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一建軍節90周年閱兵重播地址
2017八一建軍節我們將迎來建軍90周年,那么2017八一建軍節閱兵直播地址在哪看?2017建軍90周年閱兵式直播什么時候開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7八一建軍節閱兵直播地址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2017八一建軍節閱兵直播地址 2017建軍90周年閱兵式直播地址在線觀看
>>>點擊進入2017八一建軍節閱兵直播地址
2017建軍90周年閱兵的全部內容
記者: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陸軍兩棲部隊已轉為海軍陸戰隊。請問這個情況是否屬實?如屬實,是否意味著海軍陸戰隊今后將有擴編的趨勢?美國海軍陸戰隊是作為一個獨立軍種存在的,我們會效仿他們嗎?第二個問題,今年我們將迎來建軍90周年,兩年前舉辦了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今年是否將再次閱兵?這方面有沒有消息對外發布?
任國強:關于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去年底召開了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會議。相關改革正在按計劃穩步推進,我們會適時發布相關信息。關于你提到的有關軍兵種建設情況,我們一貫著眼國家安全需求,不斷加強各軍兵種建設,提高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能力。
解放軍超三分之一“9·3”閱兵將軍領隊已履新職
距離去年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行的抗戰勝利日閱兵已經過去整整一周年。
在一年前的閱兵儀式中,56名將軍領隊受閱是儀式上的一大看點,這是閱兵式首次安排將軍領隊參閱。此次閱兵中的最高軍銜是中將,這在新中國歷次閱兵中也是從未有過的。
將軍們的軍旅生涯普遍在30年以上,最大年齡61歲,最小年齡48歲,其中還有一位女少將。
翻檢將軍們的履歷,56位將軍領隊各有過人之處,不少都擁有光輝的軍旅生涯,有的還曾親歷戰爭。
隨著這一年本輪軍改的進行,7大軍區改為5大戰區,成立了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并啟動裁軍30萬。
據澎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已有20位參加了勝利日閱兵的將軍領隊,在過去一年里職務發生了調整。
“9·3”閱兵將軍領隊職務變動一覽表白建軍、吳國華兩中將履新
據央視報道,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上接受檢閱的裝備方隊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84%是首次亮相,裝備方隊由5位中將率隊接受檢閱,他們分別是白建軍、田中、陳東、吳國華、潘昌杰。
這5位中將分別來自北京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其時,白建軍是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田中是海軍副司令員,陳東是空軍副司令員,吳國華是第二炮兵部隊副司令員,潘昌杰是武警部隊副司令員。
如今這5位副大軍區級的將領中,多數仍然堅守在原本崗位上,白建軍中將則轉崗北京軍區善后辦主任。
白建軍生于1958年1月,江蘇徐州人,研究生畢業于俄羅斯總參軍事學院國家安全戰略專業,2005年晉升少將軍銜,2014年晉升中將軍銜。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軍事生涯中,白建軍曾任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第54集團軍副軍長、第20集團軍軍長、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北京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與白建軍類似,陳東、吳國華之前也都曾在總參任職。
在這輪軍改中,考慮到第二炮兵實際上擔負一個軍種的職能任務,第二炮兵部隊已經更名為火箭軍。原任第二炮兵部隊副司令員的吳國華中將也因此改任新組建的火箭軍副司令員一職。
現年59歲的吳國華(1957.1)籍貫江蘇江都,中共黨員,畢業于俄聯邦國立普希金俄語學院俄羅斯語文學專業,擁有俄羅斯國家科學博士學位。
據公開的新聞報道信息,吳國華1995年起歷任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院長,原總參謀部第三部部長等職。2010年,吳國華升任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員,躋身副大軍區級將領。2012年7月,吳國華晉升中將軍銜。
常丁求成全軍現役最年輕大軍區職軍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56位受閱將軍領隊中最年輕的常丁求少將,一年之后已經升任南部戰區副司令員,今年49歲的常少將因此成為全軍現役最年輕的大軍區職軍官。在勝利日閱兵時,常丁求擔任殲-10戰機方隊領隊。
常丁求是湖南衡陽人。據《衡陽晚報》2006年1月一篇常丁求的人物稿件披露,20世紀60年代出生在衡陽縣金蘭鎮一個偏遠的村莊——泉溪村。1984年,農村娃常丁求通過招飛入伍,進入飛行基礎學校學習。
其后,在空軍部隊中,常丁求從一個普通兵逐步成長為高級指揮官:從飛行員到戰斗機飛行員、飛行大隊長(1996年)、航空兵某團團長(2000年),再到空軍“王牌師”殲擊航空兵第三師的副師長和師長。
據《解放軍報》報道,走上南空某“王牌師”師長崗位的常丁求,曾率先實施新型飛行訓練指揮模式、率先開展“自由空戰”對抗、率先打造多要素集成訓練協作區、率先組織異型機對抗,部屬說他是“把烏紗帽放在一旁謀打贏”。
航拍天安門廣場閱兵圖 新華社發(央視航拍團隊供稿)隨后,常丁求在2011年升任空軍參謀長助理,2012年晉升少將軍銜,并于2014年6月12日之前升任沈陽軍區空軍參謀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9月的勝利日大閱兵上,“即將達到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的最高飛行年限”的常丁求少將駕駛殲-10A殲擊機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與常丁求類似,在受閱將領中,至少還有4名“將軍領隊”已經奔赴軍改中新成立的各戰區任職。
其中,“海軍反艦導彈”方隊領隊、海軍北海艦隊原副司令員劉庚群少將調任北部戰區副參謀長;“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方隊領隊、原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副軍長鄧志平少將調任西部戰區副參謀長;“空軍預警雷達”方隊領隊、空軍某部原副司令員侯海濤,已任中部戰區參謀長助理;裝備保障方隊領隊、原總裝通用裝備保障部副部長王繼東已任陸軍后勤部副部長。
上述5名前往各戰區任職的將軍中,現年52歲的鄧志平少將是軍改后第一位調整職務的將軍。鄧志平還曾在老山前線立下二等戰功,是一名參加過實戰的將軍。
各戰區陸軍機關成為新的將領鍛煉平臺
在本輪軍改中,軍委新組建了陸軍總部領導機構,撤銷七大軍區成立了五大戰區,以原大軍區機關部分職能、機構為基礎調整組建了戰區陸軍機關。
新組建的各戰區陸軍機關也成為參加勝利日閱兵將軍領隊們新的鍛煉平臺。
譬如,在勝利日閱兵中,以第39集團軍副軍長身份出任高射炮兵方隊將軍領隊的孫永波少將,近日就以中部戰區陸軍參謀長的新職務亮相。
在勝利日閱兵中以第42集團軍原副政委、紀委書記身份出任“華南游擊隊”英模部隊方隊領隊的祝運璇少將,也在近期公布了自己南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主任的新職務。據公開資料,2013年12月,祝運璇晉升少將軍銜。
航拍天安門廣場閱兵圖 新華社發(央視航拍團隊供稿)而在勝利日閱兵中成為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方隊領隊的第65集團軍原副軍長趙冀魯少將,已至晚于今年3月18日前履新南部戰區陸軍副司令員一職。
此外,反坦克導彈方隊領隊、時任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的李明少將,在軍改后平調同為副軍級的中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航空中梯隊領隊、原總參陸航部副部長陶炳蘭少將則調任南部戰區陸軍正軍職領導。
陶炳蘭是特級飛行員,此前還曾擔任陸航學院副院長、院長等職。
多位猛將接棒集團軍軍政主官
隨著軍改的進一步展開,一年來已有多名集團軍軍政主官調整職務,而他們留下的職缺中有不少就由勝利日閱兵的將軍領隊們填補。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勝利日閱兵中擔任“雁門關伏擊戰英雄連”英模方隊領隊的原南京軍區第1集團軍副軍長王秀斌少將,目前已接替馮文平少將擔任了第1集團軍軍長。軍改后,第1集團軍轉隸東部戰區陸軍。
王秀斌為研究生學歷,少將軍銜,長期在第1集團軍任職,先后擔任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機步師師長。此后,王秀斌曾任原南京軍區第31集團軍副軍長等職,2015年調任第1集團軍副軍長。
2011年7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上將在杭州觀摩第1集團軍某機步師演習,曾對當時擔任師長的王秀斌說:“我從你的眼神可以看出,你對這支部隊充滿自豪,這支部隊很優秀。”
與王秀斌類似,“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領隊、第16集團軍原參謀長黃銘少將調任41集團軍軍長;“東北抗聯”英模部隊方隊領隊、第38集團軍原參謀長王印芳少將已出任該軍軍長。
現年53歲的黃銘(1963)少將是江蘇宜興人,1980年高中畢業后參軍,曾任原沈陽軍區某機械化師師長,后升任第16集團軍參謀長,2014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航拍天安門廣場閱兵圖 新華社發(央視航拍團隊供稿)抗戰時期,“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所在部隊隸屬于八路軍第115師343旅。平型關戰役中,115師一舉殲滅了1000多名日軍,威名天下揚。
履新“萬歲軍”第38集團軍軍長的王印芳少將是從劉振立手中接過這支部隊的指揮棒的。劉振立離開第38集團軍后已先后擔任武警部隊參謀長、陸軍參謀長兩個副大軍區職位,并在今夏晉升中將軍銜。
同樣,也有將軍領隊履新集團軍政治主官。
譬如,在勝利日閱兵中擔任“百團大戰白刃格斗英雄連”英模部隊方隊領隊的第14集團軍原副政委高偉少將已升任第54集團軍政委。
高偉參加過對越自衛作戰、汶川抗震救災等,經過國防大學指揮員班培訓,多次立功受獎,曾獲“全軍優秀指揮軍官”稱號。
此外,擔任“東北抗聯”英模部隊方隊領隊的原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王成蔚少將,已平調第65集團軍政委。
海軍、空軍亦有數將換防
在過去的一年中,海軍、空軍同樣有將領履新。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在勝利日閱兵中以海軍岸艦導彈方隊領隊的身份率部受閱的周煦明海軍少將已經從北海艦隊換防至南海艦隊服役,擔任艦隊副司令員。
周煦明30多年軍旅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潛艇里度過,此前先后擔任海軍東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支隊長、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率部曾創造某型潛艇航程最遠、時間最長、極限深潛等數十項紀錄。
另外,在勝利日閱兵中擔綱艦空導彈方隊將軍領隊的東海艦隊原副參謀長黃新建已升任北海艦隊副司令員。
空軍方面,地空導彈第一方隊領隊、原北京軍區空軍副參謀長劉明豹少將已經出任中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
劉明豹曾任地對空導彈部隊某師師長,2014年7月晉升為空軍少將軍銜。2009年接受采訪時,劉明豹曾向記者介紹,“中國地空導彈部隊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五六十年代的初創階段、七八十年代的發展壯大階段和如今的快速發展階段。”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2017八一閱兵式視頻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