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有哪些故事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一個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流傳著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全面普及關于端午節那些事兒,再順便看看古人怎么過端午。
關于端午節有哪些故事
這么多端午節的別稱,你們稱五月初五為什么節呢?
端午節的起源,你從小聽到大的是哪一個?
小時候你聽到的故事是為了紀念誰?屈原的故事,大家再看一次
歡迎大家留言補足更多節日習俗,邵陽地區包粽子、賽龍舟,還有人記得當年喝下雄黃酒現出原形的白娘子嗎?
各地習俗差異,讓你了解多樣化的端午習俗
你是南派還是北派?
你們除了吃粽子還要必吃些啥?哇,這么多都想吃怎么辦?
看了這么多,你們的端午節還有什么特殊過法?大家還想知道古人怎么過端午節?最后送上歐陽修小詩一首,看古人如何過端午?
端午節簡介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