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寒節氣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很快二十四節氣中最后一個節氣就要來了,每一個節氣都有與其相對應的習俗,那么,大寒的風俗習慣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大寒的風俗習慣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等。都知道只要大寒這個節氣一到就是奔春節,為什么,因為下一個節氣是立春,應該劃分在另一個年頭,但是立春往往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年前立春,一種是在年后立春,所以大寒是春節前的最后一個節氣,一般都這么認為,所以叫大寒迎年。
年貨
在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潤餅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比普通大米含糖份高,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而富貴人家在大寒飲食上的講究更加細致。因大寒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將來春天萬物的升發。
大寒時節需謹防的幾種疾病
大寒時節的氣候特征
大寒:依舊寒冷 每年的1月20日前后,當視太陽到達黃徑300度時,大寒節氣就開始了。大寒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三禮義宗》載:“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但據現代氣候資料分析,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節氣最冷,大寒次之。
大寒期間,太陽的直射點由南緯20度16分向北移至南緯16度19分。由于太陽的直射點距離北半球還是比較遠,太陽斜射的角度低,北半球所能夠得到的輻射熱量仍然很弱 ,冷空氣強盛,我國大部地區,天氣依然寒冷。 另外,大寒在“四九”中占有6、7天 , “冬九九歌”中唱道:“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可見其寒冷程度了。
1、呼吸道疾病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2011年1月20日——大寒時節,預示著一年當中最冷時期的到來。華北地區的長期干燥寒冷,缺乏降雪,導致呼吸道感染疾病多發。中醫專家提醒,大寒時節左右,謹防呼吸道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對較低,干冷天氣下易發呼吸道疾病,應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保持飲食清淡。
2、感冒
老人感冒是寒冬季節的常見病、多發病,說起來該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據報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煉,調理好飲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增強抗病力,防止感冒發生。
3、胃病
隆冬季節,人體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機體抗病力及適應性也隨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舊病復發,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嚴重并發癥。所以,冬季老年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飲食宜選溫軟、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 ,戒除煙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循環,減少胃病發病機會。
大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