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基本組成MS-DOS系統文件介紹
系統基本組成MS-DOS系統文件介紹
你還在為不知道系統基本組成MS-DOS系統文件介紹而不知所措么?下面來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系統基本組成MS-DOS系統文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系統基本組成MS-DOS系統文件介紹
一、MS-DOS 的系統文件:
[1]、系統啟動文件:(IO.SYS/MSDOS.SYS/COMMAND.COM)
IO.SYS--輸入/輸出管理模塊
MSDOS.SYS--文件系統管理模塊
COMMAND.COM--命令解釋器
[2]、系統啟動文件的功能:
IO.SYS(輸入/輸出管理)---既DOS與各部件之間的聯系,此文件管理著計算機的所有的輸入/輸出等外部設備。如軟驅、硬盤、鍵盤、鼠標、顯示器、打印機、掃描儀等
MSDOS.SYS(文件管理系統)---此文件稱為DOS的內核,它主要是用來管理和啟動系統的各個部件,為DOS的引導作好準備工作,負責計算機上的文件存儲、讀出和格式的管理。
COMMAND.COM(命令解釋器)---負責計算機上所有命令的解釋,是人機對話的翻譯器。它主要提供一些DOS的內部命令,并能接受、分析和執行用戶輸入的命令
[3]DOS命令的分類:(DOS命令有內部命令和外部命令兩種類型)
DOS的內部命令:是在系統啟動時由COMMAND.COM命令自動調入內存的,并長駐內存,系統可隨時調用,不需要磁盤中的文件。(cls/copy/del/dir/cd/rd/md/time/date/rename/type/path/ver/vol)
DOS的外部命令:是以程序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盤上的具體文件。外部命令執行的時候必須從磁盤上讀這些文件,這就意味著磁盤上必須有這些文件。否則DOS無法運行這些命令。(attrib/backup/diskcopy/fdisk/format/restore/sys/xcopy)
[4]DOS常用文件的擴展名:
.COM---可執行的命令文件
.EXE---可執行的程序文件
.BAT---可執行的批處理文件(它是由可執行的COM/EXE/BAT文件組成的)
.SYS---由系統自動運行的系統文件
在DOS中,除了可執行文件(COM/EXE/BAT)之外,其它所有的文件都不能在DOS下直接執行。
二、在MSDOS下如何驅動光驅:
在AUTOEXEC.BAT文件里加入:
MSCDEX.EXE /D:IDECD001 (MSCDEX.EXE此文件在WINDOWS下有)
在CONFIG.SYS文件里加入:
DEVICE=IDECD.SYS /D:IDECD001 (IDECD.SYS 是光驅驅動程序)
三、MS-DOS下的目錄命令:(md/rd/cd/tree)
[1]、md(mkdir)--創建一個新目錄。
格式:md [盤符][目錄名]
[2]、rd(rmdir)--刪除一個目錄。
格式:rd [盤符][目錄名]
不能用del命令去刪除目錄,因為del是文件刪除命令。刪除目錄前要注意以下幾點:
.只有當目錄為空時才能被刪除(只有.和..這兩個特殊的條目)
.不能刪除根目錄和當前目錄
.每次只能刪除一個子目錄(路徑中指定的最后的那個目錄名)
.子目錄中的( .)條目代表當前目錄
(..)條目代表上一級目錄
[3]、cd(chdir)--顯示或改變當前目錄
格式:cd[目錄名]
.命令后面的第一個(\)代表根目錄,第二個(\)則代表目錄名的分界符
[4]、tree--顯示磁盤的整個目錄結構(外部命令)
格式:[d:][path] TREE [d:][/F]
參數:
TREE前面的[d:][path]--指定包含TREE命令文件的盤符和路徑
[d:]--指定你要顯示的目錄路徑(不指定的話為當前目錄)
[/F]--顯示根目錄和所有子目錄中的文件名
注:無忌好朋友的補充:
1. dir 列文件名 DOS下使用頻率最高的命令莫過于dir命令了,dir是英文單詞 directory(目錄) 的縮寫,主要用來顯示一個目錄下的文件和子目錄。
其中最常用的參數/p 分屏顯示 /w同屏顯示所有文件 /w以短格方式顯示
直接 dir aaa查看文件aaa詳細信息,包括它的大小和生成時間。另外也可
以使 用通配符* ?
當然你可以試試直接鍵入dir a:,千萬別忘了插入軟盤喲!
2.cd 格式 cd..返回上一級目錄 cd aaa進入aaa目錄 cd\返回當前根目錄
3.ren(rename)改名 ren命令的格式是:ren 源文件名目的文件名。
4.deltree 刪除目錄
當然你可以用defrag整理磁盤 用attrib設置文件屬性,不知道時間用time date 系統不能啟動windows用啟動盤試試sys 注冊表損壞了無法自動修復 可以用edit編輯注冊表(這個小有難度呵)實在是看它不爽了 心情不好了就用format格了硬盤吧 萬一還不過癮再用fidsk吧
四、DOS下的最常見的一個錯誤提示:
Abort、Retry、Ignore、Fail是在用戶的外部設備(磁盤驅動器、打印機等)讀寫數據出錯時顯示在相關出錯信息之后的提示,導致出錯信息及該信息提示出現的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DOS會使機器處于等待狀態,等待你的指示如何處理該問題,你只要按(A/R/I/F)中的任意一個鍵.
Abort--異常結束程序。使系統結束當前程序并返回COMMAND的控制之下
Retry--再試一次。系統將重復執行原來的操作。其實在出現該信息提示之前,系統已經循環操作了三次,因此,除非你確實解決了問題本質所在,這個選項才起作用。
Ignore--忽略錯誤。系統會假定錯誤未發生并繼續程序的執行。這個選項是不建議的,因為當你使用數據時,它并沒有準備好,就有可能使你的程序丟失。
Fail--操作失敗。系統會中止當前操作并出現任務轉向符(>)。轉向可用的盤符去執行新的操作。
五、XCOPY 命令:
用途:有選擇性地拷貝各組文件,并能包括下級子目錄(外部命令)。
格式:[d:][path] XCOPY [d:][path][filename] [d:][path][filename]
[/A][/D][/E][/P][/S][/V][/W]
參數說明:
在XCOPY前面的[d:][path]指定含有XCOPY命令文件的盤符和路徑
在XCOPY后面的第一個[d:][path][filename]指定要XCOPY的源盤符、源目錄、源文件。
在XCOPY后面的第二個[d:][path][filename]指定要XCOPY的目標盤符、目標目錄、目標文件
/A--只拷貝那些檔案位屬性設置為1的文件,不改變源文件的屬性
/D--拷貝指定日期相同或指定日期以后的文件。(/D:yy-mm-dd)
/E--在目標盤上建立子目錄。如不指定(/E),則不建立空的子目錄
/M--拷貝那些檔案位被置位的文件。
/P--拷貝每個文件以前會逐個出提示?;卮?Y/N)后才拷貝。
/S--拷貝源目錄及下級所有子目錄和文件。/S不拷貝沒有文件的空目錄
/V--檢查目標盤上的個扇區是否正確
/W--在開始搜索源文件以前,使XCOPY等待并顯示提示:Press any key to begin copying file(s)
MS-DOS 7.0 擴充了XCOPY的功能,使其內部自動調用XCOPY32.EXE,成為一個真正的32位應用程序,并且又擴充了11個可選參數,它們是:
/C--即使拷貝過程中發生磁盤讀寫錯,仍然繼續進行拷貝。主要適用于從軟盤(特別是有問題的軟盤)向硬盤拷貝文件。
/I--當指定的源文件不止一個,同時目標路徑(文件)又不存在時,假定目標為一目錄。如不帶此選項,則由用戶確定目標是文件還是目錄。
/Q--快速拷貝(拷貝時不顯示文件名)。
/F--拷貝時顯示完整的源文件名和目標文件名(包含路徑)。
/L--模擬拷貝,僅顯示即將拷貝的文件名,而不進行拷貝。
/H--拷貝指定源文件(目錄)中的所有文件(含隱含和系統文件)。
/R--自動覆蓋只讀文件。
/T--僅復制子目錄而不拷貝文件,但不包括源目錄下無文件的空目錄,否則應指定(/E)參數。
/U--更新已經存在的文件。
/K--拷貝文件時,保持目錄文件屬性不變,不帶此選項時,將會復位只讀屬性。
/N--使用短文件名(8.3格式)進行拷貝,用于向不支持長文件名的操作系統進行的拷貝。
注:[1]如果沒有指定路徑,則XCOPY從當前目錄開始
[2]默認的文件名是*.*
[3]如果在目標盤上不存在指定的目錄路徑,則在拷貝文件到目標盤以前,XCOPY會建立這些目錄。
[4]可以用XCOPY命令來指定目標文件名(也就是說在XCOPY的過程中可以改名)
[5]不能用保留設備名(con/lpt1等)作為源或目標名。
[6]盤符、路徑、文件名、擴展名總共長度不能超過63個字符。
[7]XCOPY不能拷貝源文件中的隱含和系統文件。
六、InterLnk、InterSvr 命令:
作為一個計算機的技術維護人員,各式各樣的問題都可能遇到。如一臺老式的筆記本電腦(系統是MS-DOS/沒有光驅/有軟驅/沒有網卡),想和另一臺計算機連接,拷貝文件。
在WIN98下可以用“直接電纜連接”和串(并)口線就可以解決問題。有網卡的話就更不用說了。但現在是一沒有WIN98系統,二沒有網卡,只有串(并)口還好使,但在MS-DOS下該怎么做呢?
熟悉MS-DOS的朋友都知道,在DOS下有一對命令就是做雙機通訊用的,那就是InterLnk、InterSvr。使用此命令可以很方便地完成上面問題。下面介紹一下這個命令的用法:
在當主機的計算機上的config.sys文件中加入:
device=intersvr (此機器只能被訪問)。當機器啟動時會自動加載并給出提示。
在工作站上(筆記本電腦)的autoexec.bat文件中加入:
interlnk (或在DOS下直接運行即可)。
根據提示的共享盤符(如主機上的C盤符---在工作站上用E盤符)來訪問主機上的資源。以達到共享的目的。
七、formAT 命令:
功能:格式化formAT命令是使磁盤達到符合計算機所要求的格式。
格式:formAT [d:][/s][/q][/u]
常用參數說明:
[d:]---所要格式化的磁盤盤符(C:、D:)
/S ---是格式化時帶系統文件,這樣磁盤就可以啟動系統。
/Q ---是快速格式化
/U ---不可恢復式的格式化。如不用此參數,格式化磁盤后可用UNformAT命令恢復磁盤到格式化前的狀態。
八、SCANREG 命令:
功能:備份和恢復注冊表(外部命令)
格式:SCANREG [/backup][/restore][/?]
常用參數說明:
[/backup]---備份注冊表到一個文件
[/restore]---將以前備份的注冊表恢復回去(可以選擇)
[/?]---命令在線幫助
九、">" 轉向符的功能:
在MS-DOS下,有一個小功能,就是“>”。它可以把在“>”前面的命令的功能轉到“>”后面去。例如:
[1]把dir命令顯示出來的文件名(目錄名)保存到一個文件里,做備份。
c:\>dir>文件名
[2]把dir命令顯示出來的文件名(目錄名)從打印機上打印出來
c:\>dir>prn (或lpt1)
十、系統文件msdos.sys的內容:(適用于雙啟動菜單98--DOS)
[Paths]
WinDir=C:\WINDOWS
WinBootDir=C:\WINDOWS
HostWinBootDrv=C
[Options]
BootMulti=0 (1--顯示MS-DOS選項;0--不顯示MS-DOS選項)
BootMenu=1 (1--開機顯示啟動菜單;0--開機不顯示啟動菜單)
0BootMenuDelay=3 (啟動菜單默認選項的等待時間:3秒)
BootMenuDefault=7 (啟動菜單的默認選項:第7項)
十一、在MS-DOS系統下訪問WINDOWS系統:
[1]如果在WIN的DOS里??梢杂茫?/p>
net view \機器名 (顯示此計算機上的共亨名)
net use g: \機器名\共亨名 (然后就可以進入g:盤)
[2]如果是在純MS-DOS下。在NT40的光盤(Ntsrv40xt)上有一個目錄(Clients\MSCLIENT\NETSETUP\),執行SETUP,出現下面提示:
Setup for Microsoft Network Client v3.0 for MS-DOS
-->(回車繼續)
-->選擇安裝路徑(c:\net)
-->輸入用戶名(User Name)
-->修改參數設置(User Name/Computer Name/Workgroup Name/domain name/protocol/網卡驅動(ndis2dos目錄里)等)
-->拷貝文件
-->是否修改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y)
-->重新啟動
[3]開機進入DOS狀態,鍵入NET (NET/?再線幫助)
-->Drive: E默認的影射盤符)
-->Path: (\計算機名\共享名)
-->Current connections (已經影射成功的列表)
十二、內存的種類及使用:
計算機上的內存的設置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機器的性能和速度(指的是在MS-DOS方式下),一般所說的內存是指主存儲器(Main Memory)中的RAM即隨機存儲器,有插在機器主板上的內存條組成,根據用途可分為:
[1]、基本內存(0~640KB)--也叫常規內存。由MS-DOS直接管理和使用,也是所有應用程序在DOS下可以直接使用的內存。
[2]、保留內存(640KB~1024KB)--這384KB的上層內存,也稱上位內存。是保留給系統和顯示器驅動程序及一些長駐內存程序使用的,通常這部分用不完,所剩部分稱為上位內存(UMB),UMB這部分內存必須在CONFIG.SYS文件里加入DEVICE=EMM386.EXE這個特殊的設備驅動程序才可將其轉換為可用的RAM。
[3]、高端內存(1024KB~1088KB)--高端內存(HMA)是通過在CONFIG.SYS文件里加入DOS=HIGH來使用的,DOS的長駐內存的應用程序和驅動程序及DOS的核心部分都可以使用,以留出更多的基本內存供其它應用程序使用。
[4]、擴展內存(~1024KB以上)--簡稱XMS內存,是指1024KB以上的內存,它的第一個64KB既是高端內存(HMA),通過在CONFIG.SYS文件里加入DEVICE=HIMEM.SYS擴展內存管理程序來使用。
[5]、擴充內存(EMS)--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和擴展內存(XMS)相互混淆的概念。擴充內存是指在主板擴展槽上加裝擴充內存板卡而形成的內存空間,它們得用隨卡帶的驅動程序加以管理利用。這一技術是在很早以前出現的,隨著計算機的發展,目前已很少使用擴充內存板卡。但還有某些應用程序需要使用擴充內存,為解決這一問題,就出現了利用EMM386.EXE程序在擴展內存上仿真擴充內存的技術。
[6]、下面舉例說明在DOS下通用的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
CONFIG.SYS
device=himem.sys 擴展內存管理程序
device=emm386.exe noems(ram) 擴充內存管理程序
files=45 同時打開的文件數
buffers=45 最大磁盤緩沖區數
dos=high,umb 使用上位內存和高端內存
lastdrive=z 最大驅動器盤符
device=idecd.sys /d:idecd001 驅動光驅
AUTOEXEC.BAT
@echo off 關閉下面程序執行時的提示
lh mscdex.exe /d:mscd001 驅動光驅(驅動調高端)
lh doskey 鍵盤管理程序(增加鍵盤功能)
十三、FDISK 命令:
(1)[為什么要分區和如何劃分區]
首先是為什么要分區---其一,沒有分區的硬盤是不能使用的。所以,拿到一塊新的硬盤,不論是要安裝操作系統還是只做數據盤都必須分區。有時還可能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分區被破壞,導致必須重新分區。還有可能您對目前的分區不滿意,希望重新組織一下,需要重新分區。簡單說就是分區!其二,應該將硬盤分為多個邏輯驅動器,分別對應不同的應用,至少,在CIH發作的時候有更多的挽回余地。這是分區另一層次的原因,具體的方案要看下面的如何分。
然后是如何分區---前面說要把硬盤分為多個邏輯驅動器,那么它們的容量應該如何分配呢?以時下主流的30GB硬盤為例,可劃分為4個邏輯驅動器。由于重裝系統在目前是家常便飯,主分區(一般就是C盤)肯定要經常格式化;另外,臃腫的C盤會影響系統速度,所以不要也不必往C盤裝太多的東西。由此,主分區不用劃的太大,5GB左右即可,主要用于安裝系統軟件和一些小型工具軟件,如果你喜歡安裝多個操作系統(如裝NT)的話,可以再劃大些。其它三個邏輯驅動器(D、 E、F)可以等分,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側重劃分。一般來說D盤可用于安裝各種應用軟件,E盤用做安裝游戲和多媒體數據, F盤用于存放資料。
(2)[運行FDISK]
FDISK只能用于純DOS環境。如果只是一個新的硬盤,就必須使用DOS引導盤。雖然現在有許多引導方法,如光驅引導,建議使用Win98的系統引導盤,這樣做的原因是簡單、通用性強,而且,分完區你裝什么操作系統呢?還是Win98吧?
將引導盤插入軟驅,由于BIOS的缺省設置就是從A盤引導,所以應該能很順利地進入引導狀態,在Win98的系統引導的菜單上選1或2均可。1項將加載光驅驅動程序。進入DOS狀態后,在“A:\>”的提示符后輸入“fdisk”后按回車 (Enter)鍵,便進入了FDISK的工作界面。
注意:使用不支持FAT32的系統將無法“看見”FAT32分區。如硬盤的所有分區都是FAT32,那么用DOS6.22或早期的Win95制作的系統盤引導,將無法找到任何邏輯驅動器,包括C盤!那么就更談不上使用硬盤了。
(3)[FDISK的主要功能]
執行FDISK,一開始就會提示“Do you wish to enable large disk support(Y/N)”。如果選擇“Y”,則使用FAT32,可以得到更小的簇和更大的分區; 如果選擇“N”,則使用FAT16,可以支持NT4.0和其他舊的操作系統(如DOS)。如果只是使用Win98,使用FAT32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繼續就可以看到FDISK的主菜單了。如果只有一個硬盤,會有4個選項:
1. Create DOS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 創建DOS分區或邏輯驅動器
2. Set active partition 設置(激活)活動分區
3. Delete partition or Logical DOS Drive 刪除分區或邏輯驅動器
4. Display partition in for ma tion 顯示分區信息
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硬盤,就會多出第5個選擇:
5. Change current fixed disk drive 選擇當前要操作的驅動器
在屏幕上可以看到“Current fixed disk drive:X”之類的信息,X為“1”、“2”等數字,代表當前的驅動器。
(4)[查看分區]
選擇4查看分區信息。如果未曾分區,會顯示“No par ti tions defined”; 如果已分區,按提示選擇進一步查看邏輯驅動器信息。在沒有格式化的情況下,“System”一項為UN KNOWN ;格式化后就會變為“FAT32”、“FAT16”或其他。
(5)[創建分區]
選擇1建立分區。會有三個選項:
1. Create Pri ma ry DOS Par ti tion 創建主DOS分區
2. Create Ex tend ed DOS Partition 創建擴展DOS分區
3. Create Logical DOS Drive(s) 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 在擴展DOS分區中創建邏輯分區
對未分區的硬盤,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創建主DOS分區,鍵入選擇1。回車后FDISK會詢問是否將最大可用空間分配給主DOS 分區使用。缺省(默認)的回答是“Y”,即只有一個分區。如果希望有多個分區(通常如此),請選 擇“N”,然后FDISK會提示可供分配的容量,填入自己希望的分區大小,確定即可。如果錯誤地設定了分區的大小,如前面不慎選 擇了“Y”把整個硬盤弄成一個區了,請參考后面的刪除分區部分的內容,然后重新分區吧。
然后是創建擴展DOS分區,選擇2。FDISK會詢問是否將最大可用空間分配給擴展DOS分區使用。除非有什么別的打算(建netware),否則,本著簡單和物盡其用的原則,應該將分主DOS分區剩下的全部空間交給擴展DOS分區。
創建了擴展DOS分區后,FDISK會提示沒有邏輯驅動器,然后開始創建邏輯驅動器。按提示輸入希望的邏輯驅動器的大小,確定即可建立一個邏輯驅動器。只要擴展DOS分區的容量沒有分盡且仍有可供分配的盤符,FDISK就會一直提示創建新的邏輯驅動器。分完后,FDISK提示全部的擴展DOS分區的容量已經全部分配給邏輯驅動器了,按“ESC” 鍵返回。
(6)[設定活動分區]
分區后,FDISK就會警告說沒有設定活動分區,沒有活動分區則不能啟動。如果不設定活動分區,即便向硬盤傳送了系統文件也是不能用硬盤正常啟動的,所以如果想先裝個DOS什么的啟動電腦就必須設定活動分區。但如果打算直接安裝Win98,由于系統在安裝時會自行設定活動分區,所以不必刻意去進行設置。設置的活動分區的方法是在主菜單里選2,按提示選擇活動分區(一般都是輸入“1”了),確定后會發現“Status”下出現了一個 “A”,這就是設定了活動分區了。
(7)[刪除分區]
如果對原來的分區方案不滿意或其他的原因,可以在主菜單中選擇“3”刪除分區。刪除分區有四個選項 :
1. Delete Primary DOS Partition 刪除主DOS分區
2. Delete Extended DOS Partition 刪除擴展DOS分區
3. Delete Logical Drive(s) in the Extended DOS Partition 在擴展DOS分區中刪除邏輯驅動器
4. Delete Non-DOS Partition 刪除非DOS分區
刪除分區的正確順序是: 刪除邏輯驅動器→刪除DOS擴展分區→刪除主DOS分區。刪除邏輯驅動器必須從最后一個邏輯驅動器開始刪除,選擇“3”,按提示輸入盤符、卷標(如果沒有直接回車跳過),敲“Y”確認即可。將擴展 DOS分區中全部邏輯驅動器刪除后才可以刪除擴展DOS分區,選擇“2”,確認后擴展DOS分區即被刪除。刪除主DOS分區的方法與刪除邏輯驅動器類似,只是輸入的不是盤符而是數字(通常是1)。
(8)[選擇當前操作的驅動器]
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硬盤,就會要求選擇當前操作的驅動器。FDISK對硬盤分區的改變會破壞已有的數據,因此,正確選擇操作對象是非常關鍵的。在主菜單中選擇5,可以看到硬盤的列表以供選擇,如果安裝的是未分區的硬盤,對應地不會顯示分區信息和利用率; 如果是已分區的硬盤,也可以按照容量和分區信息的不同來區分。另外,列表中驅動器的順序是按Primary Master→Primary Slave→Secondary Master→Secondary Slave排列的。這些信息都可以幫助您正確找到需要操作的硬盤。如果實在擔心出錯,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把其他的硬盤拔掉,用軟盤引導開機再分區,那就絕對不會搞錯硬盤了。
看了“系統基本組成MS-DOS系統文件介紹”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