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wifi施工
無線wifi施工
隨著WiFi漸漸融入人們的生活,無線WiFi的施工也越來越重要。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無線wifi施工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閱讀!
一、3G室內分布系統應用環境及特點
隨著移動通信的普及,建筑物內的話務密度不斷上升,室內的話務占總話務的比例越來越高。根據國外運營商的統計,70%以上的話務量來自室內,且數據業務絕大多數發生在室內,而室內恰恰是網絡覆蓋的薄弱環節,僅僅依靠室外宏蜂窩基站的覆蓋已無法滿足容量及通信質量的要求。室內覆蓋的建設可以有效解決室內的覆蓋、容量和質量問題,同時也是運營商提升品牌,爭奪用戶的主要手段。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對于3G網絡質量、用戶感受和運營商品牌都是十分重要的。
3G室內分布系統的設計原則是滿足市區大型建筑物及重要地域話務分布的要求。室內分布系統一般設在用戶集中、人口密集的大型建筑或重要地域。根據建筑物不同的話務和覆蓋特點,需要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法。
二、3G室內分布系統設計的關鍵問題
與2G網絡相比,由于3G系統本身的特點,在進行室內分布系統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信號源的選取和天線的布放,還要考慮最小耦合損耗,信號外泄以及和2G系統共用等問題。同時還要根據網絡發展和業務定位來確定頻率的使用和相應的覆蓋要求。為了減少后期優化的工作量,需要對相應的參數進行合理的設置,下面將對這些問題加以分析。
1.信號源的選取
在室內覆蓋系統中,可以作為信號源的有:蜂窩基站、直放站和射頻遠端模塊等,其中微蜂窩基站和直放站應用的最多。
蜂窩系統的優點是信號穩定、可靠,通信質量好,可以有效地吸收話務量,適用于話務繁忙區域的室內覆蓋;缺點是工程一次性投資大,需要解決傳輸線路等問題,受地理位置條件的限制。蜂窩型室內分布系統大多應用于星級酒店、高級寫字樓等比較大型的室內建筑。
直放站安裝方便,投資最小,但有可能造成系統內與外界網絡的干擾,同時在系統服務區域話務量較高時會增加施主基站小區的負擔,而且在有源電分布系統中為避免多個放大器級聯引起的質量下降,一般不再級聯干線放大器,限制了系統的服務區域。直放站作為信號源接入室內分布系統,是利用施主天線空間耦合或利用耦合器件直接耦合存在富余容量的基站信號,再利用直放站設備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放大,為室內分布系統提供信號源。
射頻遠端模塊通過光纖將基站的射頻部分拉遠,實現基站射頻部分與基帶部分的分離,使得大容量基站可以集中放置在可獲取的中心機房,基帶部分進行集中處理,射頻部分光纖拉遠放置在規劃確定的站點上,這種技術也稱為射頻拉遠。采用這種技術,可以節省常規建網方式中需要的大量機房,節約基帶單元的投資,減小饋線損耗。
室內覆蓋系統在選擇信號源時,主要應根據無線環境情況、要服務的區域的話務情況和所選室內覆蓋系統類型確定。選取信號源時,需要綜合考慮目標話務量、覆蓋要求、電源要求、機房要求、具體場景特點要求等因素,最終采用既可達到所需的覆蓋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統。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為容量和覆蓋:從容量角度考慮信號源的選取,主要是根據信號源可以支持的話務量和總的等效語音話務量需求來決定。一般對較小的室內覆蓋系統,在話務量較低時可選用直放站從周邊小區耦合信號;對較大的室內覆蓋系統,根據其可能達到的話務情況及安裝條件選用微基站或宏蜂窩基站作為信源。
從覆蓋角度考慮信號源的選取時,對于低話務密度、小規模覆蓋且較為封閉的場景,優先選用直放站作為信號源;對于中等話務密度和中等覆蓋規模的場景,可以選用微基站作為信號源;對于高話務密度和大覆蓋規模的場景,建議采用選用宏基站+遠端射頻模塊(RRU)作為信號源。除了容量和覆蓋,還要考慮機房和電源等配套設施,綜合這些因素后最終決定采用那種方式進行室內覆蓋。
2.天線的選擇與布放
分布式天線系統中使用的天線,一般增益較小,對波束的半功率寬度也沒有具體要求,這是由室內覆蓋的特點決定的。可選擇的天線類型有多種,如小的平板定向天線,全向柱形天線,全向吸頂天線。這些天線一般為垂直極化天線。定向平板天線和全向吸頂天線通常用于辦公室、賓館、居住樓、展覽館、走廊。對于一般單根天線覆蓋區域較小的場合,建議使用全向天線。如果是覆蓋比較空曠的狹長區域,則建議采用定向天線。全向柱形天線主要用于內部空間大的建筑,如體育館工業場館、商場。對于居住樓和賓館,設計天線的安裝位置是有較大困難的,除了復雜的樓層布局,視覺效果也是很重要的。
在室內分布系統方案設計中,考慮到室內環境的特殊性、減少信號外泄、降低室外信號對室內的影響三方面因素,也為了保證系統均勻、有效覆蓋,更主要的是增加系統容量,降低多址干擾,可根據模擬測試結果,采用多天線小功率原則,合理布放天線,保證室內分布效果。
3.信號外泄的控制
由于3G是干擾受限系統,因此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對提高網絡容量有很重要的影響。由于各種墻體的損耗不一致,尤其是窗戶和玻璃幕墻的損耗較小,很容易造成3G室內小區信號經過外墻泄漏到室外,造成室外不必要的切換,增加資源額外開銷和掉話率。因此,需要控制室內小區信號外泄的強度、位置和范圍。考察外泄電平強度的參考點常常是建筑物墻體之外的10米。控制信號外泄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墻體的隔離作用,輔助以外墻附近盡可能安裝板狀定向天線向內覆蓋,另外盡可能使用小功率天線靠近外墻放置。
4.最小耦合損耗問題
最小耦合損耗(MCL)是指基站和手機的發射部分與接收部分之間最小的耦合損耗。MCL可以認為是手機在位于離天線最近時候的路徑損耗。在用戶向天線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由于功率控制而使手機的發射功率越來越小,如果這個時候用戶的發射功率達到最低而用戶還是離天線越來越近,那么就會對其它手機造成干擾,使其它手機不得不抬高發射功率,從而導致整個室內系統的噪聲抬高。實際上,可以通過詳細規劃減少MCL的影響。由于手機最小發射功率所引起的噪聲取決于UE和基站之間的最小路徑損耗,因此應當考慮饋線和設備的損耗。
5.3G與2G共用室內分布系統
對于已經有2G網絡運營商,在建設3G室內分布系統時需要考慮與2G共用的問題。在和2G室內分布共用時,主要采取原系統信號饋入點處加裝合路器設來實現多系統的共享。通常可能遇到原2G系統可能會出現功率電平配置不足的問題。如果原室內基站設備發射功率留有一定的備用余量,可通過調整其發射功率得以解決。不然將導致該建筑物內部邊緣部分電平的不足,造成部分邊緣區域無主力覆蓋,破壞了原樓宇于外界切換區域的均衡和原系統設計中室內覆蓋小區和外界小區的關系,一般該不平衡需要通過局部網絡的優化調整得以解決。
3G和2G共用室內分布系統時,需要對無源器件和饋線進行更換和改造。如果原有的無源器件的頻譜范圍不包括3G的頻率,那么需要新增或者更換的器件包括:合路器、功分器、濾波器、耦合器、天線、匹配負載、射頻跳線、普通饋線以及超柔饋線等。
如果原有的無源器件(功分器、耦合器、天線、饋線、泄漏電纜、轉接頭以及負載)包括3G的頻率范圍,那么這些器件不必更換或者改造。
6.相關參數設置
對于3G室內分布系統的設計,要根據用戶在室內使用的業務情況來確定目標業務,根據目標業務的要求來決定相應的覆蓋要求,覆蓋要求一般包括接收信號編碼功率(RSCP)和Ec/Io(碼片量與接收點頻譜密度之比)。在頻率選擇上,如果頻率資源相對充裕,應該考慮采用異頻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干擾帶來的影響。雖然異頻在切換成功率上比同頻軟切換要低,但可以滿足用戶的要求。
3G室內分布系統中包含很多參數,這些參數的設置對未來網絡性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在設計階段就認真考慮。在3G網絡建設初期,由于存在和2G網絡的互操作,因此異系統切換參數對網絡性能影響較大。以WCDMA網絡為例,WCDMA向2G系統切換關鍵控制參數主要由觸發2d、2f和3a事件的參數決定。2d、3a觸發門限設置越低,話務越多地留在3G網絡。但這兩參數設置越低,發生切換時的3G信號越差,越容易發生掉話。2d、3a參數設置較高,可以在WCDMA信號變差之前將業務切換到2G小區,降低掉話率。通過測試結果來看,為避免3G網絡邊緣掉話,應在3G信號較好情況下啟動異系統測量,即異系統電路域業務的2d事件觸發電平不要設置過低。但2d和3a門限設置也不能過高,否則將引起大量3G用戶切換到2G小區,引起GSM網絡話務量上升。
各事件的觸發門限值可以選擇Ec/Io或者RSCP,具體選擇可以根據情形來設定。在小區覆蓋邊緣,系統多為上行路損受限,從而觸發由于覆蓋原因導致的系統間切換,建議采用RSCP測量量,而且Ec/Io變化的區間相對較小,變化太快,不適于覆蓋原因導致的切換;對于小區覆蓋中心,干擾較大,系統多為下行干擾受限,從而觸發系統間切換,因此Ec/Io測量量更能表征系統的受干擾程度。
7.室內覆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信號源設備(宏蜂窩基站、微蜂窩或室內直放站);室內布線及其相關設備(同軸電纜、光纜、泄漏電纜、電端機、光端機等);干線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內天線等設備。聯動提供不同樓宇環境室內分布系統的規劃設計和除基站設備外所有有源和無源設備的集成,以專業的室分設計保障室內覆蓋質量、核心器件的自主開發保障高的性價比
8.無限室內覆蓋接入路由圖
9.截止2011年12月30日, 創通寶公司在廣東省范圍內已施工完成的無線室內覆蓋工程總數超過100多個。建設站點涵蓋:政企單位、教育單位、酒店、寫字樓、商場、醫院、住宅小區、步行街、學校、道路等。