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1
時光荏苒,逝者如斯。當許多食品儼然成為了眾多傳統節日的“代言人”,我們是否應該在品味之余用心思索其內在的真意?端午節,這個似乎已被粽子承載的節日,其間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同樣值得我們追思。
何為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由己及家,由家及國,由國推及天下,家國一體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端午節之所以能橫跨中華歷史淵源,流傳至今仍興盛不衰,是因為它不僅以家庭為主體,更是以國家為載體,將個人追求與家國情懷融為一體,不但寄托了個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而且展現了我們這個民族對祥瑞的祈求、對國家富強的憧憬。
追思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就要在對先賢的追念中陶冶愛國之情。愛國,是端午的本質留存。屈原,在冷漠、誣陷、迫害交織成的羅網中,為了風雨中的祖國,用“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和“至終不污”的價值取向詮釋了什么是忠貞與正氣?!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愛國情懷的凝結,更應是我們每一個人干事創業的執著信念。如今,我們在端午節時追念屈原的民族氣節和凜然正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唯有虔誠而執著的追思,方能在其懷沙投江的悲憤中真正激勵民族精神的進一步奮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涵養動力。
追思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就要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里修心修身。端午節里蘊涵的家國情懷,一直與詩文相牽。粽子的包裹飄香,艾草的懸掛門楣,龍舟的千帆競渡,雄黃酒的滿杯高舉,成為一代代國人日常生活中修心修身的表達。而“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這一首首散發濃郁詩意情義和家國情懷的詩作,更是另人百誦不厭,思來意蘊綿長。如今,我們追思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更應該在飄香四野的米香和蕩滌山水的槳影里,用深情的吟誦和深刻的體味,去一遍遍溫習那雖久遠卻至純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氣節,使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上不忘修心修身,獲得精神的豐盈和生命的厚重。
追思端午節里的家國情懷,就要在奮力向前的行動中凝聚力量?!凹沂切⌒瑖乔f家”,國是千千萬萬個家情懷的聚集,沒有國家的繁榮穩定和民主富強,就談不上家庭的喜慶和幸福?!靶倥礈?,何以家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精誠感蒼天,浩氣沖牛斗”……回眸歷史的長河,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把家和國牢牢銘記,把詩情與信念執手相牽,以前赴后繼、上下求索,不怕艱險,不畏犧牲的奮進精神,匯聚成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強大精神力量。今日的我們,更應該常思國之興衰,常懷復興之志,凝心聚力、勇敢前行,在行動中成長,在逆境中磨礪,在奮進中突破,用實際作為扛起歷史交給我們的責任,不負人民對我們的重托,從而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形成砥礪前行、勇為擔當的強大合力。
端午節,不僅僅有如美味飄香的的粽葉,爭相競發的龍舟,還有濃郁深摯的“家國情懷”。涵養“家國情懷”,就能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國人使命感,喚發做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不斷為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社會進步凝聚磅礴力量。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這個古老的節日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國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無奈之下在農歷的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他。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樣的精神促使這位偉大詩人縱身躍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顆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心。
祖國母親用她的身軀為我們支撐了一片晴朗的天空,開辟出了一片成長的沃土。今天的我們無需用舍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只需把熱愛祖國這一信念落實到自己日常的行動上: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公德,全面發展,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
今天的我們重拾起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不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嗎?
棕葉飄香,又一個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在品嘗美味粽子的同時,重溫屈原先生的錚錚鐵骨,繼承屈原先生的愛國精神吧!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3
如火的石榴點綴著初夏的陽光,淡霧彌漫成朦朧的溫暖。順著時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們觸到了五月的尾音――端午節。
古老的節日傳載了千年,前人將端午遞送到我們的手中。它依舊保持著古樸的面貌,被歷史沖淡的哀傷凝固成堅定的曲調。
提及端午,浮現在我們腦海的,是這樣一個佇立在浩蕩江岸的背影。他沉默地望了一眼身后的山川,緩合上雙眼,像滄涼的人世告別,寫盡了離騷的屈原,以這樣絕望的方式給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冷艷的句號。
伴隨著屈原投江的悲壯,端午節來到了華夏兒女的生活。后人為端午節的凄涼漸漸注入了愉快的氣息,仿佛想為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著,惜憐著屈原短暫的生命。然而,他的身軀落入汨羅江,化做一股至明至澈的水,他的靈魂,帶著對祖國的赤誠、對百姓的責任,在中華國土上空熠熠生輝。
愛國、責任、忠誠、堅貞――中華民族優秀品質的精神,因端午節的代代傳承,銘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
今天,端午的氣息正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屈原的靈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佇,向我們宣讀著的誓言,抬起頭,望向天,對著他堅定地眼神,讓我們也大聲呼喊:屈原你的品格讓我們敬佩,我們的人生,是你指明了方向。
愛國、責任,我們并不陌生。
某某地震,所有的中國人民的在行動,慷慨捐獻自己的心血,向災區的人民寄去溫馨的牽掛,滿目瘡痍的土地,因為我們的心手相連而風貌重現。
某某奧運,從曲折的火炬傳遞到精美絕倫的開幕表演,從國家領導到人民群眾的全員參與,積極配合,為某某奧運空前絕后的精彩,鋪墊了一條奪目的階梯。
這是愛國、是責任,是每個中國人都應具備的精神。
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凝結在一起,引領著中國走向強大。而責任,則讓我們的生命煥發光彩。責任存在于生活的點滴,不僅有對同學、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對于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對老師、父母殷切希望的答復。
會考即將來臨,絢爛的未來正等待我們觸及,二十幾天的艱辛,汗水將會換來成功的喜悅。在端午節燦爛的陽光下,伸出雙手,展開雙臂,深呼吸,向天空呼喊出自己的信心:不拋棄,不放棄!憑借對父母老師和自己的責任,邁出夢想的第一步。
端午,是屬于我們的節日,讓千古傳承的信念,在我們的花樣年華中永不淡卻。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4
農歷五月五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夏節、浴蘭節、女兒節等。端午節的活動豐富多彩,主要包括龍舟競渡、踏百草、插艾子、驅五毒、飲雄黃酒、掛香包、系五彩絲線、吃粽子等。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并稱中國三大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那些古老的習俗至今有還多少人能說上來?現今社會,如果問到“情人節”、“520”、“雙11”,我想很多人,甚至小朋友們都能與你聊上幾句,但如果你問起中國三大傳統節日的由來與習俗,我想可能不少人抓破頭也只是含糊其辭,敷衍塞責兩句,追本索源,這與我們的社會風氣不無關系。近年來,受西方文化和網絡文化的影響,年輕人開始熱衷于一些所謂的節日,比如“520”,又比如“雙11”,這些節日有多少意義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更多是商家們為盈利而想出來的,但是,當它們開始充斥我們的生活,我們就不能不引起重視了。
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我們逐步遠離“傳統”,追求“新潮”。但是我們追求的“新”究竟有何存在的價值,值得我們深思。與之相比,傳統節日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就比如說端午節。我們過端午節首先是扶今追昔,紀念先賢。因為先賢“與國共患難”的慷慨。其次則是追本溯源,文化認同。端午節與華夏文明血濃于水,我們過端午節是從文化源頭里尋找到根脈和認同,我們不僅要過端午節,還要過得豐富多彩。最后則是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傳統節日是炎黃子孫的共同回憶,是中華民族的印記。從震天響的龍舟呼號里,我們能聽到堅毅;從撲鼻香的竹粽濃味里,我們能看到柔情。毫無疑問,這都是中華民族的品格。我們有責任延續和傳承傳統文化節日,只因在我們根深蒂固的民族魂魄里流淌著沸騰的龍之熱血。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 ,賽龍舟。今年的6月12日是農歷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么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身,就有了后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團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于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戶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 、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圣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寖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06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么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著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著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并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徹徹底底的輝煌起來!謝謝大家。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發言稿相關文章:
1.端午節發言稿
有關端午節家國情懷演講稿





上一篇:公司學校端午節演講稿
下一篇:華夏民族端午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