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調是什么意思
曲調是音樂的首要要素,是歌唱性的、能夠表達一定樂思的或主要的旋律的統稱,指若干樂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節奏的和諧運動。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帶來曲調的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曲調的簡介
旋律線
曲調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旋律線(或稱音高線)和節奏。空間方面:在連續的樂音進行中,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種直線的或曲線的進行,這些進行類似畫面中線條的伸展或起伏,故稱為旋律線;時間方面:相繼發出的不同音高的音(即旋律線)和各種音樂節奏的長短、快慢、停頓等表現職能相結合時,曲調才能形成音樂的種種句法和結構。
節奏
生動的語言節奏和豐富的生活節奏是曲調節奏的自然基礎;語言的腔調、聲音的高低、語勢的輕重緩急和聲調的抑揚頓挫而形成的韻律,則是曲調旋律線的自然基礎。調式、旋律線和節奏的有機結合,并通過一定的音樂結構來加以體現,便是完整的曲調。
音樂媒介
曲調是讓聽眾獲取音樂內容的主要媒介。音樂內容的表現是靠音樂的整體音響效果。而音樂素養不高的大眾基本只能注意到曲調的存在,實際是從音樂的整體音響與歌詞(如果有歌詞)獲取音樂內容。大眾在清唱某歌的曲調時能夠感受到一定的音樂內容其實是與第一聽覺印象、演唱者有關。拋開歌詞與演唱者,曲調本身幾乎沒有任何音樂內容。即便是同一個曲調,不同編配方式、速度、節拍、織體所呈現的音樂內容也會不同。所以,好的曲調既是一個讓聽眾更好的理解音樂的重要媒介。好的曲調具有流暢性、連貫性、可記憶性等特征。對于歌曲來說, 譜曲時還要考慮如何與歌詞進行搭配,合理的搭配能讓聽者聽清歌詞,從而更好的獲取音樂內容。
結構
構成音樂的最小單位稱為“動機”。創作曲調需要的是旋律動機。如果作為音樂的起始動機,要在音程和結構上具有自己的特征,大部分情況下隱伏著內在和聲因素,構成個性鮮明的形態,并貫串發展于全曲之中。
曲調的分類
分類原則
由于聲樂和器樂體裁各有自己的特點,因此,表現在曲調形態上也有所不同。聲樂曲調與人的條件和語言習慣有密切聯系。一般來說,聲樂曲調的音域比較窄,如歌性是它的主要特點。器樂曲調與具體樂器的性能特點有直接關系,隨樂器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一般來說,它比聲樂曲調的音域較寬,曲調進行中可有較多較大的音程跳進,音樂速度和力度的變化幅度也較大,富于節奏性和技巧性。
具體分類
從曲調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由于音樂思維性質的差別,可約略分為兩種類型,即:歌唱性(詠敘性)曲調和朗誦性(宣敘性)曲調。前者較強調音樂的邏輯性,注意曲調的流暢、平穩,曲調結構的均衡、對稱、完整,它善于如歌的表達感情,刻劃人物的內心活動;后者較強調語言的特點,其曲調表情,音高起伏和節奏安排也接近人們生活中的口語和表情達意規律。在聲樂曲調方面,歐洲作曲家所寫的一些朗誦性的宣敘調,由于他們的語言是采用輕重律的,因此對詞的音律有相應的輕重要求;字的輕重音必須跟音樂的輕重音相合。所用的節奏比較自由,甚至不受以節拍為單位的小節線限制;曲調線比較單一,可以是斷斷續續,甚至是同音反復。中國的朗誦性曲調具有自己的獨特樣式:它固然也講究語言的輕重音,但并不像外國朗誦調那么嚴格;可是字音的平上去入、聲紐清濁,卻有比較嚴格的要求。這是中國民族吟誦音樂的一個重要準則。
曲調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的曲調結構和發展有類似的原則,由于民族間的文化傳統和審美要求的不同,因而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變奏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曲調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它有別于西方音樂的變奏,具有自己的特色。常見的是曲調加花變奏,變奏時結構并不改變,而是擴充或壓縮音樂的節拍;另一種變奏形式,是在音樂變奏的同時加以展開或加入新材料,這是一種自由的變奏。有一些樂曲,在前句句尾與后句開頭上采用承遞的寫法,實質上這也是一種變奏方法。在民間音樂的曲調發展中,也常采用一種不間斷的曲調對答法來展開樂思。它通過不同的音區、音色、強弱、快慢的對置手法,把樂曲引向高潮。音樂的重復也是中國展開樂思的重要手法,通過曲調的多次重復形成了音樂的力度;在音樂力度的增漲過程中,作曲者有意識地把重復的結構逐漸細分,以再次加強音樂力度;在進入音樂高潮時,通常只剩下了一個音作不間斷的重復。
雖然中西音樂曲調發展都采用了變奏、對比、重復的音樂手法,但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音樂結構原則方面,中國民族音樂廣泛地采用起承轉合的音樂結構,通過呈示、鞏固、發展、概括來組織樂思。通過對中國古代樂曲的研究和分析,可窺見不少具有民族音樂思維的樂曲結構規律。例如,在宋代民間歌唱體裁“唱賺”的“纏達”中,由輪流交替原則而形成樂曲中的循環結構;從“纏令”中多曲牌結合而構成的聯曲結構;唐代大曲中以不同音樂速度展開而構成的“散-慢-中-快-散”等結構。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結構原則,在今日的音樂創作中已繼承下來,并得到了新的發展。
猜你感興趣:
1.樂譜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