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
國務院近日正式批準設立馬鞍山綜合保稅區,馬鞍山成為繼合肥、蕪湖之后,安徽第三個設立綜合保稅區的城市。下文是小編收集的關于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的最新消息,歡迎閱讀!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 可享四大稅收政策
今后,馬鞍山市民可以在家門口買到更豐富更便宜的全球商品。記者18日從馬鞍山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務院近日正式批準設立馬鞍山綜合保稅區,這意味著馬鞍山拿到了一張期盼已久的“入場券”,繼合肥、蕪湖之后,正式加入綜合保稅區的“朋友圈”。
紅利:可享受四大稅收政策
馬鞍山擁江而建,擁有長江及支流岸線62.17公里。馬鞍山口岸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也是安徽省外貿運量最大的口岸,占到全省總量的約65%。全市口岸擁有生產性泊位160個,其中5000噸級以上泊位19個,可兼靠萬噸級海輪泊位13個。其中,鄭蒲港區鄭蒲港區擁有長江深水岸線24.5公里,可以停靠萬噸級輪船。今年8月,馬鞍山口岸相關設施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安徽唯一一個一江兩岸同時對外擴大開放的國家一類水運口岸。
根據批復,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位于鄭蒲港新區,規劃面積為2.001平方公里,東至和州大道,南至鄭蒲大道,西至G347國道,北至望江一路。將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發展建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等業務。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將實行封閉管理,按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關規定組織綜合保稅區隔離監管設施的建設,待條件具備后,由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驗收。
驗收合格后,馬鞍山綜合保稅區享受現行綜合保稅區相關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主要稅收政策為:除法律、法規和現行政策另有規定外,境外貨物入區保稅或免稅;貨物出區進入境內區外銷售按貨物進口的有關規定辦理報關手續,并按貨物實際狀態征稅;境內區外貨物入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區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進展:借鑒復制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
目前,馬鞍山正在推進落實土地指標、招投標、土地征遷等工作,盡快啟動基礎設施、房屋以及圍網的建設,確保明年8月份具備驗收條件。
招商引資作為綜保區建設的重中之重,馬鞍山積極吸引保稅加工、保稅倉儲物流和保稅服務類企業入駐。據了解,擬建的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已實際簽約入區項目9個,總投資41.6億美元。綜保區建成后,這9個項目將免征稅額9.26億元,可帶動區外倉儲物流、金融保險、機械加工制造、房地產及服務業發展,預計能帶動項目總投資487.5億元,納稅76.64億元。
同時,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將盡快完善集疏運體系建設,著力吸引船代、貨代、運輸、金融、保險等代理企業入駐鄭蒲港,實現報關、報檢、海事通航、邊檢安全等一站式聯檢服務。加快鄭蒲港鐵路、347含和段公路等周邊路網建設,開通及加密鄭蒲港至武漢港、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營口港、廣州港航線,盡早形成“公鐵水”聯運的集疏運體系。
此外,還將積極借鑒復制上海自貿區成功經驗,開展與上海自貿區聯動,做好承接安徽設立自貿區的準備工作。依托綜保區政策優勢引進設立跨境電商產業園,加強與合肥港以及皖北有關城市的合作,打造“內陸無水港”,將鄭蒲港打造成為實現“皖貨皖運”的出海口。
意義:帶動皖北、中原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據馬鞍山市副市長王曉焱介紹,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緊鄰天然優質岸線,與鄭蒲港一期碼頭無縫對接,能夠實現區港聯動,有利于大宗物資的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對帶動臨港產業進而發展口岸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另外,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的設立有利于改善長江北岸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點相對偏少的局面,輻射帶動一江兩岸共同發展,帶動皖北、中原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促進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順利實施,對加快發展臨港經濟、開放型經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
未來,馬鞍山將通過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把長江、港口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更好地推進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最終打造外向型臨港制造業基地和國家級物流進出口基地,形成“口岸+產業+市場”的口岸一體化經濟區。
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相關文章:
1.浦東政府工作報告
馬鞍山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復





上一篇:最新保監會批復匯總
下一篇:保險公司籌建批復范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