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節假日是有哪些法律常識
每一年我國都是有很多的法定節假日的,并且國家也會規定法定節假日具體的休假時間,那節假日有沒有法律常識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法定節假日的法律常識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法定節假日的法律常識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法定),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3天)、勞動節(5月1日放假1天)、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放假1天)、端午節(放假一天)和中秋節(放假一天)。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
根據有關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另外,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我國傳統的農歷重陽節等其他節日,也不放假。
節假日上班加班費的計算方法:法定節日工作不允許調休,按3倍的比例支付加班費,雙休日允許調休,未調休按2倍的比例支付加班費,其它時間加班按1.5倍的比例支付加班費。
法定節假日規定有哪些
法律依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二條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
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五條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法定節假日的意義
國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國家規定放假的日子。法定假日,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須在正常支付員工工資的基礎上,按不低于員工本人日或小時工資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資
法定節假日調整后充分體現了科學性、統籌性的特點。對旅游和社會經濟的真實拉動效應,以及新的節假日方案對于旅游及社會經濟的綜合影響等,進行了深入的數理分析,形成科學決策的數理依據。此外,方案最大的特色是統籌性,它統籌兼顧了舊的節假日制度的優點及新的社會需要;統籌兼顧了不同社會力量的意見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它還統籌兼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傳統文化習俗之間的關系,將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這一點對于弘揚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將會產生深遠的意義。
總之,重要的節日 紀念日不僅是放假休閑的好時光,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節日文化不僅是個人的,更是世界的,多了解有益而無害。
猜你喜歡:
法定節假日是有哪些法律常識





上一篇:法定節假日規定是有哪十一天
下一篇:法定節假日有薪假的天數怎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