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跡 >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

    時間: 澤慧0 分享

    2023年中央一臺《榜樣8》播出時間是2023年12月21日晚20點,節目邀請錢七虎、劉玲琍、唐菊興、吳惠芳、李桂科、熱孜萬古麗·沙吾提6名黨員和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黨委參加錄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

    吳惠芳,男,196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

    1980年吳惠芳考入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后到杭州某部隊工作,1984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1998年率領部隊赴九江抗洪搶險,2002年任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2005年,吳惠芳選擇自主擇業回到家鄉永聯村,他勇于創新,探索建立適合城鎮化鄉村的治理模式,將過去村委會一元治理模式轉變為多元、立體的鄉村治理結構;提出新農村建設“六個化”標準和美麗鄉村建設“四美”標準,發展旅游業帶動致富。他恪盡職守,成立勞務公司,幫助多名低能勞動力就業,每年籌集捐贈1000萬元關注幫助弱勢群體。永聯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他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最美復轉軍人”、“江蘇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2)

    吳惠芳,男,漢族,1960年10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

    從軍25年,吳惠芳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鐫刻忠誠;回村14年,吳惠芳牢記使命,在建設家鄉的“第二戰場”續寫忠誠。從軍官到村官,他秉持初心,踐行承諾,帶領百姓書寫鄉村振興“永聯答卷”,體現了一名新時代基層黨員干部的誠樸、信義與擔當。

    他堅守承諾,一張藍圖繪到底,繪出鄉村振興美麗圖景。2005年,吳惠芳從某師政治部主任崗位轉業回到家鄉永聯村,成為一名村官。他向鄉親們承諾“要么不干、干就干好”。他用一年時間,七易其稿,繪制一幅“戰略藍圖”,提出居住方式城鎮化、生產方式產業化、就業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規范化、收入方式多樣化的發展目標,帶領村民建設現代、文明、時尚的新永聯。

    他兌現諾言,一馬當先破難題,啃下鄉村治理“硬骨頭”。吳惠芳深知,要實現永聯現代化建設,必須依靠規范的制度建設。他解決了一個個困擾鄉村發展的難題,厘清村企產權關系,從產業美、生活美、生態美、素質美等四個主要目標和26個具體指標,全面推進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構建一套科學管理制度,讓永聯人既享受著城里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又享受著讓城里人羨慕的田園風光和閑適生活。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3)

    他兌現諾言,一馬當先破難題,啃下鄉村治理“硬骨頭”。吳惠芳深知,要實現永聯現代化建設,必須依靠規范的制度建設。他解決了一個個困擾鄉村發展的難題,厘清村企產權關系,從產業美、生活美、生態美、素質美等四個主要目標和26個具體指標,全面推進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構建一套科學管理制度,讓永聯人既享受著城里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又享受著讓城里人羨慕的田園風光和閑適生活。

    他篤信前行,一門心思辦實事,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在帶領村民致富的同時,吳惠芳很注重村民素質的提升,在村里建設愛心互助街,設置學習提升、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等功能區,為村民學習娛樂提供陣地。他組織成立永聯為民基金會,每年募集資金達2000萬元,對村民的大病醫療進行兜底,組建志愿者聯合會,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他矢志不渝,一往無前勇擔當,打造中國農村“新范本”。吳惠芳積極推動發展鄉村旅游,建設江南農耕文化園等項目,促進農民增收就業。如今,永聯村的農業已基本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構建了種植養殖基地化、加工制作工業化、餐飲美食特色化、銷售配送標準化、旅游觀光產品化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體系。2015年,永聯村作為中國農村城鎮化范本,在米蘭世博會中國館進行了展示。

    吳惠芳榮獲“最美退役軍人”、全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4)

    吳惠芳并沒有滿足于此。他認為,農村城鎮化既要有城鎮化的基礎設施,也要有城鎮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此,他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很快得到了張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3月,永聯成立了社會管理協調領導小組,交警、城管、工商、衛生、消防等機構和執法人員被派駐到永聯,同時,將醫院和農貿市場交給鎮上統一管理,實行城鄉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永聯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務。

    2013年,吳惠芳又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四美”標準,從“產業美、生活美、生態美、素質美”四個方面全面推進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

    吳惠芳勇于創新,將過去村委會一元治理模式轉變為多元、立體的鄉村治理結構。創新建造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創意舉辦“永聯江鮮美食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壯大了集體經濟,帶動了村民就業;將永聯村8000畝耕地發展為4000畝的苗木基地、3000畝的糧食基地、400畝的果蔬基地、100畝的特種水產基地,發展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的高效農業,實現了種植養殖基地化、加工制作工業化、餐飲美食特色化、銷售配送標準化、旅游觀光產品化,構建了農業全產業鏈體系。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5)

    吳惠芳是江蘇永聯村的黨委書記,他曾是一名軍人,在部隊工作期間表現出色,獲得過很多榮譽。2005年,他選擇回到家鄉,投身新農村建設,從一名軍官變成了村官。

    他勇于創新,將過去村委會一元治理模式轉變為多元、立體的鄉村治理結構。他恪盡職守,成立勞務公司,幫助600多名低能勞動力就業,每年籌集捐贈1000萬元關注幫助弱勢群體。為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他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四美"標準,從產業美、生活美、生態美、素質美等四個方面全面推進永聯村美麗鄉村建設。

    在他的帶領下,永聯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和"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他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最美復轉軍人""江蘇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6)

    吳惠芳的父親吳棟材,是家鄉永聯村老黨委書記。2005年,永聯村在他的帶領下,已經完成了窮村變富村、小村變大村的華麗轉變。但隨著村企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吳棟材迫切需要一個幫手、一個高級管理人員來輔助自己。于是,他多次找到上級黨委,希望派人到永聯。鎮上也先后派干部到永聯,但收效不大。在此情形下,吳棟材想起了在部隊的二兒子吳惠芳。

    年近70的吳棟材專程跑到部隊做吳惠芳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勸他轉業回村。然而,就算老父親有一百個理由要他回去,吳惠芳更有一千個理由留在部隊。見勸說不成,老父親回家帶來了吳惠芳的母親。

    在吳惠芳的心目中,母親雖然是一名普通的鄉村婦女,卻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母親的為人處世和內心的那份仁愛,對父親和幾個子女影響極大,以至在回到永聯村以后,吳惠芳與人談起母親時,還會眼泛淚光。

    面對古稀之年的父母,吳惠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25年的軍旅生涯,老山戰場、九八抗洪......父母經歷了多少的提心吊膽、日思夜想?是否虧欠兩位老人太多?在經過一番思想斗爭與深思熟慮后,吳惠芳終于做出了人生的一次關鍵抉擇:舍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從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崗位自主擇業回到家鄉永聯村,投身新農村建設。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7)

    剛回到村里,吳惠芳擔任的是永聯村黨委副書記、永鋼集團副總經理。為了盡快熟悉農村、了解農業、理解農民,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特點,他深入農村地頭、生產車間和施工現場,與村干部、企業干部座談交流,了解村規民約、民風民情,摸清村企情況。學習始終是他不曾放松的任務,每天都要利用早晨和晚上3小時以上的時間,學習有關農村建設和企業管理的理論文章,并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凡是遇到好章節、好句子,都會用心作筆記、寫批注,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寫了近百本。他還利用外出開會和培訓的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漸漸地,他不僅能自如應對村里的復雜事務,而且對鄉村治理也有了系統研究。

    除了自學,吳惠芳還擠出時間參加系統規范的學歷教育。早在軍隊期間,吳惠芳就參加了軍隊系統內的跨世紀新型軍事人才培養計劃,走進大學學習。轉業后,他報讀了浙江大學在職研究生班。此外,參加培訓、考察也是吳惠芳不斷拓展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他參加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國研·斯坦福項目培訓班,歷時三年。其間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培訓,到日本、德國等國家考察,從理念到視野上都有很大收獲。

    學以致用是最好的實踐。吳惠芳將自己的所學所見,發揮在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上。2014年以來,吳惠芳通過狠抓班子隊伍能力建設、干部骨干隊伍專業化建設、調整體制機制等舉措,有效提升了企業軟實力,為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8)

    隨著全村基礎設施問題的解決、村企關系的理順,以及城鎮化公共管理服務的到位,農業現代化、農民現代化成為了我們新的追求目標。

    2006年,在村民自愿的基礎上,我們以每年每畝1300元(現調整為1500元)的土地流轉費標準,將村民手中8000畝耕地的承包經營權統一流轉到村集體,建立了苗木基地、糧食基地、果蔬基地以及水產養殖基地,成立了專業農業公司,徹底將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2009年,為響應國家“加速發展旅游休閑消費”“把旅游業作為消費的龍頭”的號召,吳惠芳牽頭布局鄉村旅游,組建團隊深入挖掘傳統江南農耕文化,親自謀劃,按照“縮小比例的江南水鄉、功能豐富的休閑農莊、農耕主題的文化走廊”建設理念,推動建設了占地500畝的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兒童游樂場、垂釣中心等功能齊全的旅游項目設施,并在永聯小鎮建成了停車場、賓館、農家樂等特色旅游輔助設施,形成了以“一鎮、一廳、一館、一街”“三園”“五基地”為核心的永聯鄉村旅游空間布局。歷經10余年建設,永聯村基本形成了全域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旅游格局,先后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中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中,我們不僅形成了“永聯豆腐”“永聯米酒”“永聯菜油”等一批具有永聯特色的鄉土品牌,更誕生了“天天鮮”“永聯菜籃”“永聯大米”等一批永聯自主農業品牌。2015年,永聯大米走出國門,亮相米蘭世博會,被認證為“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指定用米”。

    發展鄉村旅游,不僅要圍繞“農”字做精做細,還要做優做強。為持續推進永聯旅游產業發展,形成農業全產業融合,我們按照“五化”標準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歷經10年建設發展,永聯已基本形成了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的內生循環發展。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9)

    吳惠芳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安全工作方面。接手企業后,吳惠芳即提出永鋼安全生產事故必須為“0”的嚴苛要求。這遭到了包括公司少數高層領導在內的一些人的質疑。因為這在他們看來,這是鋼鐵企業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出了事家屬不要錢,就要人怎么辦?”“傷殘是一輩子的事,僅靠賠錢了事,難道還要把問題推給社會?”“我們辦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什么?”

    至今,企管部部長蔣建國還記得吳惠芳說的這一番話對他們內心的強烈觸動。就這樣,從2006年開始,安全生產在永鋼成為“一票否決”制,有的干部因此被“一抹到底”。如今,企業已經連續多年沒有死亡事故,這在鋼企是非常少見的。“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越來越感覺當初是對的,小吳書記的理念是超前的,決策是正確的。”說到此,蔣建國流露出由衷的欽佩。

    吳惠芳充分重視“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為了扭轉農村及一些企業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是空洞、不實用的認識偏差,吳惠芳邀請原南京軍區前線文工團的專家一起研究創作宣傳片《華夏第一鋼村》,先后六易其稿,還組織干部和員工參加拍攝。時長30分鐘的宣傳片放映時,不少人激動得熱淚盈眶,讓大家感受到思想政治文化工作的強大感召力。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0)

    六月的江南,生機勃勃。江蘇蘇州下轄的張家港市永聯村——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正放飛著新的夢想。

    永聯之美,美在現代化。改革開放以來,這里已經從一個傳統的蘇南農村,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小鎮,是全國最接近實現基本現代化的行政村之一。

    說起村里的巨大變化,父老鄉親們紛紛表示:這一切,與村黨委書記吳惠芳的辛苦和努力分不開。

    17年前,吳惠芳懷揣“讓鄉親們跟上時代步伐,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夢想,脫下軍裝,不要國家安置,毅然選擇自主擇業,回到家鄉永聯村。17年來,這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獲得者,帶領全村百姓書寫了鄉村振興的“永聯答卷”。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1)

    農村是個"大課堂",走在全國前列的永聯村,則肩負起"摸著石頭過河"的使命。為探索建立適合城鎮化鄉村的治理模式,吳惠芳用了10年時間,分四步來解決這一根本制度問題。

    第一步:集中居住。2006年,國家住建部在蘇州推出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吳惠芳與班子成員通氣之后,大刀闊斧的把散居在田間地頭的3600戶農戶全部拆遷掉,將張家港市"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1000畝指標全部爭取到永聯,建設了占地600多畝的農民集中區--永聯小鎮,并在小鎮上配套建起了農貿市場、醫院、商業街、學校等現代化設施。如今的永聯人,住的都是大產權、紅本子的商品房,在村里就能買菜、上學、治病。

    第二步:服務下沉。村民集中居住之后,村域內居住人口也開始急劇上升。吳惠芳認為,農村城鎮化既要有城鎮化的基礎設施,也要有城鎮化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此,他積極向上級反映情況,陳述原因和建議,很快,得到了張家港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在永聯成立了社會管理協調小組,把交警、城管、工商、衛生、消防等機構和執法人員派駐到永聯,實現了城鄉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使永聯人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務。

    第三步:村企分離。1998年和2000年村辦企業永鋼集團轉制時,永聯村堅持給村集體留下了25%的股份,也給村民種下了一顆搖錢樹。為實現村企共建共享,同時確保企業市場化經營,吳惠芳將永鋼集團和永聯村的財務完全分開,村企兩本賬;管理班子分開,村企兩套管理人馬,兩套薪酬體系。企業講究的是效率優先,按照現代化企業制度經營,村里講究的公正公平,按照自治組織條例治理,兩者是純粹的投資關系。

    第四步:政經分離。永聯村除了持有永鋼集團25%股份的集體資本,還有300多個門面店的集體資產,8000畝耕地的集體土地,年可支配收入達1億多元。同時,永聯村有1萬村民,1萬多外來人口,村委會管不了也管不好。吳惠芳決定推進政經分離:一是成立城鎮化社區。2011年,永合社區正式成立,并選舉社區居委會,直接隸屬于南豐鎮政府。二是成立永聯村經濟合作社。2013年,通過制定經濟合作社章程,對10676名社員進行確權,并選舉產生社員代表,由社員代表選舉理事會、監事會,并聘請經營管理班子,確保集體資產、土地、資本保值增值。2017年,永聯村經濟合作社員年人均福利分紅近一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4.58萬元。

    吳惠芳深知要打開封閉的、熟人社會的鄉村格局,實現有理、有節、有序的現代化管理體制機制,必須依靠制度建設。通過10年"破"與"立",吳惠芳將永聯村的治理體系基本構建完成:黨建引領、區域協同、群眾參與、依法辦事。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2)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吳惠芳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切實為百姓謀福利、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是老書記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回永聯時的承諾。

    為了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我們在全村實施農民集中居住時,沒有采用常規的拆遷安置方式,而是尊重和維護農民家庭的存量資產,制定了拆歸拆、分歸分的辦法,把貨幣形態的集體資產,公平地轉化為家家戶戶的實物房產,讓村民們合理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為推進文化資源共享,2012年我們投資1億元,高標準興辦永聯小學,創辦少年管弦樂隊,讓村民子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小學教育,品味高雅藝術。同時,設立了養老尊老、助學獎學、生活補助等多項福利保障及二次分配機制,現在1100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平均獲得村集體現金分紅1萬元。為進一步規范分配方式,兌現我們“十四五”末村民從村集體直接分配的收入翻番承諾,我們調整了福利分配模式、分配標準,方案于今年年初順利通過表決。根據新的辦法測算,2023年我們的村民福利分配總額將大幅增加。

    我們把精神富足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來推進,并以文明創建為抓手,以文明家庭獎評選為切入點,創新開展評比活動。2015年,永聯村成立社會文明建設聯合會,從公廁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具體事情抓起,進一步培養村民的公民意識。2019年,創新文明家庭獎評比辦法,根據考核積分排名,頒發文明家庭標兵戶、金質文明家庭戶等榮譽獎牌。2021年,我們又開發了永聯家庭數字信用系統,信用等級與家庭成員的權益待遇掛鉤,推動文明創建達到更高層次。2022年,我們更是大抓鄉村文化、文明建設,推進建設永聯文體生活館,樓上樓下6000多平方米,籃球、游泳館、臺球館、拔河館、舞蹈房等一應俱全;推進建設暨陽書畫社,為村里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與幸福藍海合作,城市電影院線的最新電影在村里就可以同步上映;建設永聯戲樓,小戲樓天天演,讓村民享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發出祭祀文明新倡議,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3)

    1960年吳惠芳出生于蘇州張家港永聯村。他的父親吳棟材是一名曾經“扛過槍、跨過江、負過傷”的抗美援朝老兵。1980年,在父親的影響和支持下,吳惠芳高中畢業即報考了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杭州部隊,成為基層炮營的排長。

    至今,他對于如何定坐標、瞄靶位,仍有一套心得。1984年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受血與火的考驗。1998年率領部隊赴九江抗洪搶險,經歷風雨洗禮。后又在團、師的軍事、政工崗位任職。2002年,42歲的吳惠芳升任南京軍區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正當他干得順風順水之時,一場人生重大抉擇擺在了45歲的吳惠芳面前——老父親力勸他轉業回鄉。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4)

    201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發布2018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共有20名轉業不轉志、退伍不褪色的退役軍人榮獲“最美退役軍人”稱號。吳惠芳就是其中一個。中央電視臺于同年12月連續報道了他們的事跡,吳惠芳是第一個報道對象。

    1960年吳惠芳出生于蘇州張家港永聯村。他的父親吳棟材是一名曾經“扛過槍、跨過江、負過傷”的抗美援朝老兵。1980年,在父親的影響和支持下,吳惠芳高中畢業即報考了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杭州部隊,成為基層炮營的排長。至今,他對于如何定坐標、瞄靶位,仍有一套心得。1984年他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受血與火的考驗。1998年率領部隊赴九江抗洪搶險,經歷風雨洗禮。后又在團、師的軍事、政工崗位任職。2002年,42歲的吳惠芳升任南京軍區駐浙某師政治部主任。正當他干得順風順水之時,一場人生重大抉擇擺在了45歲的吳惠芳面前——老父親力勸他轉業回鄉。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5)

    吳惠芳在軍校里,學的是軍事指揮專業;部隊里,從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脫下軍裝,重回“農門”,“戰場”變了,昔日的“老將”成了“三農”戰線的一名“新兵”。吳惠芳從一名軍官變成了村官。

    剛回到村里,吳惠芳擔任的是永聯村黨委副書記、永鋼集團副總經理。為了盡快熟悉農村、了解農業、理解農民,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規律特點,他深入農村地頭、生產車間和施工現場,與村干部、企業干部座談交流,了解村規民約、民風民情,摸清村企情況。學習始終是他不曾放松的任務,每天都要利用早晨和晚上3小時以上的時間,學習有關農村建設和企業管理的理論文章,并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凡是遇到好章節、好句子,都會用心作筆記、寫批注,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寫了近百本。他還利用外出開會和培訓的機會,向專家學者請教。漸漸地,他不僅能自如應對村里的復雜事務,而且對鄉村治理也有了系統研究。

    吳惠芳《榜樣八》事跡材料(篇16)

    “我把2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了部隊,部隊把培養了25年的吳惠芳奉獻給了家鄉,讓永聯村插上了軍營文化的翅膀。”在“最美退役軍人”發布儀式現場,憶往昔,吳惠芳滿懷深情。

    談到永聯村現代化建設的智慧和經驗,他表示,永聯村從一個經濟強村發展為現代化強村,靠的是自己在部隊大熔爐里的淬煉,靠的是永聯雄厚的集體經濟,靠的是新時代的大好環境。

    吳惠芳給永聯帶來了嚴謹的工作作風。這從會風上可見一斑。以前,會場上坐得稀稀拉拉、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如今實現了“三個一律”:坐序一律朝前、手機一律震動、參會一律準時。

    吳惠芳對永聯影響更深遠的是制度化管理思維。“部隊上常講,要把每一件事情當作一場戰役來打,很強調調查研究、組織計劃、領導組織建立、組織實施、效果檢驗。長期這樣抓,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和一套科學的方法。”吳惠芳說,“嚴謹計劃,嚴格實施,從部隊到鄉村,管理是一樣的。”

    21997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女人毛片一级毛片毛片|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亚洲欧洲第一页|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 《波多野结衣系列mkmp-305》 | 黑白禁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热久久免费精品99|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一级做a爱片就在线看| 国产高清av在线播放|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成人www| 9lporm自拍视频区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 免费高清a级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一a一片一级一片啪啪|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 在线a人片天堂免费观看高清|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免费看黄色网页| 亚洲免费成人网| 在线天堂bt种子|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在线| 38部杂交小说大黄|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内自拍青青草|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 一级毛片a免费播放王色|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在打烊后仅剩两人接档泡面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