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長城建議書格式
文化是民族之魂,國家之魂,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作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些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
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1】
親愛的朋友們:
長城,以其巍巍雄姿、堅強體魄,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凝聚力和戰斗精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義勇軍進行曲》這雄壯嘹亮的歌聲,曾經在反對外來侵略,保衛中華民族生存的抗敵戰爭中,響徹長城內外、大河上下與大江南北。中國人用血肉筑成的長城,打敗了一切外來侵略,保衛了民族與國家的安全。因此,為國奉獻的人民子弟兵被譽為“鋼鐵長城”即是這一偉大力量的光榮體現。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文物,長城歷史悠久、體量龐大、工程宏偉,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長城遭受破壞的情況仍較為嚴重,20x年長城考察公布的結果:明代萬里長城有較好墻體的部分不到20%,有明顯可見遺址部分不到30%,墻體和遺址總量不超過5000華里,長城保護的問題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
從目前來看,對長城的破壞有自然破壞和人為破壞兩種。歷經千百年風雨地震等的侵襲和破壞,年久失修的磚石砌筑城墻和敵樓等墻體建筑,普遍存在著內部結構改變,坍塌隱患很多。很多地方的長城墻體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受損,這些破損的地方基本上都不能得到及時的修復,坍塌狀態越來越嚴重。
人為破壞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取材性破壞。即單位或個人取長城磚、石、土等材料,作為其它建筑材料使用,對長城造成的破壞;
二、建設性破壞。即在城市建設或其它工業、農業、交通等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對長城造成的破壞;
三、旅游性破壞。即在旅游開發和實施過程中,對長城及其環境造成的破壞;
四、修復性破壞。即在對長城進行維修和復建過程中,不遵照歷史的真實,不遵循“整舊如舊”的原則,對長城造成的破壞。
我們真切地希望,通過大家的支持和共同的努力,保護好我們的長城,創造出一幅波瀾壯闊的綠色長城之美麗畫卷。我們期待著長城保護事業得到更多人士的關注;我們期待著披上了綠裝的荒山展露新顏;我們期待著長城區域綠化事業沿著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三效”統一的道路,奮勇向前,取得更大的勝利。
為此,我們倡議:
1.加大現在《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規執法力度,制定一部長城保護的專項法規,把長城的開發和利用納入法制化軌道。
2.提高全社會的長城保護意識,加強文物部門的管理職能。
3.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保護長城區域生態環境。
4.成立長城保護基金,解決長城保護經費不足的問題。
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2】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長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輝煌奇跡,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象征。
戰國(魏)長城遺址是我國世界文化遺產——長城重要組成部分。由宜君縣人民政府發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長城學會、陜西省文物局、銅川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長城保護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共同舉辦此 次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保護學術研討會,旨在落實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 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對長城遺址保護和利用。
為此,我們以“保護魏長城、傳承古文化、共筑中國夢”為主題,提出如下倡議:
一、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倡導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及組織共同參與保護長城遺址,建立健全依法保護長城遺址的體制和機制,將遺址保護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二、 全國長城現存遺址所在單位要相互協作,加強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保護經驗,將長城遺址保護工作向前推進。
三、 人人都來做長城遺址的宣傳者、保護著和傳承者。利用現代媒體全方位展示長城遺址深厚的文化內涵,提高全民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識,守護和建設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
保護長城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托付給炎黃子孫光榮而偉大的歷史重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參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留住文化的根,守住民族的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做出應有的貢獻。
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3】
最近,埃及文物出現“丁錦昊到此一游”的新聞非常的火熱,因為這件事,到處都有人在討論關于保護文物的話題,而這件事情,也引發了人們對保護文物的爭論。
最近,近年來,旅游成了人們一大愛好,有的喜歡登山,有的喜歡觀景,還有的喜歡了解中國歷史古跡,這顯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卻不珍惜文化遺產,甚至破壞文化古跡;在古跡上亂寫亂畫,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亂扔等。總之, 這讓文物古跡受到很大的損害。
為了讓祖國悠久的歷史傳得更久遠,為了讓人們提高保護文物的自覺性,我提出以下幾點保護文物建議:
一、在墻壁上懸掛保護文物的字樣;
二、對隨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罰款;
三、在古跡容易受到破壞的地方修建護欄;
四、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好監督責任,如果看到有人在破壞文物,應該及時制止。
六、家長應該做好監督和教育的責任,不讓小朋友因為自己不懂事,而犯下這些自己不理解的錯誤。
這些,就是我對保護文物的建議了,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到。
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4】
尊敬的汝州市委、市政府:
文化是民族之魂,國家之魂,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建設,多次就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做出重要指示。汝州老煙廠漢墓群的發現,為汝州厚重的周文化歷史又找到了一個現實依據,可藉此建設名揚全國的大型文化項目——周文化廣場。
一、汝州周文化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周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文化。今年7月,汝州老煙廠建設工地發現大量漢墓,數量多達120余座。據明正德《汝州志·古跡》載:“周承休城,在子城東,漢元帝置此縣。光武帝封姬常為承休公,主周祀,即此也。隋曰承休縣,唐改為梁縣。”漢墓群就是在汝州奉祀太廟的周天子后裔姬姓墳墓,若之后能進一步發現承休城暨梁縣城原址,進而發現周太廟,再加上王寨鄉慶陽古城、蟒川鎮周天子墳(赧王墓)、武則天多次幸汝的記載(據史書記載:“武氏出自姬姓。周平至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為氏”。武則天以周氏后裔自居,遂建立大周朝),則汝州城的周文化歷史地位無可撼動。
秦滅東周,以梁城封赧王(今汝州),死后葬于蟒川隨赧王一并東遷。漢武帝封姬嘉為承休公,主周祀于汝州,此后奉祀千年。姬姓主政的周朝壽祚最長,當今八成姓氏出自姬姓。根親文化厚重,汝州周文化廣場建成后,定能吸引世界諸姓華人來汝祭祖;禮樂文化、易經文化影響深遠,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在全世界華人圈舉足輕重,恢復太廟及九鼎,在老煙廠漢墓群遺址建設周文化廣場眾望所歸,若能在汝州興起全國性的周文化祭祀活動,則汝州的歷史文化旅游名城實至名歸。
二、建立周文化廣場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資效益
汝州市委、市政府崇文尚德、開明擔當,是謀大事、創大業的領導班子,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建設。市委高建軍書記在支持傳統文化發展上做了兩個轟動全國譽滿華夏的大手筆,一個是在新鄭推動成立了黃帝拜祖大典,另一個就是風穴寺免門票,廣被全國人民所稱道!
希望高書記高瞻遠矚,在汝州漢墓群基礎上再造一個大手筆——建設周文化廣場,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項目建成后,姓氏文化、根親文化對周室宗親后裔的號召力;太廟天子靈位、九鼎對祭祀文化的向心力;周禮、周易對周文化愛好者的感召力,都將發揮深遠的影響,其對海內外華人宣傳汝州、展示汝州都將是一張光輝的名片;其對姓氏宗親投資汝州,發展汝州都將是一副親情牌;其對周文化愛好者向往汝州、探訪汝州都將是一封感召信。
當前,許多城市都在搶文化,沒有文化也要造,我們為什么要守著文化不做文章呢?若我們不建周文化廣場,則洛陽或其他地方建成后,我們將悔之晚矣。
在此,我們鄭重建議,汝州市委、市政府出面組織召開全國性專家論證會,我們可以協助聯系邀請,共商建設汝州周文化廣場的可行性,若汝州周文化廣場建成,既有重大社會意義,又有重大經濟、旅游價值,則汝州幸甚,人民幸甚,文化幸甚!
以上建議如得不到足夠重視和盡快答復,我們將尋求其他更加有效的保護途徑,責任在肩,不容懈怠!
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5】
棠陰古鎮始建于北宋,距今有900多年的建鎮歷史。鼎盛時期“煙囪三萬六、人口十萬眾”,故有“小小宜黃縣,大大棠陰鎮”之譽稱。棠陰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為保護好先輩留下的鍋底山和白馬洲兩處文物點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真誠地向全鎮廣大群眾發出以下倡議:
1、認真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遵守文物保護有關法律法規,自覺保護文物不受任何破壞和損害。
2、不在文物點保護范圍內進行與保護無關的建筑工程和生產活動。
3、山上不隨意進行開采和砍伐的破壞植被行為,不去栽種任何苗木,果樹,花草等。
4、農田內只能種植正常農業生產作物。
5、積極參與監督和防范不法分子在文物點上進行任何損壞歷史文物遺存的挖掘和盜掘活動。
6、發現有對文物點進行破壞活動的現象立即向公安機關和當地政府報告。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的家園得到更好地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護長城建議書格式相關文章:
保護長城建議書格式





上一篇:共同保護長城建議書最新范例材料
下一篇:保護長城建議書素材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