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2017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可能大家對抗日戰爭這段歷史不太了解,2015年的抗日戰爭紀念日70周年紀念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2017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2017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2周年
194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3天,并從第二年開始以每年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但戰爭結束后,中國很快陷入內戰,所以這個日子的喜慶氣氛被沖淡了許多。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每年都進行慶祝,只是在“逢十”的年份舉辦一些活動。1995年9月3日,適逢抗戰勝利50周年紀念,江澤民等中央領導人到位于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晚上還舉行了一個有很多中央領導人和抗戰老兵參加的大型晚會。
抗日戰爭紀念日紀念活動
2014年
2014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紀念日。也是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會決定將9月3日設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后,首個紀念日。2014年9月3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
七和群眾共祭抗戰英烈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由2014年7月7日揭幕的“獨立自由勛章”雕塑熠熠生輝。紀念館正門上方懸掛著“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橫幅。大門兩側,威武的三軍儀仗兵持槍佇立。
儀式由主持。等和全場1500多名各界代表齊聲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禮炮震天,全場肅立,向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默哀。
默哀畢,軍樂團奏響深情的《獻花曲》,14名禮兵托起7個花籃,緩緩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序廳,將花籃擺放在象征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大型浮雕《銅墻鐵壁》前。等領導同志緩步登上臺階,走進紀念館序廳,在花籃前駐足凝視。隨后,等走出大廳來到紀念館前平臺。臺階上,56名手持鮮花的少先隊員朝氣蓬勃。3500羽和平鴿振翅高飛,五顏六色的氣球騰空而起。
紀念儀式后,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專題展覽。仔細觀看,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詳細了解有關情況。
活動開始前,等與參加儀式的抗戰老戰士和老同志、抗戰烈士親屬、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遺屬代表親切會面。
背景揭秘;儀式上的數字寓意
為何鳴放14聲禮炮?升空14000只氣球?放飛3500羽和平鴿?這些看似平常數字,其實是有意安排的。這次儀式上的精心安排和紀念館里的一些固定設施,其實都有著深刻意義。
儀式現場有14個方陣,包括:抗戰老戰士、抗戰烈士親屬、國際友人遺屬方陣、嘉賓方陣、少數民族方陣、大中小學生方陣、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方陣、機關干部及各界群眾方陣以及140面彩旗方陣等;儀式上,鳴響了14聲禮炮;現場放飛14000只氣球,象征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歷程。
現場放飛3500羽和平鴿,象征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付出傷亡3500萬軍民的沉痛代價,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5年
2015年9月3日上午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包括檢閱部隊)出席并作重要講話。
按照以往慣例,國家領導人往往會在“逢五”、“逢十”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參加紀念活動。其中,一個重要活動就是到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不過,這一慣例在2014年首次被打破。2014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儀式后,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各界代表走進展廳,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據新華社報道,這是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在“7·7”當天參與官方紀念。
抗戰勝利70周年,在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宣部副部長王世明在介紹紀念活動安排時說,2015年7月7日將結合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78周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
特區政府
2015年7月9日,香港特區立法會通過《特別假期(2015年9月3日)條例草案》,將2015年9月3日定為一次性的額外公眾假期和法定假日 。此外,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9日是也通過將2015年9月3日列為強制性假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
抗日戰爭背景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天皇廣播詔書。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簽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日本簽署投降書1945年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
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曾把8月15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通告指出: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于投降條約以后。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中國曾在多年9月3日這一天,曾舉辦過多次大型慶祝活動。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的。
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