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煉黨性與作風
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更是學習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錘煉黨性與作風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錘煉黨性與作風范文一
每到周六,丹東市振興區臨江街道錦繡社區就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186名在社區居住的在職黨員紛紛走出家門,擺上桌椅板凳,義務為居民提供諸如政策咨詢、家電維修、眼鏡清洗、手機業務代辦等服務。
每逢節假日,本溪市明山區明東社區,住在這個社區的在職黨員陳俊穎開辦的“社區大講堂”就會如約開講,聽眾就是社區居民,內容多是健康、教育、安全等大家伙關心的。
同樣,在沈陽市大東區珠林街道善鄰社區,誰家里鬧矛盾或者遇到了煩心事需要幫助,只要把一個紅飄帶掛在窗外,過不了多久,居住在社區內的在職黨員就會上門幫忙。
眼下,和這些黨員一樣,遼寧省有73.6萬名在職黨員積極參加“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通過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進一步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活動中,這些黨員猶如一面面鮮紅的黨旗飄揚在社區,把真情和關愛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走進社區 服務群眾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管理的重要陣地。增進與社區居民的聯系,守住這塊陣地,是每個黨員不可推卸的責任。
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加社區黨組織的有關活動,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對于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對于加強和改進在職黨員教育管理服務;對于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動文明和諧幸福社區建設,都具有深遠意義。
基于此,遼寧省委按照“探索建立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機制”的要求,以“在職黨員受教育、居民群眾得實惠、社區工作上水平”為目標,組織開展了“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鼓勵在職黨員在居住地樹形象、亮身份、作表率。全省在社區居住、黨的組織關系隸屬其所在單位黨組織的在職黨員全部參加活動,以居住地社區為主,就近就便,根據自身興趣、特長、能力、條件,按照所在單位黨組織的統一安排,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居住地社區黨組織開展的活動,重點圍繞政策宣傳、反映社情民意、維護社區穩定、解決群眾困難、弘揚先進文化、參與居住地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等6個方面發揮作用。 為推動活動持續深入開展,遼寧省委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組織在職黨員到所在社區報到,參加社區黨組織的有關活動,參與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
活動得到了當地各單位黨組織的積極響應,一場聲勢浩大的“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迅速在遼沈大地鋪展開來。
亮明身份 發揮作用
“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啟動后,遼寧省的各級黨組織紛紛結合本地實際,通過設計新的活動載體、建立健全制度、強化全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穩步推動活動持續深入地開展起來。
在沈陽,20多萬黨員開展了以“組織在職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進社區,建立雙向聯動機制;進支部,建立雙向管理機制;進樓院,建立雙向監督機制;進責任區,建立雙向服務機制”為主要內容的“四進四建”活動。有的社區根據黨員專長將其納入各類便民服務組織,義務為群眾開展法律宣傳、就業咨詢、健康義診、家電維修等服務;有的社區在居民樓道中,按照黨員家庭分布情況制作公示板,集中公示亮身份黨員的門牌號;有的社區在樓院、園區醒目位置,公開黨員義工服務隊編組情況;還有的社區將“共產黨員家庭”標識牌懸掛在黨員家門口。目前,沈陽市共成立黨員志愿者服務隊600余支,各類黨員責任區、責任崗5000余個。
在大連,近30萬名在職黨員胸前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黨徽,在社區定期開展“在職黨員服務群眾大集”、“溫暖星期五”等服務群眾的活動。各區市縣普遍建立了“三級聯絡服務機構”:在街道層面,建立了在職黨員聯絡中心、成立志愿服務總隊;在社區層面,建立了在職黨員聯絡站、成立志愿服務分隊;在樓院(網格)層面,建立了在職黨員聯絡點、成立志愿服務專業小隊,使每名在職黨員都有1個符合黨員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的服務崗位。
鞍山市對在職黨員的興趣愛好進行了統計分類,將興趣愛好相同的黨員組織起來,成立拳操隊、羽毛球隊、合唱隊、舞蹈隊、書畫隊等文體團隊1300余個,并建立了微信、微博、QQ群等網絡平臺加強聯系,推動和豐富了社區群眾文化體育生活。
本溪市7.7萬名在職黨員結合職業和特長,積極參加特色服務團隊,組團式開展服務活動。目前,共組建科普、法律、醫療等在職黨員特色服務團隊2670個,為社區提供各類咨詢6.6萬余人次,開展宣傳活動560多場,捐款捐物價值830余萬元。
密切關系 延伸監督
林萍是東港市一名基層司法所的干部,她主動把個人手機號碼告知社區群眾,承諾誰有需要,任何時間都可以與她聯系,在她的幫助下,妥善解決了640戶居民因不合理電價引發的矛盾糾紛。
家住營口市南園社區的郭傳營老師,自從在社區亮明黨員身份后,便主動開展了“一對一”助學活動,帶領其他志愿者幫助7名學習困難孩子補習功課。
“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為黨員搭建了聯系和服務群眾平臺,通過為居民群眾辦實事好事,真正成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社區建設的熱心人、困難居民的貼心人、社區黨組織形象的代言人。
大連市西崗區北崗社區的24名在職黨員,針對社區大院沒有路燈、監控,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的實際,先后四次參加社區居民議事會,幫助籌措資金11.5萬元,為小區安裝花壇圍欄、路燈、攝像監控和電動門。日新街道轄區的在職黨員,通過參加“同心攜手筑夢”活動,聯合出資6萬元,購買了6000株月季花,栽種到小區里。
目前,遼寧省在職黨員已累計做實事好事55萬余件次、走訪慰問居民群眾7萬余人次、免費發放各類書籍6.5萬冊、免費為居民就診2萬余人次、開展政策答疑60余萬次。
“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讓在職黨員把身份“亮”出來、在社區“動”起來,其“八小時”以外言行,受到了社區群眾的監督。 活動中,許多社區黨組織對在職黨員8小時以外的表現進行協管,每年底以適當方式向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一次反饋。不少單位的黨組織將社區黨組織的反饋意見作為黨員評先選優、晉級晉職的重要條件之一。
沈陽市沈河區向社區印發《在職黨員現實表現紀實簿》,每半年和年底將在職黨員在居住地發揮作用、廉潔自律等情況,以反饋卡形式向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反饋和通報。
本溪市建立黨員雙向考核制度,在職黨員定期將工作情況向所在單位和進駐社區黨組織匯報,年底在對工作進行小結的基礎上,由社區群眾、社區黨組織和所在單位黨組織進行考評。
丹東市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參加活動和作用發揮情況,作出“好”、“較好”、“較差”、“差”的總體評價,通報給在職黨員所在單位黨組織。
錘煉黨性與作風范文二
胡錦濤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的重大意義、基本要求和工作重點,既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指導綱領,也是我們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的重要教材。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態度鮮明,令人深思,使人警醒,催人奮發。
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內涵豐富,高度統一。胡錦濤在講話中深刻指出:“領導干部作風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述了作風問題的本質特點和內在屬性。一是抓住了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的根本,體現了源與流的統一。黨性是一個政黨所固有的本質屬性,作風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一貫的態度和表現。黨性決定作風,作風反映黨性。黨性與作風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我們經常講,要從源頭來懲治預防腐敗。源頭在哪里?就在于黨性。胡錦濤從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的角度提出構筑拒腐防變的能力,這是思想上的升華和認識上的深化,抓住了根本,溯及了源頭。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遠流長。二是尊重了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的規律,體現了內與外的統一。
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與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胡錦濤指出,黨性是作風的內在依據,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黨性純潔則作風端正,黨性不純則作風不正。“物必自腐,而后蟲生。”我們一些優秀干部,面對誘惑不為所動,根本是源于黨性的堅定;然而一些腐敗分子,誘惑面前趨之若鶩,根子是由于黨性的喪失。所以說,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這也是對這些年來我們黨的思想建設規律、黨風廉政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三是注重了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的實踐,體現了知與行的統一。毛主席曾經指出,“沒有科學的態度,即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統一的態度,就叫做沒有黨性,或叫做黨性不完全。”黨性與作風是一個知與行的統一體。黨性修養是認知的過程,作風建設是行為的表現。知與行的統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無疑作風也是檢驗黨性的標準。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這是共產黨黨員的品格所在,
也是共產黨黨性的重要體現。我們有個別干部口號叫得響當當,內心卻是臟兮兮,這種虛假的忠誠即使能夠蒙蔽于一時,最終也會被黨和人民所唾棄。四是把握了黨性修養與作風建設的關鍵,體現了己與人的統一。進行共產主義道德修養是黨的領導干部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黨是社會生活的領導者,又是道德建設的帶頭人。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政治上堅定正確和道德上純潔高尚,是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沒有道德上的高尚純潔,就沒有政治上的堅定正確。黨內的教訓也一再證明,許多人恰恰是因為道德上的變質,而導致黨性喪失。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我們的道德文化特別強調“修己安人”、“推己及人”,強調“修身”、“齊家”、“治國”。這次特別強調道德問題也是黨性問題,之前還多次提出來,我們的干部選拔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政治品德與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一起納入到黨員干部的道德體系,這就充分體現了己與人的統一。道德的高尚影響黨性的純潔,黨性的純潔決定道德的高尚。當然,作為共產黨員來講,我們的黨性修養與道德修養不是等同的,我們要按照共產主義的道德要求來加強黨性修養,標準要更高,要求要更嚴。
加強黨性修養、弘揚優良作風至關重要,非常迫切。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建設,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成功經驗,也是保證黨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當前,我們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尤其必須把加強領導干部黨性修養、樹立和弘揚優良作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第一,這是提升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以提升執政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性修養始終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是提升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體制在轉型,方式在轉變,職能在轉換,呈現許多新的特點,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我們要立足新起點,邁向新征程,面臨著開放形勢的考驗,面臨著金融危機的考驗,面臨著執政地位的考驗,怎樣使我們黨的執政能力與形勢發展的要求、與時代賦予的使命相適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要從黨性修養上強化執政理念,在作風建設中打牢執政基礎。第二,這是實踐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
錘煉黨性與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