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社會建設的讀書筆記
加強社會建設,是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關于社會建設的讀書筆記,希望您喜歡!
一、社會建設的內容
社會學中對社會建設的定義為:“依社會環境的需要與人民的愿望而從事的各種建設,謂之社會建設”。社會建設是很大的概念,它包含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建設首先需要知道其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事業、優化社會結構、完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社會組織發展、 協調和理順社會利益關系、制定和實施系統的社會政策等多方面的內容都屬于社會建設的范疇。接下來簡要分析一下各項內容。
(1)社會事業是社會建設的一大內容。社會建設是關系人民群眾基本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業,主要包括教育事業、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社區建設、旅游事業、人口與計劃生育等方面。社會建設直接與人民的生活的質量相關聯。我國由于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水平跟不上、國家投入不足等幾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社會事業總體功能效率低。出現了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飲水難、行路難、養老難等問題,客觀上降低了我國的人民幸福指數。建立健全的醫療體系、住房保障體系、養老體系等各項體系、規章,是我們的政府需要進行的長遠建設,任重而道遠。
(2)社會結構建設是社會建設另一項重要內容,要求我們建立同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社會相適應的結構。社會結構建設一項重要內容是建立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調節收入分配,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達到共同富裕,消除貧富分化,是社會結構建設一大任務。社會另一項內容就是建立合理的產業結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使社會分工合理,協調運作。
(3)完善社會服務功能是社會建設又一項重要內容。完善社會服務功能要求加強政府職能的轉變的建設,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社會全面的發展。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消除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4)促進社會組織發展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促進社會組織發展要求合理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分工、協作以及不同社會組織之間的相互配合,是有效配置社會資源、加強社會協調、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途徑。
(5)社會建設也包含利益協調機制的建立。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發展, 社會成員的文化素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其主體意識、維權意識和民主意識也在迅速增強。為了有效地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就必須建立起公正、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這種利益協調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 利益訴求表達機制;第二, 利益協商機制;第三, 利益保障機制。這樣才能保障社會利益分配的公正合理,減少社會矛盾。
(6)社會政策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所謂社會政策, 是指以社會公正為理念依據, 以解決社會問題、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改善社會環境、增進社會的整體福利為主要目的, 以國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預為主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而定和實施的一系列行為準則、法令、條例的總稱。在現代化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 對于人的重視以及對于各種風險防范的現實需要, 必定會促成系統的社會政策的形成。社會政策是社會公正理念的具體體現。對于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社會來說, 社會政策是至關重要的。社會政策對于確保社會成員的基本民生問題、協調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保證社會的安全、促進社會的整體化發展、提升社會的質量、實現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 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已經證明, 一個社會如果沒有公正的社會政策, 那么, 這個社會必然會因民生問題無法得以保障而出現大量的社會問題, 其發展的整體質量及可持續性都將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社會建設的重要性
社會建設是很重要的工作,必須做出堅實的工作才能保證經濟及其他社會方面的快速發展。不重視社會建設必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在當代世界就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阿根廷社會經濟發展問題。
阿根廷曾是拉美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但是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卻陷入緩慢增長或停滯不前的狀態,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又爆發了全面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可以說社會發展停滯乃至倒退。(在此不談張老師課堂上講的“美國用定向美元流動的方式洗劫他國”的原因,僅涉及其本國社會建設出現的問題)回首阿根廷獨立以后150多年的發展歷史進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與其他拉美國家一樣,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幾次歷史關鍵時期,阿根廷既抓住了通過融入世界經濟推動自身發展的歷史機遇,卻錯過了調整或選擇正確發展模式的機會。由于沒有重視社會建設工作,社會矛盾突出,使得政治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社會動蕩,進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陷入停頓。阿根廷社會出現危機的時間,社會正處于工業化轉型階段,這與我國現在的階段相似。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重視社會建設,才能使社會發展持續的進行。前車之鑒,使得我們在社會建設的問題上必須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
在這一點上黨和國家都是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這一科學和精辟的論述,體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既要求大大發展生產力,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質基礎,又要求不斷完善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使全體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這一論斷,體現了關于社會結構等多方面的社會建設內容,全面發展才是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式。社會建設能夠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與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相同的。
十六大以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面臨不少問題,突出的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同時,人民群眾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待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對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生活環境以及個人全面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會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長,也更加需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任務,就必須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很難實現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
關于社會建設的讀書筆記





上一篇:社會建設的重要性讀書筆記
下一篇:社會公德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