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晚觀后感600字
2017春晚觀后感600字
在中國的廣播電視新聞體制之下,春節聯歡晚會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電視文化的代表,其價值取向中的政治價值和社會價值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1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觀后感600字,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201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觀后感600字篇1:
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春節前夜,萬人矚目的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現場直播。
一開始,晚會進行得非常順利,可快進行到一半時,不好的事情發生了!人的口型和聲音對不上了。直到快結束時才恢復正常。就這樣,短短的一夜之間,網絡上的各種評價便充斥著眼球,這其中,有的叫好,有的指正,有的贊賞,也有的批評。
春晚從1983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了30多年的風雨歷程了。這么多年來,春晚漸漸地被大眾所接納,漸漸地被大眾所喜愛,因此,每次辦春晚都有了壓力。工作人員精心的創作設計,讓春晚這個民眾大舞臺能夠滿足老老少少的口味。可是,因為人們看慣了千篇一律的春晚,原來一開始的新鮮感褪去了,于是有些人便提出要取消春晚的決定。可我卻認為,春晚是春節的一大亮點,沒有了春晚,新年還能有中國風嗎?
對于這次春晚,在我看來雖有不足之處,但已經很讓我滿足了。小品人物雖不新出,但所表演的小品卻能令人捧腹大笑;最新的主持組合給春晚添加了不少新意;真唱,春晚中最大的突破,雖然有些人認為唱的不是很好,但這一大突破,已經給了觀眾一種震撼感!
春晚的節目熱播著,時間點點滴滴地過去,零點的時鐘即將敲響,“5、4、3、2、1”我迎來了新的一年,閉上眼,許了一個心愿。2015,緩緩離去,背負著那沉重的悲哀;2017,悄悄來到,它帶著我的希望,對新一年的無限希望!
201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觀后感600字篇2:
看中央電視臺春晚有感 2017年春晚以“你我中國夢、全面建小康”為主題,努力實現“東西南北中、全民大聯歡”,在真情、感人、歡樂、祥和的氛圍中傳遞社會正能量。
春晚聚焦年度大事,貫穿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主線,在歌曲、情景劇、舞蹈、小品、雜技等各類藝術作品中,都充分地融入體現,可謂精彩紛呈。
歌曲《多想對你說》旋律優美、大氣,歌頌黨的領導,表達了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情景劇《將軍與士兵》以“9·3”大閱兵為創作背景,展現中國軍隊在強軍路上的昂揚斗志和大無畏精神,作品銜接了歌曲《鐵血忠誠》,表達崇尚英雄和英雄主義的傳承。
雜技《直掛云帆》展現在“十三五”發展藍圖繪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全國人民面對挑戰,揚帆起航的信心和勇氣。
舞蹈《茉莉花》由亞特蘭大晨星舞蹈學校華僑華人子女精彩演繹,西方芭蕾與中國的扇子舞巧妙融合,表達了海外游子對祖國的熱愛和眷戀,從而形成晚會的情感高潮。
小品《放心吧》在喜劇故事中表達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友善的主題,具有笑中有思,寓教于樂的效果。
201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觀后感600字篇3:
2017年央視的春晚,在反腐倡廉、勤儉治國的大背景下,形式樸素,沒有以前光怪陸離的氣氛,沒有以前驕奢淫逸的情景,緊扣忠孝節義廉恥禮智信的內涵,樸實土氣,努力滿足各種層次人群的玩樂與淺談的主題,很有特色,我耐心地看了四個小時,只對西安、廣州、泉州、呼倫貝爾蒙古包等的節目覺得有新意,廣州524個機器人的舞蹈舉世罕聞,西安的美女歌者長眉毛、長臉蛋、高鼻梁,很有漢唐氣韻,蒙古包里的淳樸真情,除此之外,只領略到李谷一《難忘今宵》的優美旋律與溫情。
不知道總導演是怎樣思想的人,節目好像以四平八穩為標準,只追求政治思想的絕對“正確”,放棄藝術追求,內容與形式都太平庸,簡直就像街頭演出的水平。除了一群又一群美女與勁男,沒有什么畫面值得稱道,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大腕馮鞏不知他在說什么,巨擘潘長江好像只是快遞樂,很多藝術家荒廢了青春與才能。再就是搬用一些家庭的生活細節逗樂,“老公”“老公”喋喋不休。有那么“老”嗎?有那么“公”嗎?真是無恥與低俗得很。
整場節目像是對一年來大事要事的回顧總結。這一年的大事我們都知道了,很多小事也經歷了,春晚上有值得這么詳盡地總結自夸?要總結回顧,找篇新華社年終專稿拜讀就行,要這么耗四五個小時作甚?但又沒有對天津大爆炸這樣大事件教訓的反映,也沒有對房地產市場笑聲,也沒有荒腔走板股市的滑稽行徑。我們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愛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喜歡藝術的卓越精深,我們也不缺少杰出的藝術家與精湛的藝術品,有關部門的官員為什么不去鼓勵創新與追求精品,推介一些好節目讓民眾激動、歡樂、感奮?為什么還要拿如此平庸的節目愚樂愚民?
西周時代就有樂官深入民間采風,很多優秀作品都在民間產生。可是這臺節目只有雅頌,沒有國風,這樣的節目怎能吸引人?就在《難忘今宵》的曲調還在回響時分,有朋友在群里發出“2017春晚實在是腦殘晚會”的批評,一語中的,十分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