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工作總結 > 個人工作總結 >

    防汛工作總結最新大全

    時間: 章捷20 分享

      工作總結,以年終總結、半年總結和季度總結最為常見和多用。就其內容而言,工作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并分析成績的不足,從而得出引以為戒的經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精心挑選的工作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防汛工作總結篇一

      20__年汛期,我省先后遭受干旱、洪澇及臺風暴雨等多種自然災害。按照國家防總及流域防汛指揮機構的統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防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深入推進“兩個轉變”,統一指揮,科學調度,解放軍、武警官兵及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抗災救災,確保了大江、大河、各類水庫、重要防洪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線的防洪安全,確保了城鎮供水和人畜飲用水安全,保障了工農業生產用水需要,限度地減輕了水旱災害損失。據分析測算,今年防汛抗旱減災效益達209億元。

      雨水情及其特點

      20__年5~9月份,全省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主要表現前期降雨少,后期降雨多;北部降雨多,南部降雨少。5~6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區降雨偏少4~6成,其中郎溪、屯溪偏少7成,新安江流域6月份降雨量僅為54毫米,為有資料記錄以來最低值,全省各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7~9月份全省降雨增多,7月份淮河流域、8月上旬淮北地區和9月上旬大別山區分別遭受歷史罕見強暴雨。

      受強降雨影響,我省淮河流域、大別山區和滁河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新汴河、奎濉河和淠河發生了一次大洪水,淮河和滁河發生了一次較大洪水。全省共有16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淮河、洪河和滁河部分河段超保證水位,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四次超警戒水位。淮河、滁河分別有9個和2個行蓄洪區超行蓄洪控制水位。全省9座大型、50多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梅山、響洪甸、佛子嶺、磨子潭、董鋪、黃栗樹和沙河集等大型水庫均相繼泄洪。

      汛期雨水情主要呈現五個特點:

      1、入梅偏晚,梅雨量不明顯。我省南部6月25日入梅,比常年偏晚9天。7月16日出梅,比常年晚6天。由于梅雨期沒有形成明顯的降雨帶,我省南部梅雨期降雨量不明顯。

      2、降雨集中,強度大。7月4~10日,淮河流域暴雨中心蒙城縣壇城站626毫米,渦陽、蒙城及蒙城縣壇城站7天累計降雨量達到或超過100年一遇。8月1~2日,沿淮淮北地區暴雨中心蒙城縣順河集站24小時降雨258毫米,為建站以來第一位,超過100年一遇;奎濉河、新汴河8月1日面平均降雨量149毫米,居有資料記錄以來第二位,其中夾溝、時村等站日降雨量為有記錄以來第一位,點暴雨量重現期超50年一遇。9月2~3日,響洪甸站24小時降雨量達558毫米,是我省有記錄以來點暴雨量第二位、大別山區第一位;響洪甸水庫面平均降雨量24小時329毫米,兩天面平均降雨量417毫米,均創記錄;24小時降雨岳西毛尖山站544毫米、霍山佛子嶺380毫米、含山東山278毫米,均超過100年一遇。

      3、降雨突發性強,時空分布不均。正常年份我省主要降雨發生在6月到7月。而20__年汛期大部分地區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雨水充沛,尤其是5~6月降雨均偏少,7~9月份降雨明顯偏多。三次主要降雨均是突發性致災性暴雨,7月上旬沿淮淮北地區特別是蒙城、渦陽等縣(區)的強降雨形成旱澇急轉、北澇南旱的嚴峻形勢。另外,正常年份江淮地區在9月份后汛期,發生日雨量超過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可能性極小,而9月初13號臺風形成的暴雨及洪水,在其量級和發生時間上為歷史同期少見。

      4、臺風活動頻繁,破壞性大。今年影響我省的臺風或熱帶風暴有4個,分別是第5號臺風“海棠”、第9號臺風“麥莎”、第13號臺風“泰利”和第15號臺風“卡努”。尤其是第13號臺風“泰利”形成的暴雨來勢猛,強度大,致使淮河、淠河和滁河發生大洪水,大別山區五大水庫水位迅猛上漲。強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質性災害,破壞性極大,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5、洪水水位高,流量大。7月份受上游降雨影響,淮河干流王家壩站出現水位29.14米,超過保證水位0.14米,為建國以來第九位。受13號臺風暴雨影響,大別山區水庫在超前預泄和緊急泄洪的情況下,佛、梅、響、磨四大水庫日漲幅分別達6.22米、4.29米、3.34米、5.93米,其中佛、磨兩庫1小時分別上漲0.95米、1.46米。佛、磨、梅、響水庫超汛限水位分別為9.38米、17.45米、4.64米、5.43米,水位和入庫流量均居歷史同期第一位。淠河橫排頭站水位55.82米,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水位和流量分別居歷史第二和第三位。滁河襄河口站水位13.66米,超保證水位0.16米

      工情及災情

      長江、淮河干支流堤防共發生各類險情323處,其中長江干堤7處(均為崩岸),淮河干流堤防及蒙洼圈堤19處,其余險情均發生在洪河、西淝河、潁河、淠河、滁河等支流堤防及部分行洪區堤防。所有險情中,較大險情3處,即阜南縣老觀鄉下河段蒙洼圈堤管涌險情、淮南市石姚灣行洪堤管涌險情和天長市高郵湖大堤部分堤段迎水坡嚴重毀損。全省共潰破圩口86個,淹沒面積36.5萬畝,受災人口40.5萬人。其中萬畝以上圩口7個,面積22.3萬畝,受災人口26.9萬。潰破圩口主要涉及六安、安慶、巢湖、蚌埠、淮南、滁州等六市,分布在淠河、汲河、清溪河、皖河、淮河等沿岸。六安市共潰破圩口65個,約占全省潰破圩口總面積的88%。

      洪澇災害。今年臺風及洪澇災害致使全省81個縣(市、區)的917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1973萬人,受災面積2608萬畝、絕收面積670.4萬畝,倒塌房屋17.2萬間,因災死亡86人(其中山區滑坡、泥石流災害死亡54人),直接經濟損失143.6億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經濟損失18.53億元。其中三次洪澇災情最為嚴重。一是7月淮河洪水災情。亳州、阜陽、蚌埠、淮南、六安等市的36個縣(區)受災,受災人口824.3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255萬畝、絕收293萬畝,倒塌房屋2.9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29.5億元。二是8月淮北地區澇情。短歷時強降雨造成淮北中北部的濉河、新汴河、澮河、沱河等支流水位迅猛上漲,沿淮淮北洼地澇水難以外排,發生了嚴重的澇災。三是13號臺風“泰利”災情。六安、安慶、巢湖等7市27個縣(區)受災,受災人口達677萬人,因災死亡81人,倒塌房屋8.7萬間,損壞房屋17.7萬間;農作物受災698萬畝、絕收182萬畝,基礎設施水毀嚴重,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2.1億元,金寨、岳西、含山、霍山、裕安、潛山等6個縣(區)受災最重。

      干旱災害。今年3—7月上旬,我省降雨偏少,特別是5—6月,旱情急劇發展。全省17個市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滁州、宣城、黃山等地旱災最為嚴重。據統計,全省年累計受旱面積達2330萬畝,其中成災493.5萬畝,一度有148萬畝水田缺水、95萬畝旱地缺墑難以適時栽插播種,9.3萬人、9.5萬頭大牲畜發生飲用水困難。

      防汛抗旱主要措施

      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考驗了政府應對突發性災害的能力,各項防災抗災措施有力、有效,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

      領導重視,部署周密,各類責任制落實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先后召開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全省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全省抗洪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防指先后七次召開全體成員會議,全面部署安排防災抗災救災工作。在抗洪排澇和防御臺風災害的關鍵時刻,省委、省政府及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號召受災地區積極迎戰淮河洪水和臺風災害。省委書記郭金龍兩次坐鎮省防指,指揮淮河抗洪和防御臺風工作,省長王金山多次親臨省防指部署防汛抗災工作。郭金龍、王金山、王明方、任海深、趙樹叢等省領導身先士卒,多次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汛前,明確省領導及省直有關部門防汛分工,省防指落實重要防洪工程和行蓄洪區防汛行政、技術責任人,調整省防指機構及其組成人員,修訂印發省防指成員單位職責。各地以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為重點,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以防為主,突出重點,防汛抗旱工作準備充分

      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抗災工作方針,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狠抓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為迎戰水旱災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省防指2月份就發出《關于開展20__年防汛抗旱準備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汛前準備工作,并先后派出30多個技術檢查組,對各地落實防汛措施、重要工程度汛準備、違章設障清除等進行檢查、抽查,督促限期解決度汛安全中存在的問題。各地抓住汛前有利時機,及時消除工程度汛隱患,長江、淮河干支流上50多處主要險工險段,在主汛期前得到有效處理或落實度汛方案;主要堤防上在建的78座開口工程,6月底前均具備正常防洪條件。制定了《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修訂了《茨淮新河控制運用辦法》、淮河行蓄洪區運用方案,調整了王家壩站防汛特征水位;編制全省抗旱預案和淠史杭等大型灌區供水方案。省級財政安排5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沿江市縣補充防汛物資。按照《安徽省長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邏查險規定》,各地落實了417萬人的民工防汛搶險隊伍。各級防汛機動搶險隊開展防汛搶險演練,提高應急反應能力。

      廣泛動員,合理調度,全力搶排澇水

      7至8月發生的三次強降雨過程,致使沿淮淮北和沿江局部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特別是7月初的強降雨,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區旱澇急轉的嚴峻局面。省政府、省防指見事早、行動快,要求受災地區及時調整工作重點,落實各項措施,應對洪澇災害。省防指督促有關部門及時開啟淮河、渦河、潁河、懷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奎濉河等河道上節制閘提前大流量預泄,降低河道水位,為加快內水外排創造條件。為抗御淮河流域第一場洪澇災害,在淮河上游洪水到來前,蚌埠閘提前預泄洪水16億立方米。隨著上游洪水下泄,河道水位上漲,涵閘無自排條件后,省防指果斷要求各類泵站開足馬力排水,并同有關部門及時下撥排澇經費和排澇用電指標,支持各地排澇抗災防汛抗旱工作總結防汛抗旱工作總結。受災地區廣泛發動群眾清溝瀝水,拆除堵壩,架機排水。各類涵閘及泵站累計排澇水量46億立方米,其中自排澇水量約占75%,大大減少了排澇成本。由于排水及時,為盡快恢復群眾正常生活生產和補種晚秋作物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通過工程調度,提前下泄渦河、潁河、洪河污水,洪水到來后,加大泄量,加快污水下泄,避免了污染水體集中下泄對淮干水質造成大的影響。

      加強會商,優化調度,實現防洪減災效益化

      省防指辦與氣象、水文部門密切聯系,加強會商,滾動預報天氣情況和洪水演進過程,為科學調度提供技術支撐。7月12日18時淮干王家壩站達到保證水位并繼續上漲,國家防總、淮河防總、省防指通過異地會商,在分析水情、工情及未來幾天流域上游無大的降雨的情況下,慎重作出不運用蒙洼等6個行蓄洪區的決定,避免31.5萬畝農田受淹。

      在淮河第三次洪水尚未消退的情況下,13號臺風“泰利”帶來歷史罕見暴雨,引發大別山區嚴重山洪、泥石流災害,大別山區水庫及淮河、長江部分支流水位暴漲,淮河第四次洪水接踵而至,防汛抗洪形勢極為嚴峻。省防指審時度勢,科學判斷,慎重決策,作出了以保障水庫安全為重點、加強水庫調度、啟用分洪河道分洪、兼顧淠河和史河防守、加強滁河及巢湖流域防汛指導、實現防洪工程抗災減災效益化的防洪調度原則。在第13號臺風影響程度尚不確定的情況下,省防指超前調度佛、磨、梅、響四大水庫提前預泄,騰出防洪庫容,牢牢把握防洪主動權。同時充分利用大別山四大水庫聯網調度系統,實時監測水庫庫區降雨、水位變化,綜合分析各類防洪因素,聯合運行,增強水庫調度的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從9月2日至5日,調度大別山水庫從泄洪、控制泄洪到再泄洪,有效地應對了突發性特大暴雨災害。據測算,五大水庫共攔蓄洪量達11.34億立方米,削減洪峰60%—89%,不僅確保水庫自身安全,也限度地減輕淠河、史河防洪壓力,避免了干支流洪水疊加。為進一步緩解淮干防洪壓力,省防指在調度水庫錯峰、蚌埠閘敞泄的基礎上,于9月4日凌晨,關閉阜陽閘,啟用茨淮新河分洪。為控制滁河水位迅猛上漲,省防指要求所有沿滁控制閘和駟馬山分洪道全力泄洪,打開襄河口船閘輔助泄洪,加快滁河洪水下泄速度,減輕滁河防洪壓力。淮河干流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荊山湖、洛河洼9個行洪區,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2個蓄洪區超過規定行洪水位,在適度承擔風險決策思路的指導下,均未啟用,避免了40多萬畝農田受淹。據初步統計,今年防洪除澇減災直接經濟效益為141億元。

      以人為本,安全至上,及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

      省防指始終將群眾生命安全擺在防汛抗洪的首位,及時轉移危險區域內群眾,妥善安置受災群眾,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在預測淮河蒙洼等行蓄洪區超規定運用水位的情況下,為確保萬無一失,及時轉移區內低洼區臨時居住群眾;在抗御沿淮淮北地區澇災期間,及時轉移被水圍困的群眾和排出684個村莊內積水;大別山區四大水庫在泄洪前,省防指要求四大水庫下游有關縣(區)、鄉(鎮)做好沿河洼地人員轉移,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第9、13、15號臺風來臨前,省政府、省防指及時作出部署,要求各地采取緊急措施,轉移受地質災害威脅、低洼地、危舊房、高空作業等危險區域的人員。省防辦在電視臺、電臺播發《防臺風十二招》,告之群眾防御臺風災害知識;利用媒體宣傳山區防御地質災害要決,并將宣傳材料發放到山區鄉鎮、村、村民組及群眾手中,提高群眾自救意識,主動防災、避災。各地及時轉移、安置受災群眾47.5萬人,同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特別是在防御13號臺風暴雨災害中,沒有出現群死群傷現象,在人員轉移和抗洪搶險過程中沒有死人。

      萬眾一心,全面防御,奮力抗洪搶險救災

      為有效應對突發性自然災害,省政府啟動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Ⅱ級響應,省防指先后啟動防汛應急預案Ⅱ、Ⅲ級響應,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Ⅲ級響應,全面落實各項抗災救災措施。7月4~10日,受上游來水和區間降雨共同影響,淮干水位迅猛上漲,預計第一次洪峰將于12日夜到達我省,王家壩站水位將超過保證水位,蚌埠以上河段將全線超警戒水位。同時亳州、阜陽、蚌埠、淮南等市受澇面積已達960萬畝。防洪排澇形勢十分嚴峻。7月12日上午,省防指下達啟動《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Ⅱ級響應命令。9月1~4日,受第13號臺風“泰利”影響,淮河干流全境超警戒水位,潤河集以下河段為今年以來的水位,邱家湖等9個行洪區超行洪水位,滁河、淠河、巢湖、皖河全線超警水位,滁河襄河口閘超過保證水位。9月3日上午,省防指下達啟動《安徽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Ⅲ級響應命令。應急預案的適時啟動,及時強化了防汛抗洪及救災各項措施。

      受災地區各級黨委、政府組織動員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抗災救災,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各級緊急動員干部2.5萬名,抗洪救災群眾100多萬人,日夜巡堤查險,及時處置險情。各級投入編織袋、麻袋、草袋687萬條、木材6696立方米、塊石4.3萬立方米、土工布及防浪布14.7萬平方米,運送搶險土方156萬立方米。國家、省級下撥抗洪搶險經費7150萬元,省防指調撥編織袋、麻袋、草袋71萬條、土工布及防浪布3.7萬平方米、砂石料5530噸、橡皮船20艘、救生衣4000件等搶險物資,支持各地抗洪搶險救災。省防指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全力做好工作。民政部門發放帳篷、食品等物資,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衛生部門及時啟動治病防病預案,派出數百支醫療防疫小分隊,發放藥品,加強災區衛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門加強災區社會治安管理,保障社會穩定;省直工委、省民政廳緊急部署開展抗洪救災捐助活動。通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精心安排,保障了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醫,抗洪救災工作有序進行,災區人心穩定。

      廣辟水源,優化配置,全力保障各類供水安全

      今年入汛后至7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區持續晴熱高溫,降雨普遍偏少,蓄水嚴重不足,相繼發生嚴重的干旱。旱情發生之初,省政府相繼召開抗旱工作專題會議和全省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切實抓好當前抗旱工作的緊急通知》,全面動員部署抗旱工作,并下達省長預備費、特大抗旱經費1689萬元,農業抗災用電指標2.17億千瓦時,支持各地抗旱。省防指適時分析雨水情、旱情發展態勢,對各地抗旱工作實行分類指導,先后派出5個工作組,分赴重旱區檢查指導抗旱工作。省防辦抓住淮河上游來水時機,將蚌埠閘上水位控制在18.4米左右,為沿淮地區引水創造條件。淠史杭灌區適時調引水15.8億立方米,保證了近900萬畝水稻栽插、灌溉用水。上橋、駟馬山適時開機提水,提引淮河、長江水2.8億立方米,保證灌區內310萬畝農田適時栽秧和灌溉用水。巢湖市相繼打開裕溪閘、鳳凰頸排灌站引水閘,引長江水5億立方米。沿淮、沿江河道湖泊共自流引水達14億立方米。通過閘站調控和搶引過境水,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水源。全省發動435萬人,開動近5500處泵站、動用74萬臺套機動設備投入抗旱,累計投入抗旱資金4.7億元、用電2.6億度、用油2.5萬噸,各類水利工程累計提供夏種用水85億立方米,累計澆灌面積達2500萬畝。抗旱挽回糧食損失292萬噸,減少經濟作物損失27億元。

      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

      為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確保明年度汛安全,在淮河、滁河洪水尚未完全消退的情況下,省防指、省水利廳提前謀劃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確立了“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先急后緩、人水和諧;強化領導,明確責任;集中財力,保證重點”的水毀水利工程修復指導原則。省水利廳成立專門班子,具體負責堵口排水和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確定相關部門聯系定點縣(區),分類、分片指導。要求各地水毀修復工作由各縣人民政府負責,受災嚴重的市、縣、鄉人民政府成立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水毀水利工程修復的組織發動、計劃制訂、技術審查、資金籌集及組織實施工作。突出抓好堵口復堤、影響明年度汛的中小水庫除險加固、人飲工程修復三類重點項目,確保今年年底完成80%,明年汛前全面完成。各地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多方籌措資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開展水毀修復工作。省補助水毀修復資金2570萬元。截至12月16日,三類重點水毀工程已修復完成1801處,占計劃的56%;完成土石方840萬立方米,占計劃的55%。

      經驗與啟示

      20__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國家防總、淮河防總和省防指的科學調度,得益于全省廣大軍民的奮力拼搏,尤其是成功防御第13號臺風“泰利”和抗御淮河流域嚴重洪澇災害,帶給我們的主要經驗與啟示是:

      基層組織抓措施落實是防災抗災的關鍵。在防御臺風“泰利”特大暴雨災害中,大別山區金寨縣響齊辦事處集中干部70余人,采取“分片包組、查戶盯人、先人后物”等措施,克服道路不通、通信中斷等困難,逐家逐戶緊急轉移群眾2030人,全辦事處無一人在洪災中死亡。鄉、村基層組織是落實各項部署的最終主體,只有做到快速反應、組織有力,迅速將各項具體防御措施落實到千家萬戶,才能有效減少損失和人員傷亡。

      發揮防指整體效能是取得抗災成效的保證。今年我省多災并發、災情持續時間長,防汛抗旱形勢嚴峻。防汛、民政、國土等部門相繼啟動本部門專業應急預案,省防指所有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發揮了整體應急管理效能,保證了防災抗災工作的順利開展。防汛抗旱抗災工作涉及面廣,任何一個部門都不能獨立完成,各成員單位必須在防指的統一指揮下,按既定的工作部署,主動配合,高效完成本部門的任務,才能發揮應急管理的整體效能。

      信息化建設是實施科學調度的重要技術支撐。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尤其是信息采集系統、異地會商系統、重要水文和雨量站點遙測系統的建設并投入使用,省防指能及時掌握各類信息,與國家防總、淮河防總、王家壩現場和各市防指適時遠程會商,開展模擬調度,科學選比調度方案,使防洪調度決策更具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必須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建立科學的調度決策體系。針對今年防御臺風暴雨工作的實際,吸取9月3日上午大別山庫區有線、無線通信全部中斷的教訓,借鑒沿海省份防臺風經驗,加強臺風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建設,逐步建成山區、庫區雨水情站點自動測報系統,進一步完善山區防洪工程通信手段。

      堅持人水和諧的治水思路是變水患為水利的根本出路。今年的洪澇災害特別是臺風“泰利”暴雨所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再次說明了洪水災害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必須把人水和諧的治水思路落實到水利建設、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好人、水、地之間的關系,注重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依法堅決制止湖泊圍墾、毀林開荒、切坡建房等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盡快對淠河、史河、皖水、潛水等淮河、長江重要一級支流進行治理,逐步提高沿河縣城和重要集鎮防洪能力,加大山洪、泥石流等地質性災害的治理力度,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防汛工作總結篇二

      為切實做好20__年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大防災力度,限度地減少和避免因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現就今年我局有關防汛方面所做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進入汛期以來我局轉發了省廳《關于加強防范強降雨引發地質災害的緊急通知》。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吉林省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我區地質災害現狀,印發了《長白山保護開發區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方案中明確指出2014年全區地質災害災情預測情況、重點預防區域、防治措施、巡回檢查計劃和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等相關事宜。

      二、20__年汛期我區總的天氣氣候趨勢是氣溫略高,降水略少,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降水集中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有局地性或區域性暴雨,多雷電、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容易發生局地洪澇、雷擊、冰雹、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為高效有序地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預防搶險救助工作,程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__第__號、《吉林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20__第14號、《吉林省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管委會轄區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及防治工作實際,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印發了《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做到當出現地質災害險情和災情時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調查和應急處臵,并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告。

      三、為使地質災害應急工作落實到實處,我局專門成立了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由趙喜亮局長任組長,耿永卿副局長任副組長,成員由礦產科人員組成,具體負責我區域內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成員24小時開機,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宿制度,進行汛期“三查”(汛前檢查、汛中巡查、汛后復查)工作。各區國土資源分局上報汛期值班表,建立健全“統一管理、責任明確、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嚴格落實汛期值班制度,確保應急系統信息暢通,信息報送及時準確。

      四、長白山地區特別是長白山景區內地勢險峻,地質結構復雜,巖體破碎,地質環境質量差,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頻發生,我局建立制度,落實責任,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建立“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分工負責、協調一致、反應靈敏的應急反應機制,增強應急處臵能力有效預防突發事件。6月底我局分別對池北、池西、池南地質災害監測點進行地質災害汛前檢查,并形成地質災害檢查記錄,程度的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五、我局對本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構造復雜的建筑物、交通線路、取土區進行一次現場實地檢查,對隱患部位提出具體防范意見和可行的防災減災措施。我區域內的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有17個,并組織實施重點監測,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16張和避險卡1張,明確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定監測責任人及日常監測措施,落實群測群防責任制,爭取限度的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六、按照《關于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吉國土資環發20__7號)及省廳《關于開展20__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檢查的通知》(吉國土資環發20__·9號)的相關精神,我局于7月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檢查,此次自查工作不僅給減少和避免因地質災害提供了有理數據,也為下一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礎。

      七、省氣象局8月7日發布重要氣象信息,受臺風“梅花”減弱后低氣壓影響,8月8日傍晚前后至11日,我區域有一場明顯的降雨過程,我局轉發了省廳《關于防范九號臺風“梅花”影響引發地質災害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區國土資源分局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宿制度,明確值班值宿責任人,出現險情和災情時,要及時上報,不得瞞報、漏報,并立即組成工作組,以最快的速度趕赴險情和災情現場,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八、20__年8月10日早6點30分左右,長白山北景區瀑布東側發生泥石流,泥石流量大約四萬立方米,已對觀光游客、聚龍泉景點造成威脅,我局立即趕往地質災害點進行處理、拍照,封鎖通往瀑布道路,以確保觀光游客的財產和生命安全。20__年8月16日7時10分左右,長白山北景區瀑布東側發生泥石流,泥石流量大約三萬立方米,已對觀光游客、聚龍泉景點造成威脅,我局立即趕往地質災害點進行處理、拍照,疏散和撤離提前進入景點游客200人左右,派人員全天監測,封閉通往瀑布道路,雨停兩小時后無災害跡象,開放。2014年我區域內共發生兩起地質災害,由于現場監測人員的高度警惕,在災害發生時及時將情況報告我局,我局能及時做好妥善處理,未發生人員傷亡。

      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們將按照省廳和管委會的總體部署,站在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高度,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精心組織,科學部署,全力防治,確保取得明顯成效,為全區人民創造安全、和諧的生存環境,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防汛工作總結篇三

      今年,我社區的防汛工作在街道辦事處及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的領導下,根據《防洪法》和區防汛工作會議精神,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結合轄區實際,本著抓早、抓實、抓好,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大力宣傳《防洪法》,使轄區的企事業單位及廣大居民人人皆知。本著“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防洪工程設施和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成立了相應的社區防汛組織機構,及時檢查轄區存在的防汛安全隱患,采取預先處置的辦法,順利開展今年的防汛工作。

      一、主要作法

      (一)健全組織,加大宣傳力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及上級各有關部門的文件精神,燕北里社區建立了以主任張娜為組長、派出所民警李學瑞為副組長的防汛領導小組,并制定了《燕北里社區防洪搶險預案》《關于做好20__年防洪工作的通知》、《關于組織2011年義務疏掏工作的通知》,同時召開了轄區企事業單位、單元樓棟長等負責人參加的防汛工作會議,及時將有關文件精神傳達到所有單位、居民中。社區建立汛期24小時值班和夜間巡查制度,如遇洪澇災情及時處置和上報。為加深廣大群眾對防汛工作的認識,在社區通過壁報、版報等形式,向社區居民進行宣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周密計劃,細心準備

      在建立健全組織和宣傳的基礎上,周密計劃、細心準備,本著“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組織轄區各單位早計劃、早準備。7月份,辦事處就下發了防汛工作計劃,要求各單位的防汛準備工作要趕在雨季之前完成,搶險隊伍、搶險物資準備到位,并將各單位上報的防汛物資統一進行登記核實。社區組織志愿者和轄區各單位搶險人員組成了三個搶險隊伍,以應付各種突發災害;對值班室進行了改造,并配備雨具、電筒等有關值班用品;對通訊線路進行了維修,保障了通訊暢通;對防汛預案進行了修改,標明了轄區防汛示意圖,使各項工作都落到實處。在汛期,組織人員對各單位防汛工作、防汛物資儲備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堅持了24小時值班制度,遇到重大天氣預告情況,及時通知轄區各單位及居民做好防汛準備,做到了有備無患。

      (三)對辦事處汛情回復情況

      自7月10日辦事處防汛熱線開通后,社區防汛相關人員在接受到防汛信息后,能及時回復,并按相關內容做好記錄。啟動防汛預警程序,同時及時通知轄區單位、居民,做好防汛準備,從而確保轄區安全渡汛。

      (四)認真檢查,抓好落實

      針對今年防汛工作的嚴峻形式,燕北里社區數次召開全體黨員會議,將汛前的準備工作、防汛期間的各項規章制度、發生災情的應急措施明確給全體黨員,做到了在職、在位、在崗。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并做好檢查工作,一遇大雨,隨時對重點防洪區域進行檢查,帶班領導堅持崗位,及時上報災情,并按災情程度啟動不同的搶險預案。為防汛提前做好準備。

      二、存在的問題

      轄區內由于老舊小區偏多,原排水管道有部分老化、破壞,而新的排水管道又沒有接通,部份單位地勢低洼、排水不暢;7、8月份連續幾場大雨使公安局家屬院低洼區積水,造成防汛和安全的隱患。為此,我社區找來工人對該路段進行疏掏,從而消除該地段存在的防汛安全隱患。

      三、今后打算

      防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只能加強、不能松懈。我們要從中不斷的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斷完善防汛預案、措施,做到有備無患。同時,應加強對《防洪法》的宣傳,使廣大群眾自覺參與防汛工作,增強廣大群眾的水患意識。針對燕北里社區部分老舊小區及單位低洼容易被淹的情況,加強防汛意識,想辦法改造水利設施,同時加強轄區防汛隱患排查工作,及早采取預先處置和協調相關單位整改的辦法,確保安全渡汛。

      防汛工作總結篇四

      為切實做好學校汛期工作,確保我校師生人身安全和學校財產安全,我校做了一系列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做好宣傳,思想到位。

      思想決定行為。思想上對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抓好此項工作的有力保障。為此,我校將利用校會、班會等時間集中對師生進行安全知識的培訓,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從而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明確學校抓好安全工作的重大意義,真正使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二、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師生的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管明勇為組長,朱明霞、鐘召悅為副組長,孫得利及各班主任為成員的汛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安全工作的領導。每周召開一次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就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統一思想、形成共識。

      三、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我校為了明確責任,把汛期安全工作落實到人。學校分別簽定了校長與主任、主任與班主任、科任的安全責任協議書,使每位教師明確“我的責任是什么?”“我該怎么做?”“如果我做不好,將會造成什么嚴重后果?”這樣一來,形成了領導與教師共同致力于抓好學校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具體措施如下:

      1、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手抄報、安全知識講座、小品表演、安全知識競賽等,有針對性的向向師生進行汛期安全教育(包括防洪教育、防溺水教育)增強防范意識和自救自護的能力,防患于未然。

      2、嚴禁學生到沒有安全保護或不熟悉水情的河流、水渠、池塘等地方游泳、洗澡、戲水。

      3、午間、周六、周日值班教師要按時到坑、塘、河、庫、渠等具有安全隱患的地方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4、加強對學校校舍的安全隱患的排查,力爭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5、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保證信息暢通,遇到緊急情況要立即上報。

      防汛工作總結篇五

      一、基本情況

      東風傈僳族鄉地處麗江、大理、楚雄三個州市的交接部,幅員面積488.1平方公里,距永勝縣城104公里。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是全省506個扶貧攻堅鄉之一。全鄉轄9個村委會,65個村民小組,共3277戶,12776人,其中農業人口有12451人,世居民族有傈僳、壯、漢、白、彝五種民族,傈僳族占總人口的87%。

      二、近期所開展的工作

      (一)抗旱救災工作

      2009年10月以來,我鄉轄區內無一場有效降雨,旱情極為突出,到目前為止,已造成9個村委會35個村民小組,1882戶8469人嚴重受災,大春受災面積8630畝,成災6995畝,絕收1057畝,小春基本無法栽種,其產量減少了50余噸,經濟損失530.17萬元。已造成5591人和431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1597戶5607人已嚴重缺糧。

      面對旱災,鄉黨委政府根據縣委、縣政府抗旱救災、森林防火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東風實際,及時制定了抗旱救災及森林防火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為組長,鄉人大主席、鄉長為副組長,副科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各站所負責人為成員的抗旱救災及森林防火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干部職工齊上陣的工作機制,并嚴格實行24小時值班制和旱情、火情日報告制,增強了抗旱救災及森林防火工作的主動性,提高了對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抗旱救災中,開展了以下工作:

      1.發放水桶1700只,著力解決了靠人背馬馱,遠距離取水的852戶災民的取水工具,更換了4.7千米的人飲膠管,有效改善了這部分群眾人畜飲水困難。下一步,根據旱情,將把預備的500只水桶陸續發放到災民的手中。

      2.春節前,對600多戶特困戶2200余人實施了救助,共發放救助款11.5萬元,物資22袋。近期購買了100噸大米,于4月14日,對嚴重缺糧的810戶2312人實施了救助,共發放大米34.68噸,并對格克小學、東紅小學和東風一貫制學校發放大米15噸,以解決1000名在校學生的口糧問題。剩余的大米將根據群眾缺糧情況,與縣民政下發的救災救濟糧陸續發放到災民手中。

      3.鄉黨委政府全體干部職工對鄉內五保戶全部實行結對聯系,33人結對聯系325名五保戶,及時解決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4.相關部門和農技人員深入到災區,實地調查春耕難的問題,逐一做好水田改旱地、地膜覆蓋種植面積的統計工作。現已訂購玉米種子8.75噸,以完成3500畝玉米播種工作。

      5.加強水源管理。一是組織群眾對人畜飲水管道、灌溉溝渠進行全面疏通和清理,到目前為止,全鄉65條灌溝得到全面疏通;二是加強對東樂自來水廠的管理,以保證米湯地移民安置點、轄區內群眾和鄉直各站所的生活用水;三是在灌溉過程中,嚴格用水秩序,實行分組、分戶、分時段進行輪流灌溉;四是嚴禁微型發電機用戶用灌溝水發電。

      6.積極開展節約用水、森林防火、消防安全、疾病防控等知識宣傳。針對我鄉各學校寄宿生較多的實際情況,與學校駐地村民達成首先保障學生飲水問題,對東紅阿給代小學、格克小學等8所用水緊張的學校,組織教師及群眾用騾馬馱水的方式把水運到學校,以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

      7.根據抗旱救災及森林防火工作會議精神,及時與各村委會、鄉林工站簽訂了森林防火責任書,再由林工站牽頭,與各村護林員簽訂了責任書,將責任落實到村,落實到片,落實到個人。

      8.由鄉衛生院牽頭,深入各村、各學校進行疾病防控、防暑等知識宣傳培訓,并做好了藥品儲備和疾病防控工作。

      督促獸醫站做好因災情可能導致發生的各種疫情防控準備工作,將任務分解到個人,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制。

      9.通過勞保所、團委、婦聯等部門的宣傳、動員、協調,積極引導受災群眾外出務工,緩解家庭壓力,到目前為止,共輸出勞務人員132人。

      目前,全鄉共投入抗旱資金58.25萬元。


    防汛工作總結最新大全相關文章:

    1.防汛工作總結最新范文

    2.防汛防洪工作總結報告2019

    3.防汛工作總結范文

    4.2020疫情防控工作總結模板大全最新5篇

    5.2020護士個人工作總結最新大全5篇

    6.關于戰勝疫情工作總結最新大全5篇

    7.2020最新個人優秀年終工作總結范文大全

    8.2020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總結大全5篇

    9.最新2020年終工作總結范文大全

    10.2020最新醫生工作總結大全

    4562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给我免费播放片在线中国| 中文字幕第233页|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女同学下面粉嫩又紧多水| 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 |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看|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 91免费播放人人爽人人快乐|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好舒服|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国产720刺激在线视频| 中国男同videos| 福利午夜国产网站在线不卡 | 大学生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69免费视频大片| 欧美va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69大陆| 久久久精品免费|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巨胸喷奶水www永久免费| 日韩午夜小视频| 国产a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男攻在开会男受在桌子底下|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蜜|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被公侵犯肉体中文字幕| 思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日本污全彩肉肉无遮挡彩色| 又黄又粗又爽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