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跡導游詞
湖北古跡導游詞
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湖北古跡導游詞。
湖北古跡導游詞篇1
西陵峽口風景區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離三峽國際機場20公里,與宜昌市火車站相隔5公里,10路旅游專線車直達風景區各景點,交通十分便利。 風景區東起葛洲壩,西至三峽大壩,總面積142平方公里,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美稱,位置得天獨厚,旅游資源豐富,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居“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榜首,是湖北省唯一通過IS09000和IS014001質量環境管理認證的風景區。
“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鐘神秀在西陵(歐陽修語)。”這里無峰不雄,無灘不險,無洞不奇,無壑不幽,無瀑不秀,無一處不可以成詩,無一處不可以入畫。自1979年對外開放以 西陵峽口風景區
來,風景區現已形成了嫘祖廟、桃花村、白馬洞、五洲休閑娛樂園、下牢溪(天然浴場、漂流)、龍泉石樹園、仙人溪、森林公園八大景區。身臨其境,可以賞花草,游峽谷,識鳥音,掬清泉,親溪水,觀巴舞,聽楚歌,覽大壩,拜先祖,中外游客譽之為“山水畫廊”、“活的巴風楚韻”。古往今來是人們游覽觀光、休閑療養、科普考察和禮儀朝拜的勝地。
太陽掛在這個地方,月亮歇在這個地方;男人想著這個地方,女人夢著這個地方。這就是令人神往的西陵峽口風景區。
歷史沿革
西陵峽口風景區歷史文明源遠流長,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考古發掘已經證明,早在八十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景區的旅游歷史也非常悠久,北魏旅游家、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水經注·江水》篇中稱:“自三峽七百里,兩
西陵峽口風景區(4張)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羲月……”生動描述了三峽峽谷景觀的奇絕峻秀。此后,歷代文人墨客慕名前來,觀賞游覽之余,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絕句佳文,諸如白居易、白行簡,元稹的前三游,三蘇的后三游,陸游的《入蜀記》,還有曾當過宜陵縣令的歐陽修,以及李白、杜甫、劉一儒、雷思沛等等,都曾留下了珍貴詩文。景區景觀的奇麗佳境,使之傾倒的歷史名人,不勝枚舉。
近百年來,豐富的景觀資源未得到開發利用,由于戰亂和缺乏保護,峽口地區的許多歷史遺存和景觀被破壞。
解放后,宜昌地、市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保護和開發峽口風景區的旅游資源。在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興建后,地方政府抓住這一開發機遇,投資先后修建了三游洞、白馬洞、龍泉洞、桃花村、嫘祖廟等景點,開辟了下牢溪、仙人溪等自然游覽線路。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西陵峽口風景區已初具規模。隨著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的建成,兩壩一峽旅游線路的興起,景區的旅游資源將會迎來新的開發熱潮。
湖北古跡導游詞篇2
說到大別山,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壤,是革命根據地。無數革命先輩們在這里留下了戰斗的足跡。其實,大別山還是一個旅游、避暑、度假的勝地。這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已經被開發為“大別山生態旅游區”。在這里不僅可以讓你飽賞奇峰、險嶺、怪石、云海之神奇,還可以讓你盡情領略天堂秀水的風韻。
大別山共有天堂寨大別雄風自然風光游覽區、青臺關古關名剎游覽區、薄刀峰避暑休閑游覽區、九資河大別山田園風光游覽區、天堂湖水上樂團等五個景區,公園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公園常年降雨量1350mm,平均氣溫16.4c。現有野生植物1487種,動物634種。一九九六年五月林業部組織專家組對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資源進行了綜合考察和評審,一致認為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并正式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今天我們主要游覽天堂寨景區。
湖北古跡導游詞篇3
襄樊古隆中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里。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襄樊學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杰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瑯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后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里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于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 形成文物風景旅游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志性建筑——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游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游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并折返回城。下車后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也可步行過去。
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 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筑。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后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斗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并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古隆中” 牌坊中間上、下枋以“古隆中”字碑分隔,上、下枋面浮雕漁樵耕讀及二龍戲珠,兩邊門柱正面上雕刻“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作者陳維周,清安襄隕荊兵備使者。此聯摘自杜甫《蜀相》詩,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拜謁了成都武侯祠,時值國家多難,杜甫在政治上遭到打擊,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對聯在此表述了公元207年,劉備為了興復漢室,三顧草廬以求天下大計。諸葛亮感激劉備三顧之恩,輔佐劉備開創蜀漢基業,匡濟劉禪鞏固、發展蜀漢大業,表現了老臣諸葛亮一片忠心。在牌坊背面的字碑上刻著“三代下一人”,作者陳維周此匾所題鎮雄為地名,當屬云南所轄,后學是歉詞,意即后輩學生。匾額高度稱頌諸葛亮是夏、商、周以后的第一人杰。門柱上雕刻“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作者陳維周,此聯選自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初夏到菱洲(今四川奉節)期間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中的詩句。對聯在此稱頌 諸葛亮的文韜武略與 伊尹(商湯佐臣)、呂尚(周代齊國始祖,俗稱姜太公)不相上下,指揮調度從容鎮定連蕭何(西漢第一任臣相)、曹參(西漢大臣,曾任齊相9年,后繼蕭何為漢惠帝臣相)與 之相比都顯得遜色。“古隆中” 牌坊次間上、下枋雕雙鳳朝日、鹿鶴同壽、麒麟送子、赤虎朋壽等浮雕,中間字碑雕刻“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此聯出自諸葛亮《誡子書》,意為恬靜寡欲,志向才能明確;安寧清靜,目標方可遠大,苦學積才,明志致遠,這一格言至今還讓我們領悟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郭沫若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一九0年歲首題為襄陽隆中諸葛草廬,寄自北京什剎海,郭沫若”。《出師表》:即建興五年諸葛亮出祁山伐曹魏前上后主劉禪的表。《梁父吟》:樂府《楚調曲》名,屬齊地土風。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諸葛亮藉以寄托自己的抱負。 垂功劉氏業;遺范漢家風。 ——李鐸題武侯祠 李鐸,當代書法家。落款署有“湘醴李鐸為襄陽隆中諸葛故居撰聯,甲子孟夏于隆中”。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垂:流傳。劉氏:劉備父子。業:統一大業。范:楷模,典范。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965年1月題武侯祠 -,無產階級革命家,0創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注)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一番晤對:指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策。千百年來,“三顧茅廬”一直被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而《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董老對此大加謳歌。
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題武侯祠 黎天才,1863年出生,民國將領,曾任職于張學良手下。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道:立國策略和治國方略。羲皇: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犧、包犧。傳說他很有圣道,教人們結網捕魚,造字畫卦。聯句集杜甫詩句,上聯見《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下聯出自杜甫《醉時歌》。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見文韜。 ——王學仲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正廳兩側楹柱。透:顯露。武略:武藝,即治國理民、戰略戰術方面的才華。文韜:文才。二表:指前、后《出師表》。三分,指預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天題武侯祠 聞鈞天,湖北浠水人,花鳥畫家。此聯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現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問鼎: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喻篡奪。《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這里借喻策劃重振漢室,一統天下。
當年正氣扶元氣;萬世人心仰赤心。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靜軒,襄樊人,在書法、美術、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偏廳“三義殿”門側楹柱。元氣:中國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這里借喻漢統。
空山蘋藻思靈澤;故國松楸夢惠陵。 ——佚名題武侯祠
抱膝夢回梁父吟;鞠躬淚灑老臣心。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抱膝:《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吟”。宋劉光祖《祭諸葛丞相文》:“究厥抱膝,伊呂比縱”。
三顧草廬知節操;兩出師表見精忠。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節操:氣節,操守。左思《詠史》:“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聯句意為:三顧方知亮氣節,兩表反映臣忠心。
猜您感興趣:
2.關于武漢的導游詞
4.湖北導游詞
6.湖北景點導游詞
7.湖北旅游導游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