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急性腎炎的中醫偏方有哪些
治療急性腎炎的中醫偏方有哪些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以急性腎炎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中醫治療急性腎炎的偏方有哪些?哪些偏方能治療急性腎炎?不如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學習急性腎炎的治療方法吧!
急性腎炎的治療偏方
1、石榴山藥治急性腎炎
【功能主治】益腎活血,祛風化濕。主治急性腎炎。
【偏方組成】石榴肉、懷山藥、生地、炙黃芪、赤芍、小薊、白云苓各30克,丹皮、水紅花籽、五加皮、大腹皮、陳皮各10克,車前子(布包)、澤瀉各10~30克,防風6克,蟬衣15克,魚腥草(后下)、連翹各20~40克,益母草30~6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42劑為1個療程。
【宜忌】嚴格忌鹽食,絕對休息。
2、金銀花板藍根治急性腎炎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主治急性腎小球腎炎。癥見:眼瞼及雙下肢水腫、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小便量減少、混濁,苔薄黃,脈滑。
【偏方組成】金銀花30克,板藍根18克,連翹15克,牛蒡子、蟬蛻、山豆根各9克,元參20克,升麻、桔梗、黃芪各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溫服,連服14天為1療程。
3、五草湯治急性腎炎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解毒利水。主治急性腎炎,浮腫少尿期。
【偏方組成】爵床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車前草15克,浮萍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身熱者,加生石膏、銀花;咽喉紅腫疼痛者,加板藍根、牛蒡子、蟬衣;皮膜濕疹膿瘡、邪毒者,加苦參、地膚子、野菊、連翹;頭痛、頭昏、血壓升高者,加黃芪、夏枯草、玉米須;小便有紅細胞者,加白茅根、小薊草、墨旱蓮等;尿中有蛋白者、酌加蟬衣、蘇葉、生山楂、石葦等。
4、烏梢蛇飲治急性腎炎
【功能主治】祛風通絡,利水滲濕。主治急性腎炎。
【偏方組成】烏梢蛇、蟬衣、浮萍、西河棲、晚蠶砂各30克,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各12克,麻黃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21劑,治療觀察以浮腫消失和尿檢正常為指征。浮腫3天內消失者7例;l周內消失者14例。尿檢連續3次陰性為準:1周轉陰者5例;2周轉陰者11例;1月以上轉陰者5例。
急性腎炎的食療法
西瓜皮飲
【原料】西瓜皮50克,赤小豆50克,鮮茅根50克
【制作】西瓜皮去綠衣,切成片,與赤小豆、茅根共同用水煎湯而成。
【用法】每日1次~2次,連服數天。
【功效】適用于浮腫不甚明顯但腰痛較厲害者。
鯉魚冬瓜湯
【原料】鯉魚1條,赤小豆30克,冬瓜1500克,大蔥5棵。
【制作】魚去鱗及內臟并洗凈,加水5碗與赤小豆、冬瓜、大蔥共同煮至3碗湯。
【用法】每日1劑,連服7天~8天,吃魚喝湯后蓋被發汗。
【功效】適用于惡寒發熱、頭暈、咽喉腫病、小便不利、色黃或赤等,以利水為主。
鮮白茅根飲
【原料】鮮白茅根50克,玉米須50克。
【用法】代茶飲,每日3次~5次。
【功效】適用于顏面浮腫、惡寒發熱,小便不利。
醫食同源,藥食同根,此為千秋古訓。唐·孫思邈言:“安身之體,必資于食;救疾之速,必憑于藥。”可見古圣醫者,對藥食保健認識之深。特別是飲食菜肴,人人食之,人人愛之,它既能給人以營養,又能防病去病,備受學者重視,不斷被整理完善,漸漸形成食療學。鑒于此,食療世世相傳,代代發揮,內容越來越豐富,編排越來越精,俾食療蜚聲海內外,受益者甚重,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
看過“治療急性腎炎的中醫偏方有哪些”的人還看了:
3.急性腎衰竭的原因
5.慢性腎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