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
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5篇
豐收節重點支持鄉村特色節日活動,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保護民族民間節日文化的多樣性,引導各地辦好有地域特色的節日民俗活動,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供大家參考。
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篇1)
尊敬的輔導員、親愛的隊員們:
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稻菽卷起千層浪。金秋九月,是農民最歡樂的時刻。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有一個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
自_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是一件蘊涵人民情懷的好事。
9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秋分,同時還是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豐收節的主題是“慶豐收迎盛會”,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樣迎接這個特殊的節日呢?
反對浪費,爭做節約“小達人”?!耙恢嘁伙?,當思來處不易”,__一直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隊員們要有小主人的自覺意識,從自己做起,堅持“光盤行動”,珍惜節約每一粒糧食,避免鋪張浪費,弘揚中華民族節儉樸素的優良傳統,形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熱愛勞動,爭做勤勞“小能手”。隊員們可以走進校園勞動基地,也可以走進田間地頭,參加勞動實踐活動,體驗收割、采摘等農事,感受農民伯伯喜獲豐收的愜意,養成愛勞動、會勞動、勤勞動的好品質。隊員們還用畫筆表達對豐收的喜慶,對勞動的贊美。
尊重勞動者,爭做最美“小標兵”。田里勞作的農民,車間里操作的工人,美化校園的園丁,清潔衛生的保潔……每一位勞動者都值得我們尊重,打一聲招呼,道一聲謝謝,行動的配合,都是尊重勞動者應有的表現,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做最美“小標兵”。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親愛的隊員們,讓我們播下勤勞的“種子”,積極行動起來,向全社會展現新時代紅領巾的風采,用實際行動喜迎_的勝利召開!
謝謝大家!
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迎接我們校園第三屆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于_年設立,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秋分”。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今年的9月23日,也就是中秋節的前一天是我國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很多人在疑惑,這個節日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其實一開始我也是十分困惑的,在我的印象中,農活只代表著苦和累。
現在相信同學們對耕種這件事并不陌生,在學校的學農基地男生拿著農具,女生拎著水桶,看著自己班級的田地逐漸變得充實,曾經滿是灰土的地方漸漸被綠葉覆蓋,我相信每個人都成就感滿滿的吧。
但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只勞動過幾次,所以我們無法想象農民們頂著炎炎烈日一耕作就是一整天,而且每年都如此。他們的踏實與勤奮正是他們收獲頗豐的原因。其實,學習也是一場長達十幾年的耕耘,誰都希望事半功倍。農民也希望每天舒舒服服,最后還想要有個好的收成,但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農民不及時拔草除蟲,不及時澆水翻土,只會一無所獲。同樣,如果我們不理解農民的踏實與勤奮,學習不刻苦努力,人生學習旅途只會碌碌無為吧!所以我認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不僅僅表達了對農民的尊敬和對他們辛勤收獲的贊美,更主要的是讓我們在心中重新定義一下他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專注,不畏艱難,學習他們做一個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耕耘”的真正含義。
學校也將在本周舉辦一年一次的豐收節。本次豐收節的主題是“農耕文化化豐實,豐收節慶慶華年”我們將通過校園農事農活師生攝影展,回顧我們學農過程,通過AR設備模擬農業技術探索,體驗原始農業與現代科技農業區別,屆時還有農耕文化燈謎競猜,手工剪紙、塑泥等手工活動,當然還會品嘗、分享我們的豐收果實。
金秋,是收獲的季節,我們在勞動了許久之后,盡情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學農基地的莊稼成熟了,這是同學們和園丁們共同努力的成果。__說過:“勞動是一切成功的必經之路,實現我們確定的奮斗目標,歸根到底要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科學勞動?!彼?,祝愿所有的同學們在努力過后都能收獲自己的美好人生!
謝謝大家!
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篇3)
同學們:
在開始今天的升旗儀式講話前,我先提一個問題。中秋和國慶節之間,還有一個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這個節日,就是“中國農民豐收節”。
自_年起,我國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今年的豐收節是9月23日。今天,在新中國70華誕來臨之際,在第__個豐收節來臨之前,我就和同學們講講“中國飯碗”的話題。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子治家格言》的這句名言,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每一粒糧食來之不易,都是農民辛勤勞作的見證。
民以食為天。新中國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從饑餓到溫飽再到全面小康,偉大的歷史跨越,鑄就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千秋豐碑。
欣逢金秋,喜慶華誕。新中國篳路藍縷、風雨兼程走過70年光輝歷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勵精圖治,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迎來一次又一次發展跨越,創造了史詩般的人間奇跡。
曾幾何時,舊中國戰亂頻發,天災橫行,餓殍遍野,百姓終日辛勞不能糊口。為尋求解放,改變每日與饑餓相伴的赤貧生活,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奮起抗爭,不畏犧牲。在新中國成立前的國統區,掀起了一次次的“反饑餓運動”。日日想、年年盼吃上飯、吃飽飯,成為那時老百姓的奢望和夢想。
一唱雄雞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_同志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帝國主義者預言:新中國不會長久。反動派斷言:共產黨解決不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他們在政治上圍堵、經濟上封鎖新中國。面對威脅,_同志毫不妥協,氣壯山河地回應:“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科學的預見高瞻遠矚,英雄的氣概豪邁自信,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志氣和骨氣。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擺脫饑餓和貧困,用勤勞雙手建設家園的前進步伐。
曾幾何時,中國人民緊衣縮食,在滿目瘡痍的戰爭廢墟上建設新中國,支援_戰爭。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一代人,永遠不會忘記,由于糧食緊缺,饑一頓、飽一頓,經常食不果腹的艱辛歲月。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國家提出“以糧為綱”,糧食生產要盡快實現“上綱要”“過黃河”“跨長江”。面對糧食緊缺,城市實行按月定量憑證、憑票供應。全國糧票、地方糧票應勢而生,最小面值僅為半兩。
忽如一夜春風來,黨的十一屆三_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開,祖國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個人都把過上好日子的強烈愿望變成了發展經濟的巨大動能,糧食生產爬坡過坎,昔日的目標早已超越。站起來的中國人民逐漸富了起來,解決了溫飽,不再受饑餓困擾。衣食住行標準全面提高,食品占消費支出比例的恩格爾系數指標已進入世界前列,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全面實現小康、國家強起來,成為中國人的不懈追求。
進入新時代,中國人民已經不再滿足于吃穿用度,而是追求更高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如今,“肥胖”已從富裕的象征變成“幸福的煩惱”,“減肥”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人們渴望健康,向往美好生活。面對農業連續豐收,人民豐衣足食,__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边@是人民領袖的深切囑托,蘊含著深沉的憂患意識和清醒的政治遠見。
新中國的偉大成就,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哪個外國恩賜的,而是中國人民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我們要時刻警醒:雖然全面小康在即,但是我們面前的道路并非筆直平坦,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永遠在路上。深化改革,保持穩定,推動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70年的發展變化,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走過萬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我們堅信在以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一定會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再創感天動地的人間奇跡,書寫絢麗燦爛的歷史華章。
同學們,最后,讓我們再次吟誦這首詩:“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秋天像一幅畫,秋天像一首詩,秋天像一支歌,秋天像一個美麗的童話。
秋分是什么?
秋分又稱日夜分,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是的,秋天共三個月,秋分有平分秋季的意思。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個小時。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節氣的到來,意味著秋天正式邁開了腳步,陰長陽消,天氣開始變涼了。
秋分也是豐收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_年,國務院同意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秋分時節,風和日麗,丹桂飄香,蟹肥菊黃,正是一派瓜果飄香谷滿倉的豐收景象。
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學一首“秋分”的古詩吧!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
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
雁向南天排漢字,楓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無卿共,慎把情思托付云。
最新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演講稿5分鐘(篇5)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首先祝大家節日快樂。今天是我們__學校的節日,是我們__學校的勞動豐收節。今天,我們以校園做曬場,曬出土地豐碩的賜予;今天,我們以校園做樂場,歌唱我們對勞動者的崇敬。
黃色的、黑色的、紅色的土地就像我們父親的脊梁、母親的臉膛。我們在土地的胸膛上種出金黃的玉米、絳紅的高粱、圓滾滾的大豆、香噴噴的芝麻……土地是最誠實的,你種下什么便會收獲什么;土地也是最公平的,流下多少汗水便會收獲多少希望。正因為如此,我們熱愛土地,我們珍視土地,我們感恩土地,我們耕耘土地;我們在土地上生生不息,我們是勞作者、是生活者、是能創造美好未來創造豐收景象的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睕]有春種的辛苦,哪來秋收的喜悅。讓我們徜徉于校園,去近距離的'細細的觀賞土地所賜予我們的禮物吧。它們于我們而言是那樣的熟悉,因為我們常常見到它們;它們于我們而言又是如此陌生,因為每一粒果實的背后都有著勞動者不為人知的艱辛。我們的每一餐飯、我們的每一粒米都歷經了冬日霜雪的侵襲、春日細雨的濯洗、夏日驕陽的曝曬、秋日長風的蕩滌。古人說,土能生萬物,地能出黃金。這萬物與黃金靠的是勞動者改天換地的斗志,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把貧瘠變肥沃,將糞土變黃金。
我們大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對土地的感情應該更為深厚。我們生長于這片土地又夢想走出這片土地,為了能走出這片土地我們匯聚到__。夢想都是美好的,就如同這秋后的收成:金黃飽滿??墒菍崿F夢想要靠我們的堅持與努力。我和你們的老師都希望你們不求衣食豐腴,但求無愧供養;不求富貴聞達,但求立身行道。唯有此,當我們將來有能力走出這片土地時,我們才會成倍的報答感恩這片土地,感恩我們的父輩老師,感恩我們的鄉親故里。
老師們、同學們,勞動豐收節重在勞動,沒有勞動做前提哪能品嘗到豐收的喜悅。如果你能從這里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如果你能從這里收獲到勞動的幸福,如果你能從現在明白勞動的價值,那么勞動豐收節就有了存在的意義。讓我們熱愛勞動、贊美勞動、收獲勞動吧。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辛勞品嘗到屬于我們自己的喜悅。我們期待,我們努力,我們一起創造!聽——大地飛歌,豐收的喜悅已然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