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
張卓元作為“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的事跡有哪些呢?張卓元故事新鮮出爐,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精選5篇),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精選篇1
1954年春,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張卓元在中南財經學院學報上發表了處女作《關于社會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的作用》。從此,不到21周歲的他開始了數十年如一日的經濟學研究與著述事業。
1954年9月大學畢業后,張卓元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組工作。在老一輩經濟學家的教誨和研究所濃郁學術氛圍的熏染下,張卓元孜孜以求,理論研究才干日漸長進。1955年初,張卓元奉命參加《經濟研究》雜志的創刊事務。從那時起,他一直從事這本學術刊物的編輯工作(其中1955—1958年還兼任政治經濟學組工作),從一般編輯干到編輯部主任,成為雜志社的骨干力量。如今,面對從事財經專業刊物編輯工作近20年的一位后生,張卓元以同行和知音的身份與筆者談起了“為人作嫁”和“為己充電”的感悟。他說,眾所周知,編輯工作是培養通才的,但也使他逐漸熟悉了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學界的學術爭論及其背景。與此同時,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經濟學理論的研究,而且由于工作需要(如籌備和參加1959年4月在上海舉行的首次全國經濟理論討論會),他逐漸把研究領域集中到社會主義經濟中商品、價值、價格、經濟核算等問題上,撰寫文章,參加爭鳴,進行一個經濟學者必須的知識積累和思想武裝。
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精選篇2
由于張卓元多年來跟隨孫冶方從事研究工作,他的經濟理論觀點受到孫冶方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他撰寫的文章中,相當一部分是對孫冶方經濟理論的闡釋和評述。他在1962年《江漢學報》第8期撰文,論述了價格在組織與管理社會主義經濟中的意義和作用,認為成本與盈利的確定是社會主義價格形成的中心問題;價格首先是衡量社會勞動消耗的工具,同時也是再分配國民收入的杠桿;主張按照社會價值和社會成本來制訂價格,以充分運用價格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杠桿作用。1964年,他與何建章合作著文,論述了以資金利潤率作為評價社會主義經濟活動的標準、以生產價格為基礎的定價主張,竟遭致持極左觀點的學者和經濟領域“政客”的批判。
孫冶方出于對弟子的保護,在《紅旗》雜志社召開的批判會上,主動上臺表示:“不要再批判他們了。他們的文章闡述的都是我的觀點,干脆你們就沖我來吧!”于是,斗爭的矛頭又一次直指孫冶方,而且逐漸升級,釀成了新中國經濟學界的一大冤案。1968年4月起,孫冶方被監禁在秦城監獄達七年之久。他雖身陷囹圄,但仍然心向真理,在沒有紙筆的條件下,用打腹稿的辦法反復默寫,決心寫好《社會主義經濟論》。
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精選篇3
張卓元,梅縣城東人(今梅縣區城東鎮金盤橋),1933年生。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1950年梅州中學畢業,考入廣州中山大學經濟系。1953年9月因高校院系調整,轉到武漢市中南財經學院經濟系學習。1954年大學畢業,分配至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83年起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1993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1995年—199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2006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他長期從事市場經濟理論研究,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與規律,在價格改革、建設現代市場體系、重塑政府與市場關系、企業改革與治理現代化等諸多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提出許多頗具建設性意義的主張,曾榮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等。
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精選篇4
20世紀60年代,張卓元主張以資金利潤率作為評價經濟活動的標準,以生產價格作為定價的基礎;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致力于研究價格改革理論與市場問題,提出價格改革“一調二放三掛鉤”和“走小步、不停步”的改革方略,著力處理好理順價格關系和穩定物價水平的關系,成為支撐中國“漸進市場化改革”的理論依據;與劉國光等一起提出“穩中求進”的改革和發展思路。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張卓元專注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提出了加快中央企業改革步伐、引進中國國內民間資本和外資改善產權結構等主張;從1993年參與中共十四屆____《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文件的起草工作始,歷經起草黨的____、____、____報告以及若干次中央全會文件等,推進理論向政策的轉化。
張卓元“經濟研究杰出貢獻者”事跡故事精選篇5
據了解,張卓元曾通過高考,同時被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和中山大學經濟系錄取。出于對經濟學的濃厚興趣,他選擇進入中山大學,后來在高校院系調整中轉入了中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張卓元參與了我國重要改革階段的理論創新,被公認為中國“穩健改革派”的代表之一;作為市場經濟專家,還多次直接參與了我國經濟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的制定。他的許多論斷,比如“價格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成敗關鍵”“市場化、市場經濟是中國改革的必然取向”等,均在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歷程中留下了鮮明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