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一
王國輝,男,漢族,中共黨員,1976年出生,1996年入伍,2013年退役,河南省沈丘縣白集鎮田營行政村黨支部書記。
武漢新冠疫情發生后,曾在武漢服役17年的王國輝懷著對第二故鄉的熱愛,從自己的蔬菜種植基地采摘5噸蔬菜,大年三十獨自駕車500公里送到正在建設中的火神山醫院工地。2月24日,他第二次“逆行”將各界愛心人士捐贈的30噸蔬菜送至武漢。隨后,受沈丘縣委、縣政府、人武部委托,王國輝第三次前往武漢,送去了130噸蔬菜和50噸咸鴨蛋。他不顧個人安危“三下武漢”的行為,在沈丘和武漢之間架起了一座“愛心橋”,展示了退役軍人的家國情懷。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全國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等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二
鄺遠平,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96年退役,湖北炎黃集團董事長。
新冠疫情發生初期,因航班中斷被滯阻在悉尼的鄺遠平,積極號召在澳洲成立海外湖北社團合作聯盟華人華僑抗疫協調小組,向78個國家的僑商僑社發出倡議,僅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兩國就籌集到100多噸、近千立方米的防護服、口罩、制氧機等急需醫療物資,歷經周折打通專運航道,花費千萬元、兩次包機將物資送抵武漢。他還發動集團關聯企業及員工捐款捐物超過2000萬元,支援湖北省近500家醫院、隔離點、社區等,展現了一名退役老兵的本色情懷和優秀企業家的責任擔當。曾獲“湖北省優秀政協委員”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三
趙孝英,女,漢族,中共黨員,1979年出生,1994年入伍,2016年退役,陸軍特色醫學中心胸外科護士長。
趙孝英投身護理事業23年,有著防治烈性傳染病的豐富經驗。汶川抗震救災有她堅定的身影,援助利比里亞抗擊埃搏拉有她堅實的足跡。新冠疫情發生后,她主動申請“援鄂抗疫”,作為第一批抽組醫療隊員,到武漢金銀潭醫院、火神山醫院的高危污染病區參加救治工作。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四
陳衛華,男,漢族,中共黨員,1973年出生,1990年入伍,2009年退役,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西城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副所長。
陳衛華曾任張思德班第31任班長。退役后,他把“綠色軍營”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傳統帶進“藍色稅崗”。他從基層辦稅員做起,積極鉆研、虛心求教,迅速成長為業務骨干。他履職擔當、甘于奉獻,嚴格審核每筆契稅業務,樹規范鑄防線,識破多起違法案件;拓展“線上線下雙助力”,實現10年里納稅服務零投訴。疫情期間,他還積極探索分級分類服務模式,當好“非接觸式”辦稅的踐行者。他是納稅人與稅務工作者之間的潤滑劑,是同事眼中的“服務標尺”,被稱為“頭戴稅徽的張思德”。曾獲“首都五一勞動獎章”,獲“首都勞動模范”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五
于文靜,女,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出生,1996年入伍,2007年退役,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潞源派出所政委。
該同志在生活中,是一百多個自閉癥兒童的“于媽媽”,她用愛和陪伴打開孩子的心扉,點燃他們生活的希望。她牽頭成立“運河金盾志愿服務隊”,參與“崇尚功臣,關愛老兵”活動,走訪慰問北京市通州區600余名80歲以上的抗戰老兵,拍攝留存近萬張寶貴照片資料。在工作中,她創造的“323”、“五爭五創”工作法在全市推廣,特別是疫情期間創新啟動疫情防控遠端查控,帶領全所干警累計核查594萬輛車次,核錄476萬人次,牢牢守住了首都東大門。2017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學雷鋒標兵”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六
李濤,男,漢族,中共黨員,1978年出生,1995年入伍,2003年退役,湖南省山東商會黨委書記。
該同志十余年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帶領商會為湖南省引進投資900多億元,為60余家會員企業融資近200億元。作為商會黨委書記,他立足商會實際,強化黨建引領,創新推動“黨建樓宇化”模式,在基地辦公樓分樓層建立了12個黨支部,實行支部建在樓內,并設立黨群服務窗口,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定期組織商會黨員開展黨課學習、接受教育,引導民營企業家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作為愛心企業家,他積極參與社會慈善、教育扶貧、助教助學等公益活動,先后組織商會為精準扶貧、醫療扶貧、賑災救災等捐款捐物累計價值達2.3億元,__年疫情期間,他以黨員身份捐款500萬元。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七
張華榮,男,漢族,群眾,1958年出生,1979年入伍,1981年退役,江西省贛州市華堅國際鞋城有限公司董事長。
該同志創辦的企業累計出口創匯50余億美元,繳納稅收20多億元。他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捐款8000多萬元用于救災、扶貧、助學,興建小學24所。他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到埃塞俄比亞投資建廠,創辦輕工業園,解決當地8000人就業,創造外匯2億多美元,帶動當地10萬人就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他創辦的企業為國內抗疫捐款捐物合計1310萬元,向非洲多國捐贈防護服6800套、隔離衣5300套、一次性外科口罩224萬只。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18年榮獲“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稱號。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八
符雪峰,男,中共黨員,現任區地區工作辦公室二級調研員。符雪峰于1978年8月入伍,1983年6月入黨,1997年3月從空軍副參謀長轉業,服役期間他多次獲得各類嘉獎,并記三等功一次。
轉業至地方后,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繼續發揮吃苦耐勞、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的部隊作風,完成各項急、難、險、重任務。尤其是在__年抗疫期間,他積極響應區機關工作黨委號召,前往居委會支援一線工作,全周無休地開展宣傳及聯絡工作。隨著防疫形勢的變化,他又主動申請前往最需要支援地方,成為長寧區第一批機場“大白”們的組長。
雖然支援社區、機場主力軍都是80后、90后的年輕干部,但是60后的符雪峰在工作和溝通上,與這些年輕人毫無“代溝”,他充分發揮帶隊帶班帶教帶頭作用,不僅是機場登記—接送—隨車聯絡“全崗通”,還幫助大家迅速掌握各崗位工作要求,是凝聚隊伍的關鍵人物。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九
敖紹君,男,中共黨員,現任長寧區醫療保險事務中心科員。敖紹君曾是一名消防戰士,從軍15年來,參與各類滅火救援戰斗5000余次,搶救遇險人員上百名。
在部隊期間曾多次受到嘉獎,2次榮立三等功。2018年轉業至長寧區醫療保險事務中心后,他堅守“以人為本,至善至誠”的宗旨,服務在醫保崗位一線,具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和踏實認真的工作態度,耐心、細心、貼心的為百姓服務。他始終牢記自己身上的使命及責任,作為上海青年志愿者,克服種種困難,主動兩次請纓投身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嚴守上海東大門浦東國際機場,做好入境旅客的疫情防控工作。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十
蔡可仁,男,中共黨員,現任上海常富藥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疫情期間,由于公司湖北武漢籍的工作人員占比非常大,大部分員工無法回到上海繼續工作,公司正常運作受到阻礙,上海各醫院也將面臨醫藥物品短缺的窘境。蔡可仁響應號召、主動請纓,公司各個崗位都出現過他的身影,他將退伍軍人的精神帶到工作一線,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
有人問“累不累、值不值?”蔡可仁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戰士,‘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雖然已經退役,但國家和人民有困難時,我自愿奮戰在第一線,將藥品及時準確地發送到上海各個醫院,保障醫院用藥不缺貨是我現在的唯一信念!”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十一
李炯,男,中共黨員,現任虹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勤保衛科長。李炯在部隊時曾獲得“優秀士兵”、“十佳義務兵”等榮譽稱號,2003年退伍后,他便在社區衛生的后勤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至今已有近二十個年頭。
平日里,他用責任心、敬畏心、守護心堅守著后勤管理崗。疫情下,他化身“全能特種兵”,從初期為居家觀察對象回收垃圾,到高峰期承接人員轉送、上門觀察、下派表單、報表制作等多項任務,竭盡全力助力中心為轄區居民筑起“防疫墻”。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十二
郭建林,男,中共黨員,現任長寧區離休退休干部休養所副所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作為退役軍人的郭建林帶頭報名抗疫突擊隊,率領干休所的姑娘小伙們沖上一線。作為區退役軍人局青年志愿者隊協調者,無論是在世貿商城協助企業復工復產,還是在留驗點聯絡組值守期間,24小時不間斷值守,隨時應付各種突發事件,郭建林時刻想著自己是一名黨員、退役軍人,此時就應該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也時刻牢記“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時刻扛起肩上的責任。為此,他在自己的防護服上認認真真寫下“退役軍人局”的字眼,這不是“作秀”,而是源于他對自己工作崗位的一份熱愛與執著,也是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曾是一名軍人,在這場戰“疫”中一定要體現軍人的堅強作風!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十三
馬宗瑞,男,中共黨員,現任區規劃資源局執法大隊四級主辦。
馬宗瑞在部隊服役24年,2018年11月轉業到長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執法大隊任四級主辦。他從戰士、軍校學員到基層干部,轉崗不轉志,勇于歸零翻新篇、嚴于自律強學習、爭先創優當先鋒,無論是做疫情志愿者還是各項工作任務都積極主動,勇于擔當,在本職崗位上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019年底在窗口工作期間,先后出色完成世界銀行組織迎檢考評和業務咨詢、受理及發證等工作,迎接上級“一網通辦”工作考核,爭當窗口優秀服務員,服務對象300余人次,五星好評率達到100%,全年綜合考評為優秀,獲區嘉獎一次。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十四
孫業忠,男,中共黨員,現任上海南勤倉儲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業忠于1974年12月入伍,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退役,33年的軍旅生涯里,他先后參加了1976唐山大地震救援任務、1998年武漢抗洪搶險任務、2003年抗擊上海“非典”抗疫任務,并榮獲三等功2次、團以上嘉獎12次。
退役之后,他積極創辦上海南勤倉儲有限公司、上海飛園酒店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等,吸納了一大批人員就業,并給各地政府帶來大量的稅收收入。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66歲的他雖然身患疾病,但仍然義無反顧,第一時間緊急籌措了蔬菜、水果等30噸生活物資,送至武漢疫區,展現了一名老兵的情懷和擔當。
退役軍人防疫先進個人事跡簡介十五
湯鑫,男,共青團員,現任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
作為一名“90”后退役軍人和檢察“新兵”,疫情期間,湯鑫迅速反應,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48天。大年初四起,他先后參與到新華路街道左家宅居委會口罩預約、防疫科普宣傳、為居家隔離人員配送生活物資等志愿服務,天山路街道商戶復產復工情況排查,浦東機場一線“防疫”等志愿工作中。3月10日,湯鑫在抗疫一線向區檢查院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寫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是我的堅守,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用實際行動守衛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