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蔣家王朝的覆滅教案設計
蔣家王朝的覆滅這件事歷史事件講述的是一種什么樣的事情呢?下面是有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高二歷史蔣家王朝的覆滅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高二歷史蔣家王朝的覆滅教案設計
1.導入的過程
在解放戰爭之初,蔣介石曾狂妄的叫囂:只用三到六個月,就可以消滅共產黨。(截取電影片段、動畫或圖片)可是三年不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占了國民黨的老巢南京,總統府上空,蔣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轟然落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動畫),這一切都標志著統治中國達22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蔣家王朝是怎樣在人民解放戰爭的迅猛打擊下土崩瓦解的,學習了這一課,你將會有所了解。
2.新科知識內容的學習指導和探究過程
一、挺進大別山——揭開進攻序幕
解放戰爭第一年敵人處于進攻狀態,我方則處于防御狀態,戰場在解放區,我方的物力、財力消耗很大。經過一年作戰,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電腦顯示總兵力、機動兵力、士氣、后方對比)形勢的發展對我方更為有利,因此中央軍委根據戰局的變化,及時作出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電腦顯示戰爭形勢圖)我軍戰略反攻的目標應該確定在什么地方呢?(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簡要評價學生回答并分析:(結合地圖)其一,從敵兵力部署上來看,蔣介石的軍隊集中在陜甘寧、山東搞“重點進攻”,中間力量薄弱;其二,從大別山所處位置來看,占據了大別山就可東威懾南京,西逼武漢,南扼長江,控制中原;其三,這里曾是老革命根據地,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人民解放軍已在這里立足生根。
(電腦顯示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情況)劉鄧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發動魯西南戰役,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根據地,像一把利劍插入了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區。為了配合劉鄧大軍的進攻,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解放軍太岳兵團在山西南部強渡黃河,開辟豫陜鄂解放區;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以八個縱隊向魯西南挺進,進一步發展了豫皖蘇解放區。三路大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巧布“品”字陣勢,互為犄角,開展了大規模的進攻。與此同時,其它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也進入反攻。
在反攻作戰中,人民解放軍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董存瑞就是其中一個。(學生小學學過,講述董存瑞的故事,激發對英雄的敬愛之情。)
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戰略進攻,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電腦顯示力量對比:兵力、士氣、后方)情況表明,敵我雙方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
毛澤東和黨中央果斷地抓住這個戰機,從1948年9月到1949年2月,先后組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戰略大決戰。
二、三大戰役——主力大決戰
1.“關門打狗”決戰東北
(學生看電腦顯示《三大戰役示意圖》)為什么要首戰東北?(學生討論)教師簡要分析;遼沈戰役什么時間發動,由誰指揮?仔細觀察地圖,看錦州位于東北的什么位置?東北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為何要先攻占錦州?為什么我們把這個戰術叫做“關門打狗”? 遼沈戰役的勝利結束有什么重要意義?以多媒體演示或講故事的形式由“遼沈戰役組”的學生來自主解答這些問題。
2.大軍合力戰淮海
(電腦顯示“中共淮海戰役總前委領導成員”合影)淮海戰役由哪些人指揮?對于淮海戰役的戰況,先給學生五分鐘閱讀教材,并找出徐州、碾莊、雙堆集、陳官莊等地名,讓“淮海戰役組”的學生來講述戰況。斯大林聽到淮海戰役勝利的消息后連連說:奇跡!奇跡!60萬打敗80萬,這真是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
(看“支前民工小車隊”等圖)人民群眾以“傾家蕩產支援前線”作為口號,功不可沒;淮海戰役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呢?
3.兵臨城下 直取平津
解放軍采用了“甕中捉鱉”戰術,將敵人分割包圍在張家口、北平、天津等幾個孤立的據點,引導學生看地圖,找到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的地區。在此基礎上,讓“平津戰役組”的學生介紹戰役進行經過,突出“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的特點。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方式?使學生加深對“北平和平解放”的理解。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最激動人心的戰略大決戰,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在短短的四個月里,灰飛煙滅。國民黨主要力量基本被摧毀,為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奠定了基礎。
蔣介石走投無路,于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的聲明。蔣介石是否真正想結束戰爭、實現和平呢?這實際上是蔣介石的緩兵之計。和平陰謀被揭穿后,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下達了進軍的命令。(學生朗讀命令)
蔣家王朝的覆滅教學建議
地位分析
1947年6月至1948年9月是戰略進攻時期,中共中央及時做出了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挺進中原,是歷史的一個轉折點。1948年9月開始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偉大勝利。它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勝利的牢固基礎。三大戰役以后,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4月23日占領南京,南京國民黨政權覆滅。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迎來的是新中國誕生。
教學思路
本課以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為主線,內容豐富精彩,故事性強。可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圖示法、講述法等。教師可指導部分學生在本課內容中選其一,自主收集資料,在課堂上以故事會或多媒體展示的形式相互交流,深刻體會這段激動人心的歷史。在教學中可指導學生密切結合地圖理解書本知識,培養“左圖右史”的學習習慣。
重點分析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把戰爭由解放區推進到國統區,“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三大戰役。這三次大的軍事行動是整個解放戰爭的核心內容,對解放戰爭的進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它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主力,使長江以北基本解放,奠定了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勝利的牢固基礎。
難點分析
中央軍委根據戰爭態勢發展做出從戰略防御到戰略進攻決策的條件是什么?進攻目標為什么確定在中原?三大戰役的戰略戰術,這些是教學難點 。
(1)做出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向全國性戰略進攻決策的條件,是當時戰爭的態勢、力量對比、士氣后方等多方面因素,課文沒有明確指出,需引導學生分析;進攻的方向為什么選擇在中原?需分析中原地區的戰略地位,應充分利用地圖加深對這一事件的了解。
(2)三大戰役的戰略戰術,初中學生知識面窄,對于行軍打仗所采取的戰略戰術難以理解,應補充相應的軍事常識。
重點突破方案
(1)對于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重在引導學生歸納戰略反攻的條件和必要性;為什么目標確定在中原?以此突出這一戰略決策的英明。(2)對于三大戰役,主要抓住每個戰役的特點,結合地圖,分析戰略意圖,強調其戰果。(3)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國民政府的滅亡,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意義重大;以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來加深理解。
難點突破方案
(1)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向全國性戰略進攻,應引導學生分析做出戰略進攻決策的有利條件和必要性都有哪些?為什么要把戰略進攻的目標選定在中原地區?戰略進攻的結果如何?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并充分利用地圖加深對這一事件的了解。(2)對于三大戰役的戰略戰術,結合地圖,深刻體會決策者的意圖,緊緊抓住其特點,如關門打“狗”;“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甕中捉鱉”,“先打兩頭,后取中間”,生動形象的比喻有助于理解復雜艱深的戰術。
課堂導入
方法一:在解放戰爭之初,蔣介石曾狂妄的叫囂:只用三到六個月,就可以消滅共產黨。(截取電影片段、動畫或圖片)可是三年不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攻占了國民黨的老巢南京,總統府上空,蔣介石的青天白日旗轟然落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這一切都標志著統治中國達22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蔣家王朝是怎樣在人民解放戰爭的迅猛打擊下土崩瓦解的,學習了這一課,你將會有所了解。
方法二:(打出圖片)西柏坡村,位于河北省平山縣,同中國無數的山村一樣,平凡普通;它之所以聞名遐邇,是因為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粉碎重點進攻后把這里作為臨時駐地,挺進中原、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渡江戰役的命令都是從這里醞釀的,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蔣介石眼花繚亂的奇跡,你知道這一切都是怎樣發生的嗎?
高二歷史蔣家王朝的覆滅教案設計





下一篇:高二歷史全面內戰的爆發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