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大暑是什么季節的節氣簡介
人們說起大暑的時候,還會覺得有些陌生,這個是屬于我國二十四節氣其中一個節氣,那么關于大暑時節的一些相關知識你們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4節氣大暑是什么季節的節氣簡介,歡迎參閱。
24節氣大暑是什么季節的節氣
夏季
每年陽歷的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達到黃經120度時,即為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盆地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反映暑熱程度已達到極點,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大暑期間之所以這么炎熱,首先是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南京經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酷暑,降水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來,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于夜間散發的熱量,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所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氣最為炎熱。
大暑之后還熱嗎?
緊跟大暑節氣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的立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是立秋之后還有秋老虎,此時也非常的熱。
隨著大暑的到來,三伏天的中伏也將接踵而至。今年的“中伏”有20天的時間。末伏為10天,再加上秋老虎,預計到八月底天氣才開始轉涼。
不過,民間根據歷年的經驗,總結出了二十四個秋老虎的說法,廣為流傳,這意思是說,每年的立秋當天如果沒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樣是很熱的,就把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個秋老虎;如果立秋當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則稱為“順秋”,民間有俗語云:一場秋雨一場寒,意思就是說順秋以后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涼爽宜人。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剛剛立秋。“秋”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降至低于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因而天氣干燥,草木漸枯,人自感燥。因燥傷津,傷津而見燥癥。燥是秋的主氣,屬陽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秋老虎(深秋)。
大暑是什么意思簡單說明
“暑”就是熱的意思,大暑,顧名思義就是很熱。
大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時節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24節氣大暑是什么季節的節氣簡介相關文章:
★ 大暑節氣天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