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實用范文>導游詞大全>湖北導游詞>

    2020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5篇

    時間: 鄧茵0 分享

    湖北省,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地處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小編為大家帶來湖北導游詞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大家此行的導游王承松,大家可以叫我王導或是直接叫我的名字,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武漢,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華中重鎮,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長江和漢江交匯于此,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又稱“江城”,而梅花也是武漢的市花。接下來我帶大家瀏覽的是坐落在東湖之濱的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是一家國家級博物館,館藏文物20余萬件,接下來大家就憑手上的門票跟隨我進館去參觀吧,

    現在我們正前方的是博物館的三座主要建筑,如果從高空俯瞰,他們呈現一個品字形的格局,一主兩翼,中軸對稱,具有濃郁的楚文化建筑風格。位于我們左手邊的是楚文化館,中間的是綜合陳列館,右邊的是編鐘演奏館,下面請大家跟隨我進入楚文化館參觀。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楚文化館,館內的這面墻展示的是楚國特色的漆器文化,大家看到了中間的那個符號了么?可以猜一下它是什么字,它是一個“水”字,周圍的是四個字是“太一生水”,出自荊州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簡上,其大意講述的是宇宙生成的先秦道家理論。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是在荊州出土的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大家可能會問,為什么越國的國王佩劍為什么會在楚國呢?目前歷史學家有兩種觀點,一說是作為楚越兩國連姻的嫁妝帶到楚國來的,另一說是楚國發兵攻打越國時作為戰利品帶到楚國來的,這把劍因為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時期越國高超的鑄劍技術。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第二件鎮館之寶,位于綜合陳列館的曾侯乙編鐘,出土的文字材料說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國諸侯王,編鐘是1978年于隨州出土的,隨州在古文獻記載中屬隨國,為什么在這里會有一位曾國國君的墓出現呢?歷史學家們考證出曾國和隨國的姓氏、疆域、年代等均相吻合,所以得出了曾和隨為“一國兩名”的判斷,但是因為沒有直接證據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曾侯乙編鐘已經被列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全套編鐘共65件,分三層,每件銅鐘敲打正面和側面能發出兩個不同的樂音,被稱為“一鐘雙音”,也許是鑄造過于復雜的緣故,漢代以后編鐘的制造技藝就失傳了。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第三件鎮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這個梅瓶的形狀,肚子很大口很小,這就好比我們做人要想成功,第一肚量要大,就是我們常說的宰相肚里能撐船;第二守口如瓶,俗話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這是一件在湖北鐘祥明代郢靖王墓出土的元青花精品,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早期是用來裝酒的容器,后來因為體形似“窈窕淑女”的身姿,而漸漸轉變為陳設觀賞用的藝術瓷。

    現在在我們面前的是第四件鎮館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鄖縣人的年代非常古老,地質年代早于北京人,與藍田人的年代相當,但鄖縣人化石在體質上卻顯示出許多早期智人的特征,這一發現,改變了人類起源非洲的傳說,也是湖北首次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各位游客,今天下午的參觀就到此結束了,感謝大家在參觀瀏覽過程中給予我的支持和配合,也歡迎大家對我的導游服務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希望以后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平安,謝謝!

    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2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炎帝神農故里景區的一名導游,我叫___,大家可以叫我小_,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游覽神農故里,游玩中,大家有什么需要和建議可以提出來,在可能又合理的情況下,我會盡全力滿足大家,同時預祝各位玩的開心,游的盡興。

    炎帝神農景區是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位于隨州城北18公里,乘3路公汽18分鐘即到,是連接316國道和漢丹鐵路的一條紐帶,交通十分便利,區內設施齊全,我們偉大的民族始祖炎帝神農就誕生在這烈山石室里。炎帝神農是中國上古時期一個強大、先進的氏族部落首領,有他開創的新石器時期的原始農業,是人類有游獵走向農業,有蒙昧走向文明。因此,他和另一個先進的氏族部落首領皇帝軒轅氏先后創造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開創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新紀元,被海內外炎黃子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炎帝神農牌坊,它是炎帝神農故里的大門,牌坊高8米,寬10米,四柱三間四樓式,雕梁畫棟,盤龍繞鳳,橫匾上雕刻著“炎帝神農故里”六個金色大字。經過橫跨在龍脈河上的神農橋,就進入炎帝神農文化廣場,廣場由前后烈山門和四角角樓及四面文化長廊組成,廣場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廣場中央巍然屹立著高9米的漢白玉帝神農雕像,他左手執五谷,右手拿靈芝,傲然挺立,氣宇軒昂,象一棵搏風擊雨的不老松。在廣場四周的文化長廊里布展著中央領導和海內外名人名家到此參觀時留下的墨寶。

    穿過文化長廊,就到了神農紀念館,紀念館有五個展廳。

    第一展廳,懸掛著炎帝神農的巨幅油畫像,兩旁配著“華裔仰始祖,天晴賴奇功”的對聯,在大廳左面懸掛著神農祭文,展廳中央陳列著炎帝神農烈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方案模型。大家請看:這是神農大道也就是316國道,在國道旁邊的是神農牌坊,我們穿過神農橋,就到了神農文化廣場,這里是我們所在的位置——神農紀念館。

    現在我們來到文史展廳,也就是紀念館的第二個展廳,從歷山歷史沿革表中可以了解到:歷山舊時期稱烈山,排列的“列”,因從隨州至棗陽之間有九十九重山崗,依次排列非常整齊,故為排列的“列”,稱“烈山”,西周以后稱歷山,它們在讀音上一字一聲之轉變,作為通假字之通用,一直沿用至今。大家請看這邊,這是神農功績的圖片,在遠古時代,古代的先民認為走禽是難以久養的,不知道耕種。于是,神農斫木為耜,揉木為耒,制造生產工具,發明了犁和耙,那時的青年到丁壯時,還不知道耕種,而神農自耕以教天下。神農在烈山驅獸,放火燒山,刀耕火種,而天下食之,男耕女織也分得非常清楚,故天下有受寒者,而神農自織,以道民也。

    接下來,我們來到謁組堂,里面懸掛著神農畫像,兩邊對聯是“華裔仰始祖,天下共烈山”。四周布展烈山五姓宗親會的會旗和會徽,這是我們專門供游客朝拜炎帝神農的地方,各位可以去祭拜一下我們的祖先,讓神農的靈氣保佑我們,從紀念館出來,順著九龍山蜿蜒的大路,前去拜謁神農的出生洞,神農洞座落在九龍山的第七座山的東麓,現建有古式四合院的小型廟堂。首先看到的是廟中大門兩旁“古洞載日月,神農傳九州”的對聯,表明了炎帝生于此地,并在此傳揚古代文明之意。大家請隨我前行到神農洞的院內,大家第一眼所見的就是院中央的這個香鼎,這兒每天煙霧繚繞,每逢初一、十五,尤其是炎帝生辰祭日,海內外炎黃子孫紛紛前來憑吊,感謝其植五谷,嘗百草的功德,都來朝拜,祈求祖宗保佑。香鼎左邊的這個洞府就是我們的祖先,炎帝出生的地方——神農洞,洞門半天,可以看見古洞的幽深,由于歷史的久遠,歲月的滄桑,這個洞現在只有幾米深,說到神農洞,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盤古開天辟地的時候,龍被分到天上,蟒則留在了地下,地下有九十九條蟒,經過七七四十九萬年的修煉,想升天為龍,但龍總歸是龍,蟒仍是蟒,蟒升不了天,,這升不了天的九十九條蟒,因此就在人間興風作浪,危害人間,玉皇大帝知道后,就派天兵天降搬來九十九座大山,把那九十九條蟒鎮壓在山下,一字排開,就成了現在的隨州至棗陽之間九十九重山崗,玉皇大帝還不放心,又命東海龍王把他的九個兒子派出鎮守這九十九條蟒,九個龍子遵從父命,來到鎮壓九十九條蟒的地方,選中了中間的九座山,住在山中,所以這九座山又叫九龍山或九烈山,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九龍山之一的洞天山,也就是七龍子所住的山脈。

    又過了七七四十九百年,九龍山下住著一個氏族部落,這個氏族的首領叫少典,少典的妻子是嬌氏的女兒,叫安登,安登是一個漂亮的姑娘,她天天上山放養和采集食物,一天,她趕著羊群,提著籃子上山了,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安登來到山上,頓時覺得心曠神怡,看著紅的花,綠的草,不一會,籃子就被裝滿了,此時,太陽還沒有當頂,安登就想:找一個地方歇一會吧,她順著彎彎的山路,穿過樹林,在半山腰發現了一個洞穴,洞很寬敞,洞口邊盛開著艷麗的映山紅,好奇心驅使她進入山洞,洞里清爽怡人,安登放下籃子,依著洞壁休息,不一會就睡著了,這洞原來是七龍子住的地方。因為九個龍子鎮蟒有功,王母娘娘把他們請到瑤池參加蟠桃宴會,七龍子多喝了點酒,回來后把洞門打開透氣,自己卻睡著了,第二天醒來,發現洞口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彎彎的柳葉眉,挺直的鼻梁,紅紅的小嘴……看著看著,七龍子頓生愛意,抱起安登就和她親熱起來……,事后,七龍子深感后悔,回龍宮向父親請罪,再也沒有回來,而自此以后,安登就感到肚子有一個什么東西在跳動,九龍子和她親熱的場景也屢屢出現夢中,每天她都去洞口坐一坐,一天,她走向洞里,發現里面很寬很亮,有石床、石凳、石桌石碗,是一個居住的地方,于是她住進了山洞。第二年,又是一個山花爛漫的日子,安登在洞中生下了一個七斤重的肉球,這時只聽“砰”的一聲,肉球炸開了,從中跳出一個胖小子,安登給他取名叫“石年”,這個石年就是后來教種五谷,品嘗百草的神農了,這個洞后來叫“神農洞”。

    好了,各位朋友,參觀游覽了炎帝神農故里,使我們了解到我們偉大的始祖炎帝神農用自己的雙手和簡陋的原始工具,含辛茹苦,無私奉獻的創業精神,為人類文明大廈奠定了基石。那么我的講解也就先到這兒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大家對我的服務有什么不滿意之處請指出來,你們的提議是我工作的財富,現在請大家自由活動,20分鐘后我們在炎帝神農像前集合,祝大家玩的開心,謝謝!

    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湖北大學旅行社的導游員小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導。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并有所收獲。今天我將和大家一起走進湖北省博物館,徜徉于歷史的長河中,看荊楚風云,聽古曲清音,與古人對話。

    湖北省博物館位于武昌東湖之濱,占地面積9100平方米,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同時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覽歷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

    首先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下湖北省博物館的歷史,他籌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并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

    他擁有著屬于湖北獨特的文化特色,大家知道我們武漢市楚文化的故鄉,所以該館建筑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這三個館分別是在99年、20_年和20_年對外開放的。

    省博共收藏文物約70萬件,四大鎮館之寶為: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可是由于今天時間的關系我們就只能重點游覽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好,說話間我們現在來到的展有越王勾踐劍的楚文化館。請大家跟緊我的腳步。

    楚文化館作為湖北省博物館展館的一翼,于20_年12月建成開館。楚,既是國名,又是族名。楚國在公元前220_年被秦國滅掉,立國約有八百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湖北發掘了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現了楚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楚文化作為先秦時期的一個區域文化,獨具一格、自成一體、博大精深,是構成先秦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展覽分為八個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區出土的楚文物精華,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輝煌。 那么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該劍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號楚墓。劍全長55.6厘米,劍格寬5厘米,劍型挺拔、莊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劍身上面滿飾黑色菱形暗紋,劍格的一面由綠松石鑲嵌,組成美麗的圖案,另一面則鑲嵌著藍色琉璃,整個裝飾顯得典雅、華貴。靠近劍格處有兩行錯金鳥篆銘文,內容為“越王鳩淺自乍用劍” 。“鳩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準確無誤地標明了劍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們知道面對的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插在木質劍鞘里,出鞘時寒光閃閃,耀人眼目,劍刃薄而鋒利,令人贊嘆不已。平時我們只是在電視里看到閃著寒光的劍,今天大家可以一飽眼福了。

    經現代儀器分析測定,勾踐劍為青銅鑄造,其主要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劍脊的含銅量高,劍因此而具有較強的硬度,劍刃含錫量高,劍因此而更為鋒利。越王勾踐劍是一把采用復合金屬鑄造工藝制作的青銅劍。復合金屬鑄造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合金冶煉技術方面的重要創造,其工藝過程大致是先澆鑄含銅量高的劍脊,然后再澆鑄含錫量高的劍刃。大家知道銅的熔點高于錫,按熔點高低依次澆鑄,既不會使先澆鑄部分熔掉,又可將兩部分復合為一體,使劍剛柔相濟,既堅韌有加又鋒利無比。也許大家在見到越王勾踐劍之前,就已聽說此劍削鐵如泥,這并非夸張之說。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用這件國寶去削鐵,但我們在稿紙上測試時,驚奇的發現提劍輕輕一劃,便有數十張紙破開,真可謂名不虛傳,不愧為古代工匠巧奪天工的杰作。

    越王勾踐劍作為建國以來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當之無愧的原因,不僅在于劍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絕倫的工藝價值,還由于劍主人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顯赫的經歷,那便是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在位期間,正值個諸侯兼并戰爭連綿不斷的春秋晚期。地處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多年彼此征伐,互攻不休。越國當時在楚國的幫助下迅速的強大起來。越王勾踐曾經戰勝吳軍,吳王闔閭受傷而死。闔閭死后,其子夫差繼位,立志為父報仇。公元前496年,吳王夫差率精兵攻打越國大獲全勝,使越王勾踐淪為階下囚,被吳王扣押了三年。越王勾踐在忍受了三年的屈辱生活后回到越國,在大臣范蠡、文種的輔佐下,臥薪嘗膽、勵志圖強,用艱苦的生活磨練自己的意志。每天夜里,他睡在柴堆上,意志消沉時,就嘗一嘗苦膽以激勵自己,經過十年忍辱負重、十年韜光養晦,終于使越國由弱轉強。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率精兵滅了吳國,迫使吳王夫差以劍自刎,并進而成就了越國霸業。

    他發奮圖強的精神經過兩千多年來許許多多仁人志士的繼承和發揚已經匯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寶庫。

    越王勾踐劍,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越王青銅兵器中唯一一件與勾踐有關的文物。它的出土曾引起我國文物、考古、歷史界的廣泛關注。在對越王勾踐劍的深入研究中,出現了有關越王勾踐劍的兩大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的第一個難解之謎是,地處長江下游的越國國君勾踐的自用劍,為什么沒有留存于越國故地,卻出土于千里之外的楚國貴族墓葬中?相信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就已經有所察覺并有此疑問。一部分學者認為,這柄珍貴的青銅劍是在楚國滅亡越國的戰爭中,被楚國國君繳獲作為戰利品而流入楚國貴族之手的。而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江陵望山1號墓的年代在楚滅越之前,因此,勾踐劍不可能是戰利品,而更可能是楚、越聯姻的禮品。據史書記載,越王勾踐的女兒確實是楚昭王的寵姬,勾踐劍也有可能是作為嫁妝入楚的。兩種觀點,誰更符合實際目前尚無定論。

    越王勾踐劍的第二個難解之謎是千年不銹之謎。它埋入地下兩千四百多年為何不生銹?根據現代科學測定,劍的表面大部分地方含有不同程度的硫化銅。硫化銅可以防銹。因此,有的專家認為,當時人們已掌握了運用硫化銅進行表面防銹處理的先進工藝,這是越王勾踐劍之所以千年不銹的根本原因。但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卻認為,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密封條件,并且浸泡于酸、緘適度的中性水中。專家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孰是孰非?又是一個難解之謎。

    越王勾踐劍以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和工藝價值,無可辯駁地展示出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越王勾踐劍曾作為首批文化使者東渡扶桑,赴日本展出。展出期間引起了日本國內巨大的轟動。當時擔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先生,對這件中國文物珍品表示了極大的興趣,并給予高度評價。日本《朝日新聞》社除廣泛宣傳報道外,還特意要求復制了一件,陳放于該社陳列室中,作為永久的收藏。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古文字學家郭沫若老先生在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時見到這件文物珍品后,感慨萬分,曾賦詩一首:

    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

    銀縷玉衣今又是,千秋不朽匠人心。

    兩千四百年前,我們祖先用智慧、血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古代文明。作為今人的我們,應該繼承先人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再創造出新世紀的現代文化,向世人證明中國無愧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美譽。

    好了,朋友們,湖北省博物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這次歷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來臨。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4

    今天我將陪同大家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十大博物館之一,它位于武昌東湖之濱,占地面積5.1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9100平方米,其中陳列大樓面積3000平方米,實際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館內藏有歷史文物20多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00余件,國家級文物16件.陳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銅器,盛楚時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時竹簡,歷史名人字畫,隕縣猿人,長陽人齒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銅編鐘,越王勾踐青銅劍,吳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圖等珍品舉世矚目.湖北省博物館是武漢市建筑規模最大,館藏最多的博物館.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省博的入口處,湖北省博物館這幾個餾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題寫的.大家請看那邊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編鐘陳列館,它是我國迄今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功能最完備的古樂器陳列館.想必大家都非常想聽一聽這天外來音.我們不妨先去參觀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夠的時間再來欣賞編鐘音樂.大家請隨我往這邊走,現在我們來到了今天主要參觀的一個展廳,曾侯乙墓展廳.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槨(guǒ)室模型,它分為東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個門洞是用來連接各室的,其形制有點象我們現在住房的三室一廳.東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銅禮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銅編鐘就是從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館,北室放有兵器,車馬器,竹簡等.

    曾侯乙墓是鑿石為穴的豎穴式墓葬.整個墓室東西長21米,南北寬16.5米,總面積220平方米,據殘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約為13米,這與同時期的墓葬相比規模是較大的.

    如此規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誰呢?我們在出土的青銅器上共發現了‘曾候乙’三個字208次。所以我們斷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請看這個,它是根據墓內頭骨制作的墓主復原像,我們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約42-43歲的男性,其顱骨特征與中原商代人種特征最為接近。

    接下來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鶴。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鶴身和鳥翅膀組合而成的是人們想像中的一種仙鳥。它出土時在主館的東面,頭向著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領墓主人的靈魂升天或祈求神靈保佑吧。它的鑄造工藝考究,頭顱和鹿角鍍金裝飾,脊背和雙翅周邊鑲嵌綠松石,但因為年代久遠我們已經不能再見它的光彩了,但是我們仍然能夠通過它獨特的造型想像出當時的青銅鑄造技術已經相當發達了。

    請大家隨我繼續往前走。這里陳列有許多當時貴族們吃飯用的食器,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國古代食器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它不僅僅是食器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禮器。先秦時期人們對鼎是特別重視,在祭祀天神、地邸[dǐ] 、先祖等重大儀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糧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蓋鼎等很多種,在眾多的鼎中,正鼎的個數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組合往往是用鼎者財富、身份、權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主要的就是內外能夠反映禮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們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貴。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動中與鼎配合使用。[周禮]規定,在儀式中,貴族按其身份等級享用單數的鼎和雙數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銅簋正好與他身份相符。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為國寶級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銅冶煉技術是我國先秦文明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商代就已經成熟,周朝繼續發展,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銅器群正是這個巔峰時期的代表。

    大家看這里,它叫鑒缶,是這個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較精美的禮器,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莊凝重,周身滿飾蟠璃紋飾,四個足是昂首張口的怪獸,鏤[lòu] 空的孔蓋是繡雕夔[kuí] 龍。其實它不僅經看而且還有妙用呢!使用時,先用這四個環把中間的缶拉出來,在鑒里放入熱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鑒中,鑒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溫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樣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這里還有一個過濾器是用來過濾酒中的殘渣的,各位是不是要驚嘆于古人的創造力了呢?

    下面我們將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編鐘陳列處了,編鐘是我們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家看,這個龐然大物就是編鐘了,它是整個墓里最為壯觀驚人的,這個巨大的鐘架是銅木結構,呈曲尺形,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 蔚為壯觀。六個青銅佩劍武士和八根圓柱承托著七根彩繪木梁構成曲尺型鐘架。架及鐘鉤共246個構件,鐘架分為三層八組懸掛有65件青銅件。上層是三組紐鐘,共19件,中層為三組鏞[yōng] 鐘,共33件,下層為 大型鏞鐘兩組,共12件。大家數一數,下層是不是多了一口鐘,而且它還與其他的鐘不同?那是楚王博鐘,為了紀念他們的情誼,便拿走了原來懸掛在那里的輜[zī] 鐘,而把它懸掛在下層居中的位置。編鐘是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跡。首先它是一鐘雙音,按照鐘體上的標音銘文所示,分別敲擊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一口鐘能發出相差三度的兩個音。那么一鐘雙音的奧秘在哪里呢?大家請看編鐘的兩側有棱,發音時,棱和對鐘起到不同的阻隔作用,所以就出現了一鐘雙音的現象。另外角鐘還有一個優于普通圓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長,這樣才能奏出旋律優美的音樂。全套編鐘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響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個八度音程,它把宮商角紫羽五音發展成1234567七個音階,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現在大家是比是特別想聽一聽這天外來音呢?我們在旁廳設有編鐘演奏廳,現在大家可以去領略一下了。到這里我的講解就結束了,現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聽一下編鐘演奏,然后再自由參觀,湖北省博物館除《曾侯乙墓》、目前還舉辦有《楚文化展》、《鄖縣人》、《屈家嶺》、《盤龍城》、《書寫歷史》、《秦漢漆器藝術》、《梁莊王墓》、《古代瓷器專題展》等十多個展覽,大家可以隨意參觀。12點我們在省博的大門口集合,祝大家玩得盡興游的順心。

    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5

    “上有寶光,下有西園,北有碧云,中有歸元。”歸元禪寺位于武漢漢陽翠微峰下的翠微路西側,與古琴臺相鄰。言“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歸元寺寺名即來源于此。歸元寺原址為明代的私人花園,到一六五八年,由園主布施給化緣和尚在此修造了三座小塔,塔中掩埋無主的尸骨。后來蛻薪鄧財物修建寺廟,又經歷代陸續重建,遂成為今日的格局。現歸元寺建筑面積二萬多平方米?

    主體建筑分內外兩院。外院主要由門樓、庭院、池塘組成;內院由北院藏經閣、中院大雄寶殿及南院羅漢堂三個主體建筑,以及天王殿、地藏王殿等組成。歸元寺給人的一個突出印象是它的建筑風格與其他寺院不大一致。它不具有整齊對稱的宏大格局,卻略顯雜亂。原來,初建寺院時,化緣的和尚無法在短期內湊聚足夠的錢財做整體安排。有錢時就趕快買地搶修,否則等到錢籌集足夠時,周圍構想中的地方則已被別人搶先買了。和尚們不得已,只能夠有一筆錢就修一處。山門朝東,建筑物卻由南向北逐次側進。與一般大叢林相比,歸元寺“百尺茂林,千桿修竹,紅分日剎,綠繞云房”,多彩多姿,秀麗宜人。

    經過荷葉滴綠、蓮花盛開的蓮池,就是大雄寶殿,殿內釋迦像兩旁是海島觀音,以及二十四諸天等像,放置在一個傾斜的面上,工藝水平極高。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釋迦像前供桌的垂簾,它不是一般的紡織物,而是木刻而成的木質垂簾。垂簾古樸典雅造型獨特,有較高的欣賞價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向北而行可到藏經閣,其建筑壯麗,裝飾典雅,是歸元寺收藏文物的寶庫。閣內藏有清一套和貝葉真經、牙雕或銅鑄佛像,俱為珍品,此外尚有國外贈送的佛事文物若干。正廳陳列了一座緬甸玉雕釋迦佛像,十分精美。

    藏經閣向西,繞過大士閣,南行至南院的羅漢堂,進入內室,可以看見呈”田”字形排列的五百羅漢。它們起伏坐臥,喜怒哀樂,各具姿色,各富特色,或盤腿端坐、或抱石問天、或研讀佛經、或驅除邪魔,動作各不相同,有的勇武、有的溫和、有的天真憨坦、有的飽經滄桑,表情個個有異,有的在怡然自得地掏耳朵,有的在百無聊賴地打著呵欠,使人忍俊不禁。羅漢制作的工藝水平很高,為十九世紀末清光緒年間黃陂縣王氏父子費時九年制成。工藝上采用了漆布脫胎漆型的特殊方法:先用泥胎塑制模型,再用厚布、生漆逐層粘貼套塑,并使每座羅漢的頭部、兩肩、肋骨、腿骨等各自形成一個傾向,從而用藝術的線條形象勾勒出一個大的面,使動作、表情各異。這種工藝方法既利于固形,經久不變,又能夠防腐,經久不壞,此法為中國獨有。一_四年武漢發大水,五百羅漢滿堂飄浮,水退之后卻完好無損,因此武漢民間又有了“五百羅漢洗過澡”的說法。

    歸元寺也是近代佛學復興的發源地之一。一九二二年間春,太虛法師在歸元寺講經弘法,時聽者甚眾,激發太虛弘法志愿,與兩湖聽講的名流商議,為更好地弘法利生,必須設立佛學院,廣泛培養佛學人才,此是武昌佛學院得以興辦的緣起之一。

    2020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5篇相關文章

    2020年湖北著名景點導游詞范文5篇

    2020年湖北美麗景點導游詞范文3篇

    2020介紹湖北的導游詞范文大全

    介紹湖北景點的導游詞范文5篇合集大全

    2020年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經典合集

    5篇有關湖北景點的導游詞范文

    湖北著名景點導游詞范文5篇最新

    2020年關于湖北的導游詞大全

    著名的湖北的導游詞范文5篇大全

    美麗湖北景點導游詞5篇

    2020魅力湖北景點導游詞范文5篇

    遼寧省地勢大致為自北向南,自東西兩側向中部傾斜,山地丘陵分列東西兩廂,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馬蹄形向渤海傾斜,由山地、丘陵、平原構成;地跨遼河、渾河、大凌河、太子河、繞陽河、鴨綠江六大水系,屬溫帶季風氣候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6674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特黄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 小信的干洗店1~4|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777奇米视频| 欧美特黄高清免费观看的| 在线综合 亚洲 欧美中文字幕| 你懂的中文字幕| av免费不卡国产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伊人| 天堂网在线www|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97碰在线视频| xxxxwww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高清性色生活片2| 日本不卡在线观看免费v| 国产h视频在线|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观看| 男男chinese同志gay露脸飞机| 夜夜未满18勿进的爽影院| 国产乡下三级全黄三级|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级毛片无码|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片|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怡红院成人影院|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污黄视频在线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