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教學教研方法
每個老師都有著自己的授課經驗,科目不一樣,風格不一樣,方法也不一樣。而不同的授課方式帶來的效果也會不同。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授課方式:
一般最為常見的就是:
一、講授法
1.講授法
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
2.講授法的基本形式有四種:
①講述。側重于生動形象地描繪某種事物、現象,敘述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和概念,并從情緒上受到感染。
②講解。主要是對一些復雜的問題、概念、定理和原理等,進行較系統而嚴密的解釋或論證。
③講讀。通過師生雙方誦讀來講解教材。
④講演。教師就教材中的某一專題進行有理有據首尾連貫的論說,中間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活動。
二、談話法
1.談話法又稱問答法。
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新知、鞏固舊知或檢查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便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談話法的具體形式有三種:
①為傳授新知的談話。一般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出一系列前后連貫且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和知識,或根據對眼前事物的直接觀察,經過積極思考作出正確的回答,借以獲得新知。
②為鞏固知識或檢查知識而進行的談話。教師根據學生已學過的教材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回憶舊知識進行回答,借以鞏固和檢查舊知識。
③指導性談話。指在教學活動開始或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提出要求的談話。
三、演示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師出示各種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少學習中的困難有重要作用。
2.演示的種類,根據演示材料的不同,可分為①圖片:圖畫、掛圖、地圖、圖表的演示;②實物、標本、模型的演示;③實驗演示:④幻燈、錄音、錄像、教學電影、電腦模擬的演示等。
四、欣賞法
1.欣賞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客觀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高尚情操,培養道德品質和審美能力的教學方法。
2.欣賞法按其性質可分為三類:
①藝術美和自然美的欣賞,如對音樂、美術、文學作品和大自然的欣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②道德行為的欣賞。如對政治、歷史、語文等教材中有關名人的格言、事跡的欣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養成高尚的理想和情操。
③理想的欣賞,如對科學研究中的追求態度、嚴密論證和創新精神的欣賞,有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求知興趣、科學態度和縝密的思考習慣。
也可以細分為:
1、 大腦風暴教學法: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并對其意見的正確 性或準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它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企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職業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通過大腦風暴法,討論和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也稱為建議集合),通過集體討論得出結論。
2、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 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宗旨不是傳授最終真理,而是通過—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和思考,去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確答案,他真正重視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過程。在課堂上,每個人都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學生一方面從教師的引導中增進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從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中提高對問題的洞察力。
3、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 動,在職業教育中,項目是指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及生產組織形式對職業教育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多地采用小組工作的方式及共同制定計劃、共同分工完成整個項目。在許多情況下,參加項目教學工作小組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工種,不同的職業專業領域,目的是訓練他們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與不同的專業、不同的部門的同事合作的能力和對參與的整個項目完成的能力。
4、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獨立的獲取知識,培養自 我學習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參考書,指導學生預習,復習、使用工具書以及閱讀相應的課外書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需要他們自己的閱讀和領會,因此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是十分必要的,讀書指導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認真讀書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可以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學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5、實習作業法:實習作業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在校內或校外進行 實際操作,把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方法。該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對于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和實現勞動技術教育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6、發現法:發現法也稱解決問題法,該法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心理特點出發,以發 展探究性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溝為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去發觀、回答和解決問題。運用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充分發揮認識能動性,發展對掌握知識的探究和創造精神。運用發現法的一般程序是:
(1)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或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并探究問題的要求;
(2)學生利用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對課題進行分析、思考,提出解答的假設;
(3)引導學生展開爭論,驗證假設;
(4)對爭論做出總結;得到原理或概念并檢驗核實。該方法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靖神,使學生學到科學認識的方法。但也有不利于學生掌握系統知識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