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性教育基地匯報
黨性教育是為了適應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通過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努力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道德修養水準、組織紀律觀念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文化知識水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黨性教育基地匯報,歡迎大家閱讀。
黨性教育基地匯報一
黨性教育是為了適應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通過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努力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覺悟、道德修養水準、組織紀律觀念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文化知識水平。黨性教育基地網上展館的開通展示了近年來各地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的成果,推介了一批特色鮮明、實用管用的黨性教育基地,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通過網絡和現場學習,增強黨性,極大的便利了基層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仰、信念和信心。
本人通過對黨性教育及對網上展館福建展廳中的古田黨員干部教育基地網上展館的學習,重溫了古田會議決議中對黨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和宣傳工作的要求:要加強黨的組織生活,純潔黨的隊伍;加強黨內教育,提高黨員質量,增強黨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要以基層為重點,以戰士和基層干部為主要對象;要與文化學習相結合,著眼于提高士兵和基層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官兵的革命覺悟和宣傳群眾的能力等。古田會議確立的建軍原則,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建設人民軍隊的根本原則。
古田會議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
我們青年一代是黨和軍隊的未來和希望,革命事業需要我們繼續奮斗,優良傳統需要我們繼續發揚,我們需要帶頭學傳統、愛傳統、講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保持好老紅軍本色。
黨性教育基地匯報二
每一個共產黨人都需要接受黨性教育。黨性教育帶來共產主義信仰的指導,在工作和生活中使之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和浩然正氣。如今,除了參觀紀念館、紀念園,參加黨校學習,我們還可以通過參觀網上展館接受黨性教育。經過這幾天的網上學習,有一些心得,一些體會。
黨性教育給予我們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勇氣。 金寨革命傳統教育網上基地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歷史課本中,我們知道這里是革命老區,知道是紅軍的搖籃,這里有“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的歷史壯舉。而通過展館的學習,我了解到,金寨,歷經土地革命戰爭、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完整的革命史獨樹一幟。作為中原險要的戰略要地,在革命戰爭年代,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國誕生,這里軍民一心,不畏艱險,犧牲了10萬英雄兒女,鑄就了1萬多名烈士。大別山以弱勝強,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并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看著那些記載歷史風云的圖片文字,遙想昔日曾近。曾經的共產黨人為了解放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吃過的苦,流過的血,灑過的淚!
還記得去年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那不成熟的心理。認為鄉鎮條件艱苦,工作瑣碎冗雜,工作內容與專業學習毫無關系,許多工作不知從何下手,心情有時會很低落。現在想想,總結那時的心理,就是畏困難、怕吃苦、太自我。前段時間和其他城市的同志交流了一下,發現別人在條件更為艱苦的地方,也早已平定內心,扎實工作。艱苦奮斗、不怕困難不正是共產黨人一直傳承的精神嗎?基層條件雖然艱苦,但它是黨的政策方針最終落實的執行和直接體現的地方,在基層,我們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太多太多。前輩們也說,這里是一次寶貴的經歷,以后回首,會覺得長期受用。
退一步說,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選擇走上這個工作崗位,我們的選擇難道沒有包含著“為人民服務” 的宗旨么?既然已經明確宗旨,那就該使浮躁的心沉淀下來,由適應到從容,踏踏實實的從點滴工作做起。黨性教育讓我們在迷茫時、在困難前,獲得勇氣與力量,堅定地走下去。
黨性教育教給我們團結一致,胸懷全局。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革命戰爭時期,戰士們團結一致,次以弱一次勝強;軍民一心,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和平年代的今天,為人民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是各部門共同的目標。有些工作,常常需要各部門之間通力配合,協調合作,才能圓滿的完成任務。黨性教育培養我們甘于奉獻的精神。
沈浩、焦裕祿在工作中的無私奉獻,雷鋒同志在生活中的無私奉獻,他們的精神永遠照亮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的同志確實奉獻了一輩子。沒有深刻的黨性覺悟,沒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我們參加工作,要始終銘記“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銘記“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服務群眾”。
緬懷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展望未來,從現在就要腳踏實地。我們要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加強學習,增強黨性修養,全面提升自身素質,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黨性教育基地匯報三
4月26日,縣局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共赴蒙陰、臨沂進行黨性教育。在蒙陰,參觀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聽取了革命先烈為解放事業英勇斗爭、沂蒙老區人民踴躍支前擁軍的事跡講解,重溫入黨誓詞。在臨沂,參觀了沂蒙革命紀念館,感受沂蒙精神,踐行群眾路線。
一路行來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用心領略這片紅色土地的精神風貌,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著,被革命前輩不怕艱苦、不畏艱辛、無畏犧牲的精神感動著,被沂蒙精神激勵著。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都深深地打動了我。通過一路看、一路學、一路議、一路思,我感到收獲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體會了“沂蒙精神”
全面深刻地領會了沂蒙人民與山東黨、政、軍共同創造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戰天斗地、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于勝利”的沂蒙精神的豐富內涵。深切感受到,沂蒙精神深深根植于沂蒙大地,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我們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始終是凝聚和激勵沂蒙以及山東全省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昂揚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是加深了對群眾路線重要性認識
在老區人民用乳汁救傷員,最后一粒米當軍糧、最后一塊布作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歷史回顧中,深刻認識
到人民群眾是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感受到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密切的黨群關系以及軍民魚水深情,體會到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跟著共產黨走的忠貞信念,領悟到人民群眾在推動歷史發展中發揮的偉大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進一步強化了黨性意識、增強了黨性觀念
通過重溫黨的光榮歷史和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的歷程,深切感受到黨性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心靈受到強烈震撼,黨性得到極大鍛煉。深深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生長在和平、安定的環境里,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不怕困難、奮勇爭先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性光芒在實踐中閃耀,積極展示新時期共產黨人的風采。
緬懷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傳承歷史,是為了實現科學地發展。 通過這次傳統教育,我感慨頗多,收獲頗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弘揚革命精神,把沂蒙精神內化為對工作的動力,認真踐行群眾路線,不斷加強學習,增強黨性修養,全面提升自身素質,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了黨性教育基地匯報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