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一
9月19日上午6點10分,內江市東興區西林街道金牛社區金牛小區開始采集核酸。每棟單元樓下,都有一名志愿者手持名單勾選做完核酸的人員,上午9點,21個單元樓2898戶居民全部完成核酸采集。
金牛小區屬于安置小區,居民是來自不同區域的失地農民,老人和小孩居多,疫情防控工作難度大。內江“9·08”疫情發生以來,社區干部、物業員工、十戶長、志愿者積極發揮作用,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與業主齊心協力,共同保衛家園,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守好大門
壯大防疫隊伍 200多名志愿者各司其職
早晨5點,成都世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內江分公司金牛小區項目負責人陳遠春便起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先安排場地消毒、分發物資,然后6點“大白”到小區后,開始組織進行核酸采集。采集過程中,每40分鐘,物業員工就會進行一次場地全面消毒。
其實,早在今年4月30日,物業公司就牽頭成立了一支只有10多人的志愿服務隊。疫情發生后,依托這支志愿服務隊、“十戶長”以及“雙報到”的黨員干部等,志愿者隊伍迅速壯大。
金牛社區黨總支書記許祖武粗略估計,小區志愿者有200多人,每棟樓至少保證了7名志愿者,分別負責樓棟大門值守、核酸采集秩序維護、環境消毒、物資統計配送等等,大家分工合作,有條不紊。
以信息統計員為例,他們每天都需要統計,每戶每個人是否完成核酸采集,有無黃碼、紅碼,有無特殊情況,做到了不漏一人,應檢必檢。“9點完成核酸采集,10點各樓棟的數據就已經匯總過來了。” 陳遠春說。
幫助老人
關愛特殊群體 十戶長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戴遠林是小區11幢3單元的十戶長,9月10日實行靜態管理后,人員不能跨區域流動。當他得知12歲的女孩小胡,因父母都在市中區工作被封控,留她一人獨自在家后,戴遠林立刻上門詢問,并向社區報告。
之后,就由戴遠林負責,每天為女孩送上盒飯,讓她生活有保障。 9月18日,社區干部和志愿者們還來到小胡的家中,送上牛奶、面包、方便面、礦泉水。
發放物資
除了保障居民基本的生活物資,特殊群眾的藥品供應也是社區考慮的問題。這時,在小區外圍商鋪開診所的執業醫師__主動站出來,報名當志愿者。他的家在威遠,疫情封控后就住在了診所里。“這段時間沒看病,主要接受用藥咨詢和幫忙買藥。”__告訴記者,十戶長在大門口將購藥名單遞給他后,他就到旁邊的藥房買藥再遞回去。
許祖武總結說,盡管疫情防控任務重,社區工作人員平均每晚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但是令大家欣慰的是,在小區居民自治下,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積極參與或配合防疫工作,小區至今處于低風險狀態。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二
這些天,修文縣9000多名志愿者奔赴在抗疫一線。他們的身影在靜態管理小區、在重點封控的區域、在卡點值守關口、在運送物資路上、在轉運隔離人員途中.......他們身著防護服,滿身是汗水,常常夜不能歸……
抗疫一線 她是一位民營企業家
9月12日,修文縣景陽社區古驛路區域被劃分為高風險區域,封控管理下的400多戶居民服務保障工作形勢嚴峻。
貴陽愈元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娜正好在老家景陽社區看望父母,目睹家鄉疫情形勢嚴峻,志愿者緊缺,她在安排好公司事務后,就地請纓,從一位民營企業家變身為志愿者。
很快,一支80多人的志愿服務隊在這個被封控的區域組建起來。志愿者們被分為6個大組,協助醫護人員一起進行核酸采集、登記、測溫、掃碼等事項。
工作中,他們登記信息、分發物資、配送物資、環境消毒、政策宣傳 、情緒疏導.....
李曉娜說:“托舉我們歲月靜好的,是比我們更辛苦的一線醫務人員,我們作為普通的志愿者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這些志愿者中有學生、有老師、有市民,平均年齡40多歲。連日來,李曉娜與80名志愿者和現場的醫務工作隊,每天連軸轉。防護服下,衣服濕透,有時工作到夜幕降臨,物資配送等工作仍在繼續。
“最大的壓力在于盡快排查隱患,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有時奮戰到通宵。”李曉娜說,突如其來的忙亂,志愿者們常常累得筋疲力盡。
特別是一些才20多歲的志愿者,當中是還有未返校的大學生,平時在家就沒干過重體力活,面對幾噸甚至幾十噸的物資,他們變身搬運工、卸貨員,面對封控區的群眾,他們變身心理疏導師、情緒安撫員,他們又是宣傳員,讓群眾知曉不扎堆、不串門、居家戴口罩等防疫知識。
“有我們在,你們別怕!只有你們靜下來配合政府做好防控,我們才有更多的精力為你們服務好。我想,在這個關頭,封控區的群眾看見我們志愿服務隊和醫務人員,他們心是最踏實的,工作盡管累,但值得!工作中我們志愿者相互鼓勵、相互輸導情緒、相互打氣,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李曉娜說。
9月13日,李曉娜們和往常一樣忙碌,天還沒亮就開始洗漱,換上不透氣的防護服按照動態要求領任務,繼續統計人數,分發物資。每一次全員核酸檢測、抗原檢測、物資分發,對全體工作者和志愿者來說,都是一場“硬仗”。
抗疫一線 他們是一群學生
“所遇困阻,助我成長!”這是大學生志愿者吳長浩的人生信條。疫情發生后,還沒來得及返校的貴州大學物理系學生吳長浩主動請纓,成為谷堡鎮天生橋村抗疫一線志愿者。
9月6日,修文縣啟動全員核酸檢測,修文縣天生橋村吳長浩、王箐、王希夢等幾名學生主動請纓參加該村志愿服務,增強一線抗疫力量。他們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與當地干部一起分發抗疫物資、進村入戶通知核酸檢測,幫助打印資料、制作表冊、登記信息、測溫、掃碼,做政策宣傳員、秩序維護員,與醫務人員一起為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成為他們的工作常態。
“參加抗疫工作,是我的志愿,讓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將來我一定要考進醫科大學,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王希夢說。
抗疫一線 他是一位企業職工
“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就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志愿者冉福青是貴州廣電網絡公司修文分公司的職工。疫情發生后,他就地轉為谷堡鎮的抗疫志愿者,每天駕駛一輛皮卡車轉運抗疫物資,從谷堡到修文,一天來回運輸5至6趟,常常工作到深夜。
據悉,修文縣為增強抗疫一線力量,滿足重點區域的靜態管理下群眾的生活需求,截至目前共招募志愿者9973人奔赴抗疫一線,在12個鄉(鎮、街道)126個村(社區)建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點位377個(其中扎佐街道47個、景陽街道36個),配齊配強志愿服務點位長,參與志愿服務31801人次。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三
連日來,織金縣正全力戰“疫”,南方電網貴州畢節織金供電局駐村的2名第一書記就地轉化為志愿者。他們白天黑夜,堅守崗位,沖鋒一線,想方設法嚴守關卡,扛起“硬核”擔當,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守門員”“統計員”“宣傳員”“代購員”,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堅決阻止疫情擴散蔓延。
“2個小時,300輛大卡車”
“相比之下,我們村里的卡點值守比縣城的要難做很多,點多面廣,每個組、每一條小道都需要想方設法堵住,防止外來人員進入村內。”織金縣八步街道新化社區駐村第一書記尹春說。
“1、2、推,1、2推……”9月12日12時32分,尹春正和4名村干部使勁移動著印著“共建美麗鄉村”的綠皮垃圾箱,他們將垃圾箱橫放在青杉組和銀杉組的交界處,確保兩個組的老百姓不聚集。
黑夜里,尹春從白天的志愿者轉為了夜間守護者。他們要嚴防死守組與組、村與村之間的出入口,為村里的965名守住生命健康防線。
“尹書記,我家需要買米了”“尹書記,我想買點肉”“我家面條吃光了,想買幾把面條當早餐。”
微信群里彈出來的每條消息,尹春統一匯總,然后開車去八步街上一起購買。連日來,尹春成為了村民們的“代購員”。
“師傅,停!請出示健康碼、行程碼、48小時核酸證明和能源局的證明。”尹春仰著頭對卡車師傅說。尹春一一看過后,才讓大卡車通行。
“這才兩個小時的時間,尹書記就已經攔下300輛大卡車,并做了登記”同尹春值守的志愿者說。
尹春從“電管家”的身份轉變為“駐村第一書記”,他接過脫貧攻堅的接力棒后,就全力以赴奔跑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現在,尹春是志愿者、是夜間守護者,即使他有著多元化的身份,也都是茶店鄉村民的知心人。
“最近的睡眠時間平均下來只有3個多小時,第二天又繼續投入到抗原檢測工作中。有時還需要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村民的核酸檢測。雖然累,但是我也必須堅持!”尹春說。
疫情面前,戰斗正當時。我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像尹春這樣投身到疫情防控中的駐村第一書記。但是我們知道,只要戴著袖章、披上紅馬甲、穿上防護服,就已經是戰士。
“我村有病人急需救治,請給予放行!”
與此同時,織金縣茶店鄉龍井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軍正使勁揉著自己的眼睛,為了讓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白天,這個卡點上有三個人值守,我們分工明確,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無聊時還可以擺一下龍門陣。一到晚上,就只有我和派出所的一位民警,我們倆輪換著休息,看著黑黢黢的四周,這眼皮子很不聽話,時不時的要拍一下自己的腦袋才會清醒。”王軍說。
王軍和村兩委每天的工作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為老百姓做知識宣傳、錄制大喇叭播放的內容、給老百姓挨家挨戶做抗原測試,一個也不落下,晚上還要值守卡點夜班。這一忙,今年中秋節,王軍忘記給家里的妻兒打電話了。
“王書記,你先到這里來休息一下吧,一晚上基本沒睡,身體會吃不消的,我幫你們守著。雖然一把歲數了,但我是堅決不會讓其他人進入我們村的。”團結組這位60歲的老人羅榮富又主動到值守卡點上來幫忙來了。
一米七八的王軍,是村民眼中的“好書記”,他急百姓之所急,為百姓之所向,村里的事就是他的事。村民找上門或者電話打給他的每一小事,王書記都辦得妥妥的。
“你好,我是龍井村駐村第一書記王軍,我村有一個病人急需救治,請前方給予放行,謝謝!”王軍拿起手機給前方的4個卡點的值守人員一一撥打了電話,為了讓上壩組羅開武的兒子盡快就醫。
羅開武的兒子肺上有點不好,必須每天按時吃藥,定期輸液,羅開武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就只有羅開武的妻兒。由于疫情的原因,羅開武兒子的藥吃完了,現在情況緊急,必須趕往醫院。
“王書記,真的太感謝你了,多虧了你我兒才得以……”羅開武的妻子聲音越說越小聲,即使戴著口罩,也能看到羅開武的妻子那雙感激地眼神。
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堅守,尹春和王軍正在用他們的一言一行來踐行,只為胸前那枚耀眼的黨徽。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四
作為當代大學生,為了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安寧,我們自愿請戰聽從命令、服從指揮!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像蔽日的霧霾塵封了我們的心,但在祖國的這片熱土上,養育出一個個有熱情、有擔當的“逆行者”,他們讓青春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接受“洗禮”,用志愿精神來詮釋當代青年的初心與使命,他們就是最美大學生!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年輕的大學生們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詮釋著當代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張智博就是其中一員,在這場戰役中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擔當。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受父母的影響,他積極向社區申請,甘當志愿者,主動為社區居民守護“防疫門”。在疫情肆虐之際,他所居住的小區進行封閉式管理,小區共有400多戶,1400多人,志愿者和小區門衛肩負著為出入居民測量體溫、查驗證件、幫忙購物等繁重的工作,每天24小時,輪流值班,非常辛苦。特別是對年邁業主,二話不說,直接幫忙將其蔬菜等物品送到樓道里。街坊鄰居都紛紛稱贊他熱情、心細,腿腳勤,真是大家的好幫手。由于小區安保人員普遍年長,他們在登記人員信息、提供服務時,有時候會力不從心。有了他們這些年輕志愿者的加入,為他們減輕了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他們提醒進出小區的居民保持有效安全距離,避免人員聚集。當時天氣很冷,有時拿筆、拿測溫器的手都凍得發麻,但他不叫苦不叫累,依舊一絲不茍地進行登記、測溫。有時晚飯顧不上吃,餓著肚子,但他也沒有一絲怨言。大部分居民都十分配合防疫工作,對于存在僥幸心理、嫌麻煩的個別居民,張智博和同伴耐心、反復地為其講解和宣傳,嚴格按照流程開展工作,志愿者們的心是熱的。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居民服務。
“大量醫護人員、黨員干部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有的甚至還獻出了生命。作為一名當代在學生,我雖然不能在第一線為群眾服務,但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我心里也就踏實了。”張智博這樣說。社區黨總支書記說:“孩子自愿找到我們報名,主動當志愿者,前幾天刮那么大的風,孩子還是堅持早上8點鐘就到崗位,除了中午吃飯時間,每個點都在這個位置,表現得特別好。這活又苦又累,當時我還真擔心他堅持不了這么久,想著干幾天就不愿干了,這我們都能理解。可沒有想到他竟然這么執著,還一直堅持到底了,這我們都沒有想到,真不賴!”。張智博和他的家人各自奮戰在不同崗位,通過手機、微信等方式聯絡,互相鼓勁、加油。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五
在這個不尋常的春節,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來勢迅猛。在沙洋濱江新區疫情防控的戰場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志愿者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處處留心、默默堅守,切實保障了所在長林社區服務點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_月_日大年初九以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后共計三批__名志愿者到濱江新區長林社區報到。除一名同志因交通管制隔離在外地,其他__名志愿者堅守崗位、認真履職,先后圓滿完成了社區交辦的入戶走訪、網格組建、再次摸排、重點跟蹤、日常監測、分發臨時通行證等工作,同時還積極協助物業開展巡查、清潔、消毒等工作,化身“店小二”“外賣員”,為業主代購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資和藥品等,以實際行動踐初心、贏民心。
——“班子成員不帶頭,誰帶頭?”
副局長陳鵬身先士卒,第一批到崗,第一個對接社區干部,第一個認領包聯網格。_月_日到崗以來,他率先在包聯網格建立業主微信群,主動將私人新購的車報備到社區,用于接送同一個網格的社區干部、志愿者,經常幫助社區拖運接收捐贈的防疫、生活物資。
_月_日元宵節,當天下午全縣城區各社區統一制印下發居民臨時通行證,第二天開始實行“___”政策限制居民外出購物頻次。為了不耽誤居民第二天出門買菜,陳鵬帶領小組成員王會敏、賈中平迅速分工、加班加點發放通行證。從_點__分做完當天網格“大摸底大調查”開始,一家一戶打電話,不到一個小時,三人包保的發改局、電信兩個小區共計__戶的居民代表全部領到了臨時通行證。天色慢慢暗了,時間滑向了_點半,他們才在家人電話的催促里踏上歸家的路。
——急事及時報,返崗不耽擱!
“王局長,這么晚打擾您!有個急事跟您匯報!”_月_日晚上__點__分,土地整治局的志愿者王夢君第一時間上報疫情。原來,當天早上上班路上同車十分鐘的一名干部被隔離了。該同志屬于密切接觸者,__點多剛被通知隔離觀察。得知這個消息,她和丈夫迅速上報所在社區、單位負責同志,開始兩人居家隔離。
第二天一早,王夢君自覺居家隔離的同時,積極配合濱江新區長林社區工作人員迅速摸清那名密切接觸者相關情況,交接包聯網格入戶走訪調查數據資料。之后,她每天兩次對社區、單位和包聯人報備個人身體狀況,及時了解、轉達那名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情況。
終于,_月__日晚上_點__分,王夢君第一時間傳達了好消息:那名密切接觸者隔離檢查無虞后回家了,警報解除,她和丈夫安全過關了。原本單位和社區都勸她繼續在家休息,以便好好照顧家中老人和小孩,她卻義無反顧重返志愿者崗位。“這幾天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不能把事都推給社區包聯人和其他一個小區的志愿者,明天我就到崗!”
自覺落了幾天的工作,_月__日一大早,王夢君先到包聯的龍湖灣小區與其他志愿者碰頭分工,再迅速找到社區包聯人,連續兩天加班加點核查龍湖灣小區“大走訪大排查”的臺賬資料。“一絲不茍、認真負責”,是社區包聯人對她的中肯評價。面對肯定和褒獎,她只淡淡微笑,“我就是做了一名普通志愿者該做的事、能做的事”。
——人心齊,泰山移!
__名志愿者把使命記在心頭,將責任擔在肩上。
截止目前,前期各項疫情防控工作臺賬均已順利完成,三類人員臺賬得到進一步完善。他們持續深入長林社區各個包聯小區,常態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引導,一日雙報、密切跟蹤__返沙人員,現場督導、嚴格落實防控措施,排查不漏一戶、宣傳不漏一人。他們響應指令迅速,總是第一時間轉發防疫信息、《通告》、《公開信》等;他們管理服務主動,積極參與包聯小區卡口值守管控、樓道垃圾清理、樓棟電梯消毒;他們服務群眾貼心,及時為包聯網格居民代購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和蔬菜、水果、糧油等生活用品。
他們的付出,群眾看在眼里,網格微信群、業主的朋友圈處處可見對他們的贊揚;戰友記在心上,濱江新區、長林社區的干部職工常常表達對他們的肯定。他們無愧于志愿者的名字,必將與社區工作者攜手并肩,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六
“請提前準備好二維碼有序進行核酸檢測,請保持好間距。”“請出示臨時出入證為您登記……”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越來越多的志愿者進入街道社區,他們化身“大白”或是“紅馬甲”,日夜值守、沖鋒陷陣,關愛困難群體,組建愛心車隊,協助做好疫情防控的補位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我的家,我來守!”“我的城,我來守!”面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敵人”,來自各行各業的黨員、青年迅速行動起來,投入抗疫志愿服務中。從8月25日起至9月13日,成都志愿者服務平臺——“文明興蓉”共招募志愿者42萬余人次,開展抗疫志愿服務活動4.9萬余場,累計服務時長近217萬小時。他們用點滴奉獻匯聚成這座城市抗疫的文明暖流,激蕩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愛心食堂
為獨居老人送餐
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每一位有需要的獨居老年人,準時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成為需要關注的問題。
從9月1日起,天府社創中心在嚴格落實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啟動助老餐服務。因為疫情防控,全市靜態管理,老人們不能自己來食堂吃飯,為了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得方便、吃得放心,食堂就提供免費送餐上門服務。
“因為用餐的一般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所以菜要多煮一下,食材搭配保留原汁,口感清淡一點。每天都是兩葷兩素,一周食譜不重樣,老人們在家就能享受這頓免費午餐。”天府社創中心公益助老餐廳妥妥飯堂朱店長說。
“劉阿姨,飯到了,少鹽少油,到門口取一下哦。”上午11點多,朱店長把餐送到了成華區建興路小區的門口,由于外來人員不能進,只好聯系88歲的劉阿姨去門口領取。劉阿姨有糖尿病、高血壓,醫生讓她少吃鹽少吃油少吃糖,劉阿姨獨居在家,吃飯會很麻煩,跳蹬河街道建興路社區便第一時間安排劉阿姨參加助老餐活動。劉阿姨無伴無子女,自己做飯成了難題。“以前我一個人在家煮飯挺麻煩的,現在方便多了,感謝感謝。”劉阿姨說。
劉阿姨的定制午餐,來自天府社創中心公益助老餐廳妥妥飯堂的中央廚房。在過去的10多天里,妥妥飯堂還嘗試根據老人身體情況開起了“小灶”,提供“糖餐”“三高餐”等精細化餐食服務。在成華區跳蹬河街道的支持下,以天府社創中心為軸心點,將周邊的建興路社區、杉板橋社區緊密溝通,同社區網格員、小區物業一道,將午餐送到老人們手里。
“志愿者這么晚了還幫我買藥,謝謝了!”深夜23點53分,溫江區西貴堂小區業主微信群里,一位業主發出這樣的感謝,“職責所在”是志愿者們回復的內容;美茵河谷小區合唱團的陳婆婆給志愿者小李發了足足200字的感謝話語,占了大半個手機屏幕;在得知融錦城小區6棟的楊奶奶缺少生活用品時,特殊群體保障組迅速送達物資……這些溫馨的畫面一個個出現在我們的故事中。
在正宗家園小區上門走訪的過程中,社工發現殘疾人梅阿姨家的電燈壞了,便聯系了電工師傅,老人家里電線混亂有安全隱患,及時處理了;王叔叔急需清熱抗病毒沖劑等藥品,志愿者馬上將藥品送上門……
很多志愿者加入“守望者”隊伍行列中,參與到保障老年人及殘疾人群日常生活的愛心接力之中,為一個個行動不便且不會使用網絡和手機的特殊群體,建立起“點對點”的幫助。
愛心專車
時刻接送一線防疫人員
為滿足一線防疫人員的出行需求,9月1日,多家網約車平臺再次組建愛心車隊,推出“抗疫愛心專車”項目,免費接送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志愿者及社區工作人員。
記者了解到,退役軍人瞿祥勁師傅、成都最美志愿者張桂容師傅等人在第一時間組建起愛心車隊,僅一個小時,報名人數就超過了100人。
9月2日開始,該愛心車隊與高新區、錦江區牛市口街道等地完成志愿服務需求對接,為該地區的一線防疫人員提供專車接送服務。“車隊的主要工作是保障醫護人員出行、醫療物資和保障物資運輸、核酸樣本轉運等,在大成都范圍內服務。”醫療保障隊隊長劉彬告訴記者。
張浩是曹操出行愛心車隊的一名司機。9月3日凌晨,由于成都下雨、降溫,他經常一趟車拉好幾個點位的醫護人員。張浩說:“大家都不容易,我一定要把他們都安全護送回家。”
譚向勇師傅是首次參加“抗疫愛心專車”項目,對于凌晨接送一線防疫人員這件事,譚師傅說:“成都是我的家,能夠為防疫作貢獻是我的榮幸,而且不止我一個人,那么多人都在為保衛家園努力,我這點辛苦算什么。”周女士是成華區的核酸采樣人員,9月2日晚上她未能打到車,在經過數小時的疲勞工作之后,乘坐免費的愛心專車回家讓她欣喜,也讓她感受到了城市的溫暖。
記者了解到,9月6日,成都市網約車平臺及租賃公司迅速組建起一支2000人的應急保障愛心車隊,就地參與志愿服務,承擔起接送醫護人員和核酸樣本的運送工作。在這當中,還有一支150余輛車組成的“追陽車隊”,24小時待命,專門負責運送陽性確診病例到隔離點,累計完成各類防疫運輸任務1000余次。
志愿者防疫事跡宣傳稿1000字篇七
中秋節的夜晚,媽媽發來消息,說這是22年來第一次她沒有在家過節,家里人尤其想她。她回復媽媽:“希望疫情早日好起來,到時候我就能回家啦!”她是宜賓市中級人民法院的“00”后干警——劉北謳。今年8月,剛從四川警察學院畢業入職市法院法警支隊,僅僅工作一個月后,便碰上了新冠疫情在宜賓市中心城區的集中爆發,她毫不猶豫成為了一名抗疫的青年志愿者。
主動出戰以解后顧之憂
2022年9月6日,她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加入了市法院組織的抗疫黨員先鋒隊,一頭扎進疫情防控一線。
9月8日,宜賓市疫情形勢更加嚴峻、防控措施全面升級,中心城區開始全員核酸檢測,封控區域群眾物資亟需協調補充。在接到社區通知后,劉北謳同其他隊員凌晨6點便出發前往敘州區田園街菜市場進行蔬菜的采購、分揀、裝車。此次的蔬菜配送量較大,需要先按標準重量對蔬菜進行精確分裝,再將幾種蔬菜裝入包裝袋中,最后放上配送的車輛。
菜市場內沒有放蔬菜的桌子,她們就蹲在地上進行操作,為了盡快能裝上車,她們基本沒有進行調整和休息,一蹲就是兩三個小時,站起來時腿腳已經發麻。分裝好的蔬菜加上豬肉,一大袋重量不輕,數百袋物資要逐一搬運到車上。雖然是個女生,但她毫不懈怠,堅持扛起物資放上車。
“四年的警校學習,鍛煉出了強健的體格,這不是就是要在群眾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嘛”她笑著說。
堅守陣地以緩燃眉之急
9月9日,劉北謳加入了市法院組織的第二支抗疫志愿隊伍,隨時準備接受抗疫一線的調度,全力協助采集核酸。9月10日,她所在的南岸街道桂花社區鼎業興城小區急缺核酸信息采集人手,她便聯系負責人報名參加。第二天凌晨5點,志愿者們在小區集合,統一進行培訓、換裝、消毒工作。
鼎業興城小區有近1600戶住戶,核酸采集任務重、時間長。
“做了的業主請從這邊回家,后面的往前走,前后保持一定距離”,“先準備好天府健康碼,無碼人員出示身份證或戶口簿”,“麻煩等醫生消毒后再走上前檢測”,這幾句話她重復了不下百次,說到嗓子都有些許冒煙,條件不允許她摘下口罩喝口水潤潤喉,只能繼續堅持直至核酸結束。
同樣堅持著的還有支撐了五個小時的雙腿,“回家才覺得有點酸痛,站著走來走去都覺得還好啦”,劉北謳感嘆道。采集工作除了需耗費體力,還有些耗費“眼力”。她隨時都要關注著隊伍中的突發情況,在有老人、小孩和孕婦等出現時,她便主動上前進行協調和溝通,為特殊群體提供便捷。
每當采集工作結束時,她都感覺有些眼花,原來是佩戴的透明面罩已經被額頭流下的汗水浸潤,風干的水漬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遮擋著她的視線。
從這以后的每一日凌晨,她都準時出現在采集點,幾日下來,與采集點的醫護人員也熟識了,他們當中還有人感嘆,“00后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劉北謳聽見了很開心,因為她感覺自己的付出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不負使命以盡青年之力
“大學期間,我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此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看到了無數共產黨員沖鋒陷陣的身影,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在危急關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劉北謳這樣說。
通過這段時間的志愿服務,劉北謳對青年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她從心底里認為,作為新一代的青年黨員,應當不負使命、勇擔重任,有一分熱,就添一分光。
9月13日,市中級法院機關黨委再次發起倡議,要組織一支黨員先鋒隊,深入中高風險區閉環開展防控工作,任務非常緊急。她再一次堅決地站了出來,成為這只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員,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的承諾,響應組織的號召。
這次疫情,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宜賓市遭遇的規模最大、來勢最猛、挑戰最大的一波。目前,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宜賓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來,全市將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激發斗志,以更科學、更精準、更有力的措施集中攻堅,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萬千個戰斗在抗疫一線的志愿者將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沖鋒向前。
大家都堅信,在黨的領導和政府的有力組織下,全市人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共克時艱,一定能迅速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等到那時,秋高氣爽,桂花飄香,一切會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