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節后離職方案
很多企業在進行員工薪酬激勵時,通常會采取年底雙薪、年終大獎、股份年底分紅等常用激勵方式。。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春節后離職范文4篇,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后離職范文1
為什么春節后會形成離職潮呢?
一、年終獎金的薪酬激勵
很多企業在進行員工薪酬激勵時,通常會采取年底雙薪、年終大獎、股份年底分紅等常用激勵方式。
然而,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很多本想換工作的員工都撐到春節拿到獎金或分紅后才提出離職。
例如,A公司2016年完成銷售額僅1000萬元,然而在本年度總結大會上提出2017年要破5000萬元的宏偉目標。
目標提出后,沒有一系列的配套輔助,讓員工看似美好卻無法夠得到的虛擬夢想。許多員工心想,既然無法完成計劃,到了年底也拿不到獎金,還不如早早離去。
三、員工晉升體系不完善
每年年底,許多公司都會晉升一批優秀的員工,相反,一些沒有得到晉升的員工由于心里的不平衡,也是造成離職的一大原因。
四、春節帶薪休假的福利待遇
除了國家規定春節帶薪7天放假以外,很多企業額外給予3天以上的假期,再加上員工每人應有的5天年假。春節基本上能有半個月的休息時間,這也讓很多原來想離開的員工勢必會休完帶薪假期后才離職。
五、員工個人的原因
1、家庭生活因素影響。家庭財務負擔太重,或者家庭成員(如小孩、配偶、老人等)需要照顧。
2、個人自我追求和發展。員工個人有出國留學、學習深造或個人創業的意愿。
HR和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應對年后離職潮呢?
一、管理者和員工的“節前談心”
年底可以讓主管們和他們的員工溝通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人過了年想要離職,這樣公司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人員的去留情況,如果離職人員較多,可以提前招聘人員以備不時之需。
二、盡量挽留老員工
如果不能挽留也要盡量要求他們多留一段時間,以著手尋找能夠代替他的新人,并轉移骨干員工的各種資源。而作為主管和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和部門特點形成一種離職挽留機制和替換機制,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損失和保留員工資源。
三、發布新年目標和計劃
企業要及時發布新年的目標和計劃,讓員工看到希望和未來,同時一定要制定鼓舞人心的激勵機制,如不這樣做,還不如不發布。
四、降低年終獎對離職的影響
員工可以考慮年終獎決定去留,但企業千萬不要引導員工向這個方向思考,造成員工集中流失。同時,應弱化年終獎,在做年度薪酬預算時就劃分替代為季度獎,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
五、提供員工成長的機會和平臺
給員工較大的工作自主權,使員工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中獲得成就感。在一個崗位上做久了之后難免會產生枯燥的感覺,在一個新的工作崗位上會對工作產生更大的興趣,覺得工作更具有挑戰性。
六、春節給家人發喜報
人還沒到家喜報和禮品已經到家了,把工作做到家人身上,員工還沒回到家就把過節年貨禮品提前寄送到員工家,還附帶一封“孩子如何優秀,在單位如何表現好,工作如何有前途”的喜報。這樣,一到家父母就念叨孩子單位的好,讓員工有面子也就有成就感,無形中也會增加對公司的感情。
提前做好離職預防,春節后才不至于手忙腳亂,以上方法僅供參考,HR們可以結合自己公司的情況變通使用。
春節后離職范文2
預防員工春節后離職,現在就該行動了
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春節了,員工們心中可能已經在蠢蠢欲動,春節后的大面積離職跳槽似乎已經成為很多企業都不約而同面臨的一個問題,所以很多HR在放假前沒有發生員工離職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年后的招聘,進而來應對離職的情況。
除了提前招聘,還有什么方法可以預防員工年后離職?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從了解員工春節后離職的原因開始。
1、年終獎金的薪酬激勵方式
很多企業在進行員工薪酬激勵時,通常會采取年底雙薪、年終大獎、股份年底分紅等常用激勵方式。然而,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很多本想換崗的員工都撐到春節拿到獎金或分紅后才提出離職。
2、年度計劃的盲目制定
例如A公司2016年完成銷售額僅2000萬元,然而在本年度總結大會上提出2017年要破億的龐大目標。目標提出后,沒有一系列的配套輔助,讓員工看似美好卻無法夠得到的虛擬夢想。許多員工心想,既然無法完成計劃,到了年底也拿不到獎金,還不如早早離去。
3、年底員工晉升體系的不完善
每年年底,許多公司都會晉升一批優秀的員工,相反,一些沒有得到晉升的員工由于心里的不平衡,造成了離職的一大原因。
4、員工預期值不匹配
小李是某公司的一名員工,入職后勤勤懇懇,很多工作都得到領導的認同,心想年底應該得到應有的獎金。然而年底后拿到獎金卻和自己預期中的差距較大,完全與自己的付出不匹配。一氣之下,遞上離職信走人。
5、春節帶薪休假的福利待遇
除了國家規定春節帶薪7天放假以外,很多企業額外給予3天以上的假期,再加上員工每人應有的5天年假。春節基本上能有半個月的休息時間,這也讓很多原來想離開的員工勢必會休完帶薪假期后才離職。
如何預防員工春節后離職?
有一項調研顯示:員工滿意度每提高3%,顧客滿意度就提高5%,而利潤可增加25%-85%;員工滿意度達到80%的公司,平均利潤率增長要高出同行業其他公司20%左右。由此可見,愛護你的客戶,必須從愛護你的員工做起。
企業小的時候靠老板個人魅力,成長期時靠團隊管理成員管理,大的時候必須要靠企業文化才能發展長久。因此,公司完善企業文化非常關鍵。建立企業文化應該是積極的,向上的,員工能夠有所收益的。這樣的文化,員工才能接受。讓員工感覺公司是他們的第二個家更好。
有不滿意現狀的員工,應該讓他們得到溝通和申訴,并給他們提供合理化的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解決所想的問題。
2、管理者和員工“節前談心”
在每個春節前,管理人員給自己部門內每個員工進行一次不少于半小時的談話以新年祝福為由頭以聊天、談心的形式進行總結、肯定每個員工一年的表現找出每個人的優點并進行放大表揚,然后以朋友的身份告訴她明年打算給她一個小驚喜。
這個驚喜不必點明是什么,要明年才知道目的是讓她感覺到上級領導心里對她的重視,這個驚喜可以是明年的一次小旅游也可以是送個小禮物、還可以是單獨請她吃次飯。
這種談話千萬不要做成是工作談話而應該是一種談心,通過這種方式了解員工心里在想什么明年是否有離開的打算看似聊天實則是摸底調查。最后,每個部門主管對部門內員工節后能否回來大致心里有數并做成統計表上報,對“危險人物”進行重點攻堅。
3、許愿要趁早
每家企業新的一年都會適度調整激勵政策或者工資這對員工來說一般都是“利好消息”。好消息一定要早說,一定要把“愿”許在年前,不要等年后開工再公布那時候想走的都已經走了。可以在春節前半個月公布下一年的員工工資福利新政策企業新一年的大發展,新一年將有多少高職位空缺,讓員工感覺到明年和今年不一樣。
4、恩威并加,軟硬兼施
提供良好的薪資、福利、工作環境等等,是能夠挽留員工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僅僅如此還不夠,因為企業與員工的關系是雙向的,員工有時候會因為自己的膨脹產生離職的想法。所以企業就應該讓員工隨時隨地的了解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同時企業要幫助員工彌補這些不足,這樣就會讓員工與企業形成一種歸屬感。在無形中給予員工適當的壓力,再幫助員工將壓力緩解,一張一弛之中,就能夠有效避免員工流失。這很像是古代帝王的一種管理方式,“恩威并加,軟硬兼施”,如果用在員工身上,效果也會不錯。
5、春節給家人發喜報
人還沒到家喜報和禮品已經到家了,把工作做到家人身上,員工還沒回到家就把過節年貨禮品提前寄送到員工家,還附帶一封“孩子如何優秀,在單位如何表現好,工作如何有前途”的喜報。這樣,一到家父母就念叨孩子單位的好,讓孩子有面子也就有成就感,無形中也會增加對公司的感情。
春節后離職范文3
年一眨眼就過完了,今天大家開始正式上班了。其實,這也正式意味著今年的一波離職潮正式開始。其實早在大年初三年味正濃時,一些人已經返程,我的一位好友W君就是其中的一位。
W君扎根是一枚典型的程序員,平時大大咧咧,一副悶騷樣,年紀雖然比我長兩歲,迄今仍然潔身自愛。W君有一個優點就是善于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因為決定年后離職,所以,他早早的返回了北京,準備全力以赴。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W君的情況并非個例,作為一個從業人員高度流動的行業,技術人員的跳槽基本上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我們不難看到國內一些一流的程序員都是在各大科技公司跳來跳去,仿佛要成為大牛,就需要多跳一跳,至少要有BAT及一線科技公司的工作履歷,跳一跳發展似乎可以更好;另外,業界也一直有“跳一跳、漲一漲”的說法,跳一跳工資、待遇總會增長。
況且,春節后離職潮也并非互聯網的行業的專利,很多行業譬如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廣告行業、物流行業皆是如此。按照慣例過完大年初三,有離職打算的人,就已經開始返回工作所在的城市,為換工作之旅做準備了。
離職潮也已經對行業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年例行的制造業用工荒還會如期上演,快遞員短缺情況今年仍然也會比較嚴峻。
大家為什么會選擇年后離職呢?其實年后離職只不過是一個既定計劃的實現。我相信離職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小事,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或者說對自己負責的人都會慎之又慎。
做出離職這個決定必然要考慮再三,而春節假期剛好提供了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機會。冬去春來、萬象更新,良辰美酒、高朋滿座,天南地北亂侃一通,免不了要相互傷害,進行社會地位、經濟實力的比拼。自慚形穢處,難免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一想到加薪未達到預期、職業前景迷茫,加上年終獎不夠給力,一些人終于無法忍受了,最終狠下心來離職。當然,每個人做出離職決定的原因,必然不盡相同。
還來說說W君,W君的離職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醞釀已久。W君大學畢業后(未讀研)即進入了國內某知名游戲公司工作,工作三年后跳槽某知名電子商務公司,至今又工作了四年。
從去年清明節開始,W君時不時和我聊換工作的想法,當時我可以明顯感到他內心的矛盾與猶豫,想離職又有點不確定;五一、暑假(我的暑假)、十一假期更是找我促膝長談,這期間我們還認真討論了了換工作的利弊以及接下來的打算。W君甚至還想過辭職創業,并且向我勾勒了他如果創業會做的事情,而且讓他糾結是他有幾個朋友竟然真的愿意和他一塊試一試。
所以,直到2019年到來,W君仍然沒有拿定主意。大年初一晚上十一點鐘,我正準備睡覺,突然收到了W君的拜年短信,剛想回復,不料又收到W君發的一條語音,意思是“年后正式辭職,先不創業了,進軍BATJ”。于是,他初三一早就高鐵返京了。
據W君向我透露,他現在的意向公司是BATJ。從去年開始,W君已經開始做功課了,他利用閑暇時間對于意向這四家公司的公司的產品體系、發展規劃等都做了深入梳理。對于這四家公司,W君均列出來意向的工作崗位,以及意向待遇,并且進行了排序。W君甚至還時常登錄一些職場社交平臺、論壇、貼吧,進行更詳細的了解。
W君本科學校不錯,國內985院校。經過近八年的工作,專業技能也已經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之前的團隊里也頗受重視。考慮到之前的兩段工作著實不錯,現在要換工作的話,我們基本可以斷定會易如反掌。
但是,W君覺得仍然不能馬虎大意,畢竟新工作要關乎接下來幾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從W君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理性人”換工作的真實情況。找工作路上哪有什么“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瀟灑自如,哪有那么多說走就走的找工作之旅程。誰還不是猶猶豫豫、小心翼翼、輾轉反側,正所謂“晚上千條路,早上路一條”,其中心路的艱辛,或許每個換工作的人都能體會。
仔細思量,W君換工作的心路歷程,還算比較通暢的,畢竟還是一個單身漢,在大城市還無牽無掛。而對于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像三四十歲的中年油膩男人或者疲于應對工作家庭壓力的女同志,換工作的心路可能注定會更加坎坷。
W君雖然只是離職換工作隊伍中的普通一員,但是他離職的準備過程卻足以給我們很大啟發:
1、如果要換工作,請一定做好思想準備
(1)要徹底考慮明白“是否一定要換工作?”
檢驗自己是否要換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深入剖析一下當前工作自己最在意的地方所在,剖析當前工作的價值點,是否能夠就此舍棄、再無牽掛。
不妨記住一個公式:當自己總是問自己做一件事值不值的時候,就要拷問一下自己心底的答案到底是不是。如果感覺自己無法舍棄,或者舍棄后會覺得很不值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不要換了。
(2)要明確自己“為什么要換工作”
主要搞清楚痛苦點在哪?哪些地方實在無法忍受了?要不斷追問自己換工作的真實原因?通常涉及薪資待遇、工作環境風氣、職業前途、子女教育等方面因素。一旦我們思考明白,就可以著手換工作了。
2、要明確自己下一份的意向工作
要不斷的問自己下一個工作在哪里?勾勒出下個工作的準確畫面。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目標工作,而不是向很多應屆生一樣找工作完全“無的放矢”。
3、裸辭是萬萬不提倡的,離職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
不要沖動,一有不滿意的地方就馬上就辭職,完全不考慮后果。因為在職業生涯的某個特定時期,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會遇到困難時期,或者邁不過去的坎,這個時候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逃避,而應該是去適應環境,在危機中求生。
一旦我們決定了離職,并且明確了意向單位,我們就要花費時間來做準備。一方面要做好意向工作的調研,一方面要做好現有工作的收尾和總結。尤其是第二方面,往往為大多人所忽視。其實做好當前的本質工作,是對下份工作最好的鋪墊。因為用人單位往往很在意面試人員上份工作的一些細節。
4、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擇業觀念
任何工作原本可能并無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之說。我們應該目光看的更長遠一點。任何工作都可能是好工作(具體可以留意公眾號后續文章論述),大部分偉大的公司也是從不入流的小公司開始發展起來的。我們要相信只要自己能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持續創造價值,自己就能有收獲。
但是我們也要提醒自己,不要因為已經習慣了自己的工作,而不愿意改變。
5、不要頻繁的換工作,學會站在雇主角度看自己
換工作太過頻繁,往往不利于職業發展。盡管業內有“跳一跳,漲一漲”的說法,我們仍然要認識到頻繁換工作的弊端。不妨換回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愿意接受一個經常換工作的職工嗎?
員工兩袖清風而去,老板老淚縱橫,要知道任何企業培養職工都是有培養成本的。不少企業家朋友向我抱怨,現在員工的忠誠度越來越低了,招聘好員工太難,年會上表忠心的員工,很有可能在拿到年終獎之前,就已經準備好了辭職信。辭職只不過是“水到渠成”。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招聘往往會更加看重員工的忠誠度,而頻繁換工作的人在公司看來往往缺乏忠誠度。
以上,就是關于“春節后離職”這個話題,我給出的一些思考和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一部分人有部分作用,歡迎后臺回復“客服”,與我互動~
春節后離職范文4
大家都知道春節后離職高峰期,那 應該 如何應對員工離職 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內容吧。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這春節假期還沒過夠就過完了,上班了?之前一直擔心的春節假期效應,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是什么呢?
1、春節假期是個特別的節日,每到這個節日,平時不聯系的人、不見面的人全見著了,見著了就開始比,比開的車、比住的房、比薪水、比假期、比職位等等,比完了心理就開始不平衡。
2、春節假期是一年的總結,大多數人會總結過去一年的所勞所得,衡量是否平衡,如果計算出來的與自己想像的有差距,就會有改變的想法。
3、春節假期是一年的結束,新年的開始,大多數人總想在新的一年有所改變,作新的打算。
以上等等情況的存在,會形成綜合的春節假期效應,反映到職場上,就是員工選擇離職重新擇業,有的管理者也許會說,上班后還沒有員工提出辭職呢?
但這并不代表著危機已經過去,這種效應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在節后的一個月左右爆發,所以形成了職場跳槽的“金三銀十”的說法。
作為管理者我們如何應對春節假期效應呢?
個人覺得: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能改變自己,每個企業都應結合自己實際想出應對的辦法,雖然不能治根,但至少能減少一部分用工成本和風險。
辦法1:企業想要做人員改變,要在年前或年后及時做改變。新的調整或許能穩定人心,滿足部分人的改變想法。
辦法2:企業要及時發布新年的目標和計劃,讓員工看到希望和未來,同時一定要制定鼓舞人心的激勵機制,如不這樣做,還不如不發布。
辦法3:如果業務少,要多做培訓少開會。
辦法4:對關鍵崗位提前做好人才儲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