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aynwq"><form id="aynwq"><code id="aynwq"></code></form></output>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
  • <mark id="aynwq"><option id="aynwq"></option></mark><label id="aynwq"><dl id="aynwq"></dl></label>
  •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廣東導游詞 >

    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

    時間: 光寧21217 分享

      蓮花山,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是珠江三角洲珠江口獅子洋畔山脈,是獅子洋西岸的制高點;占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開發有廣州蓮花山風景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州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番禺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后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在古時候是一個石礦場,經幾百年的采礦,蓮花山上或懸崖峭壁,或奇巖異洞,或嵯峨幽邃,或雄偉挺拔,形成了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獨特景觀,堪稱嶺南一秀。主要景點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巖;洞內怪石遍布的八仙巖;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巖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云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巖、神仙橋等。

      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該塔由于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分11層,紅色的墻,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游人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的。

      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面積約1萬平方米。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

      蓮花山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游人在這里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凈土",頓生敬畏之感。

      南越王劈山取石

      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割據稱王,派人找尋適合建造宮殿的建筑材料。南越國人在獅子洋畔驚喜地發現這一片連綿千米的紅色砂巖,它質地堅硬、均勻,密度高,色澤鮮艷,是建造氣勢恢弘的宮殿的最佳選擇。自此,一場開山劈石的人與自然之戰拉開序幕。

      至今,我們看到那高幾十米、與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鑿一錘中誕生。從蓮花山南的蓮花巖起,折而向北伸延,偏東至蓮花山漁港地基,形成一條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50~200米、開采深度30~40 米的采石帶,開采面積達33萬平方米,大約一共取石料300多萬立方米。

      當時,蓮花山不與陸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個孤島。南越人去采石,必須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當時造船技術已經很高,采石后,他們行海道抵達當時廣州江岸,將石運至南越國宮署。

      除了南越國宮署,1983年廣州象崗山發現的南越王墓,經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新技術研究室鑒定,其建筑墓室所用的石料,與蓮花山的砂巖石相似,兩者的石質組織、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確定,該墓石材主要采自蓮花山。

      暴利驅動采石興盛

      "蓮花山古采石場應是國家所為,因為需要很大財力、人力和技術手段才能辦得到,并且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內采石的。這里采石歷史之古老、開采之規范、技術工藝之高超、規模之宏大、遺留面之美觀,在我國甚至世界范圍內都具有典型意義。"劉金山說。

      西漢以后,蓮花山的采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間,繼續進行著。當時,紅色砂巖是使用得最廣泛的建筑石料,用于城基、官衙、祠堂、寺廟、民宅等建筑。

      屈大均所著的《廣東新語》中寫道,當時一些"亡命奸徒",在蓮花山"蜂屯 蟻聚",鑿石綱利,牟取暴利,"歲致金以十萬計",可見當時在利益驅動下,蓮花山的采石業進行得如火如荼。根據番禺博物館提供的資料顯示,宋、明之間,在蓮花山的大量采石工,聚居于"石墟",即今天石樓鎮田步頭一帶。

      幾個世紀過去了,當年的亭臺樓閣湮沒在歷史的塵煙中。遺留至今的古城墻卻見證了這段興盛歷史。廣州越華路發現的宋代城基遺址,其城基的紅砂巖石塊,石料規格與蓮花山開采的相似,有的城磚側印有"番禺縣"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舊城,修葺了12000多米長、6米多高的城墻。今天在越秀山還留有明代古城墻遺址,修筑城基的紅色砂巖,大部分來自蓮花山古采石場。

      開禁之爭曠日持久

      私人開采石料,遭到視蓮花山為風水寶地的當地人的強烈反對,一場曠日持久的 開采與禁采之戰,自明代以來不斷進行著。明代萬歷七年,即1579年,因為陳言達私采石料,被"邑侯沈思孝封禁",這是第一次見于史料的禁封。然而,在利益驅動下,明里暗里,禁、開之間的斗爭根本無法平息。

      至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蓮花城和番禺學宮(今農講所)分別立碑,永遠禁止開采。兩塊碑至今都已經消失,在當年,這標志著開禁之爭的結束。

      蓮花山古采石場在清代的停采,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建筑材料的更替。隨著生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清代開采花崗巖的技術日益成熟,與紅色砂巖相比,花崗巖更堅硬、更不易被風化,清代的城墻墻基已經開始使用花崗巖。就這樣,漸漸地,蓮花山古采石場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留下鑿痕累累的陡壁峭崖,供后人憑吊。

      人工無意奪天工

      初夏的一個清早,沐浴在燦爛陽光中,我們來到了蓮花山旅游區。據蓮花山旅游區辦公室副主任張發俊介紹,整個蓮花山本身就是一個采石場,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當年采石留下的痕跡。其中獅子洋畔集中分布著15個石場,分別是:燕子巖石場、劍門石場、獅子巖-觀音洞石場、百福圖石場、蓮花山-南天門石場、飛鷹巖石場、海仙池石場、八仙巖石場、無底洞石場、順景巖石場、樹抱石石場、大佛洞石場、碧蓮池石場、四方池石場和洞天波月石場。

      南天門邊"蓮花"開

      從波光瀲滟的蓮花湖出發,往東南方走約數十米,看到一處古石場留下的坑谷,谷中有水,谷口巖壁最窄處,有一條長約8米、寬約1.5米的石拱橋,美其名曰"神仙橋"。從坑谷邊經過,可以到達一處平地。映入眼簾的是大約10米高、狀如蓮花的巨石,上面刻著"蓮花石"三個大字。只見這里赤壁丹崖,歷經滄桑,斷面卻如斧砍刀削般平整,垂直而下一條條因流水溶蝕而留下的灰白色水痕。

      蓮花山,因蓮花石而得名。蓮花石旁邊便是"南天門",人們認為,穿過這里便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南國仙境。事實上,那是在厚層砂巖里鑿開的寬約10米、門墻厚近10米的城堡式大門。以前,這里是石工們把石頭運往蓮花山海邊的通道。走在"南天門"里,兩側整齊有序的釬痕痕跡依然清晰可見,撫摸上面斑駁的砂巖,耳畔仿佛響起鑿石的丁當聲,先民們艱辛勞作的景象仿若在眼前。

      張發俊介紹,從蓮花石、南天門一帶,可以眺望到高聳在山端、被喻為"省會華表"的蓮花塔。大約在1785年,英國畫家托馬斯·丹尼爾到訪這里,被這里美麗而獨特的景致所吸引,專門畫了一幅《蓮花塔和蓮花山城》。這幅畫現在被珍藏在香港藝術館,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這一帶的風物。

      穿過南天門,經過順景巖,還有一個以蓮花命名的巖洞:蓮花巖。那是兩座內門相通的巨大巖洞。蓮花巖以前的面貌與今天截然不同,巖洞中間似一個盆地,周圍由九個巖洞組成,因為九個巖洞狀似九瓣蓮花而得名。

      雄奇峻險燕子巖

      從蓮花巖出來,朝著海邊往下走,不用多久便可以到達古采石場最壯觀的地方之一:燕子崖。腳下是崖頂的觀光亭,憑欄俯瞰,只見比肩而立的三四十米高赤壁紅崖,成大直角,插入谷底由采石坑積水形成的湖泊中

      番禺蓮花山燕子巖為壯觀。有一段懸崖,中間橫空出現一個長方形的洞,里面還擺放著一些條石。張發俊告訴我們,那是以前沒運走的石料。然而,那里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古人們又是如何開采那里的石頭?百思不得其解。

      沿著小路走到巖底,從巖腳抬頭仰望,只見奇峰屹立,有的斷面十分齊整,像被刀削的一樣,巍巍絕壁直插青天,好像隨時都要下墜,令人目眩;有的深陷下去,像個巨大神龕;有的孤柱矗立,直指蒼天。這正合了那壁上的題詞:"開物天工劈巨巖,嵯峨削立倚天南。呢喃燕子安居處,有客長呤意興酣。"

      巖底的一塊石壁上,刻著"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九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題字出自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之手。1983年,當時蓮花山古采石場的價值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它存在的年代也無法確知。夏老來到這里,在驚嘆它的雄奇壯觀之余,推斷它"不遲于宋"。夏老的這一看法,引起人們對這個古采石場的廣泛關注。

      在這些巖石上,除了整齊的釬痕痕跡,還可以發現整齊排列著的碗口粗的洞,這是當時采石搭腳手架插桿洞眼。橫向的洞眼一般為圓形,縱向的為方形,這樣在采石面搭上腳手架工作臺,便于工作。這與中國古代的棧道技術有點類似,當時采石的主要工具僅僅是錘子和鑿子。這些洞眼后來一度成為燕子們棲息的好地方。

      山明水秀八仙巖

      離開燕子巖,沿著曲折小徑,在石山穿行,一處一景,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這邊還是連環對峙的四面崖壁,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轉過一個彎,眼前可能會出現一池碧水,睡蓮點點,令 你豁然開朗。即使同是峭巖,也各有風景:有的爬滿古藤,生機勃勃;有的看起來普通,但一棵松樹不屈不撓地從巖縫中站出來,讓一切都變得生動起來。

      經過劍門、一線天、碧蓮池等景點,我們來到浴仙池。以前在采石后,水平的厚砂巖,有許多垂直節理的裂縫,清泉從裂隙中流出,匯流到一堵峭壁前跌下,如一條雪白的絲絹,水流不大,但跌入這池中卻像珍珠落玉盤,泉瀑之水清澈,傳說是神仙沐浴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浴仙池"。浴仙池旁邊便是蓮花山最大的巖洞:八仙巖。信步走進去,只見這里最寬處23米,最深20米,是古代石工由表及里釬鑿而成的人間洞天。

      關于八仙巖的來由,又有一個傳說:據說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鐵拐李、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等眾仙,到增城探訪何仙姑回程時,途經蓮花山,見此地峰奇峭陡,便駕祥云而下,來到這個大巖洞。眾仙見洞內泉水潺潺,涼風習習,且有石桌石椅,別有一番景致,于是在此休息,圍坐在洞內高談闊論。大佛巖,前面是一雙手正用鑿子采石的雕塑。

      守望滄海獅子石

      離八仙巖不遠便是獅子石。只見青蔥山林中,矗立著一塊巨石,像一頭威武的雄獅,傲然屹立于山崖,雙目圓瞪,似在遠眺獅子洋萬里碧波,白帆點點,又微微張開嘴,似在吼叫。由于獅子石形象逼真,歷代先民把它神化,每當漂洋船過,都要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獅子石的形成年代久遠。原來,這里地勢低,蓮花山不過是海面上的一個島,千萬年過去,地勢逐漸抬升,水位下降。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一座巖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而成今天的形狀。它是蓮花山最忠實的衛士,見證著這里滄海桑田的變遷。蓮花山,以前叫"獅子山",就是以它命名,"獅子洋"這個名字也是由它而起的。

      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二)

      深圳蓮花山公園在深圳福田區,位于市中心區,在市民廣場北邊。這里風景優美,環境清新,是深圳市民的一處休閑勝地。蓮花山海拔只有106米。

      山頂廣場建有一座高大的鄧小平雕像,在這里,人們可以瞻仰這位給深圳乃至全國帶來幸福今天的偉人。所以,蓮花山也就成為了深圳人最向往與最崇敬的地方,不僅如此,凡來深的中外領導都會來這里憑吊、緬懷小平同志。

      登頂的道路有多條,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有通往山頂的登山道,有車的話,可從北面的登山道登頂。白天登頂,可觀深圳的林立高樓、氣派豪華;山頂夜覽,可賞深圳的燈火輝煌、流光溢彩。

      山下有可供觀魚、劃船的湖泊,南北都有大面積的休閑草坪,山坡植被茂密,林木品牌繁多。東面還有較大面積的荔枝樹,每當荔枝成熟時節,這里可以購買品嘗到最新鮮的深圳荔枝。

      蓮花山公園與深圳市民中心的連接處,建有一條寬敞氣派的空中通道,漫步其上,仰視兩側摩天高樓,眺望山頂小平雕像,令人神清氣爽,胸懷激蕩。市民中心猶如展翅的大鵬,扶搖直上,氣沖霄漢。

      深圳蓮花山公園內的主要景點還有“風箏廣場”、“關山月美術館”、“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念公園”等;山腳下有深圳圖書館、深圳音樂廳、深圳書城、少年宮等,這里也是市民文化活動的集中地。

      這里的交通極為便利,已建成運營的深圳地鐵龍崗線、龍華線均途經這里(少年宮站),公交路線更是四通八達。

      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去參觀這些石材的出處——蓮花山古采石場。

      中華民族學會采石遠遠早于四大發明的出現。當年建造城墻、宮殿和皇室陵墓,都需要大量的條石,各地也就有自己的采石場。大家看到的那些巨大壯觀的石條石塊,都會贊嘆不已,但相信沒有太多人知道先人是如何采集這些石塊的。所以今天我就帶大家去開一開眼界。

      蓮花山目前有四大景區:石景區、蓮花古洞景區、野營游樂區和文物古跡區。“蓮花圣境”是廣州市十大旅游美景和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其中石景區就是我們要看的主要內容:一座有2000年開采歷史的古采石場。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憑一錘一釬將一座一座石山開采出來,經過自然風化造就無數懸崖峭壁、奇巖異洞,如:蓮花巖、燕子巖、飛鷹巖、八仙巖、觀音巖、蓮花石、南天門、神仙橋、仙人榻、云梯、無底洞、蓮花飛瀑等等。真是“人工無意奪天工”,千姿百態,雄偉壯觀,非“嘆為觀止”四字可以形容,是國內最具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這里更有模仿古代采石的現代采石場,讓游人了解古人采石的技術。

      據地質學家考證,蓮花山石為紅色砂礫巖,可作磨刀石,廣州市內的“嶺南第一樓”——鎮海樓的樓基和西漢南越王墓墓室的巨型石板都是紅砂巖,基本上可以證實都是從蓮花山開采的。廣東省內還有幾處古采石場,以東莞和南海最為著名。東莞的采石場,在石碑附近,那里的石質為紅色砂巖,巖體通斥,中間有沙礫。由于當年工匠分工、分地開采,留下了一間間石房子般的遺跡,所以那里又有個古名,叫“十八房”。另一個重要的采石場在南海西樵山上的石燕巖,因為采石采成洞后許多燕子住在那里而得名。

      蓮花山是由45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其中有座麒麟峰,峰頂上有塊圓形的巨大巖石,形狀極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所以這里才得名為蓮花山。蓮花山上還聳立著一座蓮花古塔,建于明代,是廣東省保存最為完好的磚木結構塔。由當時的番禺人李惟風等人興建,應該是一座風水塔,因為廣東人相信許多大河大江口都必須有一座鎮水寶塔才不會發生水害,不過它也一直起到航標的作用。

      這座塔為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紅墻綠瓦,高近60米,外面看起來是9層,里面其實是11層,非常奇特。每層塔檐都為綠色的琉璃瓦和瓦當,屋檐角掛有風鈴,風過即發出陣陣脆響。里面的通道極狹窄,只能容下一人通過,兩人相遇時,其中一人要退到樓層的中廳避讓。登臨塔頂,可以看得很遠,遠眺漫漫珠江中的百舸爭流和更遠處的田園風光。這座塔由于雄踞珠江入海口處,是往來船只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所以又有“省會華表”的美譽。它與廣州市郊的琶洲塔、赤崗塔一起合稱“珠江三支檣”。

      蓮花塔下有蓮花城,有“廣東長城”之稱,它建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面積約1萬平方米,城建在山頂,俯瞰珠江航道,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把它作為抗擊英軍的第二道防線(第一道在虎門),至今城墻仍保存良好,山腳下有寬達1萬多平方米的巖洞,是林則徐當年的將帥府,里面已經修復如舊,可以看到兵營等遺址。

      進入石景區,很快便感到驚險叢生,向右一轉就是通往燕子巖的小徑。小徑都是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峭壁下就是深深的碧潭,這都是當年石匠們采空了石材留下的遺跡,后來雨水積蓄,確確實實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兩股戰抖,心底發寒。著名的燕子巖兀

      然而立的巨石大約有近40米高,上面居然有一雙層小亭,有回廊連接山徑。小亭周圍都是懸崖峭壁,三四十米高,如刀削般,就像智力在幽幽的水潭里,實在是鬼斧神工,面前是兩簾瀑布,潺潺而下。

      燕子巖下,有石板小橋,迂回于懸崖峭壁和清潭之間。沿石徑迤邐前行,左手就是蓮花石,過茂林修竹,石洞石橋,可以看到著名的“百福圖”。這里雕有一百個福字,難就難在這一百個福屬于各種各樣的字體,有篆體、隸書、楷書、行草、行楷等等,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可惜現在的字跡有些脫落,顏色斑駁,但仍然可以想象當年雕鑿時的艱難。一路向前走,還會經過石梯、石廊、石橋、白蓮池、浴仙池、觀音巖,獅子巖等景區,許多石壁上都有歷朝歷代的題刻,各具特色,千姿百態,令人嘆為觀止。

      1994年.在古跡區削平了一個山頭,聳立起一尊用260噸青銅鑄成,高36.88米的望海觀音,開辟了“觀音圣境”。整個觀音像外貼180兩金箔,金光燦燦,耀人眼目,加上下面的石座蓮花高4米,所以總高度達40.88米,聳立在蓮花山頂,面向浩瀚的獅子洋,使航行在珠江的大小船舶多了一個航標。入夜,四周強烈燈光照耀下就像觀音顯圣一樣,讓夜航的船舶又多了一座燈塔。蓮花山“望海觀音”像是目前金箔銅像的世界之最。大型仿古建筑觀音閣,內設大小觀音一千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觀音閣。廣東以及香港、澳門的善男信女,都千里迢迢前來參拜,人潮絡繹不絕,香火極旺。蓮花山旅游區還在每年6~8月舉辦盛大的蓮花節,展出上百個品種,數千缸蓮花,是廣州地區旅游傳統大節慶活動之一。

      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四)

      大家好!我是小小導游薛貴鎮,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們現在來到蓮花山,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蓮花山雖不高大,但它的風箏廣場和山頂的鄧小平雕像卻讓人留戀忘返

      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風箏廣場,你們看多漂亮的草地啊!嫩綠的青草,柔柔的軟軟的像一張大大的綠地毯。每到假日時這里人山人海,天上飛著各種各樣的風箏,有超長的蜈蚣風箏,有憨態可掬的小熊貓,還有兇猛的老鷹風箏。。。。。。到了晚上天上飛著各種各樣的瑩光風箏。風箏廣場是人們休鬧娛樂的好地方。還要聲明下待會吃完燒烤時大家要記得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哦。

      蓮花山最有名的還要數山頂上鄧小來的雕像,大家隨我一塊登山吧!我們順石階登山,山路邊還有許多名貴樹木,請大家邊登山邊細細游賞吧!好,大家現在已到山頂了,今天很不錯,山頂有很多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來這里緬懷鄧小平這們世紀偉人。看鄧小平雕像,鄧小平雕像非常高大他向南眺望,目光炯炯。他邁著堅定的步伐,勇往直前。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到香港去看一看,令人最痛心的是在香港回歸前夕,他不幸永遠的離開了他愛的祖國人民,香港給世人留下無盡的遺憾。

      今天的蓮花山一日游到此結束,現在我們下山準備回家吧。

      2019年5篇廣東蓮花山的導游詞(五)

      蓮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于珠江口獅子洋畔。2002年3月,蓮花山被廣州市政府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蓮峰觀海”,名噪一時,其中的觀音圣境規模雄偉是目前箔金觀音銅立像的世界之最。

      蓮花山原本是一座采石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百多年的西漢時期,而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蓮花塔和清朝康熙年間的蓮花城,更使得這種歷史沉淀感熠熠生輝。

      在蓮花山你不僅能夠領略到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還能夠盡享出行的歡愉與閑適,無論是生機勃勃的水上樂園,還是河岸邊的燒烤與露營,都會使人有樂不思蜀之感。 近年來,蓮花山風景區又新建了蓮花山望海觀音、度假村、蓮花樓餐廳、商場等旅游服務設施,成為了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445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 91精品国产高清| 消息称老熟妇乱视频一区二区| 女人让男人桶app免费大全| 免费观看欧美一级牲片一|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 日本邪恶全彩工囗囗番3d|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亚洲精品永久www忘忧草|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大bbbxxx视频|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成人福利网址永久在线观看| 全彩acg★无翼乌火影忍者| eeuss免费天堂影院| 欧美日韩乱妇高清免费|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极品美女|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视频在线免费观看资源| 快点cao我要被cao烂了|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8888奇米影视笫四色88me|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免费黄色软件下载| 91色国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