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實施方案 >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時間: 夢熒0 分享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9篇)

    地質災害是一種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地質作用或地質現象。以下是小編準備的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歡迎借鑒參考。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1)

    為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高效有序地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本預案所稱突發性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

    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應急工作遵循“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屬地為主;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原則。

    本預案適用于__縣境內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工作。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任務

    (一)組織機構

    成立__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領導小組(同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技術咨詢組、應急指揮部。

    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局,具體負責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聯絡員參加辦公室的工作。

    技術咨詢組由國土資源局組織全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工作專家組,專家組在領導小組辦公室管理下,具體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工作的技術咨詢。

    應急指揮部由縣領導小組副組長或組長任總指揮。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承擔),緊急搶險救災組,應急調查、監測和治理組,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組,治安、交通和通信組,基本生活保障組,信息報送和處理組,應急資金保障組。

    (二)職責任務

    領導小組職責任務是統一領導全縣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建立健全全縣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制度和部門聯動機制;負責報告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指導做好中型和小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分析災害信息,向領導小組報告;傳達領導小組工作指令;協調有關部門的應急工作對災害損失及影響進行評估;制定地質災害應急對策和措施;負責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信息發布。

    技術咨詢組根據我縣地質條件和氣象預測資料,結合實際,進行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預測;現場核查已出現地質災害的具體地點,確定危害程度;對出現地質災害提出具體防治建議;負責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應急評估、趨勢預測的技術咨詢工作。

    應急指揮部執行上級領導小組下達的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任務;指揮、協調和組織地質災害的應急工作。

    三、預防和預警機制

    (一)預防預警信息

    建立以預防為主的監測預警體系。國土資源、水務和氣象部門協調聯動,及時傳送、發布地質災害險情災情、氣象和汛情信息。預報信息要立即通知有關鄉鎮和村莊,及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和該區域內的群眾,做好防災各項準備工作。

    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網絡的作用,及時劃定災害危險區,設置危險區警示標志,確定預警信號和撤離路線,依據險情變化及時提出應急對策,情況危急時強制組織避災疏散。

    (二)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出現特大型地質災害后6小時內,出現大型地質災害后12小時內,出現中型地質災害后24小時內,縣級領導小組辦公室速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越級速報省級和國家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出現小型地質災害后,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向縣政府和市領導小組報告。

    災情速報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出現的地點和時間、災害類型、規模、可能的引發因素和發展趨勢等。對于已發生的地質災害,速報報告內容應包括傷亡和失蹤人數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出現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后,縣立即啟動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應急相應開始。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予以公告,在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立明顯警示標志,宣布進入地質災害應急期。

    應急指揮部各小組分工如下:

    1、辦公室

    主要任務是根據總指揮的命令,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具體組織實施搶險工作;協調并督促、檢查、落實應急指揮部各工作組之間的各項應急工作;及時向總指揮匯報搶險工作進展情況;按照指揮部指令,協調各工作組依據應急預案的分工,有效開展各項應急工作。

    2、緊急搶險救災組

    由公安、建設、水務、電力、旅游等部門組成,必要時安排武警參加。由公安部門牽頭。

    主要任務:險情出現時組織動員受災害威脅的群眾疏散,并轉移到安全地帶,可強制組織避災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發生的災害隱患,保護供水、供電等生命線工程免遭損毀;負責旅游資源的保護和排險。災情發生時組織搶險隊伍搶救壓埋人員;組織動員受災害威脅的居民疏散,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危急時可強制組織避災疏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發生的災害隱患,保護供水、供電等生命線工程免遭損壞;負責旅游資源的保護和排險。

    3、應急調查、監測和治理組

    由國土資源、水務、氣象部門組成。國土資源部門牽頭。

    主要任務:組織應急調查和險情監測工作,并對險情和災情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提出應急搶險救災措施建議;組織專業隊伍和施工隊伍,實施必要的應急搶險,減緩和排除險情災情進一步發展;負責提供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所需的氣象資料信息,對氣象條件進行監測預報;負責水情和汛情監測。

    4、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組

    由衛生、藥監等部門組成。衛生部門牽頭。

    主要任務:做好急救準備工作,包括所需藥品、醫療器械、衛生安全監測設備的準備等。

    5、治安、交通和通訊組

    由公安、交通、通訊部門組成。公安部門牽頭。

    主要任務:維護社會治安,打擊蓄意擴大傳播險情的違法活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交通干線及通信設施的安全,確保道路和通訊暢通。

    6、基本生活保障組

    由民政、財政、商務等部門及保險公司組成,民政部門牽頭。

    主要任務:及時設置避險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做好避險救濟物資的供應、調配和管理,妥善安排避險人員的生活;做好保險理賠準備工作。

    7、信息報送和處理組

    由國土資源局、民政局、建設局、水務局、交通局、氣象局、安監局組成。國土資源局牽頭。

    主要任務:調查、核實險情災情發生的時間、位置、規模、潛在的威脅和影響范圍及誘發因素;組織險情監測;實行掌握險情動態,及時分析、預測險情災情發展趨勢,隨時根據險情災情變化提出應急防范的對策、措施并報告應急指揮部,及時指導險情災情應急工作進展。

    8、應急資金保障組

    由財政、發改、國土資源、民政、建設、交通、水務等部門組成,財政局牽頭。

    主要任務:負責應急搶險資金的籌集和落實;做好應急搶險資金的分配及使用的監督、管理等工作。

    經技術咨詢組鑒定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應急指揮部撤銷劃定的地質災害危險區,宣布險情或災情應急期結束,應急相應結束,并予以公告。

    四、應急保障

    加強通訊與信息傳遞機構、人員和裝備的建設,確保信息暢通。

    應急隊伍平時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演練,確保應急處理及時到位。

    各相關部門要儲備好必要的搶險救災專用物資,確保搶險救災物資到位。

    因搶險救災需要,臨時調用單位和個人的物資、設施、設備或者占用其房屋、土地的,待災害應急期結束后要及時歸還;無法歸還或者造成損失的,要給予適當的補償。

    加強公眾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增強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其它事項

    1、本預案將根據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實際需要,由縣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適時進行修訂。

    2、本預案經縣政府批準后實施。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2)

    為切實做好我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我鄉實際,特編制本預案。

    一、我鄉地質災害點分布

    我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有福村、三龍村、七百村、將軍村、卸甲村等七處隱患點,災害類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三類。

    二、相應措施

    (一)及時排查

    針對我鄉地質災害存在的問題和有關隱患,要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對隱患點進行排查、分析,建立地質災害預防預警工作機制,加強以預防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二)建立制度

    為確保我鄉地質災害汛期來臨的安全,鄉政府制訂相應責任和措施。

    1、行政首長負責制。鄉長吳盛梨為行政首長,負責全鄉地質災害的統一指揮、決策和調度。

    2、地質災害汛期安全巡查制度。代海濤為巡查總負責人。

    3、值班制度。鄉村兩級要嚴格落實值班制度,做到二十四小時有人值班,有值班記錄,并制定值班人員責任制,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值班人員必須保證通訊暢通,鄉政府專設值班電話:7561025。

    4、匯報制度。遇到緊急情況要立即向值班領導和行政首長匯報,同時也要向上一級部門匯報,以便及時采取應急處理措施。

    5、組織群眾轉移和搶險制度。一旦險情發生,由值班人員立即通知到災區村,組織群眾轉移到安全場地,組織搶險隊伍到位,各組人員接到通知后及時投入搶險工作。

    (三)建立組織

    1、搶險指揮部

    總指揮:吳盛梨,手機:13657376433

    副指揮:陳善千,手機:15073796989

    成員:陳善千,夏贊文,夏緒朋,周玉珍,朱曉斌,龔良文,夏安然,代海濤,夏安儒,陳五川,夏圖詩,劉飛強,李劍,劉東偉,程宗榮,夏韶山

    搶險指揮辦公室設在鄉國土所,主要職責:匯集、上報險情災情和應急處置與救災情況,貫徹上級指示和部署,協調救災應急工作并督促落實。

    辦公室主任:代海濤

    成員:饒林(信息聯絡員)

    2、搶險隊

    隊長:陳善千

    成員:夏安然,劉曉松,李磊,王眾

    主要職責:把好重要險口,組織進行搶險。

    3、技術指導組

    組長:陳科暉

    副組長:諶琳

    成員:朱逢春,劉東偉,蔣勝華

    主要職責:提出具體的應急處置與臨時搶險方案,制定具體搶險措施,并指導搶險。

    4、物資器材組

    組長:代海濤

    成員:郭建兵,賀仁中,陳王川

    主要職責:搶險物資供給,車輛調度。

    5、群眾轉移組

    組長:夏緒朋

    成員:朱曉斌,夏選贊文,夏圖詩

    主要職責:組織災區群眾有計劃轉移到指定的至高點

    6、后勤保障組

    組長:周玉珍

    成員:王本華,周建偉,夏揚薦

    主要職責:負責聯絡,保障通訊暢通,做好宣傳、醫療和生活服務工作,保證搶險照明、臨時用地工作。

    7、現場保衛組

    組長:龔良文

    副組長:劉曉松

    成員:夏飛,胡天然

    主要職責:維護搶險現場秩序,保障搶險通道暢通,疏散現場圍觀人員。

    8、災后處理組

    組長:夏緒朋

    副組長:郭建斌

    成員:張先潮,賀曉東,黃輝

    主要職責:調查摸清確切受災情況,組織災民開展衛生防疫,重建家園,生產自救。

    9、搶險備勤組

    組長:陳善千

    副組長:陳鐵山

    成員:劉飛強,程宗榮,周方清

    主要職責:作為搶險隊的第二梯隊隨時準備接應,做好搶險工作。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3)

    為切實做好全縣中小學校防汛工作,確保臺風、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組織搶險救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有關法律條例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防汛抗洪搶險工作方針

    防汛抗洪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二、縣人民政府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協調領導機構

    縣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協調領導機構負責統一指揮全縣中小學防汛抗洪搶險工作。

    組長:胡小紅

    成員:翁建敏(縣教育局)、沈永明(縣國土資源局)、陳延南(縣水利局)、周敬榮(縣氣象局)、吳昌亮(縣建設局)、陳海峰(交通局)、柳浩宇(公安局)、雷李會(衛生局)

    三、縣人民政府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協調領導機構組成部門的工作職責

    教育局:組織編制中小學校防洪搶險應急預案,加強對學校防御山洪與地質災害工作的監督管理。

    水利局:及時提供雨情、水情和洪水預報。

    國土資源局:要查明對學??赡茉斐捎绊懙哪嗍鞯鹊刭|災害隱患,及時向教育部門和有關學校通報。

    建設局:要加強對學校建筑物的質量監測,并及時通報。

    公安局:負責維護防汛搶險秩序,協助組織中小學生撤離和轉移。

    保障搶險救災隊伍、車輛優先通行。

    交通局:負責組織所轄公路交通設施、工程、裝備的防洪搶險和救

    災車輛的組織調度。

    衛生局:負責組織受災中小學校衛生防疫和醫療救護工作。

    氣象局:負責監視天氣形勢,及時提供氣象信息和風暴潮預報。

    四、縣教育局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

    總指揮:翁建敏副總指揮:鐘利海

    下設四個小組:

    1、現場指揮組:吳廣偉負責險情發生地的現場指揮

    2、聯絡組:朱云燕負責與縣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協調領導機

    構各成員單位的信息聯絡和及時向學校傳達有關信息

    3、信息材料組:葉旭英負責收集整理報送災情信息和材料

    4、后勤裝備組:陳際春負責組織防汛抗洪搶險的資金

    器材裝備

    五、險情匯報和搶險處理程序

    (一)險情匯報

    汛期,各中小學校要堅持晝夜24小時值班制度。發現災情須向當

    地政府和縣教育局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的聯絡組或教育局

    值班人員匯報,同時立即啟動應急避險預案。

    聯絡組或教育局值班人員接到學校險情報告后,立即與縣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總指揮匯報,并根據總指揮的指示與縣人民政府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協調領導小組溝通。

    (二)搶險處理程序

    1、當一般險情發生時縣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根據險

    情擬訂搶險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并指派現場指揮組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其他各組按照職責開展工作。

    2、當重大險情發生時由縣中小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協調領導機構組織、協調各成員單位協同行動。

    3、轉移信號、路線及地點當險情發生時,由險情發生地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險情信號,并按《師生緊急撤離示意圖》指定的線路、地點進行緊急疏散,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六、善后工作處理

    做好災情的調查統計工作,在搞好搶險救災的同時,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學校,組織專門力量,開展受災情況調查。初情要求在受災后12小時內上報,詳情要求在24小時內上報,數字要準確、可靠,同時上報縣防汛辦、縣民政局各一份,統一口徑,逐級按要求上報。

    七、其它要求

    汛期,各中小學必須根據當地情況制定出應急避險預案。沿溪的秋爐、毛洋、鸕鶿、標溪、外舍、金鐘、順利、陳村等八所學校要重點制定好防洪應急避險預案,靠山邊的大地、鄭坑、梅歧等三所學校要重點制定好防地質災害的應急避險預案,上述學校必須繪制《師生緊急撤離示意圖》和《學校安全隱患示意圖》在顯著位置向全校師生公示,并開展預案演練。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4)

    第一部分應急預案

    一、總則

    (一)本預案所稱地質災害是因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引發的,發生在企業區域范圍內的,危害企業職工生命財產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

    (二)本預案編制的指導思想:以構建“集中領導、統一指揮、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防災應急體系為目標,全面提升__企業的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水平和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三)本預案編制目的:確保__企業區域內不出現因地質災害死亡事件,提高對地質災害突發事件應急快速反應和處置能力,減輕災害損失,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編制原則:按照安全第

    一、全體動員、全力搶險、減少損失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礦部主導、部門管理、專業處

    置與全員動員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團結協作和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實行企業一把手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

    (五)編制依據: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六)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自然(降雨、地震等)、人為(邊坡開挖;不合理的工棚、宿舍、礦渣堆放等)因素,在企業區域范圍內發生的地質災害及其次生災害。

    二、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組織機構:

    1、為保證應急工作迅速反應、協調有序,企業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指揮部設在企業行政辦公室。

    總指揮:__X副總指揮:__X、__X成員:__X、__X、__X。

    2、為保證搶險救援工作的'正常進行,企業成立應急搶險隊。隊長:__X副隊長:__X、__X隊員:__X、__X、__X。

    (二)職責:

    1、總指揮(法人):組織制訂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預案;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上級主管部門、企業第一副總和應急搶

    險隊長的協助下,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地質災害的作戰方案。

    2、第一副總指揮(第一副總):是企業法人處理地質災害的第一助手。在企業法人的領導下,組織制定地質災害防治計劃;負責準備好必要的圖紙和資料,提供準確的數據。

    3、副總指揮(副總):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方案,負責組織處理地質災害所必需的職工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

    4、辦公室主任: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企業區域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企業,并設專人警戒;嚴禁在險區逗留、圍觀;做好后勤保障以及其他事宜。

    5、應急搶險隊隊長:對搶險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根據應急搶險隊的職責任務,保證完成對人員的救援和地質災害處理工作。

    6、醫務人員:負責對受傷人員的急救治療;組織護理和藥物的供應。

    7、調度室值班員:及時向下傳達法人的命令;按名單,召集有關人員到調度室待命;隨時掌握救援工作的進展情況,統計掌握險區人數。

    三、應急保障

    (一)應急資源:

    應急資源的準備是應急援救工作的重要保障,為此必須對應急資源實施有效地管理,使之在發生災害進行救援時,能保證正常地投入使用。

    1、應急搶險隊必須加強培訓,隨時裝備好救災所必備的各種物資,并定期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始終處于完好狀態。

    2、醫務室按規定配齊救災所必須的氧氣袋、急救用具以及藥品等,保證隨時投入急救使用。

    3、留企業值班車輛無故不得擅自外出,并隨時處于待命狀態,以保證應急救援的需要。

    (二)應急通訊系統

    以企業行政辦公室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業地質災害防治通訊系統,保證電話的暢通,并隨時保證縣應急辦、縣國土資源部門有關人員的聯系暢通。

    (三)資金保障:

    企業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既是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的一部分,也是關系到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為此,企業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資金要單列,保證隨用隨取。

    (四)人員保障

    1、應急搶險隊隊員必須經過培訓和資質考核,達到標準的,方可從事抗災應急救援工作,達不到考核標準的隊員,不能直接參與搶險救災;

    2、應急搶險隊必須接受企業應急指揮部的監督管理。

    四、應急響應

    (一)響應程序:發生地質災害或發現險情后,值班領導根據

    避災路線,緊急撤離災區人員。同時,及時通知災害涉及區域,并及時撤離。具體為:發生地質災害(發現險情)→報告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指揮部成員企業行政辦公室集合→法人組織制定救災措施(第一副總協助)→法人發布救災指令→各成員、單位根據法人的命令各負其責開展工作→搶險隊進行救援。

    (二)預警信號:高音喇叭(或敲鑼);

    (三)地質災害避災線路:崩塌(滑坡)危險區→兩側安全區。

    (四)應急響應的一般規定:

    1、迅速查明并組織撤出災區和受威脅區域的人員,積極組織搶險隊進行救援。同時,探明災害地點、范圍。

    2、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災害范圍擴大。

    3、應急指揮部根據災害的性質、發生地點、涉及范圍、人員分布制定切實可行的救援方案。

    4、接到通知后,應急指揮部成員和搶險隊整裝待發,在法人下達救援命令后,根據規定的職責,實施救援工作。各部門組織好人員,在應急指揮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救援工作。

    5、準確核對災區人員名單,企業醫務室要做好急救準備,值班車司機待命,做好運送傷員的準備工作。

    6、發生有人員傷亡或險情嚴重的事件,立即向縣政府和縣國土資源局報告清楚事故的地點、性質以及目前的現實狀況。

    (五)人員的撤離:按災害預警和撤離路線有關規定進行撤離。

    五、現場恢復

    (一)恢復程序:救援工作結束→搶險隊對災區的安全情況進行詳細檢查、確認無誤→報告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安排有關人員進行現場再檢查(搶險隊配合)→總指揮根據有關規定和匯報的現場安全狀況,下達命令→恢復工作開始。

    (二)有關要求:

    1、有關部門在現場取證工作未結束前,不得進行現場恢復工作。

    2、恢復工作開始前,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不得盲目進行現場恢復工作。

    3、在得到應急總指揮發布恢復工作的命令后,現場恢復工作必須按由外向里的工作程序進行。同時,應按已制定的現場恢復安全技術措施進行作業。

    4、恢復工作開始后,搶險隊必須在現場值班。同時,技術、管理人員認真做好作業環境安全看護工作,防止不安全隱患再發生。

    六、責任與獎懲

    (一)獎勵

    對在地質災害應急工作中貢獻突出需表彰獎勵的部門和個人,將在全企業予以表揚,并給予1000元的現金獎勵。

    (二)責任追究

    1、當接到氣象災害信息或有關部門通知,不報告、不傳達、不作為的,現場第一發現者發現事故隱患不報或不作為的,罰款200元/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根據其結果追究行政責任。

    2、指揮部門接到信息上報后,如指揮不力,造成經濟損失產生

    重大影響的,主要責任人罰款500元,并視其事故責任的大小追究行政及刑事責任。

    七、附則

    (一)本預案將根據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實際需要,由企業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適時修訂。

    (二)本預案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二部分防治方案

    一、基本情況

    (一)地理位置:__企業位于縣城__方位,面積__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區內地表地形為緩坡地貌…。

    (三)植被:區內植被較差,森林覆蓋率低,以荒地、裸巖為主,土質松散,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四)地質災害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區內植被較差,地層裸露,地勢陡峭,地勢切割強烈,一旦突降暴雨,易形成突發性山洪,沖刷溝谷和河床,從而導致泥、砂、石等固體物質向下游沖去,極易形成破壞力較強的泥流、砂石流等。同時,地震也會誘發崩塌和滑坡災害。

    2、人類活動:企業生產產生的廢渣、棄石、廢礦等堆放在溝谷內,開山切坡形成的陡坡等,都易在雨季或地震時誘發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不合理的工棚、宿舍區搭建,可能遭受地質災害。

    二、防治重點

    根據各自企業的實際情況列出隱患點,并落實責任人。

    三、防治措施

    (一)高度重視,明確責任

    應急指揮部成員、企業各部門負責人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堅決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長期性、嚴峻性和艱巨性,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當前重點工作來抓,要建立和完善領導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

    (二)認真貫徹政策法規,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

    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有暴雨和水位異?,F象時,停止或減少采礦、采石、削坡、取土、抽取地下水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確保安全。

    (三)開展地質災害巡排查及預警預報工作

    要在企業區域范圍內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掌握企業區域地質環境狀況,重點排查工棚區、住宿區,礦渣、尾礦堆放區,溝谷、邊坡、切坡區以及礦區公路沿線等地區,對查出的隱患點,要設立醒目、永久的警示標志,要落實監測人及防災責任人,加強監測防治工作;對存在重大問題的隱患點,要立即整改;對通過治理可以消除的隱患點,要立即制定方案,開展治理工作。對已有的隱患點要加強巡查,發現險情,及時組織職工按既定路線疏散,主動避讓地質災害。要加強與國土、氣象部門的聯系,及時了解雨情、水情信息,到預警信息,立刻向全礦進行通告,使全礦區及時了解地質災害信息,做好防范工作。

    (四)加強培訓演練,提高職工防災意識

    堅持“群測群防“的方針,利用懸掛橫幅、發放傳等形式,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災基本知識、法規的宣傳普及和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干部職工的防災意識和防災知識水平。要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使職工熟悉預警信號、撤離路線及安置地點,增強臨災逃生能力。要充實應急物資儲備,加強搶險隊訓練,確保臨災時,拉得出,用得上。

    (五)加強值班值守,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汛期要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制度,一旦出現險情,帶班領導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協調、指揮搶險救災和善后處理工作;災情嚴重的要立即請示指揮長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搶險救援。同時,值班人員要迅速向縣應急辦、國土資源部門上報災情,做到上下信息暢通。

    (六)加強協作,共同防災

    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分工協作的原則,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全企業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各成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全面配合,形成全員防災、責權分明的地質災害防范機制,盡職盡責,全力以赴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保礦區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七)認真落實各項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措施

    嚴格按照《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相關內容,落實資金,開展地質環境治理,并及時向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上報相關資料,真正做到邊生產、邊治理,切實把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措施落到實處。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5)

    我鎮地處皖南山區,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屬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災害點位于鎮村小河里組,災害類型為滑坡,規模主軸長100米,最大寬為300米,估計厚5—10米,體積1.68萬立方米,誘發原因為強降雨,威脅小河里組25戶130人,約125萬元財產。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地下水活動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必須的軟弱帶整體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而造成的,我鎮擬對該地質災害點進行重點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豎立醒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警示標志牌,同時發放群防群測“明白卡”,加強農戶個性是受威脅對象的防治意識;其次,做好對該災害點的監測工作,設定監測人,做好日常監測數據的紀錄,雨季尤其是強降雨期間加強監測,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災害點的地表條件,要植樹種草,禁止亂砍濫伐,保證植被覆蓋率,同時適當削方減載,采取支檔、避讓等措施,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二、應急預案

    (一)災前預警

    一方面根據縣氣象局的異常暴雨天氣預報發現監測點出現異常變化時,由辦公室提前通知災害易發點的職責人,發出預警;另一方面根據監測人對災害點的監測狀況進行統計,決定出險情時發出預警。預警方式為鳴鑼,同時向受害點群眾發出警告,要求盡快疏散,盡可能搬離災害點,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領導組,由鎮長任組長,明確職責,統一部署救災工作,各部門負責人任成員,明確分工職責,服從組織領導,保障救災效率。

    (三)防災措施

    根據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確定險情發生后的撤離路線為向滑坡體的兩側疏散,最后在龍山村路集中,要有組織有紀律地在監測人汪四清的帶領下,盡快逃離災害點,嚴禁向災害體運動前方撤離,盡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四)防災機構組成

    1、災害調查組:由國土所牽頭,負責災情調查上報和監測點的建立,危險區、段、點的確立。

    2、宣傳教育組:由中學及中心小學牽頭,負責防治知識宣傳、災情收集報道。

    3、醫療救護組:由衛生院具體負責救護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維護組:由司法所、派出所組成,負責秩序維護,組織疏散、保護財產等。

    5、后勤保障組:由民政所及財政分局組成,負責對災后狀況進行統計上報,并及時向有關部門申請援助,盡量減少人民的財產損失。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6)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去年由于降雨量局部較為集中,受災情況較往年有所增加,但無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二、地質災害的趨勢預報及危險區

    (一)汛期天氣情況及地質災害預報

    根據氣象部門提供的年氣候預測,我區今年降雨量為700-860MM,年降雨量正常,雨季開始期正常至偏早,大部分地區將在5月左右開始,于11月中下旬結束。氣候預測年冰雹、局部地區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偏多,在汛期中區域性暴雨引發的山地災害比偏重,所以今年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不容懈怠,形勢十分嚴峻,各村委會要高度重視,提前計劃、提前安排落實責任。

    (二)地質災害易發區

    1、鎮村方山巖腳一帶滑坡危及150戶600人安全;

    2、下灣坎頭滑坡危及2戶10人和成昆鐵路安全;

    3、上灣房背后滑坡危及70戶290人安全;

    4、高速公路段及棄土場。該段公路坡度較陡,由于風化殘積、坡積層結構疏松,顆粒間結合力差,易被沖刷。如果出現暴雨等天氣就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甚至發生泥石流災害。

    5、各采石礦企業排土場及高速公路排土堆放場,多為露天開采作業的企業,大量剝落的廢石及廢土的堆積形成了排土場。這些堆積體結構松散,結合力差,在雨水的滲透下很容易產生滑動引發地質災害。

    (三)地質災害危險區

    1、村迤布滑坡危及54戶223人房屋人生安全;

    2、村迤布泥石流災害點危及5戶23人房屋人生安全;

    3、村半箐洽么田滑坡危及農戶19戶86人房屋人生安全、農田30余畝;

    4、村雙龍潭白瓦房滑坡危及3戶18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5、冷水溝滑坡危及2戶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6、村田房芹菜塘滑坡危及2戶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7、大村滑坡危及34戶135人房屋人生安全;

    8、村長箐組戶、村小村組戶兩個分散戶滑坡體危及2戶9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三、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村委會、鄉屬各部門、各礦山企業要將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機構,主要負責人要對本轄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人要具體負責落實24小時值班情況、災害點監測人員責任工作情況等落實措施是否到位。

    (二)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機構

    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村委會及有關企業職責:

    辦公室:負責地質災害防治成員單位的組織協調工作。

    農業服務中心:負責全鎮水利工程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工業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區內企業排放廢渣廢料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并指導監督礦山企業,特別是非煤礦山按照安全規范進行開采,避免因違反安全規定開采引發地質災害。

    社會事務辦:負責災區社會治安、秩序維護和非常時期交通管制工作;組織搶險救災工作;災區的民政救濟工作。

    衛生院:負責調度衛生技術,及時搶救受災傷病員,做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監督和防止災區疫情、疾病的傳播、蔓延;及時向鄉政府和上一級管理部門報告醫療救助和疫情情況。

    各村委會:負責轄區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救災工作。

    礦山企業:負責企業生產廠區及周邊可能受其生產影響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特別是排土場、矸石、廢土、廢渣、尾礦堆放場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區塌陷的隱患消除工作和防治工作。

    (三)嚴格執行汛期地質災害24小時值班報警制度。5月20日至11月30日是汛期值班時間,按照公布的報警電話,各責任人要堅守崗位,認真履行職責。地質災害汛期24小時值班報警電話號碼:

    (四)堅持報災制度。各村委會及各礦山企業要堅持值班和報災制度,汛期每周一、周四向鄉政府上報上周轄區內地質災害情況,并做好相關登記,堅持每天10:00必報,有災報災、無災報平安、防止漏報。

    (五)加強監測預報工作。一是:各村委會、礦山企業要高度重視轄區內的防災工作,要落實責任人以及監測人員,對所屬區域自行開展監測,并成立防災領導機構,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安排專人進行監測工作,責任明確到人;二是:加強群測群防,通過各種方式普及防災知識宣傳,增強群眾防災意識。

    (六)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認真落實防災減災措施。鎮屬相關部門,各村社、各礦山企業要緊密聯系,加強協作、互通信息,進一步完善鎮、村、社三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認真落實巡查、避險疏散、搶險救災、避讓搬遷等防范措施,危險區域內的危險點建立避險明白卡發放到戶,使其提前明白,預警信號、及時撤離路線、避災地點,盡量將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7)

    為切實做好我校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確保大風、暴雨、洪澇和地質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有效地組織搶險救災,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條例的規定,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演練預案。

    一、地質災害搶險工作方針

    地質災害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二、領導成員及職責

    1. 如發生地質災害和出現嚴重地質災害險情時,白云小學立即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根據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統一指揮和組織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執行區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下達的地質災害防治救災任務。

    2.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現場搶險組、引導學生疏散組、治安保衛組、各工作組組成及主要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校長于以佳負責。

    主要職責:調查、核實險情或災情,組織險情或災情監測和評估,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應急防范對策、措施。負責協調、落實并督促、檢查各項應急工作;有關信息收集、匯總上報和現場聯絡等工作。

    2)現場搶險組:由教務主任韋昌貴、安全管理員姚福洲和少先隊輔導員沈定翠負責。

    主要職責:組織搶險救災隊伍和必要的設備,搶救被壓埋人員;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組織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人員財產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3)引導學生疏散組。由生管老師及各班班主任擔任。

    主要職責:負責清點班級學生人數并組織本班學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衛組:由體育教研組吳炳云、數學教研組組長楊天壽、語文教研組組長吳蕾和門衛陳支書負責。

    主要職責:迅速組建現場治安隊伍,維護校園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組織現場保護,疏散受災校園內無關人員,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3.擔負地質災害搶險救災任務的老師和個人,必須服從區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領導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三、險情匯報和搶險處理程序

    (一)險情匯報

    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或者有地質災害險情,學校要堅持晝夜24小時值班制度。發現災情須向當地政府和鎮中心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或教育局值班人員匯報,同時立即啟動應急避險預案。

    (二)搶險處理程序

    1、當地質災害險情發生時 學校防汛抗洪搶險工作小組根據險情擬訂搶險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并指派教師在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其他各組按照職責開展工作。

    2、當重大險情發生時 我校地質災害搶險協調領導小組協調各成員單位協同行動。

    3、轉移信號、路線及地點 當險情發生時,由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險情信號,并按指定的線路、地點進行緊急疏散,確保師生生命安全。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8)

    為了保障我礦對礦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應急工作高效、科學、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高救災工作應急反應能力,維護礦區社會穩定,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和集團公司20__年“雨季三防”工作安排,結合我礦區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和實用范圍

    1、工作原則:礦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分級負責;科學決策、科學施救;局部服從整體,一般工作服從應急搶險救災工作。

    2、實用范圍:本應急預案適用于礦區危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及河床裂縫、塌陷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后或險情出現時的應急反應。

    二、應急機構及分工

    1、為做好礦區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應急指揮工作,礦成立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彭明懷;

    副指揮長:漆順剛、晏光沮、許云龍、李常木、周祥元、賈偉;成員:瞿光金、龔森隆、謝自游、陳明、婁倫寬、黃懷安、鄭永春、關廣文、張維剛、王洪德、孫伏亞、劉國平、謝凇、余昌鑫、劉援振、秦興華、李

    彬、劉照龍、張建強、顧惠平、劉天海、莊益民。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王洪德兼任辦公室主任(聯系電話:817007

    5、8170076)。根據搶險救災應急工作需要,成立10個專業組:

    ⑴、宣傳動員組

    組長:劉照龍

    成員:宣教科有關人員⑵、搶險救災技術組組長:漆順剛副組長:瞿光金

    成員:技術科、地測科、安全科有關技術人員⑶、搶險救助組組長:許云龍

    副組長:陳明、孫伏亞

    成員:救護隊有關人員和礦防洪搶險隊伍⑷、醫療救護組組長:陳善釗

    成員:水礦集團總醫院老鷹山分院有關人員⑸、物資籌備組組長:秦興華

    成員:器材科有關人員⑹賈偉副組長:劉天海

    成員:保衛科有關人員⑺、通訊保障組組長:莊益民

    成員:機電一區電話維護有關人員⑻、資金籌備組組長:張建強

    成員:財務科有關人員

    政策,并做好受威脅區域的職工、群眾撤離避讓思想工作,宣傳搶險救災過程中的先進人物和事跡。

    ⑵、搶險救災技術組:負責組織專業技術力量趕赴現場進行調查,根據已掌握的資料和現場調查情況,對已發生的地質災害的規模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成災范圍進行評估,確定其等級;分析具體險情的地質災害特征、性質,預測影響范圍及發展趨勢,并按速報制度規定及時上報;對正在發生變化的地質災害,進行科學觀測和分析,及時提出處理方案。

    ⑶、搶險救助組:負責搶救受災人員,尋找失蹤人員,搶救國家重要財產;配合有關部門按照事先選擇預定的路線及時將受災人員和財產疏散到安全地帶;對災害點尚存危害部分采取緊急防護措施。

    ⑷、醫療救護組:負責組織急救隊伍、救護傷員。

    ⑸、物資籌備組:負責搶險材料、工具、設備的籌備供應和運輸工作。

    ⑹、負責災害區域的治安維護、安全保衛工作,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⑺、通訊保障組:保證搶險救災通訊暢通。

    ⑻、資金籌備組:保證應急救災和災后重建資金的及時到位。

    ⑼、供電保障組:負責組織修復供電線路和設施,確保災害區域正常供電。

    ⑽、安置和善后組:負責災害區域人員的臨時安置,保障受災人員的基本生活;負責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⑾、重建組:負責受災區域內受損工業設施、職工住宅重建方案的制定;保證生產、生活的臨時方案的制定;并按規定組織實施。

    ⑿、救災情況信息收集整理和事故分析組:負責對救災情況信息收集、整理,按規定向上級安全部門和政府部門匯報和聯系,并參與或協助事故的調查和分析處理。

    ⒀、后勤保障組:負責搶險期間的交通、搶險人員的生活保障。

    三、地質災害等級劃分、速報和預警信號

    1、地質災害等級劃分⑴、特大型a) b)發生狀況: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0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⑵、大型a) b)發生狀況:因災死亡1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⑶、中型a) b)發生狀況:因災死亡3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人以上或者預估經濟損失100上500萬元以下的;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

    ⑷、小型a)下的;

    b)隱患狀況:因災受脅人數在10人以下或者預估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的。

    2、地質災害速報

    ⑴、速報原則:信息準確、上報及時、區(科、車間)為基礎、連續完整。

    發生狀況:因災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

    ⑵、速報規定:

    a) i.發生狀況

    特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于半小時內速報礦調度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1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于1小時內速報礦調度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2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i.中、小型:發現區(科、車間)應于2小時內速報礦調度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3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b) i.隱患狀況

    特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于3小時內速報礦調度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5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大型:發現區(科、車間)應于5小時內速報礦調度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10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iii.中、小型:發現區(科、車間)應于8小時內速報礦調度室,礦根據情況按規定在10小時內速報集團公司。

    3、地質災害預警信號和人員財產轉移路線

    ⑴、預警信號:

    a)特大、大型地質災害及特大、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預警信號為音響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復三遍為一個周期(三分鐘)。共鳴三個周期,每個周期間停三分鐘。

    b)中、小型地質災害及中、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預警信號為礦山救護警報器:嗚!嗚!嗚!……短聲連續密鳴。

    ⑵、人員財產轉移路線:

    a)各采區風井發生滑坡、泥石流、危巖崩塌等地質災害時,人各采區風井進場公路→金河公司廠區公路→小河邊至鍋廠員財產轉移路線為:鄉村公路→水納公路→109至老鷹山礦礦區公路→老鷹山煤礦。

    b)大井工業廣場發生地表裂縫、塌陷等地質災害時,人員財產吊水崖小河發生河床裂縫、河水下泄地質災害時,按《老鷹轉移路線為:工業廣場→大食堂→辦公樓。山煤礦防、避東二采水災安全技術組織措施》執行。

    四、預案啟動條件和方式:

    1、特大型、大型、中型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時,接報后礦宣布啟動本應急預案,指揮部成員應于接到通知后10分鐘內趕到礦調度室指揮搶險救災,各專業組應于預案啟動后半小時內趕到災害現場,搶險救災技術組對正在發生的地質災害,要進行科學觀測和分析,及時提出處理方案,由指揮部統一指揮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2、發現地質災害隱患時,礦立即組織搶險救災技術組有關人員趕赴現場進行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評估隱患級別?,F場調查人員要及時將調查評估結果匯報礦調度室,由指揮部根據調查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啟動本應急預案。

    五、應急準備

    1、應急隊伍準備:主要由老鷹山礦區救護隊隊員和礦防洪搶險隊伍人員組成。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質災害報請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支援救災。

    2、救援物資由物資供應公司老鷹山供應站、器材科、財務科負責組織籌集,器材科負責搶險期間的物資運送。

    六、應急行動

    1、轉移受威脅人員:當突發性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出現緊急狀態時,礦救災應急指揮部按照確定的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組織受災區域人民及時轉移。

    2、實施救援:發生中型以上災害時,搶險隊伍立即趕到現場,實施搶險救災,搶救被埋人員,排除險情,并搜尋失蹤人員,努力使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3、醫療救護:應急預案啟動后,速請水礦集團總醫院老鷹山分院組織醫療隊伍,迅速趕赴災害現場搶救、醫治傷員。

    4、治安:保衛科負責做好災害現場和相關地點的安全保衛工作。警力不足時,可報請老鷹山警署協警。

    5、后勤保障:后勤部負責搶險人員的生活保障,并解決好轉移災民的基本生活。

    6、通訊、供電保障:機電一區負責組織修復通訊和供電設施及電力調度,保證災害區域供電正常和通訊暢通。

    七、事后處理

    1、已動用的災害應急物資,器材科應及時補足。

    2、救災完畢立即制定恢復生產,保障職工生活的方案。

    3、組織有關部門對災情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提出預防措施。

    4、對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最新地質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篇9)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切實做好全鎮20__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結合全鎮實際情況,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修編制定本方案。

    一、原則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須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開展群測群防,采取適當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質災害的發生和發展,避免或減輕地質災害損失。遵循"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相統一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協調"的基本原則,同時兼顧以下原則:

    1、堅持政府統一領導、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原則;

    2、專業隊伍與當地群眾相結合,技術業務與行政措施并重原則;

    3、事先摸清災情、充分做好準備與應急處置原則,分部門負責并協調一致原則;

    4、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原則;

    5、全面規劃與重點防治相結合的`原則;

    6、防治地質災害與其它社會經濟活動協調發展的原則;

    7、堅持“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

    各村、各單位、企業應按照防災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學地實施境內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提高防治地質災害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目標

    地質災害的危害極大,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破壞房屋、交通、水利設施,造成人員傷亡,破壞生態環境等。因而,推廣普及地質災害防治迫在眉睫,促進地質災害防治法制建設,要求全鎮積極主動地、科學地、有計劃地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的損失與威脅是全鎮工作的重要目標。地質災害防治的目標就是通過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預警,應急得當,達到盡量減少地質災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質災害現狀及防治形勢

    (一)自然地理與地質環境概況

    鎮位于縣中部,全鎮面積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13萬畝,林地面積21萬畝,轄36個行政村,130個自然村,總人口4.3萬人,古寧線、福汾線、古屏線穿越境內。

    鎮屬于亞熱帶山區季風氣候,溶蝕高原地貌顯著,石頭山多,地表缺水,土層微薄,降雨滲漏嚴重,地表水源貧瘠。平均海拔650米,常年平均氣溫17.8℃,最低氣溫-5℃,最高氣溫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無霜期為280天。鎮區地質構造發育,以斷裂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斷裂,斷裂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致使巖石破碎,加劇了巖石的風化速度,削弱巖石的強度。對地質災害的產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質災害現狀

    全鎮是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重點鎮之一,全鎮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1個,其中滑坡12處,崩塌9處,分布于全鎮16個行政村,其中一般隱患點7處,較大隱患點14處,重大隱患點0處,威脅76棟房屋,123戶,合計599人。全鎮共有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點9處,分布于6個行政村。其中,銀場村、周厝村、牛峰村為地質災害隱患點和高陡邊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現狀

    全鎮在縣相關單位的領導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災點監測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抗災、救災應急反應系統,群眾防災減災意識有所提高。但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依然整體較為被動;防治工作和技術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僥幸心理尚存等問題。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任務仍然繁重。

    四、20__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根據省氣象局發布的20__年氣候預測:

    1、早春季(3-4月):預計早春季總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

    2、雨季(5-6月):預計雨季總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現持續性暴雨過程。

    3、夏季(7-9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3成。

    4、秋季(10-11月):預計總降水量偏少1-2成。

    5、預計20__年登陸或影響我縣的.熱帶氣旋(俗稱臺風)總數4-5個,較常年略少,但強度偏強,可能有秋季臺風影響。

    臺風和強降雨時期將可能為地質災害高發期。同時,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仍為各村地災點,可能在暴雨及人類工程活動等外力作用下,產生災害;其他低山區的一些房后高陡邊坡、溝口民房等,均有變形破壞或出現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質災害防治部署

    (一)落實防治地質災害責任制

    成立鎮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地質災害防治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單位、企業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要將地質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和防治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地質災害責任人由鎮政府及有關部門分管領導、受威脅單位主要負責人、村兩委主干擔任。受地質災害威脅的村居,由村兩委組織受威脅村民開展巡查、監測。

    國土資源所是全鎮地質災害防治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制定防治地質災害工作方案,宣傳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建立并完善地質災害點資料庫與群測群防網絡,實行汛期24小時專人值班,時刻保持與防汛抗旱、氣象等有關部門的緊密聯系,按規定及時報告、轉達和指揮治理,加強防治地質災害的技術指導工作并提出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關部門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落實防災責任制,認真做好全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二)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險情巡回檢查

    各村、各單位、企業應組織人員對本轄區內的主要地質災害點、災害重點防護區進行巡回檢查,其主要任務是:

    1、檢查地質災害防災方案落實情況

    主要內容:組織機構(各村、各單位、企業防災責任人),危險點監測(監測責任人、觀測點布置、觀測方法、記錄、匯交整理),信息網絡,防災預報,危險區群眾的防災意識,應急方案及措施等。

    2、檢查主要災害危險點

    對轄區內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劃定警戒區,設立告示牌;行政村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重點防范,并掛牌警示;對轄區有險情的災害點進行現場和室內檢查,發現地質災害危險點有明顯異常情況的,所在村應及時上報鎮人民政府,并組織調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災前監測與安全轉移

    1、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三級時,鎮政府、國土資源所應部署防災工作,加強值班;應及時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巡查;隱患點和易發區的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協管員應加強對隱患點和易發區的監測和防范。發現險情應立即報告,鎮政府應及時采取防災避險措施;其他部門和單位對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加強監測、巡查,及時采取避險措施。

    2、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二級時,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做好搶險救災準備;應組織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特別是高陡邊坡)進行加密巡查;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協管員應對隱患點和易發區的加密監測和防范。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轉移至地質災害避險點;易發區受威脅人員要根據當地雨情、險情,適時轉移避讓。

    3、當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為一級時,應實行24小時值班,領導帶班,做好投入搶險救災的準備,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和易發區的群眾轉移至地質災害避險點。

    4、地質災害轉移對象: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山坡、邊坡建筑物內的群眾;易發生泥石流山溝及溝口(低洼)地帶的群眾;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群眾;其他在易發生地質災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地帶的群眾。

    5、各村委會、各單位、企業應成立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救組織,配足必要的物質裝備,提高防救隊伍的素質;制定具體的防救方案,特別是臨災前的人員轉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四)避險步驟及撤離路線示意圖

    1、由責任人發布命令。

    2、采取電話、鳴鑼、鳴哨等辦法通知和預警。

    3、防治應急分隊組織人員撤離。

    4、鎮、村組織安置群眾。

    5、撤離路線示意圖:隱患點安置點:避災點。

    (五)搶險救災

    災情發生后,各村、各單位、企業應按既定的方案指揮搶險救災工作。搶險救援隊伍要迅速進入現場,搶救受災人員;民政、建管、衛生等部門應及時做好傷員救治,安置撫恤等;交通、通迅、公安等部門應做好相關工作。必要時,可請上級有關部門給予支援,切實做到防范有效、轉移迅速、救治及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六)建立防治地質災害災情報告制度

    各村、各單位、企業對特別易發生地質災害的重點地區,要進一步健全防治地質災害報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暢通,為防災救災的指揮決定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在汛期期間,各村、各單位、企業要及時向鎮人民政府報告重大災情,每月1日—3日報送上月災情情況,每年11月25日前報送全年災情報告和有關資料。

    六、防災預案的實施

    (一)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條件。將地質災害群防群測任務分解到鎮村兩級,明確具體監測人和監督單位責任人,建立完善的群專結合和群防群測的預報網絡體系。

    (二)安排資金,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鎮村兩級要撥給一定經費重點解決地質災害點的監測、群測群防和治理的費用。用于防治地災資金,必須??顚S?。

    18038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成年人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在线看中文字幕完整版|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黄色片|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免费视频观看| 免费a级毛片高清在钱| 国产在线资源站| 奶交性视频欧美|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欧美巨大精品videos| 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在线看| 香蕉视频污网站|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男女免费观看在线爽爽爽视频 |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阿娇囗交全套高清视频| 国产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电影二| 免费国产一级特黄久久|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羞羞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