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怎樣養生有哪些養生方法
小雪節氣來臨,就意味著冬季的寒冷越來越近了。人們需要注意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那么小雪節如何養生?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和你一起了解小雪節氣的養生方法吧。
小雪節氣的養生方法
1、小雪節氣飲食養生
肺喜潤惡燥,潤肺有助肺氣肅降,相火收斂。飲食上要多以清淡滋潤的湯水、食物和水果為主,避免刺激辛辣。適宜的食材、湯料和水果主要包括:百合、沙參、玉竹、杏仁、海底椰、銀耳、麥冬、阿膠、蜂蜜、鴨梨、柚子、蘋果、香蕉、蔬菜等。如果很忙沒時間煲湯和糖水的話,有個好建議,每天兩杯蜂蜜柚子茶,方便管用。
2、小雪節氣作息養生
小雪之后,自然界氣溫即不斷下降,尤其早晚溫差顯著加大,人們的生活起居習慣也必須逐漸轉入冬季模式,即早睡晚起。這里值得說明的是何謂早與晚,子時(23:00-1:00)肝經司職,辰時(7:00-9:00)胃經當值,相信大部分人對此已經很熟悉了,所以,人們最佳的作息時間應是晚上十點至第二天早上六點,冬季早睡晚起也只是在此基礎上微調而已。冬季作息可在上述標準基礎上提前半小時就寢,推遲半小時起床。
3、小雪節氣防寒養生
從這個節氣開始,東北風刮得多了,由于氣候雖冷卻還沒到嚴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圍巾,這樣往往容易遭遇受風寒,因此,一定要戴帽子,一定要注意防寒。
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準。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冬裝,做到酌情增減,隨增隨減。在干燥季節,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必要時可用加濕器。
4、小雪節氣運動養生
有研究表明,平日里活動量少的人,患感冒的幾率比活動正常的人要高出2~3倍。這是因為戶外活動時間少,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缺乏陽光照射,會致使身體血液循環減慢,機體抗病免疫力降低,再加上對室外環境的不適應,所以很容易感冒。要預防感冒就要走向大自然,積極運動,強健體質。
慢跑、快步走、跳繩、跳迪斯科、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雪養生的食療方法
1、魚湯健脾開胃
魚有健脾開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將它和冬瓜、蔥白煮湯服食,可以減輕水腫。魚湯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還能緩解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皺紋。
2、豬蹄湯養氣血
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健腰腿、補血潤燥、填腎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豬蹄煲湯,尤其適合女性,民間還用于婦女產后陰血不足、乳汁缺少。
3、山藥排骨湯健脾益腎
備好排骨和山藥、生姜、湯粉,湯粉稍稍泡一會。排骨洗凈,搽干水分;生姜切片。山藥去皮、切段備用。鍋中油熱,爆香姜片;下排骨炒至無血水。加入適量冷水,煮開。將排骨移入沙煲中,大火煮開,小火慢燉1小時;下入山藥,燉煮20分鐘。下入湯粉,煮15分鐘。離火燜一會即可。
4、雞湯抗感冒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的癥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秋冬季多喝些雞湯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但雞湯有溫補作用,有炎癥的人要少喝。
冬季養生的禁忌
1、忌蒙頭睡覺
冬令天寒,一般蓋厚被睡覺,因此,被窩內空氣不流暢,再加上人體散發出來的體臭汗臭味、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腸道排出的有害氣體,致使被窩內空 氣混濁。如果蒙頭睡覺,會使體內氧飽和度下降,嚴重則會影響大腸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時會出現頭昏腦脹、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記憶衰退等癥狀。
2、注意肌膚保濕潤燥
在寒冬,由于干冷的氣候,人體的表皮層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造成皮膚層血液循環減慢,皮脂腺與汗腺功能降低,導致皮表的水分與脂肪 含量大減,若再加上冷風吹拂,更大大減弱了皮膚的抵抗力,因此,冬天的皮膚容易變干糙、敏感、甚至皸裂。
3、注意關節保暖
由于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溫度本來就比較低,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并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看過“小雪節氣養生的方法”的人還看了:
小雪節氣怎樣養生有哪些養生方法





上一篇:大雪節氣養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下一篇:立冬飲食有哪些相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