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的法定節假日是怎么放假
春節是農歷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新歷的二月份,那春節是屬于法定節假日放假多少天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二月法定節假日的放假安排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二月法定節假日的放假安排
一、元旦:1月1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二、春節:2月15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7天。
三、清明節:4月5日(清明節)4月6日(星期五)4月7日(星期六)放假,共3天,4月8日(星期日)上班。
四、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節:6月16日至6月18日放假,共3天,與周末連休。
六、中秋節:9月22日至9月24日放假,共3天,與周末連休。
七、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9月29號(星期六)、9月30號(星期天)上班。
法定節假日加班的規定
《勞動法》中對加班工資的規定如下: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即平時晚上的加班費是本人日工資基數的150%,休息日是日工資基數的200%,國家法定休假日的日工資基數的300%。
二月春節的歷史發展
關于春節的起源有說法諸多,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于臘祭、源于巫術儀式說、源于鬼節說等, 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繼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春節以前也稱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國歷代的正月的設定日期卻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歷》,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孟春為歲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為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歷(即農歷),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此后中國一直沿用夏歷(陰歷,又稱農歷)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