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實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跡>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

    時間: 邱妹0 分享

    在共和國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志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的人物事跡,希望大家喜歡!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1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歸根結底的原因只有一個——袁隆平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勤勞、堅韌、仁愛

    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用電腦算出來的。那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點摸索總結出來的。現在搞學術的人難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平那樣的勤勞辛苦精神呢?在如飛的社會節奏里,許多人早已經變得浮躁,又怎么能獲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平夠堅韌,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后獲得成功。他的堅韌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在癡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著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為民謀食”的仁愛精神。

    袁隆平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這正是中華文化里,“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精神。這是人類社會最廣大最深厚的仁愛精神,遠比什么虛偽的上帝來得真實。正是這種“愛人如愛我”的仁愛精神,幫助袁隆平戰勝數不清的困難,最后獲得成功,為人類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因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這種精神,是推崇天下為公的中國人所獨有的。這種精神,放在自私社會里是行不通的——現在為什么不出袁隆平?

    電影《袁隆平》里,袁隆平因為在課堂上推崇孟德爾和蘇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領導的批判。原因當然是“否定社會主義科學,提倡資產階級學術”之類的。這就太令人鄙視了,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也沒有階級之分,不管誰的成果,只要是為人類造福,為何不可拿來我用?

    袁隆平代表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經完成,我們的使命才剛剛開始。如何參與重建中華民族精神,使我們的國人,人人都可以成為袁隆平,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我們新時代青少年要開始努力了,為了祖先的光榮,為了國人的幸福,我們需要為重振中華精神做點什么!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2

    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想做什么樣的事情,想達到什么樣的道德境界,想實現一種什么樣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這就是一個人的理想。這種理想是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具體體現。人擁有了理想和抱負,才會有具體的奮斗目標,才能調動自己的潛能、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袁隆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科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馳譽全球的“雜交水稻之父”,1987年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教科文科學獎,11月2日被國家人事部授予“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章”。

    少年時的袁隆平,對大自然充滿了熱愛,從小就立志當一名農藝師。從農學院畢業后,他開始了育種研究。

    然而,使袁隆平鐵下心來搞雜交水稻研究的卻是1960-1962年中國連續3年遭受罕見的自然災害,糧食幾乎是顆粒無收,無數的農民被活活餓死。袁隆平感到了一種深沉的責任感,他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辦法讓農民多打糧,擺脫饑餓!

    確定了志向之后,然后就是選擇突破口。他最初拜倒于米丘林、李森科的門派之下,但是經過實驗和思考后,他覺得他們的理論太空洞、太教條。于是,在一位老前輩的啟發下,他開始對孟德爾的雜交優勢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袁隆平下定決心,“改變方向,搞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

    這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在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但是均未能達到水稻雜交優勢的目的。他認真地翻閱前人實驗的各種記載,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

    第二步,找到一種特殊水稻品種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給母禾授粉,使其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即不育系;

    第三步,選擇一個稻種與不育系雜交,使其后代恢復生育能力,叫恢復系。

    三系配套,便可制種。

    在目標確定后,袁隆平開始了長達10余年的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他獨自在田野里尋了半個月;為了尋找遠緣品種,他與助手遠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澆水、觀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時只能獲得幾顆種子。在短短6年多的時間里,他就嘗試了多個栽培稻品種的雜交實驗,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1966-1976年期間,他雖然沒有蹲“牛棚”,但是愚昧和嫉妒編制的厄運卻他無法擺脫的。一次,他從家里返回學校,發現實驗田里的秧苗一根不剩地被人拔走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他絲毫也不灰心,反而加強了他把實驗搞好的愿望。

    為了育種,中只在家中過了3個春節;然而最遺憾的是,父親死前也沒能和他見上一面。

    天道酬勤,在其他農業研究機構和同志們的協助下,我國秈型雜交水稻終于研究成功!這一品種在短短的幾年內,為國家增產糧食2120億斤。它作為我國第一項出口技術轉讓給美國,比當地的良種增產37%;日本、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國相繼引進實驗,增產都在20%以上。袁隆平成為人類綠色革命的使者。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濟世的樸素的思想,在這種樸素的思想支撐下,才有了他投身于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的志向,才有日后秈型雜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實現了為我國、為世界增產糧食的美好愿望。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3

    當今,農學院的老師只會“紙上談兵”,學農的學生不會下田種地的情況并不罕見。很多冠以碩士、博士、教授、博導名頭的學者,缺乏對常識、對社會、對國情的起碼了解,滿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譯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執,信口開河,做了很多對社會發展并無多少益處的“空頭學問”。而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學家,田野就是他的實驗室。“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讓很多埋在故紙堆里的“學問家”感到羞愧。實驗室和電腦前的工作,袁隆平認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頂著太陽,趟著泥水,下田”。袁隆平告誡弟子:“書本里種不出超級稻,電腦里也敲不出超級稻,任何一項科研成果,都來自于深入細致的實干!”袁隆平用他的行動說明,知識分子只有走出書齋,走進社會;走出書本,走進實踐;走出自我,走進人民,才能在科學與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為。

    袁隆平不是因循守舊、盲從的科學家。在強調自主創新的今天,中國科學界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盲目跟風、盜版抄襲、低水平重復成為中國科學界整體上缺乏創造性成果的硬傷所在。袁隆平曾說,硬要說雜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訣的話,那其中的“第一秘訣”就是不囿于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在袁隆平所處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鴻儒大家有很多,但他們不敢也無法突破前人,最終沒有產生什么創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為一名普通中專教師,卻對“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金科玉律”提出質疑,根據實踐提出了相反的設想,開始了獨辟蹊徑的研究。“不迷信,不迷信書本,科學研究要敢于質疑,勇于創新”,袁隆平認為這是一名科學家的重要素質。鼓勵科學家獨立思考,大膽創新,特別要讓年輕人勇于實踐、敢于超越,應該成為我們今后科技創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當今學界,浮躁、浮夸之風盛行,門派成見根深蒂固,為了評職稱、快出名,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竊,一些單位仍然論資排輩盛行。這些都阻礙了科學的發展、理論的創新以及中國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而袁隆平是中國科學界一個難得的帥才,他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點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形成了一支高質量的雜交水稻的人才梯隊。上世紀,他曾把自己發現的野生稻資料無私地提供給各地的科研機構,從而大大推進了雜交水稻在全國的研究。他還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資金奉獻出來,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學生鄧華鳳根據老師的思路,歷經兩年使兩系法雜交水稻的設想變成現實。報獎時,鄧華鳳想在名單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卻堅稱,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參與評獎,充分表現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廣闊胸懷。

    發掘和弘揚袁隆平的精神價值,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義。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知識分子都應該以袁隆平為榜樣,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創新的征途上奮力向前!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4

    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們敬佩和感動的。在當時,這種設想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沿著當時被批判的孟德爾、摩爾根遺傳基因和染色體學說進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難,決心改良品種。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權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經典理論,水稻作為自花授粉的植物沒有雜交優勢,實驗沒有任何意義。袁隆平卻要親自試驗,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開拓出一條新的科技之路。這條路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但科技創新精神和報效祖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和饑餓和災荒作斗爭,解決農民們的溫飽問題。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發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種——雜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有這種態度。比如遇到難題時,我們要堅持不懈地鉆研,練鋼琴時,要知難而進……我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情,只要認定要做了,就要奔著目標前進,永不后退。而且我們也要有袁隆平先生報效祖國的精神,要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后立志成為國家的棟梁。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5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一個個蠟黃臉色的水腫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軀也直接經歷了饑餓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人民當家作主人,但仍未擺脫饑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盡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饑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他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對試驗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細進行觀察和統計分析,不僅論證“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而且從其第一代的良好長勢,充分證明水稻也存在明顯的雜交優勢現象,試驗結果使他確信,搞雜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雜交水稻是世界難題。因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難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雜交。這樣就需要培育出一個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與其他品種雜交。這是一個難解的世界難題。袁隆平知難而進,他認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親本,是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國有眾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種,蘊藏著豐富的種子資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國,“外國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邁開了雙腿,走進了水稻的莽莽綠海,去尋找這從未見過、而且中外資料沒見過報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時間一天天過去,袁隆平頭頂烈日,腳踩爛泥,駝背彎腰地、一穗一穗地觀察尋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第14天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他和妻子鄧則,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時,分別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種子。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數據的分析整理,撰寫出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發表在1966年《科學通報》第17卷第4期上。文中還預言,通過進一步選育,可以從中獲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狀)和恢復系 (恢復雄性可育能力),實現三系配套,使利用雜交水稻第一代優勢成為可能,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大面積、大幅度的增產。這篇重要論文的發表,被一些同行們認為是“吹響了第二次綠色革命”的進軍號角。

    又經過8年歷經磨難的“過五關”(提高雄性不育率關、三系配套關、育性穩定關、雜交優勢關、繁殖制種關),到1974年配制種子成功,并組織了優勢鑒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準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1975年冬,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1976年定點示范208萬畝,在全國范圍開始應用于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占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占18.5%。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谷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群眾交口稱贊靠兩“平”解決了吃飯問題,一靠黨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雜交稻,人們用樸實的語言,說出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里話。

    隨著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余、三個不足”,即“前勁有余、后勁不足;分蘗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結實不足”,并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20世紀80年代初期,面對世界性的饑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課題,試圖解決更大范圍內的饑餓問題。

    1985年,袁隆平以強烈的責任感發表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提出了選育強優勢超高產組合的四個途徑,其中花力氣最大的是培育核質雜交。可是多年的育種實踐,卻沒有產生出符合生產要求的組合。他便果斷迅速地從核質雜交研究中跳了出來,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領域去探索。

    袁隆平憑著豐富的想象、敏銳的直覺和大膽的創造精神,認真總結了百年農作物育種史和“三系雜交稻”育種經驗,以及他所掌握的豐富的育種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高瞻遠矚地設想了雜交水稻的二個戰略發展階段,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交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交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交優勢利用。這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理論發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戰略思想指引下,繼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農墾58自然群體中發現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穩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轉換明顯和同步。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關于水稻“無融合生殖”研究的進展,也使一系法遠緣雜交優勢利用研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滿必勝信心。

    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后,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從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里走來,從一個山村中等農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名人,登上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寶座。雜交水稻研究事業方興未艾,正朝著袁隆平新的戰略設想的方向迅猛發展!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6

    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的報告廳里,同事和弟子都表現出了明顯的緊張和興奮,而袁隆平卻依然故我,明亮的眼睛,頑皮的笑容,與兩個月前活躍在氣排球場上氣定神閑的神態并無兩樣,薄薄一頁紙的演講稿握在手里,幾乎不怎么看。

    這不禁讓記者想起5月份的長沙記者見面會時,他把演講稿丟到一邊的情形。對于開會發言,袁隆平顯示出了他的“大師風范”。

    “我有兩個雄心壯志”

    “請這么多領導和高層人士來聽報告,我感到很不安,我并沒有大家贊揚的那么好,我聽之有愧。我覺得光榮應該屬于國家,屬于從事雜交水稻工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對于同事們的夸贊,袁隆平表現出的.是一個科學家的謙遜。

    對于自己的功績一帶而過的袁隆平,在談到超級水稻時卻顯得興致勃勃:“今生,我還有兩個心愿,也可以說是我的兩個雄心壯志。”

    擁有老驥伏櫪精神的袁隆平說,他的第一個心愿就是爭取在2010年實現第三期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范畝產900公斤的目標。

    “計劃到2011年在全國推廣6000萬畝,產出現有8000萬畝所產的糧食,也就是說,等于增加了2000萬畝耕地,可多養活3000萬人!”說到這兒,站在演講臺前的袁隆平抬起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個心愿,是在國外進一步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現在,全世界有22億畝水稻,如果其中一半種雜交水稻的話,所增加的糧食可多養活4—5億人。”

    袁隆平不到10分鐘的報告,被全場一次又一次熱烈的掌聲打斷。

    “這一天早該來了”

    在人頭攢動的會場中,記者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前排忙碌,照相機、攝像機全副武裝,時而對準講臺,時而對準細心聆聽報告的領導和觀眾,她就是袁隆平身邊的秘書辛業蕓,記者與她在長沙曾有一面之緣。

    在她休息的空當,記者抓住了這個大忙人。

    “今天我太激動了,就像過年一樣。”辛業蕓眼眶微微發紅。

    “袁老師對于祖國、人民和全人類的貢獻太大了,我以前也曾陪他到過很多地方作報告,甚至去過美國,但是,在人民大會堂的報告,這是第一次。我覺得袁老師為人類做出的貢獻太大了,我始終覺得袁老師應該有一場這樣的報告會,他早就該站到今天這樣的演講臺上。”辛業蕓激動得語調微微發顫。

    一轉身,又有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了記者的眼簾,袁隆平的兒媳,也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的段美娟,也手舉相機對準了演講臺,準備將這歷史性的一刻記錄下來。

    “爸爸這次過來穿的還是2001年來北京領取國家最高科技獎時買的那套降價西服,這么多年,這套西服就是他每次出席重要會議的禮服。”看到臺上的袁隆平,兒媳段美娟說:“平常很少能看到爸爸穿得這么正式,都是方便下田的休閑裝。”

    爺爺的夢

    在報告會進行到尾聲時,演講臺上出現了8個身穿白色小紗裙、頭扎羊角辮的可愛娃娃,她們是來自湖南第一師范附小的小學生們。稚嫩的孩子們用她們甜美可愛的童聲,將一首《爺爺的夢》獻給了她們心中可愛可敬的科學家爺爺———袁隆平。

    親愛的爺爺請允許我,一個吃著您發明的稻米長大的孩子來告訴您我內心的秘密和夢想 ———長大了我也要做科學家接過您手里的接力棒心懷世界,正直善良讓所有的人都遠離饑荒我也要成為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就緊挨在您的身旁我也要讓世界的夜空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存在變得更加美好,更加閃亮!

    站在一旁的袁隆平看著孩子們可愛的模樣,滿臉的笑意,這位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的人民科學家望向孩子們的笑眼里,也蘊含了對這些科學“種子”們的殷殷希望。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7

    袁隆平手里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來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里。十多年來,他先后換過8 9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余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著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8

    袁隆平90歲陽歷生日,他在家中許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領銜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日實現。去年,第三代雜交水稻單季畝產取得2092。6斤的成績。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無盡的.家國情懷,我們共同企盼著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實現!

    袁老身上有很多標簽,比如“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師”“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這些標簽或大氣、或詼諧、或酷炫,反映的是這位“90后”老爺子熱愛田野、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本真。而這些品質,是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學習的。

    基層黨員干部要永遠熱愛田野。“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袁老深愛著祖國,他把論文寫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貢獻給了鄉間,為的是實現“禾下乘涼”和“覆蓋全球”兩個夢想。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大都來自田野鄉間,要時刻想著扎根祖國大地,將自己的前途命運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負韶華、不負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風景,也有荊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們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濘小路變成康莊大道,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層黨員干部要永遠熱愛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為人民服務是偉大而光榮的事業,袁隆平強調,不能搞犧牲產量來求優質,為了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消費需求,“應該要搞既高產又優質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這樣偉大的科學家熱愛人民、不斷奮斗,才讓我們解決了吃飽和吃好的問題,從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也應如此,對于人民要心存熱愛,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謀利益,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9

    如果說上述母親對于袁隆平關于土地的啟蒙只是“言傳”的話,那她帶領孩子們參拜神農洞則算是一種“身教”了。

    神農氏即炎帝,是人類的始祖。相傳5000多年以前,人類多食用肉食,飽受疾病之苦。為此,神農氏,創耕耘,植五谷,訓禽獸,嘗百草,為民療疾,是人們萬世敬仰的先賢。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遷居到漢口不到一個月,平時就注重孩子德育教育的袁母,借此機會帶他們兄弟游覽了距漢口不遠的“神農洞”。

    “神農洞”相傳是神農炎帝出生的地方,這里供奉著炎帝的塑像。這里青山環繞,香火鼎盛,時值秋季正是農民即將秋收的季節,來這里祭拜的人絡繹不絕,許多農民準備好了三牲美酒,來祭拜祖先,祈望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愛提問的袁隆平看到這么多人朝向神農的塑像虔誠禱告,禁不住問母親,為什么神農這么受到人們的愛戴呢?于是母親便給他們兄弟講了神農誕生的故事

    傳說上界神仙,見人民疾苦,欲救蒼生,于是便化作一個英俊青年,投入到一個牧羊女的夢中與之相愛了。這個牧羊女夢醒之后,便懷孕了,幾個月,臨產前她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這男子交給她一本神農書,囑她將這本書交給他們的兒子,等兒子長大了,一定要按照神農書的點化,興修水利,耕地播種,收獲五谷,造福百姓。于是,便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當年神農氏教給人們種出來的!”看著來往祭拜的人群,再聽到母親講的故事,袁隆平聽得癡了。不禁在母親的引導下向這位光耀九州的神農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鞠躬禮,以表達他們一家人對這位先賢的景仰之情。

    這次是袁隆平第一次聽到神農的傳說,通過這件事,在袁隆平的心里深深地打上糧食和民生疾苦的烙印。看著周圍人們祈望和虔誠的表情,他似乎懂得了一點“民以食為天”的含義。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10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的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谷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00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只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05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后獲得了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并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袁隆平的人物事跡(簡短)篇11

    據老一輩說,真正重新吃飽飯,是在七十年代末,以前的稻子是高高的,風一吹就倒,換了矮水稻以后,糧食真是翻了出來。袁隆平的水稻南優2號,比以前的水稻單產增產20%,于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開始推廣。八十年代,國際組織給他的獎項多得像米粒一樣。中國有九億農民,他一個人,相當于干了兩億農民的活。有人預估,他的種子共創造效益5600億美元。假設其中分零頭給他,那么他的資產就會大致與世界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埃盧590億美元相當。

    以史為鑒之七十年代:袁隆平——建國以來貢獻最大的農學家。

    由于他做人老實本分,在那里,才華橫溢的袁隆平的職稱一直沒有提升,工資一直原地踏步,房子依舊窄小陰暗,向上爬的機會被他那些會拍領導馬屁的同事搶走了。他唯一的幸運是研究水稻。這是大伙吃飯用的東西,屬于_中保護品種,他住的又偏遠,災難沒降臨到他頭上。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博士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世界杰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增產的糧食實質上降低了人口增長率。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饑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創新,是中國雜交水稻第一人;茶聯的集大成者在天撰聯“專注田疇,群生飽暖農夫志;雜交水稻,百世芳菲功德人。”

    時刻關心人民,他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

    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請專利的話,或許他現在是中國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卻把專利無私地貢獻給國家;

    對藝術的追求,他擅長小提琴,平時喜歡廣博群書;

    簡樸,即使已經成為千萬富翁,他的生活依舊簡單;

    熱愛生活,有自己的追求。

    有部分民眾、學者和官員建議中國政府推薦袁隆平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他們認為:“消除貧窮與饑餓才是最好的和平,以袁隆平為中國乃至于世界糧食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袁隆平先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于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世界。在先生八十華誕到來之際,我謹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愿,愿先生健康快樂,愿先生在水稻研究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愿先生的科研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

    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50多年來,您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您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您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

    您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風范,與時俱進、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新世紀呼喚的時代精神。

    16267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狼色视频在线观免费观看| 月夜直播手机免费视频高清| 124du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欧美性生交xxxxx丝袜|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又爽视频|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黄色永久免费网站| 中国国产高清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欧美高清老少配性啪啪| 香艳69xxxxx有声小说| t66y最新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最新免费jlzzjlzz在线播放|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久久精品视频7|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国产在线视频你懂的|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大片在线观看| 在总受文里抢主角攻np| 扒开双腿猛进入女人的视频| 欧美aaaa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男女猛烈无遮掩免费视频|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4408私人影院|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