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厭食癥吃什么藥好
小兒厭食癥吃什么藥好
小兒厭食癥是指小兒(主要是3~6歲)較長期食欲減退或食欲缺乏為主的癥狀。它是一種癥狀,并非一種獨立的疾病。那么小兒厭食癥吃什么好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介紹一種中醫偏方給大家,太子參山藥。
厭食癥病理解釋
神經性厭食(AN)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維持體重明顯低于正常標準為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屬于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其主要特征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
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臟并發癥、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AN的發病年齡及性別特征國內外相仿。主要見于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或20歲,30歲后發病者少見,圍絕經期女性偶可罹及;AN病人中男性僅有5%~10%,男女比例為1∶10。在歐美,女性AN的終生患病率為0.5%~3.7%;AN的年發病率為3.70‰~4.06‰。AN在高社會階層中比低社會階層中更普遍,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城市高于農村。
AN的病因學復雜,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學和生物學等多方面。
過去,AN常常被認為是與西歐和北美文化密切相關的疾病;但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廣告業飛速發展、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健身行業大量涌現以及婦女社會角色發生轉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非西方社會也均有AN的報導。在西方國家,存在著“苗條”的文化壓力,大量的媒體信息和營銷策略營造出節食促進成功這樣的氛圍,女孩在她們早年社會化過程中就認為苗條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征,比如低自尊、完美主義、刻板固執、保守欠靈活、敏感多慮、嚴謹耿直、內向拘謹、膽怯退縮、多動好勝、自尊心強、自我中心、不合群、幼稚、好幻想、不能堅持己見、猶豫不決等,對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臨床資料證實,人際關系緊張,學習、生活遭受挫折,壓力過大,新環境適應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員發生意外,重病或死亡,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導致精神情緒抑制因素與AN有關。一些兒童平時偏食、挑食、好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父母有過度關注子女飲食,反復嘮叨,強迫進食,反而降低了兒童攝食中樞的興奮性,進而發展為AN。
厭食癥臨床表現
1.心理和行為障礙
主要包括追求病理性苗條和多種認知歪曲癥狀。AN患者并非真正厭食,而是為了達到所謂的“苗條”而忍饑挨餓,其食欲一直存在?;颊邽榭刂企w重、保持苗條的體形而開始節食或減肥。常見的方法有限制進食,為限制每日熱量,通常吃得很少;還有進食后摳吐或嘔吐,進行過度體育鍛煉,濫用瀉藥、減肥藥等。
AN患者存在對自身體像認知歪曲,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型和體重,盡管與多數人一樣,甚至非常消瘦,仍堅持認為自己非常肥胖。AN患者對自身胃腸刺激、軀體感受的認知也表現出異常,否認饑餓,否認疲勞感;對自身的情緒狀態如憤怒和壓抑亦缺乏正確的認識。否認病情是該癥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患者拒絕求醫和治療,常常由家屬發現其消瘦、進食甚少、腹部不適、長期便秘、閉經等問題而帶其到醫院就診。
此外,AN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緒不穩定、社交退縮、易激惹、失眠、性興趣減退或缺乏、強迫癥狀。還可表現為過分關注在公共場合進食,常有無能感,過度限制自己主動的情感表達。10%~20%的AN患者承認有竊食行為;30%~50%的患者有發作性貪食。
2.生理障礙
AN患者長期處于饑餓狀態,能量攝入不足而產生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出現各種功能障礙,其營養不良導致的軀體并發癥累及到全身各個系統。癥狀的嚴重程度與營養狀況密切相關。常見癥狀有:畏寒,便秘、胃脹、惡心、嘔吐、噯氣等胃腸道癥狀,疲乏無力,眩暈、暈厥,心慌、心悸、氣短、胸痛、頭昏眼花,停經(未口服避孕藥)、減低、不孕,睡眠質量下降、早醒。
太子參山藥治厭食癥
功能主治
理氣健脾,行氣燥濕。主治厭食癥。
偏方組成
太子參5~10克,山藥5~0克,炒扁豆5~10克,生麥芽8~12克,雞內金5~10克,萊菔子3~6克,陳皮3~6克。
用法用量
2天1劑,水煎服,頻服數次(3~4次)。
看過“小兒厭食癥吃什么藥好”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