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立春吃什么
2018年立春吃什么
立春,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想知道2018年立春是幾月幾號?那就隨小編了解一下吧。
2018年立春吃什么
2018年立春吃菠菜、薺菜、萵筍、韭菜、蒜苗、洋蔥
2018年2月4日 農歷臘月十九 星期日
“大寒后十五日,斗指艮,為立春。立,始建也,春氣始至,故為之立也”。立春是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此時地中陽氣上升,立春后南方烤炭火的火種就由在炭上改為在炭下了。古時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是一個萬物復蘇的節氣,此時要養肝氣之升,和順忌怒,助腎補肺,贍養胃氣。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著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情緒不宜過于激動、興奮,要保持愉悅、平和,這有利于疏肝理氣。
立春傳統吃食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咬春的吃春盤、春餅、春卷、咬蘿卜習俗等。
適宜:菠菜、薺菜、萵筍、韭菜、蒜苗、洋蔥
立春天氣往往乍暖還寒,這和人體正在生發的陽氣相悖,易形成肝火內郁,加之今年以《內經》五運六氣推算,水運不及,天氣比較干燥,很容易發生上火、便秘、口干、感冒發燒一類的事情。飲食應以發散食物為主,如:韭菜、蒜苗、洋蔥、蘿卜、芥菜、薺菜、豆芽、小蒜、韭黃、菜薹、香菜,意在祛散陰寒、散發五臟之氣,孫思邈在《食忌》中有“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避疬氣。”魚、肉之類,春節期間也無需刻意限制,隨遇就好,也是口福,但要多配些應季的蔬菜,以防上火,只是務必不要吃到撐。
少吃:海帶、海蜇、螃蟹、山楂、芡實
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咸酸(澀),如海帶、海蜇、螃蟹、烏梅(話梅類)、山楂、芡實等。性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鍋燒烤之類的油膩性食物會加重腸道內熱堆積,要少吃或不吃。安養胃氣、勿冒冰凍。
忌吃:各種肝、生蔥、蓼子、蛙、蛇、甲魚、龜
《金匱要略》云:“春不可食肝。”為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蔥、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冬眠動物如蛙、蛇、龜、甲魚等)。《云笈七簽》曰:“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于溫也。“禁吃熱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
蕎麥茶
蕎麥茶2-3克,用200毫升開水沖泡5分鐘后即可飲用,可沖服2-3次。蕎麥又名凈腸草,由蕎麥烘煎而成。眾多糧食作物中,唯有蕎麥含有大量的蘆丁、硒及維他命等營養物質,其中黑苦蕎為上品。據《本草綱目》記載,蕎麥茶具有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消熱腫風痛……在吃了肥甘厚味之品后飲用甚好,清腸去油膩,還能減肥。
立春養生
早春時節,氣溫仍較寒冷,而且近期氣溫變化較大,開始了由寒到暖的轉換。在這一時期,科學的飲食調養對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很有幫助。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干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癥狀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中醫認為,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食用辛溫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所以春季應該適當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