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跡 >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

    時間: 航就0 分享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事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1

    有一位84歲的老醫生,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和病毒戰斗了一輩子,他就是中科院院士——鐘南山。在20__年的抗擊非典中,他戰功赫赫,拯救了許多生命,連時任的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都說:“如果沒有鐘南山,抗擊非典的結果可能要改寫。”這句話的背后,是一個個驚險的故事。

    20__年11月,廣東佛山出現了第一個非典病例。這是一鐘可怕的病毒,很容易傳播,一旦被感染了就可能死亡,并且暫時無藥可救。病人一波一波地涌入醫院,醫護人員一批一批地被感染,躺在病床上,一天天惡化。醫生對這種病毒措手不及。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鐘南山先生的出現,才開始慢慢好轉起來。有一位有權威人士宣稱:“病原基本可確定是衣原體,并建議使用抗生素治療。”之后媒體開始大量報道,只有鐘南山堅決反對,并根據自己做出的實驗表示用抗生素無效。終于在他的堅持下,廣東在非典防治中沒有走更多的彎路,廣東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他還直呼“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如果不是鐘南山的堅持,也許非典的結果真的要改寫。

    20__年12月,一種名叫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在中國逐漸蔓延,其中武漢最為嚴重。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那急促又鏗鏘的步伐,那匆忙又堅定的背影,那疲憊又剛毅的眼神,給患者,給百姓帶來希望的曙光。

    從那一刻起,我心中不經流過一股暖流,看到了醫務工作者堅守的背影。那幾個匆忙而堅毅的白色背影,給了我們戰勝病毒的信心。此時的醫院就是戰場,醫生就是英雄,此時此刻,這些白衣戰士們,正沖在前方,用自己的血肉,為身后的億萬人民,筑起堅固的防護堡壘,保護身后的億萬人民。

    這堅定的背影,這正是一個科學家應有的良知和勇氣。災難之下,最見人性。有些人趁著混亂,大賺橫財;有些人為了保官,欺上瞞下;有些人驚慌失措;有些人避之不及。但是,也有像鐘南山一樣的人,于危難中挺身而出,奮勇向前,左手對抗災難,右手托出真相,這樣的人,就是國家棟梁,是民族脊梁。

    鐘南山先生,有一顆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熱誠,一身高超醫術,一片赤膽忠心,有這樣的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是全體國人的幸運。我相信,只要我們積極配合,這場災難會在我們中國人頑強的意志力中得以平息。加油武漢!加油中國!一定要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2

    ,女,漢族,__年__月出生,__年__月參加工作,現任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護士。自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號召,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成為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進駐__醫院,與同事們奮戰在戰“疫”一線。

    寫下請戰書,沖在第一線

    生命重于泰山,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省委省政府組建援鄂醫療隊的號召,沒有絲毫猶豫,第一個寫下請戰書,請戰書這樣寫道:“醫療前線是戰場,疫情面前我們是戰士,在這個危難時刻,在祖國最需要醫護人員之時,我想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和家人匆匆告別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戰場、最前沿!她作為一名90后護士,用最簡短、最樸實的語言詮釋了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和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她是這場戰“疫”的最美逆行者。

    剪掉齊腰發,輕裝上戰場

    作為抗擊疫情的一線人員,往返于病房之間,必須穿防護服,為了節約穿防護服時間和避免出現交叉感染,毅然決定剪掉滿頭齊腰發,剃光頭。女人剃光頭,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為了早日戰勝疫情,面對更加照顧好病人,為了同事的健康,她選擇換了一個發型。在她的帶領下,醫療組的其他同事也毅然選擇剃光頭,組成“光頭”醫療組,這個發型很美,令人感動。

    與時間賽跑,同病毒戰斗

    所在的醫療組負責X個病人,進駐第一天,她就與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況,很快就投入了護理工作中去,晝夜奮戰,超負荷工作。她總是搶著值夜班,在晚上值班的八'九個小時里,需要同時護理X位患者,隨時觀察他們的生命體征,這幾個病人在不同的病房里,上班時間她就在一直不停地來回跑。在幾個小時的“戰斗”之后,汗水浸濕了防護服,口罩在她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間,累計工作小時,最長X個小時沒有喝水、沒有上廁所,為的就是與時間賽跑,同病毒戰斗。經過精心救治護理,先后有__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僅僅是馳援武漢地區的一名平凡普通的護士,面對肉眼看不見的敵人, 雖然條件艱苦,但沒有退縮,主動請纓、以身涉險,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白衣戰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逆行者、最美的白衣天使。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3

    鐘南山——欣逢盛世定不負之

    “欣逢盛世當不負盛世,我們現在正逢盛世,也將進入更美好的盛世。我們要加倍努力,為建好呼吸疾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平臺、為進一步戰勝新冠疫情和防控新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貢獻我們的力量。”11月9日,在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講述,將人們的思緒帶回那場驚心動魄的抗疫斗爭。

    今年1月18日,人們正迎接農歷新年,鐘南山卻接到緊急任務,前往武漢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春運的車票尤為緊張,鐘南山與助理匆匆趕到廣州南站,購買了無座的車票即趕赴武漢,路途中只能在餐車稍事休息。

    從上午10點接到通知,到下午4點半會議結束趕往車站,一整天高強度的工作,讓鐘南山已經相當疲憊。19日一早,鐘南山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隨即展開了緊鑼密鼓的行程:到華南海鮮市場實地調研、金銀潭醫院考察、與ICU醫生視頻交流、到當地疾控中心進一步了解情況、與武漢市衛健委核實當時已發病的實際人數……

    1月20日,鐘南山到國務院匯報情況,并通過新聞現場連線,向全國人民介紹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情發展情況。“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鐘南山在關鍵時刻的判斷,為控制疫情的蔓延贏得先機。他提出了“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疫情防控策略,讓國內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8月27日,新冠疫情患者劉先生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出院,此前他在醫院使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輔助支持長達111天。

    “教科書上從來沒有人提到這么長時間使用ECMO,但他就是活過來了。”鐘南山說,自己在跟國外同行交流時,他們覺得很驚訝,能夠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同時解決患者的出血問題和凝血問題。

    “生命至上,在新冠疫情救治中不放棄每一個生命。”鐘南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抗疫過程中,鐘南山院士帶領團隊只爭朝夕,積極開展新冠疫情相關基礎研究;開展病毒溯源研究,成功從臨床樣本、糞便及尿液中分離出活毒株;開展首個全國范圍的新冠臨床特征研究,并揭示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以及合并癥與新冠患者臨床預后的相關性,為臨床準確認識和科學診治新冠疫情提供重要依據。

    一邊進行臨床救治任務,一邊進行科研攻關,鐘南山團隊先后獲得部級科研立項5項、省級科研16項、市級5項,牽頭開展新冠應急臨床試驗項目41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等權威雜志上發表SCI文章20篇,授權專利6項,牽頭完成新冠相關疾病指南3項,牽頭完成新冠相關論著2部,群策群力,助力臨床救治。

    鐘南山的學生徐永昊當時正在西藏林芝工作,臨危受命回到廣州一線抗疫,并火線入黨。他說,在老師身上,他看到了醫者的責任和擔當,“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這是鐘院士教給我們的。”

    9月8日,鐘南山獲得共和國勛章后,主動請戰參與疫情防控平臺的建設。如今,鐘南山仍然奮戰在一線,“目前全球疫情還比較嚴重,我們在科研、防治上都要做更多的努力,為抗擊疫情貢獻更大的力量。”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4

    張伯禮——賢以弘德術以輔仁

    9月9日一早,前一天在北京參加“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頒獎儀式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準時來到天津中醫一附院國醫堂出診。

    望聞問切、把脈開方,3個多小時的門診,張伯禮一連看了26名患者。

    雖然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張伯禮仍堅持每周出三次門診。在患者眼里,這位個子不高、略帶天津口音的長者,就是給他們帶來希望和健康的使者。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疫情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在張伯禮帶領下,中醫醫療團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中醫藥全過程、全方位深度介入治療,實現患者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湖北省的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了90%。張伯禮主持研究制定的中西醫結合療法也成為中國方案的亮點。

    如今,張伯禮每兩個月仍會去武漢探望康復的病人,“大部分人康復得不錯,還有部分人免疫功能還沒完全恢復,要讓他們徹底治愈,回歸正常的生活!”

    “如何把大家的關注轉化為對中醫藥行業的認可、對中醫藥知識的傳承,才是更有價值的。”張伯禮表示,中醫雖然古老,但并不落后,更不固步自封,“提升中醫藥的國際競爭力,首要的任務就是實現標準化、數據化,讓‘望聞問切’有可靠的現代科技支撐,讓中藥的療效通過成分、藥效、藥理、安全性等科學數據來驗證。”

    今年5月,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天津中醫藥大學,為創立這間實驗室,張伯禮帶領團隊艱苦奮斗近20年。實驗室現已儲備了6萬多份中藥組分,還擁有目前國內包含中藥組分數量最多、中藥有效成分數字化模型最多、檢索速度最快的數據庫,“中藥組分就是從傳統中藥中提取出有效的成分群,可在細胞、分子藥理水平相對清楚地揭示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制,并能根據不同病癥重新配伍成方,可制成膠囊、壓片、注射劑。”由于在疫情防控期間作出的突出貢獻,實驗室獲得了“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集體”榮譽。

    今年是張伯禮從教第三十八年,自1982年畢業留校以來,他始終要求自己站好三尺講臺,不負“教師”這個稱謂。每次出診,張伯禮的診臺都會圍坐著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和醫院的年輕醫生,認真觀察他全程問診、檢查病狀、修改處方。張伯禮主持制定了國內首個中醫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和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張伯禮還把自己多年積攢的400余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學校,成立“勇博勵志基金”,12年來資助了3000多名有志于中醫藥的年輕學子。

    張伯禮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的牌匾。“這是我的座右銘,好的人才可以培養高尚的醫德,有了高尚醫德,有了治病救人的決心,一定還要有精湛的醫術,用高超的醫術來彰顯仁愛之心,回報黨和政府給予的崇高榮譽、回報老百姓的深切厚愛。”張伯禮說。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5

    張定宇——不辭辛勞托起希望

    最早收治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重癥、危重癥患者……作為傳染病專科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先打響的地方。56歲的院長張定宇,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帶領全院干部職工與病魔展開爭奪,累計救治2800余名新冠疫情患者,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了重大貢獻。9月8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2019年12月29日,張定宇和同事收到上級部門的通知,趕往湖北省新華醫院會診。根據多年的傳染病防治經驗,他感覺這次的“肺炎”不同尋常。金銀潭醫院第一時間開啟緊急通道,當晚6名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和3名家屬,首批收治入院。

    在得知這9名患者的咽拭子檢查仍無法明確病因后,張定宇當即決定做肺泡灌洗采樣,分別送往中國科學院_病毒研究所和武漢市疾控中心。這珍貴的第一份臨床樣本,為后來科學家們成功分離出病毒顆粒和基因序列、發現并確認新冠病毒,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春節前一周,轉診患者急劇增多,醫護人員告急,防護用品也告急。此前,張定宇已經緊急安排醫院采購呼吸機、監護儀、輸液泵等設備,不斷騰退新的病房和病區,為持續增多的患者預留床位。春節前夕,有600張病床的金銀潭醫院21個病區全部改造、消毒、布置完畢,投入使用。

    就在金銀潭醫院全力以赴與病毒競速、與時間賽跑之時,壞消息接踵而至:張定宇的妻子在武漢市第四醫院門診部負責接診,不幸感染新冠疫情;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癥……然而張定宇卻連去探望一眼的時間都沒有,他經常深夜兩點才躺下,4點就被手機鈴聲叫醒。

    重壓之下,同事們無私無畏的精神一直鼓舞著張定宇。“全院257名黨員,爭相奔赴急難險重崗位,沒有一個逃兵。”張定宇說。南六病區主任陳南山臨危受命,參與兩個ICU病區建立,最多的時候,1人管理近百名病人;重癥隔離病區醫生涂盛錦和同在隔離病房做護士的妻子曹珊,把酒店房間讓給外地援助醫生,以車為家睡了近一個月……

    隨著援鄂醫療隊陸續馳援,超負荷的醫務人員終于能喘口氣,但張定宇卻停不下來。“從病房改造、院感防護措施到患者的具體用藥和治療,他都親力親為。”金銀潭醫院新冠疫情患者復診辦公室護士長李彩紅說。

    張定宇是地地道道的武漢人,性格風風火火、脾氣急、嗓門大。疫情發生以來,他的嗓門越來越大,腳步卻越來越遲緩。有同事見他上樓很費勁,想扶一下,卻被他謝絕,“我自己可以走!”

    在一次病區主任見面會結束后,張定宇說出了實情:“兄弟姐妹們,我得了漸凍癥,剩下的時間可能不多了。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搶回更多患者!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保衛武漢!”

    “拜托大家了!”他雙手抱拳,深鞠一躬。大家這才知道,從前年開始,他們的院長走路愈發僵硬,不是因為腿腳不好,而是身患這種罕見的絕癥:患者通常會因為肌肉萎縮而逐漸失去行動能力。

    淚水模糊了大家的雙眼。在院長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的帶動下,金銀潭醫院廣大醫務人員更加勇敢地投入醫療救治中。除了常規療法,他們還在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指導下,根據病情給予患者多種療法并輔以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等治療,大大提高了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

    如今,已經擔任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的張定宇,仍然兼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他一如既往地忙碌,“冬季來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絲毫不能放松。”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6

    陳薇——奮發努力不負時代

    “中國人的精神是打不垮的,我們中華民族一定會生生不息。”11月9日晚播出的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感慨地說:“只要保持這股勁頭,在科研道路上就沒有攻不下的‘婁山關’,就沒有攻不下的‘臘子口’。”

    新冠疫情發生后,陳薇聞令而動,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逆行”武漢,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陳薇獲頒“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

    由她領銜的研究團隊長期從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尤其在生物安全、疫情處置等方面業績顯著,為無數生命打開希望之門。

    1月26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第四天,陳薇率領軍事醫學專家組緊急奔赴武漢,圍繞病原傳播變異、快速檢測技術、疫苗抗體研制等課題,迅速開展應急科研攻關,與軍地有關單位建立起聯防、聯控、聯治、聯研工作機制。

    疫情就是命令。為了人民群眾的平安,陳薇一直帶領團隊和時間賽跑。專家組成員張珂告訴記者,帳篷實驗室搭設完成后,陳薇院士第一個進入實驗方艙,實地檢驗各類裝備;隊員執行高風險任務前,她都會逐人檢查防護措施是否到位,并不斷激勵鼓舞大家;她在一線通宵達旦工作,3個多月下來,人瘦了一圈兒,白頭發卻多了不少……大家都說,看到陳薇總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樣子工作,既心疼又踏實。

    在陳薇指揮下,抵達武漢短短24小時內,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在中部戰區總醫院藥劑樓旁迅速搭建起來。在這個實驗室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迅速形成日檢1000人份的核酸檢測能力。

    疫苗,是目前抗擊新冠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中國必須自主研發疫苗。”陳薇說。在武漢一線,她對疫苗研發總負責;回到后方戰線,科研團隊夜以繼日,聯合有關單位協同攻關。

    “除了勝利,別無選擇!”這是一場為了人類生命的賽跑,這是一場與病毒搶速度的鏖戰,團隊所有成員一路向前沖。

    9月7日,陳薇表示,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對已經發生變異的新冠病毒能夠完全覆蓋。“這款疫苗我們有自主知識產權,這就意味著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不用看別人臉色來做我們的疫苗開發。”陳薇驕傲地說。

    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

    此次奔赴武漢,陳薇已不是第一次與病毒“短兵相接”。29年來,在與病毒的較量中,陳薇拿下了一個又一個軍功章——

    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憑借敏銳的科研直覺,陳薇與課題組連夜進入生物安全實驗室。受實驗環境限制,陳薇很少喝水,也很少去洗手間,經常在實驗室里工作十幾甚至幾十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數月后,團隊研制出“重組人干擾素ω”,對SARS病毒的攻擊有較好的防護作用。

    2014年,西非大規模暴發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那時國內沒有埃博拉病例,陳薇也毅然決然地選擇挺身而出,率隊赴非。同年12月,陳薇率團隊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

    入伍29年,陳薇的研究對象都是些常人避之不及的疫病,被同事稱為“魔鬼課題”。正是有著長期與病毒“打交道”的經驗,她與科研團隊才能夠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盡快研制出疫苗并付諸臨床試驗。

    “作為一名軍事醫學科研人員,我特別希望我們這艘科研‘戰艦’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陳薇說,“我和團隊將為此繼續奮發努力,不負使命、不負時代。”

    9月8日,當陳薇走上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主席臺時,陳薇的母親在電視上一眼就看到女兒的變化。“她變老了,都有白頭發了。這次她真是操心了。”陳薇卻說:“穿上了這身軍裝,這一切就都是我該做的。”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篇7

    當各大媒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公布于眾時,息縣家家戶戶開始緊閉大門,昔日喧鬧的街道變得日益冷清,人們的心情慢慢沉重起來,這個冬天也變得異常寒冷了。

    就在此危難之際,一批批的醫務工作者們義無反顧地奔赴一線,最美逆行者們的出現,為寒日增添了些許溫暖,讓透不過氣的人們看到了希望。

    為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息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科學決策部署、快速籌備隔離救治點,息縣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紛紛挺身而出,踴躍報名,力爭前往第一線!在以院黨委領導班子的決策下,第一時間派出以一名副院長為帶隊領導,由15名黨員醫護人員組成的第一批救護小分隊,于大年二十九,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冒著極大的風險,第一時間前往隔離救治點,第一線人員,承擔著高額工作量,一天內,克服一切困難,成立病區,積極收治患者。他們奮戰在第一線,用生命守護著全縣人民的生命健康。

    呼吸內科謝華主任,對發熱、咳嗽等病癥比較有經驗,作為一名黨員,他得知要成立救護小組時,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前往第一線,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孫志周主任,亦是一名黨員,他用科學的知識引導大家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窮其所學為患者減輕并解除病痛。在他進入隔離區的第四天,他年邁的老父親因急性冠脈綜合征發作連夜住院,在疫情面前,孫志周同志始終奮戰在一線,未曾在父親的病床前盡盡孝心,正可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樂于奉獻的孫玉青醫師,堅守在防疫區,兢兢業業地了解病人狀況,不分晝夜地積極探索治療方案。然而他的兒子出生還不足三個月,在醫院宣布成立隔離救治點時,他毫不猶豫,主動請纓,這是何等的擔當與情懷。

    帶班領導副院長李清泉,他的母親于1月30日因腦梗塞入住神經內科,作為唯一的兒子,不能前去看望,更不能守在母親床旁,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留給了病人,時刻堅守在隔離病區,真正做到了舍小家為大家。

    孫同嬌、陳豆、楊玲、楊曉晶等醫護人員,為了更方便地穿戴防護用品,毫不猶豫剪掉了自己蓄了幾年的秀發。這一次,由于長時間的佩戴防護用品,陳夢茹的鼻子和兩腮出現了壓傷,同志們的臉也開始局部紅腫,脫下防護服,經常汗流浹背,褪下口罩,鼻翼、脖子、臉部壓痕明顯,久久不能消退……但他們毫無怨言,始終堅持在疫區奮斗!

    張孟影護士長在耳朵破損的情況下,為了安全考慮,醫院強行要求其撤離后,仍依依不舍,仍要求堅守在第一線,并堅定要求,傷好后,繼續來支援,這種不退縮、不畏艱險的精神,多么可貴!

    張素平同志,得知一線護理工作量大,大家比較辛苦時,作為重癥醫學科的護士長,滿心焦慮,積極請戰,要求前往一線,在張孟影護士長被強行要求撤離時,立刻前往隔離病區,投入到共抗疫情的戰斗中去。

    積極樂觀的英雄們,還在疫區為戰友孫同嬌過了一個簡單而又特別的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吹蠟燭,許愿望,一起譜寫著勇敢、樂觀、不破疫情終不還的雄壯之歌。

    數不清的血汗,凝聚成力量。帶著守護的使命,與病魔展開生死的較量。

    大愛為醫,至高信仰,前路漫漫,他們眼神明亮,相信風雨后笑容會美麗綻放。

    抗疫先鋒醫護個人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抗疫先鋒個人事跡材料9篇

    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范文10篇

    抗擊疫情個人先進事跡10篇

    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7篇

    抗疫個人先進主要事跡8篇

    疫情防控先進個人事跡(10篇)

    抗擊疫情先進個人事跡材料10篇

    抗疫個人先進事跡材料300字12篇

    最美逆行者疫情防控先進事跡10篇

    醫務工作者疫情防控先進事跡1000字7篇

    15699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插|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狼人久久尹人香蕉尹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 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特级淫片免费看| av片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日产精品1区至六区有限公司|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立占| 99国产在线视频| 扫出来是很污的二维码2021|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偷看各类wc女厕嘘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污污在线观看|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日韩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米兰厉云封免费阅读完结|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羞羞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