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2)
小學生《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4
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良好的文明習慣要從小抓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雷鋒日記》 相信每個人不會不熟悉這句話。雷鋒精神像春風一樣拂過了同學們的心靈,播下了樂于奉獻、樂于助人、爭做文明使者的種子。
先人倡導的“仁愛和諧、正義奉公、尚禮守法、崇智求真、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政、刻苦耐勞和精忠報國的優良素質,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傳統美德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同時,優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我們的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這個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古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有負荊請罪的謙讓團結等等。其實,做到講文明、講禮儀并不難。其中一部分同學身體力行,已經成了我們學校一道明禮的獨特風景線。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以一顆明禮的心對待身邊所有的人,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約束我們的言行,做一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好學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禮儀之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美德世代傳承,明五禮、知五恥,對個人是品德修養,融入到社會生活中,是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維系社會正常生活和良好風氣的豐厚滋養。
以“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為精神引領,講道德,樹明禮向善之風,做正直友善的人;講學習,樹艱苦奮斗之風,,做勤勞節儉的人;講健康,樹崇文尚潔之風,做健康開朗的人;講誠信,樹誠實守信之風,做正義坦蕩的人;講秩序,樹禮讓和諧之風,做遵紀守法的人;講奉獻,樹互助友愛之風,做熱心志愿服務的人。
奮發向上,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與大自然拼搏而儲蓄形成的核 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光輝結晶。奮發向上的精神,促進了社會人文的發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進了人類與自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寶貴財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
個人榮辱事關國家興衰,我們切不可“以恥為榮”,更不可“以榮為恥”,要“恥榮分明”。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不能混淆,我們要知榮明恥。“清官執法,不貪權貴。剛正讓誰人都平易近人,潔凈讓誰人都卓爾不群。這成了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 我們的黨,就是憑著奮發向上的革命精神,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帶領人民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新中國,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我們的黨,就是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貴品德,率領全國人民建設新家園,構建幸福生活,懲惡揚善,維護了世界和平。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希望每個人積極努力,為樹立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作出積極貢獻。讓我們共造和諧新風范。
小學生《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5
大家好!我是浮煙山西寺小學五年級的王夢菲,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奮發向上,崇德向善
奮發向上,是中華兒女幾千年來與大自然拼搏而儲蓄形成的核心精神;崇德向善,是中華文明發展歷史的光輝結晶。奮發向上的精神,促進了社會人文的發展;崇德向善的品德,增進了人類與自然、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發展。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寶貴財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沒有奮發向上的精神就會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打退堂鼓,使深化改革的進程受到阻礙,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受到影響,甚至倒退。只有具備了勇于進取、奮發向上精神,才能在碰到困難和挫折時不退縮、不回避,才能積極想辦法、定措施克服困難、百折不撓攻破阻礙,向既定的改革方向挺進。
古人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就是說,無論在何時何處,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于文明的成長。這種支撐的力量,成長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全體社會成員能成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含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維度,既有富強、民主的目標,亦有文明、和諧的理想;既意味著經濟繁榮、政治清明和法治昭彰的社會建制,也意味著遵紀守法、崇德尚禮的社會生態
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所以。我們少年心懷夢想,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家鄉、我們的家國就充滿了希望。作為當代的學生,手握歷史的接力棒更應該銘記先人所倡導的仁愛和諧、尚禮守法、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鑄就了中國人民不屈的精神,形成中華民族的靈魂,培育了民族追求和諧、與人為善、勤儉廉政和精忠報國的優良品格。同時,優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傳承傳統美德的重任。先賢用他們的思想和智慧為我們這個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稱。古人有程門立雪的尊師,有孔融讓梨的尊長,有三顧茅廬的恭敬,等等。
我想,只要全社會、全民族高度重視精神與文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并不斷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會風氣將日漸好轉,國民道德素質會逐步提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指日可見。只要我們奮發向上,每時每刻都保持著一顆“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中華民族就能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和諧美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大同城區十七校四二班的李裕秾同學,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奮發向上崇德向善”創造明天》。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是我們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在這個文明和諧的社會里,無處不體驗著這種精神。因此,在我們身邊涌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個真實的故事吧。
張宏家出生在我市一個幸福的煤礦家庭。可就在她1歲那年,他的父親在井下因公致殘,頸椎嚴重損傷完全喪失自理能力。從此,這個溫馨的家庭沒有了往日的歡笑聲。在他4歲時,母親又悄悄離開了這個不幸的家庭。之后的幾年里,小小的張宏家一直和奶奶、爺爺、父親生活在一起。家庭的不幸,讓小小年紀的張宏家比同齡孩子更懂事。她從10歲開始,就一邊上學一邊幫奶奶照顧父親,喂爸爸吃飯,給爸爸洗尿布,幫爸爸翻身,凡是自己能做到的從來不用奶奶操心。 20年如一日照料癱瘓在床的父親和行動不便的奶奶,用自己樸實無華、感人肺腑的行動詮釋著“孝”的真正含義。
張宏家在最無助的人生路上,把親情作為最持久的動力,給予家庭無私的幫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把親情作為最真誠的陪伴。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背起對父親的愛,背起對家的一份責任,用自己的青春見證——孝心無悔。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中國的傳統美德。
盧梭曾經說過“德行是靈魂的的力量”。我們應該秉承崇德向善的高貴品德,向張宏家學習,做一個道德高尚的少年兒童,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心誠,情真,心正。”誠心對待身邊的每一位人,積極向上努力學習。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任,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學習革命前輩、時代楷模、先鋒少年,身邊普通人的先進事跡。用他們的人格和事跡為我們指明方向,感召心靈,我們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要秉承他們崇德向善的高貴品德,奮發前進,努力學習,爭做德才兼備的有用之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同學們,加油吧!讓我們每時每刻都保持著一顆“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道德心。努力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讓我們揚起“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風帆,吹響號角,奏響樂章,向前進,去改寫自己的命運,去創造美好的明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演講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