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寒起源由來介紹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之后就開始是春天了,那么在大寒由來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2022年大寒起源由來介紹,歡迎大家來閱讀。
大寒的由來
大寒是24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300°的時候是“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寒衣。《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這時寒潮南下非常的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在這個節氣的特點就是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把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就是可以孵小雞了;對于鷹隼之類的征鳥而言,在這個時候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而且還是最結實、最厚餓。
大寒節氣天氣情況
大寒節氣的時候,大氣環流是比較穩定的,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的時候,就經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的情況。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的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依舊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的防寒,尤其是應該要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的時間段。
需要注意的事項
1、注意保暖
大寒節氣繼小寒之后,這兩個節氣的氣溫都比較偏低的,我們在身體保健方面一定要避免受寒,注意做好保暖的工作,出門最好是能帶上帽子、圍巾,注意做好頭部保暖,以免寒氣從頭部侵入。
2、早睡晚起
我們習慣上都是早睡早起,但是在大寒節氣的時候,如果能做到早睡晚起,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晚上盡量能在十點前就入睡,早上能睡到六點以后最好,因為早睡可以養好人體內的陽氣,而晚起對于固陰非常有利的。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大寒期間,由于天氣非常的寒冷,為了能讓室內空氣升高,很多家庭都會選擇關閉門窗,開放了暖氣或空調,這樣勢必就會造成室內空氣干燥不流通,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產生病菌,所以我們一定要定時開窗,只持室內空氣對流,這樣才有益于身體的健康。
4、適當運動
大寒節氣的時候,天氣非常的寒冷,而人的心情受天氣的影響非常大的,要想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我們可以適當做些適合的運動,就算是在室內做做運動也是非常不錯的,比如走走步,做做俯臥撐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大寒節氣的禁忌
1、大寒節氣天氣禁忌
在民間,大寒節氣忌諱天晴不下雪,有諺語成“大寒三白定豐年”,這也表面大寒下雪有瑞雪兆豐年的意思,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上來將也是有道理的,冬日的大學可以將蝗蟲殺滅,次年不會鬧蟲災,而且冬雪可以為農作物提供水分,為春季積蓄能量,所以大寒時間下雪為宜。
2、大寒節氣習俗
大寒節氣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在大寒節氣里,人們除了要順應節氣忙農作,還要為過年做準備,忙著趕年集,辦年貨,貼春聯,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各種祭祀供品,腌制臘肉,臘腸,烹炸雞鴨魚肉等,同時還要祭祀先祖及各種神靈,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3、大寒節氣飲食講究
大寒和立春想交接,順應季節的變化,人們在大寒進補的食量要逐漸減少,多食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順應萬物升發之勢。此時飲食上注意養血補氣,濡養臟腑,作為冬季的最后一個節氣,由脾為主,養生需要注意養脾。
4、大寒節氣要防病
大寒時節,最需要預防的就是心腦血管疾病,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黃河,在寒冷天氣應該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大,引起疾病發作。外出之時要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
5、大寒節氣室內通風
大寒之時對天氣寒冷,但是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防止細菌和乘虛而入,室內取暖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搭些濕毛巾保持室內的濕度,室內溫度保持在15-20℃為宜,不宜過高或過低;要減少去公共場所的次數。
6、多吃黑色食物
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為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這個時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日常飲食中常用的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在飲食上應以性溫的食物為好,切忌黏硬、生冷,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也不要貪吃過涼的、反季節的水果。
大寒節氣時大家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2022年大寒起源由來介紹相關文章:
2022年大寒起源由來介紹





上一篇:大寒節氣有哪些民俗特點
下一篇:2022大寒有哪些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