮端午節,金絲纏扇繡紅紗。——張昱《宮中詞二十一首·其三》
15. 上元如昨日,倏忽又端陽。——何南鳳《星郎溫生自上杭訪余于齊昌同過端午于中洲寺佳句見示援筆屬和以相印正云》
16. 侵尋至仲夏,佳辰過端午。——黃省曾《悼婦篇一首》
17.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8.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19. 靈均死波后,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元稹《表夏十首》
20.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端午節古詩句祝福語簡短
1. 過祠解后日端午,昌歜之酒芬兮清。——魏了翁《題大安軍楊寶謨□旌忠廟》
2. 遼陽道上見端陽,異鄉景物思故鄉。——唐之淳《重午日道中》
3. 楚粽葉纏江米白,蜀葵花間海榴紅。——張泰《午日對雨》
4. 陰沈端午水,晴映半天星。——袁說友《午陰小飲》
5. 忽驚佳節臨端午,還記當年客禁城。——孔武仲《銅陵縣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經父》
6. 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朱翌《朝中措·玉臺金盞對炎光》
7. 菖蒲秀端午,黃花作重陽。——朱翌《重午菊有花遂與菖蒲同采》
8. 楝花角黍五色縷,一吊湘累作端午。——朱翌《端午觀競渡曲江》
9. 塵世不知幾端午,人生大抵一虛舟。——丘葵《和所盤端午韻》
10.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文秀《端午》
11. 今朝端午新梳掠。錦絲圍腕花柔弱。——周紫芝《一斛珠·薰風池閣》
12. 端午人間擬醉眠,旅情茅店獨蕭然。——陽枋《端午自樂溫往墊江道中作》
13. 家家妝點垂門艾,兒童報道端午來。——周申《壽友人》
14. 綵繩累累作端午,石青蜥蜴泥金虎。——李夢陽《端午曲二首·其二》
15. 端午又逢新節序,秣陵猶是舊山河。——邊貢《午日渡江》
16. 窗戶風薰端午,樓臺月滿中秋。——李處全《西江月·窗戶風薰端午》
17. 時催節候臨端午,地盡江山到醴泉。——劉大夏《端午日感懷》
18. 角黍喚回端午夢,還從艾盞得松花。——陳獻章《端陽后一日里人送角黍酒至》
19. 來此逢端午,山間薇蕨肥。——陳元通《五日登五華巖》
20. 五月端午令節,艾人苦痛不徹。——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五月端午令節》
端午節古詩句祝福語唯美
1. 采絲纏粽動嘉辰,浴殿風生畫扇輪。——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帝閣·采絲纏粽動嘉辰》
2. 村靜午雞啼,綠暗新陰覆。一展輕簾出畫墻,道是端陽酒。——納蘭容若《卜算子·五日》
3.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4.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杜甫《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5.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浣溪沙·端午》
6. 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蘇軾《殢人嬌·或云贈朝云》
7. 重五休言升最緊。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蘇軾《蘇幕遮·詠選仙圖》
8. 浴蘭芳荊楚風流,艾掩門眉,符映釵頭。——張可久《折桂令·別懷人生最》
9. 長江午日酤春酒, 高高酒旗懸江口。——張籍《相和歌辭·江南曲》
10.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11. 好將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12.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13.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14.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15.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邊貢《午日觀競渡》
16.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邊貢《午日觀競渡》
17.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巳酉端午》
18.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19.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20.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趙蕃《端午三首》
21. 老便蜜粽加餐易,病卻蒲根仙嚼難。——項安世《次韻和黃江陵重午二絕·老便蜜粽加餐易》
22. 爭傳九子粽,皇祚續千春。——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后閣·金屋風光別》
23. 枉將黍粽沉蛟窟,移與江村餉水荒。——仇遠《五日》
24. 端五數日間,更約同解粽。——陸游《過鄰家·老病在臂踝》
25. 九子粽新傳楚俗,赤靈符驗出仙方。——晏殊《端午詞·御閣·九子粽新傳楚俗》
26. 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楊萬里《端午獨酌》
27. 解粽正思端午,懷沙莫問汨羅。——李贄《士龍攜二孫同弱侯過余解粽·其一》
28. 小滿拔蔥蒜,端陽軒頭麻。——鄭珍《黃焦石》
29.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盧肇《競渡詩 / 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30. 朝來一撤既濟戶,此時欣然對端午。——錢時《五日晨興說既濟彖殊愜因古調》
31. 門外葵花一丈高,詎期端午更綿袍。——方回《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
51.端午到家復失約,良辰闕酒非真窮。——方回《約端午到家復不果賦吳體》
32. 年年憶得古人語,端午綿衣未可藏。——方回《寒熱不調病一月余》
33. 梅子黃時端午又,葵花紅處故園非。——方回《戊戌端午》
34. 客里不知端午近,賣花擔上見菖蒲。——方回《午節》
35. 端午凄涼雨壓城,忽然端六報新晴。——仇遠《五月六日晴芮君節卞西仲諸友來泛蒲和韻》
36. 三年端午真虛過,奇觀初逢慰道涂。——楊萬里《過戈陽觀競渡》
37. 想得薰風端午後,荷花世界柳絲鄉。——楊萬里《過臨平蓮蕩四首·人家星散水中央》
38. 彩絲結縷催端午,又見黃頭鼓楫郎。——張耒《早起觀雨》
39.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40.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趙蕃《端午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