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網上教學工作總結1000字精選3篇
很多同學對上網課很陌生,剛開始會有一些不習慣,慢慢的也會從網課中找到樂趣,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下面給大家分享2020網上教學工作總結1000字精選.歡迎閱讀!
網上教學工作總結1
因為疫情,讓從未嘗試過在線教學的我們趕鴨子上架,臨時學會各種技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模式,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好在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英語組是我們堅強的后盾,備課組的相互支持和分享,以及教學后的及時反思和調整,為本次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思路和可操性強的教學實踐。
一、教學內容
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深深感覺到當前的環境就是我們學習的資源。因此,我們以主題式學習的方式,結合五年級超學科探究第一單元政府主題,初步商定主要從形式、連系、功能三個重要概念出發,圍繞三個關鍵提問“What is 2019 novel coronavirus?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How do thegovernments and organizations function during the fight against novelcoronavirus (2019-nCoV)?"開展為期5-6周的學習和教學活動。我們把五年級教材Spark 2的語法功能中“情態動詞用法”作為語法支架,把步驟類說明文作為寫作支架,把世界衛生組織對于新冠病毒的科普型文章作為素材進行詞匯和閱讀教學。
同時,為了夯實學生的拼寫基礎,我們還結合PEP教材中的四會單詞,提前一周把詞匯和句子發在班級群文件的英語學習資源包中,在教學日當天進行聽寫,以鞏固學生基礎詞匯的拼寫。在作業設計上,我們考慮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發展,因此,每一次的作業都有讀寫結合,偶爾讀寫畫結合。
二、教學模式
鑒于五六年級學生英語能力差距大,寒假又有新轉學生。因此,我們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把英語為母語和接近母語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班,由外教任教,教授相同的主題與話題,但詞匯和語法更高階。在此要特別感謝遠在英國的外教,克服時差,半夜給這些學生上課。
語言課需要對學生的發音進行實時糾音,因此,第一堂課我們采取視頻會議方式進行,但兩個班一起上課,由于大家的網絡條件不一致,效果不好。因此,后面的課,我們采取提前錄好15-20分鐘的教學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后半堂課進行答疑和作業講評的模式,學生的發音糾音問題,在學生提交的家校本的錄音作業中進行反饋。目前來看,這種模式比較適合高年級英語教學。家長反饋較好,從學生作業來看,學習比較有效。
三、評價方式
我們采用釘釘家校本,對學生每日作業進行一對一點評,在班級中進行總體概括性評價,分享優秀作業案例,樹立優秀作業模范,以鼓勵引導為主。
四、反思
直播教學給我的三個思考。一是在備課中,我會去很認真地斟酌,我選擇的教學內容,值不值得在課堂上花費這個時間,能不能放在課前給學生自學,或者是課后用來檢測學生是否學會,這種思考對日常教學同樣適用,只不過因為特殊線上的教學模式,我更關注內容本身和內容的呈現方式了。二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與學生開展互動式教學,如何去檢測學生是否“真正在線”,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monitor學生學習的狀態。我們采用多種方式,連麥、用文字回復、搶答等,但畢竟不能代替面對面授課的實時互動。三是我們如何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學習”,發揮學生自己的能動性。在網絡教學中,我發現,我們可以做一些后撤的動作,提供可供學生參考的資源和途徑,更多放手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向身邊資源尋求幫助,從而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線上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反思日常教學的一面棱鏡,透過這面棱鏡,我們對比日常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異同,發揮網絡本身具備的廣闊的自主探究空間優勢,借此機會培養學生媒體素養,區分“觀點”與“事實”,鑒別信息真偽,如何判斷可靠的信息渠道,在作業中如何體現學術誠信等。
網上教學工作總結2
受疫情影響,我市教科局統一組織了網絡直播課程,學校統一安排了教師在線的輔導、鞏固直播。我們初二歷史教師積極學習,迅速進入工作狀態,開始了直播教學工作。現將前一段時間網絡授課工作總結如下,以期更好更高效地完成教書育人工作。
一、積極學習,快速適應網課教師角色
接通知后,我們歷史教師積極學習市區釘釘直播視頻培訓課程。下載直播軟件,試著演示;遇到問題,相互交流;咨詢學校計算機教師;學習年級組搜集的直播補充知識------我們盡力把所有流程疏通好掌握好,爭取具體授課時萬無一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所有教師基本上已經掌握網絡授課的一系列知識和操作技巧。
二、規范流程,力求網絡教學務實高效
(1)安排學生提前預習教材,課內做好筆記。
(2)根據市區課表,于課前5分鐘左右轉發市區直播課鏈接,并督促學生上課,對于遲到、早退學生及時信息提醒。當然,我們教師也全程參與市區直播學習。
(3)市區直播后,我們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跟進鞏固基礎知識,通過練習加強能力培養”。這些練習都需要我們提前精心準備好、規劃好。
(4)課后布置適量作業并及時批改、評價。從而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到心里有數。
三、發現問題,交流解決辦法
對于學生上課中的遲到、早退,作業中的不交應付問題,我們教師進行討論交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重點提醒,課中點名,電話會議、家校及時溝通等都是我們經常使用的辦法。通過這些集思廣益的措施,學生中的不良情況得到了好轉。
四、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盡管我們教師絞盡腦汁想了許多辦法,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我們的網絡教學工作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如123、124班能及時報到的學生一般有38人左右,仍有4、5名學生不能及時報到甚至缺勤。布置的作業雖然少,但一個班每次總有4、5名學生就是不交。這些后進學生自覺性太差,無家長監管就不按時上線學習,或者中途離開,甚至個別學生不服家長管教,還有的學生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等等。但我們會克服困難,竭盡所能做好在線教學工作。
網上教學工作總結3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為戰勝病毒,大家都宅在家里,為戰斗在抗疫前線的所有醫護人員、戰士、志愿者祈禱祝福,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著默默的貢獻。
由于疫情,教育部要求各學校延期開學。為保證“停課不停學”,從2月10日起,我們很多老師都根據上級的工作布置,在線上進行教學。現將本人這三周的線上教學情況簡單小結如下:
一、教學平臺的學習使用
線上教學,沒有熟悉的三尺講臺、方塊黑板和小巧粉筆,只有筆記本電腦和手機,我該怎么上課呢?我該用什么教學平臺上課呢?只有了解了這些,學會了平臺的操作,我才可以去做下一步的工作,如何備課、上課、作業……我班的班級群有兩個:釘釘群和微信群。平時,釘釘群全員禁言,用來發布比較正式的通知要求;微信群用來進行家校交流。為了不增加家長的負擔,我跟數學老師商量,決定用釘釘群進行線上教學。那如何使用呢?我認真向孫曉虎主任請教,一步一步摸索,在正式線上教學前與家長們做好溝通工作,進行了三次線上測試。
在正式線上教學開展之后,在教學平臺的不斷運用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存在的問題,并且不斷地摸索改進。比如:
1.孩子們暫時沒有教材,對于低年級學生,長時間的聽是會很容易產生學習疲勞很容易走神的。所以,制作的課件必須盡可能多的呈現所講授內容,畫面盡可能的簡潔清晰、重點突出。這樣,在線教學“共享桌面課件”時,孩子們才能夠更多地關注教師所講的內容。
2.為了了解孩子學習情況,更好的讓學生有參與感,教學中必須要有互動。但是,在使用中發現,釘釘群在線直播課堂的“連麥”有個缺點,網絡正常連麥一個孩子需要5秒鐘的等待,網絡不太好等待時間更長,有時等到最后甚至還連不上。這樣,整節課的時間明顯拉長了,超過了規定的40分鐘。后來,為了保證時間,我在教學中有意減少了連麥的次數。但是,這樣缺少互動的課堂總是不得勁。因為特殊的時期特殊的教學方式,所以在平時,我關注了網上很多關于線上教學的新聞資料,同時多次與同事同學交流他們教學平臺的使用情況。這一周,根據這段時間的鉆研和交流學習,我決定使用釘釘群“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線上教學。在決定換教學方式的前一晚,我在微信群與家長們進行交流,然后進行測試,摸索使用方法。第二天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小的問題:我在講課時全員靜音,請孩子回答時關閉靜音,此時雜
聲比較大,不能聽得清楚。但是在課后,卻收到了很多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認為這樣教學,老師能夠看到對面孩子們的學習畫面,孩子們態度更認真了。存在問題就要解決問題,第二天,在與朱靜老師的交流中,我了解了她這一問題的解決方式。當天晚上,我趕緊在微信群請一部分家長進行測試:由家長控制靜音,上課伊始,每位家長靜音。點到哪位小朋友回答,哪個小朋友打開聲音,回答完再關閉。通過測試,發現聲音很清晰。在第二天的教學中,我先用前面的10分鐘進行相關指導,并點名一個個進行操作練習,發現家長或孩子們上手很快,后面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開始采用的“在線直播”完后有數據反饋,可以查看班級學生在線學生時長,有哪些孩子沒有參加學習,可以利用回放功能進行補學。但是“視頻會議”模式下沒有數據反饋,沒有“回放”功能,也許有,只是這樣的功能我還不知道在哪里,還要不斷地學習和摸索。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線上教學不同于常態的教學,從學習方式的不同,從保護學生視力出發,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選擇和取舍,把朗讀背誦放在了首選位置,把需要精細分析講解、寫作方法的學習留待正式課堂上去指導。于是,高港區教研室規定的二年級必背古詩文和《三字經》節選,繪本的閱讀,語文課本上要求背誦的文本是我們這段時間的學習內容。
三、作業的批改和評價
在線教學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可能最辛苦最耗時的就是作業批改了。
首先,就是簡單的“交作業”,也在不斷使用中不斷變化。最開始,家長們將孩子的作業發在微信群,導致群內消息太多,查看不及,容易混亂。然后私發給我,我的微信下出現了太多家長的對話框,不能刪除,擔心遺漏。再后來,在釘釘群“家校本”布置和交作業,終于簡明多了。
其次,批改作業。平日簡單的翻作業本,變成在手機上點開一頁,放大查看,在最下面輸入批改文字,再返回點開第二頁……平時的一個“×”變成了一段文字:“燒”寫錯了,右邊“堯”的右上角沒有點。每每批完一個孩子的作業,還要在紙質表格中做好登記,了解班級整體完成情況,在第二天的在線學習前5分鐘進行作業的評價和重點問題的指導。
我們每一位普通的一線教師都知道,以往的常態一節課40分鐘,但課前的準備工作和課后的作業批改、評講、輔導卻是好多個40分鐘。對于從未涉足過的“線上教學”,更是多了更多的40分鐘。雖說辛苦,最難受的是眼睛和腰背,但是,看到家長們的積極配合和小小的孩子們的努力和取得的學習成績,內心其實是倍感欣慰的。
疫情之下,網絡之上,三個星期的線上教學已經結束。對我來說,線上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過程。它雖是初次嘗試,卻是對我們師生教法學法改革的一次嚴峻考驗,更是教會了我和孩子們如何面對困境,如何在逆境中不斷成長。
相關文章:
2020網上教學工作總結1000字精選3篇





上一篇:關于這次網課老師工作總結精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