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
黃詩燕同志用他的一生秉持的執著追求,踐行的莊嚴承諾、堅守的精神高地、詮釋的公仆情懷。他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每一個人。下面小編整理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心得體會5篇,歡迎閱讀。
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1
黃詩燕“生在普通農家,長在田野山坳”,堅信“農業做好了,農民才能真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11年,他提出建設全縣農業“一帶八基地”,即生態休閑農業風光帶和特色水果、無公害蔬菜、炎陵白鵝、茶葉、油茶、筍竹林、藥材、花卉苗木基地,縣財政每年投入500萬元獎勵扶持種植大戶,以炎陵黃桃為突破口,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農業見效慢,從‘種子’到‘票子’,少則3年,多則6年,怎能快速致富?”“縣財政本來就困難,黃桃產業看不到稅收預期,每年拿錢去貼,值嗎?”“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品質如何保證?”……一連串的質疑接踵而至。
面對質疑,黃詩燕看準路子,一干到底。在他的主導下,全縣砍掉劣質果樹苗,培育5個優質高效示范點,扶持171個科技示范戶;建立“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模式,及時提供良種苗木、技術培訓、農資供應、銷售渠道等服務……
黃詩燕是炎陵黃桃的“頭號推銷員”。每年的桃花節、黃桃大會,他都出面“站臺”吆喝;北京、廣州等地的供銷對接會,他現場促銷;央視推廣“炎陵黃桃”,他琢磨出推廣語“炎陵黃桃,‘桃’醉天下”,為樹立“炎陵黃桃”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撐。
有人好心建議他“低調”,他坦然道:“為老百姓脫貧站臺,我怕什么?”
“大黃抓小黃,抓出金黃黃。”如今,炎陵黃桃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出口新加坡、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炎陵60%的貧困人口通過種植黃桃實現穩定脫貧。今年,炎陵黃桃采果面積5.2萬畝,總產量達5.18萬噸,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20.6億元。
黃詩燕去世后,人們說,他就像一頭老黃牛,為老區脫貧耗盡了自己的最后一絲氣力。
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2
繼續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金秋十月,羅霄山下喜慶豐收,人們深切懷念給炎陵山鄉帶來巨變的模范書記黃詩燕。
“他為我們樹起了永遠的精神豐碑。”接任炎陵縣委書記的尹朝暉說,“黃詩燕雖然走了,但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將以黃詩燕同志為榜樣,帶領20余萬炎陵人民繼續奮斗,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攸縣江橋街道是黃詩燕的出生地。黃詩燕生前對家鄉的脫貧攻堅事業非常關心,經常與當地黨員一起商討產業脫貧的思路和舉措。街道黨工委書記尹建冬說:“黃詩燕用生命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是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榜樣。”
株洲市住建局機關黨委干部黃小波說,黃詩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本色,那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努力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黃詩燕同志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一曲新時代長征路上的壯美贊歌。”在新寧縣安山鄉大塘村,南航湖南分公司駐村第一書記熊勁松說,黃詩燕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的優秀代表,作為一名駐村扶貧干部,他認真學習了黃詩燕的先進事跡,內心非常感動。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他將以黃詩燕為標桿,以奮斗者的姿態堅守脫貧攻堅一線,奪取脫貧攻堅最終勝利。
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3
真抓實干,帶領廣大群眾奮力奔小康
“以黃詩燕的精神為指引,繼續投身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張家界市民政局駐永定區安坪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熊看了黃詩燕的先進事跡,心里非常敬佩。他表示,作為一名扶貧干部,要時刻以黃詩燕同志為榜樣,帶著感情駐村,撲下身子干事,把群眾當成親人,把扶貧當家事,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郴州市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13戶2236人,經過奮戰,目前還有40戶86人未脫貧。該鄉黨委書記柏濤說,他們將認真學習黃詩燕同志對黨絕對忠誠的優秀政治品質、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意識、真抓實干的奮斗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株洲市殘聯黨組書記李克武表示,作為一名殘疾人事業工作者,要像黃詩燕一樣,樹立民本情懷,始終將殘疾人朋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株洲日報社時政評論部主任葉新福表示,要不斷激勵自己將初心使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敬業愛崗,采寫更多優秀的新聞作品,為新時代鼓與呼。
茶陵縣棗市鎮黨委書記喬志軍說,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像黃詩燕一樣,扎根基層,真抓實干,頑強拼搏,帶領廣大群眾奮力奔小康。
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4
清晨,陽光帶著一絲冬的冷冽傾灑,幾棟線條簡單的青灰小樓安然而臥。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的炎陵縣委大院,樸素、低調。
“2011年黃書記來炎陵時,大家統一認識,不建新大院,把錢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文專文回憶。
脫貧攻堅,攻的是最堅的堡壘,啃的是最硬的骨頭。貧困群眾“住房難”,就是炎陵要過的“坎”。
黃詩燕決定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扶貧對象安居、土坯房集中改善三大工程。但三大工程至少需要資金3億多元。對當時年財政收入僅3億元的炎陵縣而言,這道“坎”實在不好過。
“能否只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難題”;“資金缺口大,易地搬遷建房標準是不是低一點……”但黃詩燕態度鮮明:“砸鍋賣鐵,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
于是,縣委、縣政府“勒緊褲腰帶”,想方設法籌集資金,黃詩燕自己則帶頭“省錢”:工作人員幾次提議,對縣委書記辦公室進行簡單裝修,被拒絕;辦公桌褪色掉漆、書柜變形,建議換新的,被拒絕……
難關就這樣闖了過去。3年來,全縣1250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住進了新房,2543戶農村貧困對象實現安居,6122戶農村危舊土坯房得到改善。
現在,一棟棟新房映亮了百姓的笑臉。船形鄉水垅村134戶村民的土夯墻、杉皮頂房子,已變成了蓋著琉璃瓦的新磚瓦房。在距水垅村40公里之外的炎陵縣易地扶貧集中安置區內,村民魏振靈的住房更“洋氣”:嶄新的紅磚房內,煤氣灶、電飯煲俱全。“以前都是土灶黑鍋,破房爛瓦,哪里想得到有今天咧。”魏振靈的老婆笑呵呵地說。屋后的菜地里她種上了白菜、豌豆,還在不遠處的小雜屋里喂了幾只雞。
時代楷模黃詩燕事跡觀后感5
2019年11月29日上午,炎陵縣召開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會議。黃詩燕臉色憔悴,但堅持作了20多分鐘講話。他說,全縣上下要進一步提神提勁,克服“疲勞、松懈、麻痹”情緒,把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作為頭等大事抓實抓好。
這是黃詩燕作為炎陵脫貧攻堅“一線總指揮”發出的最后一道“戰斗令”。當天下午,因多日勞累,他驟然倒下。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但脫貧功成,務必在我。”黃詩燕在炎陵工作期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黃詩燕初到炎陵任職時,該縣貧困發生率19.5%,農民人均年收入2970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老百姓渴望脫貧,黃詩燕深感重任在肩。為爭取招商項目,他有一次清晨5時從炎陵出發,汽車在高速上滑行100多米后撞上護欄,所幸有驚無險;為辦好在長沙、深圳兩地的招商活動,他一天連續工作16個小時;企業訴苦說招工難,他安排工作人員帶著招工信息直接進村入戶;為推廣炎陵黃桃,他帶病為“黃桃大會”站臺,跑遍每一個城市推廣點、每一個鄉村展臺……
9年脫貧攻堅,老區換了模樣。在黃詩燕履職的2011年至2019年間,炎陵縣經濟總量增長199.3%,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6.57%下降到現在的0.45%;炎帝陵景區成功晉級國家5A級景區,炎陵相繼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縣城”“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示范縣”等稱號,全縣旅游經濟效率和質量增長均躋身全省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