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研修反思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老師也是要繼續深造的,那么關于初中美術研修的反思要怎么寫?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初中美術研修反思,歡迎參考。
初中美術研修反思篇一
10天的遠程研修在充實和忙碌的學習交流中漸漸落下了帷幕。原以為10天的時間很漫長,沒想到竟是如此短暫。或許,一件事情當你用心投入地去做的時候,往往就忽略了時間的流逝。
在這10天里,我每天一大早風塵仆仆地趕往學校,和教研組的老師們一起觀看課程視頻、認真傾聽專家們的真知灼見和專業引領、仔細研究優秀課例,然后一起研討總結,根據自己的學習感受和課堂實踐認真完成作業。同時,遠程研修還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各地市的老師們可以共同切磋和交流,互相學習對方好的經驗,互相啟發心智,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地釋放彼此的智慧和感悟。
令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在我的努力下,我精心完成的作業多次得到指導教師的指教推薦和省專家的關注指導,還有一篇被推薦為資源。在此,非常感謝專家和老師們的鼓勵和指導,讓我對自身的專業化成長有了更多的思考。從優秀教師的課例及推薦作業中我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總結到此,就簡單說說我的幾條反思吧。寥寥幾句點到為止。
1、親其師,信其道。
要先做一個令學生喜愛、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然后學生才能愛屋及烏的喜歡上美術課,才能在美術課堂上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和藝術實踐。就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時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作為師生關系的注解,讓老師“樂教”,學生“樂學”。
2、教學相長,不斷創新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并把這種意識也傳遞給學生。只有師生共同學習和成長,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資源和潛力。“一人一世界”,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這個世界獨一無二的“作品”,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他的閃光之處,教師要練就一雙“慧眼”。
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研究和創新,加強美術學科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再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而是鼓勵在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和思維碰撞產生的火花。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習方式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
3、善于合作,共同發展
教師一個人的個體發展是有局限性的,一個人的智慧難抵群體的智慧。合作意識和交流溝通的能力對學生很重要,但對教師而言尤為重要。一個善于與別人合作、善于向別人虛心學習的教師,善于與人交流溝通的教師,在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會步子邁得更穩,成長得更快。
最后,以這樣的一句話結題:一個人走路可以走得很快,但結伴而行才能走得更遠!
初中美術研修反思篇二
通過此次研修,領我深感美術愉快教學的重要性,并且有了一些自己的認知與領悟。
愉快教學,簡單地說,就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在愉快中鍛 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在愉快中培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關于“愉快教學”,古今中外不少有見識的教育理 論家都有過許多精辟的論述,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樂之者”。這里所說的“好”與“樂”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愉悅的心理,一種力求認識和創造的傾向。古羅 馬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提出“寓教于樂”理論,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與“樂”的辯證關系:教寓 樂中,樂為教存。它不但對文學創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啟迪。周恩 來在談到關于文化教育時,就曾強調“寓教于樂”,要求在無窮的樂趣中蘊入深刻的教益,以獲得最佳的教育 效果。可見,有關愉快教學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導的一種教學藝術。
初中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 力都是十分有益的。科學實驗也已證明,學習美術能使右半腦得到鍛煉,這對于促進人的智力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受到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銳、細致、準確、完整,對形狀的區別、明暗的判斷、空間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較高。它對從事社會職業,比如工業、農業、教育、軍事和科學研究等都有極大的 好處,對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挖掘人類的潛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但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 都是實行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除有關部 門切實抓好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上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探索美術 教學的新路子,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 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初中美術教學工 作,圍繞著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一)教師的教態應親切自然, 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著直接或間接 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悅色,會給 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 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 。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 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 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 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 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 才有利于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于枯 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 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上《圖案基礎——寫生變化》一課 ,在講解“變化”的幾種方法過程中,我同時在投影上用彩筆畫出簡化的魚、兔子,幾何化的松鼠、青蛙,夸 張的小豬、梅花等,這些簡練的圖案激發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每畫完一個圖案,學生們就不由自主地說出“松 鼠!”、“青蛙!”、“小豬!”等等,課堂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講添加法時,在魚身上添加蓮花,在梅花 上添加喜鵲,再問學生有什么寓意?學生經過思考,可回答出“連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這樣,學 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但掌握了“變化”的幾種方法,而且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創造力有了進一步的 提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時,通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 直觀性很強,很適合水彩畫的教學。但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續”地示范、講解、輔導 ,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 作畫過程拍錄好,并配上優美的音樂及解說,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像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 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里沒底的同學也可跟 著老師的示范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在張弛有致的和諧節奏中 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
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三)重視導課和結課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的一節課,從開始就應引人入勝,讓學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對新課產生興趣,因此對新課的導入應作 精心的設計。導課是一種教學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的 設計。
例如,在上《色彩與感情》一課時,我從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顏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緒的幾個 生動例子導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為新課的展開作好了輔墊。
上《標志設計》一課時,正值香港回歸之際,我在課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圖案,上課開始時 即把圖案亮出,逐個提問:這是什么標志?它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么深刻含義?學生發言踴躍,興致很高, 導入新課的同時,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先問學生是否游覽過漓江?游覽漓江有什么感受?然后放《 桂林山水》的風光錄像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就生活在這人間仙境里。再問: 作為桂林人,難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鄉美景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導入使得學生躍躍欲試,同時增 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真摯感情。 一堂完美的課,不僅開始要引人入勝,而且結尾也要精彩,余味無窮,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回憶,激起對下 一次課的強烈欲望。 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是這樣結課的:“今天我們學習水彩畫的基本技法,畫了一幅水 彩風景畫——美麗的桂林山水。星期天,你可以背上畫夾去寫生,去把桂林這人間仙境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 畫,回來對你的親朋好友說:桂林真的很美,桂林是我們的家鄉,愛護要靠大家,桂林的山美,水美,人應該 更美。”這樣的結課使學生感到“言已盡而意無窮”。教學藝術是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創造性和審美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組織 教學活動和運用教學方法時應有獨特的創造性,教學才會成功,才能形成一種活躍、生動的教學氣氛,給學生 一種真正的藝術審美愉悅的感受。
(四)重視輔導環節,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輔導是教師對每個學生在完成課堂作業過程中的具體指導。輔導在美術課堂教學各環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術課一般要求教師在15—20分鐘之內作少而精的講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鐘是學生作業。所以,輔導在 美術課堂中所占的時間最多,教師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師應根據本節課所授內容,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讓 學生在練習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溶進自己的審美情趣;對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給予點撥 ;對個別作業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啟發提示;對好的作業,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可讓該生談談其作業的構思、 方法等,使其他同學從中得到啟發。由于作業時間較長,課堂氣氛容易顯得沉悶,為使學生保持一種愉快狀態 ,作業時可用錄音機播放一些優美抒情的音樂。經實踐,音樂用于輔導環節,效果很好。通過音樂情景激發學 生情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思維活躍了,課堂結構也優化了。在教學中把音樂和美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優 美的音樂伴隨著美術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來感染學生,調動學生追求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激情,從而 達到培養學生作畫興趣和愉悅心理的目的。
初中美術研修反思篇三
年全國初中美術教師遠程研修開始了,教師遠程研修平臺可以說像一扇窗口,讓我眼界更加寬廣,教學思路更加清晰。通過觀看專家講座、答疑,大家一起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的學習,我真是受益匪淺,對以往一些困惑的問題,在這次學習中都找到了答案。
一、更新理念
開闊眼界
通過這次研修學習,使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美術新課標和新課改理念,更好的、準確的把握新教材,都有很大的幫助,感受很多。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努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二、深刻感悟
實踐運用
通過研修教師對情境教育特質及其獨特優勢的講解,我深深的認識到一堂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多么重要啊!當我再次設計課堂情境時因課而定、因人而設、因情而導。例如引導學生以“我為校園添色彩”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布置同學們到校園里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校園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于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體育場能體現校園的生龍活虎景象美;有的說寧靜的小花園美;有的說幽靜的晚自習夜景美……
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并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校園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三、轉變較色
與時俱進
在這次學習中,網上遠程培訓也為我們美術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我們之間相互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對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研修活動已經結束,通過活動我的新課程理念得到了提升、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在新一輪課改實施中,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抓住時代的脈搏,爭當課改的排頭兵,做人民滿意的教師。遵循“平等交流、和諧共進、優勢互補、全面提高”的理念,勇敢的走在教育的前沿,用過硬的教育教學本領回報我們的家鄉父老和渴望求知追求真善美的孩子們。通過這次研修,讓我深刻的感受到“教育也是一項技術活,不僅需要豐厚的教學技能,還需要出奇制勝的教學設想和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當你把握住被教育者的興趣點時,說明你已經叩開了教育之門,但要獲得最終的成功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探索。
初中美術研修反思相關文章:
★ 初中美術研修反思
初中美術研修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