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音轉化技巧
當你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的地方,就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這就是到了換聲區了,這時,你必須運用某種方法才能繼續入上唱。歌唱者首先應基本掌握了換聲區的唱法,然后因人而異地作具體調整。學習啦小編整理了真假應轉換方法如下: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元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后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后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所以學會換聲點的過渡也就學會了假聲的唱法,而假聲位置對唱歌、解決聲音的統一是大有好處的。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3、器官
喉頭與聲帶是歌唱發聲的主要器官。喉頭在頸前部的中央,聲帶在喉頭里面。
聲帶左右并列,是兩條韌性很強的韌帶。聲帶在不發出聲音的時候是放松并張開的,對空氣沒有產生任何阻力。發聲時,兩片聲帶自然閉合,對空氣產生阻力。氣息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肺部,在呼吸肌肉的作用下,氣息從肺部通過呼吸道呼出,呼出的氣流通過喉頭時促使聲帶振動,聲帶在各部位肌肉和喉頭軟骨的配合下產生作用,產生基本聲音,然后通過喉嚨、口咽、鼻腔等共鳴腔體的調整,形成特定的聲音狀態。
4、器官的運動
對于發聲器官在練習發聲的時候必須要足夠了解,只有明白人體在聲音的作用和關系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識,才能做好發聲訓練。人在不發聲的時候,聲帶處于分開狀態,中間有空隙;說話和發聲時,聲帶向內靠攏,但不完全關閉;發聲區比較低的時候,聲帶閉合也是不完全的,中間稍有空隙;只有在發強烈的聲音時,聲帶閉合是緊張的。在聲帶緊張閉合的發聲狀態下,再加上氣息運用得當即能產生良好的“基音”。所以,歌唱發聲是以說話發聲為基礎,但是必須以聲帶閉合緊張的發聲狀態與適合的氣息推動力量為基礎,才能具備良好的歌唱“基音”,然后進入各共鳴腔體,進入歌唱發聲狀態。
5、真假聲發聲狀態
唱低聲區時,聲帶閉合不是很緊張,張力較小,聲帶較長、較厚,氣流通過聲門時引起聲帶的全部振動,此時聲帶運動處于重機能狀態,它以真聲發聲為主要狀態。此時如果要想達到真假混合,應該用上氣息的推動力,發聲音量不能大,但是音色一定要結實,用上一些哼鳴的感覺,這樣才能達到低音區歌唱發生的需要。
唱中音區時,聲帶閉合靠攏,張力加大,聲帶變薄、變短,氣流通過聲門時,引起聲帶的局部振動。這是歌唱運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歌唱聲區。在這個聲區內真假聲比例是因人而異的。男聲和女聲也是不一樣的。男聲以真聲為主,而女聲以假聲為主。
唱高聲區時,聲帶緊閉,張力更大,聲帶變的更短,氣流通過聲門時只引起聲帶的邊緣振動,此時的聲帶處于輕機能狀態。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雖然真聲與假聲是兩種不同的發聲狀態,但在發聲的過程中是互相影響、密不可分的。
對于歌唱者來說,發聲練習是演唱的基礎,只有通過發聲訓練為歌唱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才能讓整個人體都能在音樂的節奏中尋找最恰當的音樂表達的感覺。發聲訓練需要我們從最基本的一點一滴做起,沒有什么捷徑可言,只有通過不懈的練習,才能夠體會和選擇到身體與音樂最完美的結合點,才能讓演唱的作品日趨完美,并能夠讓音樂中原有的情緒感染到聽眾,讓音樂真正打動人心。
真假音轉化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